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此人下西洋比郑和整整早了620年,最关键是他已经50岁了

发布时间:2014-12-28 栏目:专题 投稿:平淡的蜜粉

西洋,这就是郑和的代名词。说起下西洋,似乎人们印象之中就只知道这么一个人。但历史上只有郑和一人到过西洋么?

为什么这么说呢,难道历史上真的还有别的人到过西洋么?没错,还真有,这个人就是杨良瑶。说起这个人,大部分人可能听都没有听说过,但是陕西人一定知道,因为这杨良瑶的籍贯就是在陕西泾阳。

80年代的时候陕西泾阳出土了一块神道碑,根据这个碑文写的内容,可以知道杨良瑶的先祖是周宣王的儿子,就是尚父。因为封地在诸阳,所以又被叫做杨候。杨良瑶很有才,从小便是博学多才。在21岁至23的这段时间里,便进了宫,成为皇帝的近身宦官。

伴君如伴虎,在那么年轻的时候,杨良瑶成为近身宦官,不但如此,还很受宠。作为一个近身宦官,出使各地,甚至还平定了战乱,不得不说在皇宫之中他混得很不错。然而他这一生,除了这些,还有一件事,是更加功勋卓著的,那就是,他作为唐朝的使节,坐船去到了西洋。到达了中东地区的伊拉克等地,比明朝的郑和早了很多年呢。

唐朝的时候,技术不如明朝,所以西洋的这个过程肯定是心酸的。海上的风浪有多大,加上当时的航海技术不那么发达,下西洋那简直是在玩儿命,但是杨良瑶还是成功到了西洋。在神道碑上,简单的一段话记载了他沿途的所见所闻,有妈祖,有印度洋海上的一些灯塔,还有那时候人们没有见过的生物。

这次出使让皇帝非常高兴,于是短短时间里,皇帝两次对他进行封赏。弘农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对于他来讲,算是功成名就了。

为什么皇帝会如此重视此次出使,为什么要如此重赏杨良瑶呢?这大概是这背后所隐藏着的利益关系了吧?

大食国与唐王朝长期的关系不错,双方一直有来往,因此给海洋上的丝路贸易奠定了良好的条件,所以海上丝绸之路的前途一片光明。从大食国派送遣使臣向大唐朝贡开始,到后来100多年之间,在这段时间内,来大唐大食使节将近40次之多,人数更是无法估量。反观唐朝,当时大唐众位皇帝却从未派人前往过大食国等地。

所以当时皇帝便派遣了杨良瑶,以聘国使的身份携带随从,国信、诏书,还有很多其他的物品。即便当时杨良瑶已经50岁了但他却没有拒绝。坐船经过海路,去了印度洋沿岸的南亚、中东国家。贾耽,著名地理学家,也是当时比较了解这一事件的人。从他的一些文献啊,典籍之类的可以清楚的看到当年杨良瑶的船队所经过的路线。

先从广州南海开始坐船,沿着南中国海向南走。先到了门毒国,也就是今天的东西竺昆仑洋,然后继续走,便到了古笪国(有人说叫真腊)。穿过今天的新加坡海峡。北岸就是现在的柬埔寨。南岸是今苏门答腊岛的南端,再路过今印度国一带等多个国家,到了今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之后,沿着这条河,又坐小船北上,到了今天伊拉克的巴斯拉镇。然后继续坐车走陆路,一直马不停蹄往西北走上了大概千里路,才到达茂门王所都缚达城。估计要花费好几年的时间吧,毕竟实在是离得太远了。

可见这个旅途并不轻松,经过这么多地方,也难为杨良瑶了,毕竟一个50岁的人,还要坐这么久的船。不过他的付出的效果很大,与阿拉伯、印度列国之间达成了一致,吐蕃成为了三国共同的敌人。算是解决了大唐当时一件心腹大患。

《新唐书•大食传》中有写到,贞元年间,黑衣大食与吐蕃是劲敌,吐蕃蕃兵大半都在防范大食所以再抽不出手来干扰大唐边境。可见这次下西洋杨良瑶功不可没。

所以郑和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杨良瑶才是前辈,比他整整早了620年。这位前辈以五十岁的英姿,带着皇帝的厚望,建立了三个国家的之间的战略同盟,从此吐蕃的实力被狠狠削了一刀。这些事情也许人们并不了解,但是杨良瑶当时可是明星人物。

若不是发现那座神道碑,可能人们永远都只知道郑和去过西洋,还不知道,唐朝还有个叫杨良瑶的人也去过。杨良瑶的此次下西洋,一举几得,是当时人们都看到的。老了,这并不代表就没法去西洋。他受再多的封赏都是值得的,但是他却如此低调,也许是他人生的信条吧。

文|峰揽山川

相关推荐:

历史上真实的赵云:一生以失败告终

演义趣闻:中国历史唯一监狱成长皇帝

揭秘诸葛亮并非三国贤相!竟是被累死的

陈毅元帅追悼会上,周总理因何事饱受折腾

历朝历代对赵云的评价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