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赵匡胤之所以传位赵光义只因他爸是上门女婿!

发布时间:2014-12-16 栏目:专题 投稿:凶狠的煎蛋

陈寅恪先生有三不讲:前人讲过的我不讲,别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讲过的我不讲。小子不敏,心向往之。风月君也有三不写。扫盲文不写,小白文不写,大路文不写。作为一名资深伪知识分子,风月君写文遵循三原则:有趣,有料,有思。有道是:读史三千,无非功名利禄;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风月君今天要讲的是为何赵匡胤要把皇位传给赵光义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赵匡胤黄袍加身后,按照“先稳都城、后宁四方”的既定方针施政,新政权很快稳定下来。赵匡胤不愿意新王朝成为五代那样的短命政权,于是虚心纳谏、刷新吏治,孜孜求治。加上五季以来战乱频仍,人心思定,一时间朝野上下气象一新,颇有些新开茅厕三天香的意思。

赵匡胤一脸英明。

就在赵匡胤日理万机,忙于国事焦头烂额之际,突然传来母亲太后病重的消息。尽管赵匡胤衣不解带侍奉,遣医尝药救治。可是杜太后天年已尽,眼见犹如傍晚的太阳,看不到几抹余晖了。

太后一脸倔强。

临咽气,杜太后突然提议要赵匡胤万岁之后,将帝位传给二儿子赵光义。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赵匡胤居然答应了。杜太后生恐赵匡胤出尔反尔,于是诅咒道:“有渝此盟,天必殛之!”白话之,拉钩上吊不许变,否则天打五雷轰。

这就是传说中的“金匮之盟”。《宋史·杜太后传》是这么写的:“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太祖侍乐饵不离左右。疾亟,召赵普入受遗命。太后因问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呜噎不能对。太后固问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书“臣普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就是说,这封盟书是由赵普写了存档的。相当于刘皇叔托孤诸葛亮,身边是有赵云李严作证的。

太后意思,你赵大死得早,儿子没长大,要把位子传给赵二。要不留下孤儿寡母的,让别人也像你对付柴周一样来一出黄袍加身可咋整。

吊诡的是,十几年后,赵匡胤真就死于非命了。一千年来,人们百思不得其解:杜太后死时,赵匡胤34岁,正是年富力强时候。赵光义比他小12岁,赵匡胤大儿子赵德昭也11岁了。那么老太太是怎么知道赵匡胤会英年早逝的?退一步讲,如果赵匡胤再活十年,赵德昭就二十一岁了,已过弱冠,完全可以亲政。怎么就成了“幼儿”了。难道在杜太后心里,赵大连十年都活不了?

赵光义一脸谦恭。

关于“金匮之盟”,正史、野史有许多不同版本的记载。一千多年来,学界对此事真假的争论仍在继续。在这里,风月君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金匮之盟绝非空穴来风。学者专家们多是从故纸堆中钩陈索隐,这样做,势必越考据,越迷茫。历史可以真伪难辨,沧海可以变成桑田,但人性却有高度稳定性。因此只要我们从人性的角度入手分析,一切迎刃而解。

“金匮之盟”,一团迷雾。

首先我们要分析杜太后是不是张得开这个口?

答案是:能!

风月君说的如此笃定,原因是——赵匡胤从小就是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孩子,一句话,他在家里不招母亲待见!不单是赵匡胤,就连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也是个受气包,家中户主名字写的是老婆名字。

赵弘殷一脸委屈。

原来,赵弘殷年轻时出门打工,天降大雪,躲在定州安喜杜家庄一家大户人家门前避雪。机缘巧合之下,成了杜家庄上门女婿

此事载于宋人笔记,是北宋名臣范镇听同僚刘涣讲的。刘涣的父亲是刘文质,刘文质的祖姑母是赵弘殷的妈。刘文质从小出入皇宫,对于赵家往事一个门清。因此,这个记载靠谱。

在宋代上门女婿分“入舍婿”与“舍居婿”,“入舍婿”本人和儿女都得随女方姓,“舍居婿”只需一个孩子继嗣女方。

赵弘殷婚后不久,就离开杜家庄投军去了。外面兵荒马乱,蜜月还没过完,放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不过,却要当兵而去,原因只有一个,呆着受欺负。

太后有三个兄长、两个弟弟,赵弘殷成了分家产的上门女婿,五人心中不爽,冷嘲热讽也是情理中事。

上门女婿在宋代称为“布袋”,谐音“补代”。入赘女方家“如入布袋,气不得出”。被女方家人歁侮,是常有的事情。梁山好汉“操刀鬼”曹正也是上门女婿,经常在家受腌臜气,一怒之下上了梁山;猪八戒在高家庄小日子滋润,是因为没有大舅哥。此处可以有广告。什么,不知道上啥,自己琢磨。

上门女婿,一身下气。

赵弘殷宁愿富贵险中求去从军,也要离开杜家庄,与此有莫大关系。有五个兄弟撑腰,杜美眉在家中对丈夫颐指气使也是正常。

赵弘殷在军中立稳脚跟后,将家眷接到了洛阳。此后,赵弘殷赵匡胤既是父子,且是同袍,所谓上阵父子兵,结下了深厚的父子情谊。赵弘殷偶尔在儿子面前提起从前被几个大舅哥欺负的事,也是人之常情。设若赵弘殷活到赵匡胤称帝,一定不会说出让儿子百年后把位子给光义的话。

上阵父子兵,一对豪杰

赵宋一朝防外戚如防贼,应该与赵弘殷上门女婿的经历有关。赵匡胤称帝后,健在的娘舅只是担任大将军、上将军的虚职,死后加封节度使了事。老四杜审肇,被赵匡胤安排到澶州任知州,上任几天黄河泛滥,公私财物损失无数,杜四直接免职回家养老。还吓唬要看他脑袋。太祖怒其不即时上言,遣使案鞫,遂论恕弃市,审肇免官归私第。

杜审肇(后左一),一脸懵逼。

明明知道辖区内黄河经常溃堤,还要舅舅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赵匡胤从小顽劣,父亲戎马倥偬无暇管教,母亲时常呵斥约束也是情理中事。他离家出走,与父亲离开杜家庄一样是被挤兑走的。

描述赵匡胤打工期间找对象的千古传奇《千里送京娘》,一脸幸福。

赵光义的第一个妻子是父母作主,续娶时,赵弘殷已经去世,是赵匡胤出钱出力跑前跑后。赵匡胤花光积蓄,无力续弦时,不见做母亲的张罗,反而是上司张永德友情赞助。赵匡胤喜欢舞枪弄棒,赵光义则喜欢读书,一个好动、一个好静,当妈的更喜欢哪种孩子?

张永德,一脸豪爽。

不但是杜太后霸道,老赵家姑娘也个个是母夜叉。赵匡胤欲行禅代之事,担心殃及家人,回家与母亲商议。老娘还没有开口,正在厨房做饭,寡居在家的小妹闻言大怒,手中拿着擀面杖就打了过来:男人做大事就要有担当,在家吓唬女人小孩算什么好汉?

赵匡胤落荒而逃。

赵匡胤小妹,一脸杀气。

此事载于《涑水记闻》,司马光不会象风月君一样胡扯。

司马光,一脸认真。

许多童鞋又要问了,赵匡胤又不是脑残,怎么会答应当妈的这种无理要求呢?

风月君以为,他无力拒绝,也不能拒绝。

登基后的第二个月,赵匡胤抽暇前往国子监拜谒孔孟。

孔圣人,一脸严肃。

老赵此举释放的政治信号是新朝崇儒尊孔,要构建一个有别于以往的开明盛世。儒家鼓吹的“忠、孝”之道有助于治,历代统治者都大力弘扬。赵匡胤既竭力宣讲,就无法拒绝杜太后的要求。群众眼睛是雪亮的,你让臣民对父母尽孝,自己却把母亲话当成耳旁风,怎么再发圣谕。

得位不正加上忤逆母亲,那就是不折不扣不忠不孝之人。拒绝,就等于是自打耳光;同意,至少在臣民面前树立起以身作则的高大形象。

因此直到赵匡胤去世,绝口不提此事,更不提立太子事。赵光义嘴上不讲,但是一直在做抢班夺权的准备工作。对于他的一举一动,赵匡胤了然于胸,却隐忍不发,甚至是有意姑息纵容。其实赵匡胤是打着“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的如意算盘,准备用“郑伯克段于鄢”的故智解决后事,哪知人算不如天算,反误了卿卿性命。

郑伯克段于鄢,一脸友恭。

历史真相究竟如何,请关注下文:揭开“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谜!

“烛影斧声”,一桩奇案。

相关推荐:

魏征斩龙是怎么回事 唐太宗为什么害怕魏征

他是“最特殊”的开国上将,本应授予大将,却成了最后一名上将

史上最有效治国的周穆王是怎样教导下属为官的?

揭秘司马懿的成功为何离不开这个背后的女人?

梁武帝未能善始善,他到底哪里做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