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毛主席求职路:北京对我来说开销太大

发布时间:2014-12-21 栏目:专题 投稿:冷艳的路人

关于毛泽东1918年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半工半读的史实,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1918年8月,毛泽东、萧瑜等几个新民学会会员联袂北上,商谈赴法勤工俭学。到京后,毛泽东决定留在国内,并在北大寻一事做。他们在长沙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老师杨昌济,正在北大哲学系任教,他也曾希望毛泽东能“入北京大学”,为日后打下“可大可久之基”。

北大图书馆

在湖南第一师范时期,毛泽东的同学、同由长沙到达北京、同借住在杨昌济家的萧瑜回忆:蔡和森、熊光楚等人和我筹划勤工俭学的预备课程时,毛泽东也协助过。经过几次磋商,毛泽东宁愿留在北京,不去法国。毛是一个讲究实际的人,不是学者,当然对出国留学没有兴趣。我和蔡和森同意毛留北京进行工读计划,如我们在法国所为。这就面临了给毛找工作糊口的问题。这时适逢我们北大征求学会会员,以我们判断,最好毛在北大找一份差事。我们想叫他担任打扫教室的工作,他可以一面工作,一面听课。当时北大流行雇用工人课后擦地板扫地,工作很轻松,还可以得些额外的好处,即和教授、学生经常接触。这安排对毛很理想。

怎样获得这份差事是个难题。最后,还是想到了蔡校长,他一贯的仁慈宽厚,我们写信请示他可否给同学安插一个打扫教室的工作。蔡校长知道了这件事,有个更好的主意,叫毛泽东北大图书馆工作。他写了一张便条给图书馆馆长李大钊:“毛泽东欲在本校谋一半工半读工作,请设法在图书馆安置。”李大钊给了毛清扫房间、整理图书的工作一个极简易的差事。

也有另外一种说法,萧瑜和蔡和森等人写信给蔡元培校长,“要求他雇用我们一个无法赴法国的同伴为校内的清洁工人。蔡元培先生是位了不起的人,他看了我们的信后,立即就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但他有更好的主意,他怜悯毛泽东,对于他能够刻苦自励,甚是高兴。没有让他去做清洁工人,而是到校内的图书馆工作。因此他写了一封信给北大图书馆馆长李大钊先生,信中说:‘毛泽东需要在本校求职,使其得以半工半读,请在图书馆内为他安排一职。’”

李大钊的安排,26岁的毛泽东当了北大图书馆的助理员,每月工资8圆,这与工友的月薪相差无几。当时北大助教的月薪约在50圆至80圆之间。1917年1月陈独秀致胡适信中,邀其到北大任教,信称北大“学长月薪三百圆,重要教授亦有此数”。当时一般教授约200圆左右。

毛泽东的具体工作是管理上海《申报》《时事新报》《民国日报》,北京《晨报》《京报》《国民公报》《顺天时报》,天津《大公报》,长沙《大公报》以及英文《北京导报》、日文《支那新报》等十五种中外文报纸,每天登记新到报刊和来阅览人姓名。虽然位卑事琐,但为青年毛泽东提供了一个接触新思想的广阔天地。

当时住在景山东街的一条名叫三眼井吉安东夹道的小胡同里,在这七号小院的北房西间,他和蔡和森等八位新民学会会员同居一室,“隆然高炕,大被同眠”,夜晚任何一个要翻个身,都要先和周围伙伴打个招呼。这里条件虽劣,但离沙滩红楼很近,便于活动。他在北大积极参加了哲学会和新闻学研究会的社团活动,结识了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邓中夏、邵飘萍、胡适等新派人物,开始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本人于30年代末对美国记者斯诺回忆说:

北京对我来说开销太大,……非马上就找工作不可。我以前在师范学校的伦理学教员杨昌济,这时是国立北京大学的教授。我请他帮助我找工作,他把我介绍给北大图书馆主任,他就是李大钊,……给了我图书馆助理员的工作,工资不低,每月八块钱。

此外还有另一种记载。曾在北大代理校长的蒋梦麟在《回忆中的李大钊毛泽东》一文中说:毛泽东北大图书馆当书记,是在我代理校长的时期。有一天,李守常到校长室来说,毛泽东没饭吃,怎么办?我说,为什么不让他仍旧办合作社?他说不行,都破产了。我说,那末图书馆有没有事,给他一个职位好啦。于是我就拿起笔来,写了一张条子:“派毛泽东图书馆书记,月薪十七圆。”

文 | 陈明远 本文经《文史博览》(号:wsbl1960)授权转载。

相关推荐:

朝鲜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原来是出自朱元璋之口

若想坐天下,就得缓称王?朱元璋表示赞同,刘邦不以为然

古代官员'家训':曾国藩愿儿子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西辽开国皇帝耶律大石:孤独的苍鹰称霸西域

深受器重的驸马房遗爱官至高位为何还要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