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从经济地理人文角度看三国诸侯

发布时间:2015-01-26 栏目:专题 投稿:想人陪的服饰

袁绍:昔日袁绍坐拥青州之财富、并州之雄兵,兼以幽冀之人力,居然败于曹操,委实可惜。曹地大小虽与袁地相类,然河南四战之地,各郡大多饱经摧残,故操之力不及绍也。且操三面皆有诸侯,而绍之邻无可为其大患者。若善加经营,积累钱粮,待河南有变之时,以主军临黄河,用偏师出青州而下兖徐,之后两部并力奋击,则操之地可得也。戏言耳,勿信,哈哈。说说他的属地:青州产铁,又由于山东半岛海岸线很长盐产量极大,而盐铁之利在古代是十分重要的经济收入,另外当地平原面积也不小人力也可以发展所以青州可以提供重要的经济力量。当年齐桓公称霸,主要依靠的就是这一点。并州,从山西来看,由于处于边关民风强悍,人力虽少却能提供强大军队。幽冀,两州地处河北的广大平原,人力充足,另外铁的产量极大。还有就是河北、辽西海岸线也很长,亦可提供盐利。袁绍拥有如此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却对外优柔寡断、对内治理不善,以致败北。曹操:他所控制的地区主要是黄淮间平原,这里没有多少额外的在古代具有重要意义的自然资源,但是具有基本经济优势,即人口、粮草。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具有基本经济优势的一方往往在实力上具有压倒性优势由于人口数量较少,南方许多资源无法得到开发,所谓北强南弱的现象,也有这个因素在里面。如果平原地区的经济得到恢复,实力就迅速增长。曹操大兴屯田,是意识到了这一基本问题的重要性。所以他注意积累粮草,并且善于断人粮道,总之在粮草上要占据优势。另外,如果历史地图正确,那他还控制着河东郡(山西西南部),这里盐、铁、铜三利俱备,倒是富裕之地。河南在地理上形势不利,但有政治优势。他一举击败袁绍,吞并其土,总体实力已经无可匹敌。其后,稳妥一点的话,应该先取关西先解决河南侧翼,再一意南下。但是鉴于马氏实力有限,而且刘表孙权共有长江、互有仇怨,先南下也不为过。再加上实力迅速增长,使得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赤壁败后,他还是凭借实力和谋略平定西北。曹魏屯田:曹魏在淮河上游流域设立了屯田区,是正确的选择。这里的粮食,向东可以顺流而下支援淮东,西面也可就近支援作为军事重镇的襄樊地区。这样一来,襄樊-淮河一线东西贯通,成为防吴的铁壁和攻吴的前进基地,吴国基本处于守势,难有进展。孙权:本来江淮盐铁之利也十分丰厚,但是南方开发程度较低,实力不够充足。由于地处下游,侧翼受到威胁。所以后来极力向荆州发展,确实合理。但是由于后来曹魏势力已大,受到极大的压制,人力物力又处于绝对劣势,终于无可奈何。刘表:荆州首府本在南郡(江陵),他却迁往襄樊,想要北进。他只控制了两湖地区,实力单薄,想北进是不自量力。恰如春秋小诸侯,最多仅图一时之霸而已。更可惜的是,他几乎没有北进的实质行动。下游的孙权既是敌人,又是肥肉,顺流而下,何不先取?蜀汉:取得汉中是个好开始。我说,自荆州北上不可取,应全力从汉中向西北发展。若得西北劲骑,则或可成其大事。如果军神网的地图准确,那上庸的位置应在襄樊正西,并且离襄樊较近。而汉中郡治就在今天的汉中市一带,离开上庸很远。汉中和上庸城中间的大片地区主要是汉江中游一带,以前应为张鲁所有,后来应被曹魏控制了。大巴山以北就是汉江流域,所以两地之间是很难直接联系的。所以我以为上庸的丢失不会暴露汉中侧翼,实际上侧翼早就暴露了。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但没有得到汉中以东大巴山脚下的汉水中游,所以侧翼当然暴露在曹军面前。若得到汉水中游、稳固汉中侧翼,而后可全力北上,否则南北交通惟赖此一地,实在有些单薄。汉中占据上游,向中游发展还是有地利的。不过四川是安全而富裕的,当地人估计也不想连年北伐吧?西北:这里有马、韩两股势力,如果能够合流,类似先秦。不过须乘乱抢得先机,以曹操统一华北以后的实力,只怕很难与之抗衡。可惜始终是两派,并且有勇无谋。当时河套匈奴的势力也乘机发展了起来,攻取了北地(宁夏)和上郡(陕北),从而压缩了西北的战略空间。

相关推荐:

历史上改变杨过一生的竟然是这三个人?他们都有谁?

隋唐英雄里,最仁义的不是程咬金,也不是李世民,而是他

范泰简介 南北朝宋国大臣学者太学博士范泰生平

趣谈:慈禧从嫔妃一步一步晋升到女王的秘密

诸葛亮一生中有几大遗憾事? 分别指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