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彼得将沙俄带上帝国之路

发布时间:2014-12-15 栏目:专题 投稿:任性的招牌

彼得沙俄带上帝国之路

梁二平 文/图

兔子岛上的彼得要塞。

叶卡捷琳娜二世请法国著名雕塑家法儿科内,历时12年完成的彼得大帝像。

梁二平 文/图

1453年奥斯曼帝国打破拜占廷和罗马帝国千年统治,成为显赫一时的东方帝国

1547年伊凡四世亲政后,改莫斯科公国为“俄罗斯沙皇国”,成为俄罗斯第一位大帝

在历史文化和军事经济皆处于领先地位的奥斯曼帝国,选择了固步自封的锁国政策,最终没能让土耳其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国;而比奥斯曼帝国称霸整整晚了一百年的沙俄帝国却选择了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学习先进文化,融入国际社会,最终成为影响世界的大国。沙俄的这一切不能不归功于它的第二位大帝——彼得大帝

没有出海口,俄国必将窒息而亡

俄罗斯旅行有两个参观项目是免费的:一是在彼得堡看彼得大帝骑在马上的青铜骑士雕像,二是在莫斯科看彼得大帝站船上眺望远方的青铜雕像。略懂一点俄国历史的人或许会发现这两尊雕像刚好说明:彼得大帝沙俄从马背上过渡到帆船上,从内陆国家过渡到海上强国的历史性转变。以改变国家发展方向而论,在历代沙俄皇帝中,没有任何人可以和彼得大帝相提并论。

仰望霸气外露的巨像,原以为彼得大帝的伟岸是被后人作了夸张处理,后来才知道他确实是一个巨人。据说,他在位时曾记录过身高:2.09米。这个高度,或者说,这个健康的体魄是俄罗斯的福分,也是他的继位之本。

当年,彼得大帝的父王遇到的最大难题,并非执政,而是传位。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一代沙皇米哈伊尔一世死后,传位长子阿列克谢二世,即彼得大帝的生父。这个阿列克谢娶的第一个妻子,生了几个儿女,女的个个五大三粗,结结实实,儿子却多是病儿,或弱智。阿列克谢二世死后,传位给第一个妻子所生的体弱多病的长子费多尔三世,辛苦执政六年之后,费多尔三世病逝,按理应当传给他的弟弟伊万。但伊万弱智,无法管理国家。1682年,沙皇之位只好传给阿列克谢第二任妻子所生的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他是费多尔三世同父异母的弟弟,这个当时刚刚10岁的新沙皇,即是后来的彼得大帝。由于彼得当时太小,所以,费多尔三世的亲姐姐,彼得同父异母的姐姐索菲亚摄政。

少年天子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宫廷斗争。1689年17岁的彼得推翻了同父异母的姐姐索菲亚,开始亲政。其实,少年天子亲政在罗曼诺夫王朝是有传统的,这个王朝的第一、第二位沙皇都是十六七岁登基执政。17岁的彼得一世此时接手的沙俄,已经历了13年俄波战争,并从波兰手里夺得了半个乌克兰,成为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

此时,俄罗斯周边和国土内有四个海,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还有两个名为海的咸水湖,里海和咸海,但却只有一个出海门户,即北边处在北极圈上的白海,这里每年9个月冰冻期,是个没用的出海口。西边的波罗的海和南方的亚速海、黑海,当时由瑞典和土耳其及其藩属克里木汗国控制黑海出海口

彼得一世深知:在海洋时代没有出海口,俄国必将窒息而亡。沙俄海上扩张,必须打通东西,即欧、亚两边的出海口,实际上,此后的三百年,这就是沙俄帝国的海洋战略。

第一支海军与远征亚速海

传统上,沙俄自认是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认为自己应是东罗马的帝都君士坦丁的当然管理者。所以,在寻求出海口的道路上,彼得一世首先选择了,旨在夺取进入亚速海和黑海的出海口。1695年,彼得沙俄军队南下亚速海,但由于没有海军,无法阻止土耳其对克里木鞑靼人的增援,致使攻打亚速海口地塞的战役失败。彼得经此一败,发誓“一定要建立一支海军”。

1696年10月,彼得下令组建了俄罗斯第一支海军——亚速海舰队(军旗定为白底上的蓝色圣安德烈十字。直到1917年,沙俄海军都悬挂此旗帜)。第二年,彼得亲率一支由27艘战舰和一千条小船组成的亚速海舰队,再次远征亚速海沙俄以海陆两军包围,迫使亚速要塞守敌迅速投降。但亚速海舰队却无法进一步攻下由强大的奥斯曼帝国把守的黑海出海口——博斯普鲁斯海峡,更进入不了达达尼尔海峡。彼得一世不得不放弃南边的出海口,转而将寻找出海口的战略目标转移到波罗的海。那里离西欧最近,或许可以开凿一扇呼吸西欧新鲜空气的“窗户”。

沙俄海军沙俄本身的成长,并不是起于亚速舰队,而是彼得一世的出国考察,沙俄由此开始融入“国际社会”,开始与“国际接轨”。此时的俄罗斯,人口已达到800万,但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口为农奴。除了疆域辽阔,没有什么可值得骄傲。1697年,25岁的彼得放下沙皇架子,前往欧洲学习。凭借在四千商船成就海上霸业的荷兰,他甚至以造船工的身份进入造船厂学习造船技术;在伦敦他认真观察了引领世界航海定位技术的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1676年成立);当然,作为一国之君,他还认真考察了英国的国家制度;而作为一个顽主,他也考察了巴黎的时尚与风俗……西方强大的经济实力,政治制度,科学技术,思想观念,强烈刺激了年轻的沙皇,他毫不迟疑地为错过了宗教改革、错过文艺复兴、错过了大航海……文学、艺术、建筑,科学几乎都不存在的,仍沉睡在中世纪的沙俄,选择了“全盘西化”的道路。

他访欧回国时,在欢迎队伍前,毅然剪了东正教代表性的胡子;他还在朝廷之上,剪了大臣们奢华的肥袖子,强迫俄国贵族全盘接受欧洲的生活方式;当然,仅仅在胡子、袖子层面上改变,俄罗斯也成不了帝国,重要的是从1698年开始,彼得沙俄发起了一场彻底改变国家命运的政治变革,尤其是对军事战略的调整,使俄罗斯一个马背国家,转变成一个帆船强国。

北方战争,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

放眼世界的彼得一世,通过战争实践和学习西方,深感不打通通往欧洲的道路,沙俄永远也走不是封闭的困境。1700年,在世纪之交的时刻,彼得发动了旨在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的“北方战争”。

这场历时21年之久的战争,最主要的对手就是瑞典。此时的瑞典凭借海军优势已成为北欧强国,并将波罗的海当作自己“内湖”,而且一步步向东南沿海扩张,进逼沙俄北部领土;一直想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沙俄,此时也在向波罗的海沿岸靠近,想占据一个西边的出海口;两国的冲突终于引爆为战争。1700年11月,28岁的彼得与18岁的瑞典国王查理在波罗的海西岸的纳尔瓦(今天的爱沙尼亚东北部)开战,结果是彼得大败。年少的查理国王并没把大他十岁的彼得一世当作对手,转而率主力部队南下,入侵波兰,仅在波罗的海西岸留下1.5万名守军。

1703年5月12日,输过一回的彼得一世决定乘瑞典大部队不在之机,袭击迪克河口要塞宁尚茨堡。仅有一点守军的宁尚茨堡,经受不住俄军长达10小时的炮轰,升起白旗。凑巧的是5月16日这天,瑞典海军中将努麦斯的两艘三桅巡洋舰不知道宁尚茨要塞已经失守,贸然驶进涅瓦河河口。彼得亲率30只小艇,一头一尾地将两艘大战船围在河口,以火枪和榴弹近距离猛攻,最终将这两艘三桅巡洋舰变成了俄国年轻海军的战利品。这是沙俄取得的第一次海上胜利,也是第一次占有了涅瓦河波罗的海出海口彼得一世兴奋地称它是“空前大捷”,并下令颁发镌刻“空前大捷”字样的铜质奖章。

据说,彼得在打败瑞典人后,他从身边一名士兵那里夺过一把刺刀,在涅瓦河中心的一个小岛的土地上了划了两个十字形状的划痕,接着说道:“在这里一个城市就要开始了”——于是,俄罗斯帝国未来的首都彼得堡由此诞生。

叶卡捷琳娜二世请法国著名雕塑家法儿科内,历时12年完成的彼得大帝像。

兔子岛的彼得要塞

相关推荐:

晚清“诸葛亮”和“周瑜”,悲哀地生存在同一时代

清代的武器专家戴梓  戴梓因什么被流放?

末代明帝朱由检的起伏人生:勤政亦亡国?

彭德怀竟曾有指挥不动部队的尴尬,谁帮他解决了此难题?

怕空虚寂寞冷?慈禧晚上睡觉居然要多人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