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诸葛亮的困局:蜀汉已无才可用

发布时间:2014-12-15 栏目:专题 投稿:呆萌的翅膀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蜀汉作为三国当中最弱小的一方,不仅军力有限,人才也极度匮乏。有人将蜀汉人才匮乏归咎于诸葛亮的大权独揽、事必躬亲,导致了后进人才青黄不接。

但实际上,早在刘备时代,蜀汉就已经面临着人才后继乏力的窘境。诸葛北伐的多次挫败,也是受困于蜀汉无才可用。

刘备跨有荆、益二州时,手下除关张赵、糜竺、孙乾、廖化、周仓等早期追随的人才,又先后收拢了马超、黄忠、魏延、王平以及原属刘璋麾下的黄权、法正、吴懿、孟达等一干文武。此时的刘备也的确拥有争天下的人才储备

然而随着荆襄之地的完全丧失,蜀汉所辖领土也局限于益州一地。三国时期,战乱频繁,这也导致许多人才流向它方,但蜀道艰难,流入益州人才非常少。荀攸就因“道绝不得至(蜀)”,只得暂“驻荆州”,最后被曹操收入帐下(《魏志·荀攸传》);许靖首次入蜀时也曾因“复有峻防,不得入”,后来取道南下交趾(《蜀志·许靖传》) 。

刘备既没有曹操那样庞大的宗族势力,也没有江东孙氏的几代经营,所以蜀汉立国时,政权主要由原荆襄外来集团益州本土集团人员组成。根据《三国志》记载,除刘氏家族外,蜀汉人才立传的有59人,益州人才仅为19人,追随刘备入蜀的外来人才多达40人,其中一半又都是荆州集团,甚至包括诸葛亮也属于荆州集团的一员。这并非是刘备有意轻视益州本地人才。事实上,刘备得到益州后,也大量启用当地人,重用原刘璋部属,但无奈益州人才储备实在太少。

荆州丧失后,蜀汉已经无法从荆州得到人才补充,随着时间的推移,原荆襄集团的一干文武也逐年减少。刘备称帝时,关羽阵亡孙乾病故,傅士仁、糜芳降吴;东征前后,又先后失去了张飞、黄忠、马超、黄权(降魏)等一干文武。

诸葛北伐时,时间又过去五六年,以至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也不得不慨叹:“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困扰诸葛亮的不仅是高级人才的青黄不接,就连中下级军官都非常缺乏。

诸葛亮在事必躬亲的同时,也不得不抓紧人才建设,他先后举荐和提拔了向宠、杨洪、张翼、费祎、蒋琬,又从魏国收降了姜维。然而与人才济济的曹魏相比,蜀汉此时的人才储备也仅够守成,要北伐争天下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魏蜀之间的人才储备差距会越来越大。

诸葛亮深知,如果偏安一隅,面对强大的曹魏政权,是不可能持久下去的。唯有以攻为守,才有可能与魏抗衡。这也是诸葛亮急于北伐的主要动机,人才的凋零,更增加了北伐的紧迫感。诸葛亮在这种困局中勉力维持,最终也体力不支,病死五丈原。

诸葛亮死后,维持蜀汉政权平稳前行的蒋琬、董允、费祎、姜维,包括后来的夏侯霸也都是外来人才。显然,这也凸显出益州本地高端人才的严重匮乏,制约了蜀汉政权

蜀汉灭亡之际,虽涌现出黄崇(籍贯益州)、霍弋(籍贯荆襄)、罗宪(籍贯荆襄)等后起之秀,但也是凤毛菱角,显然无法支撑危局。人才的匮乏,最终导致蜀汉立国40余年即告灭亡。

相关推荐:

嘉庆帝曾经将皇位传给其他皇子,他是谁?

诸葛亮为什么打压排挤大将魏延?

早年进京勤王,成为丞相后却挟令诸侯,曹操到底是曹贼还是忠魂

解读影响了大汉王朝三代帝王的女人:西汉窦太后

魏国三朝元老:正宗帝王之后曹操夸他料事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