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三国杂谈 蜀国“史官之争”

发布时间:2015-01-24 栏目:专题 投稿:等待的水池

史官设置在三代时期就出现了。三国时期,魏、吴都设置了专门的史官,掌管国家大事、帝王起居的记录、魏国的史官称作著作郎,晋替代魏以后沿用,兼起居注;而吴史官称为左国史、右国史、东观。这些史官记载的档案资料,统一后都一总归于晋朝都城洛阳。

陈寿编写《三国志》的时候,已经是晋朝的专职史官--著作郎了,当然可以获得参考这些档案资料的机会。至于蜀汉,《三国志。蜀后主评传》载:“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

从这段记载来看,应该是没有设置专门的史官的。因而也就没有什么资料可以参考。

然而唐代的史学家刘知己不同意这个观点,他举例说明陈寿评价蜀国不设史官是厚诬诸葛亮。(见《史通。史官篇》)

然而刘知己的说法和所举的例子,并不足以驳倒陈寿的说法。蜀国虽然也有东观郎、秘书郎等官,但可能只典校书籍而没有修史,所以陈寿才说了“注记无官,行事多遗”。何况蜀汉有没有设置史官,在当时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当时的许多人都知道,陈寿不至于为了这个事情而说假话来诬蔑诸葛亮,相反的是,陈寿在《进诸葛亮集表》和《三国志》中,对诸葛亮评价是公正客观,对诸葛亮本人也是推崇备至的。

当然蜀国虽然官修史书没有,私人记史却是有记载的。《华阳国志。王化传》里面说,王化的弟弟王崇,“蜀时东观郎”,西晋时期为尚书郎,曾经著《蜀书》,并且说“其书与陈寿颇不同”,其撰写时间约和陈寿同时或者稍晚,对蜀国历史从个人角度进行了记载和分析评判,可惜此书亡佚,否则必能给三国历史提供新的资料。

相关推荐:

劝君莫谈陈寅恪:陈寅恪学术造诣为达到一定高度

陆游性情淡然喜素食 体弱多病却长寿至85岁

透析孙吴骚姑母与花心侄儿上演虎狼畸恋

抗日名将戴安澜火化时竟然发生如此灵异之事?

盘点:古代史上那些死于反间计的忠臣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