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毛泽东眼中的三国人物(上)

发布时间:2015-01-28 栏目:专题 投稿:无聊的乌龟

曹操

毛泽东年轻时就对曹操十分推崇。1918年8月,他路过河南,特地与罗章龙、陈绍休二人到许昌瞻仰魏都旧墟,凭吊曹操,并与罗章龙作《过魏都》联诗一首。在毛泽东看来,曹操是中国古代少见的一位集政治、军事、文学才能于一身的人。因此,他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及曹操,并给予高度评价。

1954年夏天,毛泽东在北戴河与保健医生徐涛也谈到曹操。针对徐涛说曹操是个“白脸奸臣”的话,毛泽东发表了一番评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 那时黄河流域是全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和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说,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1975年,毛泽东对北大女教师芦荻说:汉末开始大分裂,黄巾起义摧毁了汉代的封建统治,后来形成了三国,这是向统一发展的。三国的几个政治家、军事家,对统一都有所贡献,而以曹操为最大。司马氏一度完成了统一,主要就是曹操那时打下的基础。在1976年的一次谈话中,毛泽东曹操和孔子、秦始皇、朱元璋并列。

毛泽东一个浪漫的诗人,也十分喜欢曹操的诗。他在《浪淘沙·北戴河》一词中这样写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是毛泽东给予曹操定论的名篇。寥寥数语,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毛泽东甚至注意到了曹操的养生之道。他曾经对保健医生说:曹操多年军旅生涯不会很安逸,可在1700多年前,医疗条件也不会怎么好,他懂得自己掌握命运,活了65岁,该算是会养生的长寿老人了。你们搞医疗的应该学学,不要使人养尊处优,只想吃好、穿好,不想工作,那还行?更不能小病大养。保健不是保命,不要搞什么补养药品,我是从来不信这些的,主要是乐观、心情开朗、锻炼身体。他又说,曹操有一首题名《龟虽寿》的诗,讲长生之道的,此诗宜读。

毛泽东反对贬损曹操,对把曹操看作奸臣的传统观念十分不满。1957年4月10日,毛泽东在与《人民日报》负责人谈话时,为曹操辩诬:历史上说曹操是奸雄,不要相信那些演义。其实,曹操不坏。当时曹操是代表进步一方的,汉是没落的。

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毛泽东坚决主张为曹操翻案。

当然,毛泽东曹操并非全盘肯定。他认为曹操的主要缺点有二:一是有时也优柔寡断。毛泽东说过:曹操打过张鲁以后,应该打四川。刘晔、司马懿建议他打。刘晔是个大军师,很能看出问题,说刘备刚到四川,立足未稳。曹操不肯去,隔了几个星期,后悔了。二是不能严于律己。毛泽东曾经批评过曹操执法。《三国志》中的《武帝纪》说曹操“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毛泽东则在眉批中写下“赤壁之败,将抵何人之罪”一语,批评曹操对人严而责己宽。

郭嘉

1959年,伴随着“大跃进”狂澜,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年春天,毛泽东一度潜心研读《三国志》,试图从中获取历史经验。他结合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评点三国人物,谈得比较多的就是曹操的谋士郭嘉

3月2日,毛泽东在郑州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详细介绍了郭嘉,几乎把《郭嘉传》里描写郭嘉曹操谋划的史实都复述了一遍。他说:三国时,曹操一个有名的谋士叫郭嘉,27岁到曹操那里当参谋,38岁就死了。赤壁之战时,曹操想他,说这个人在,不会使我处于这种困难境地。

毛泽东为什么在这种时候大谈郭嘉呢?他明确指出:现在,我是借郭嘉的事来说人民公社的党委书记以及县委书记、地委书记,要告诉他们,不要多端寡要、多谋寡断。谋要多,但是不要寡断,要能够当机立断。端可以多,但是要拿住要点。 国学×参考

同年7月11日晚,毛泽东与周小舟、周惠、李锐谈话时,说到1958年经济计划被搞乱了,紧接着说:国乱思良将,家贫念贤妻,这是《三国志·郭嘉传》上的话。曹操在赤壁之战吃了大败仗,于是想念郭嘉

其实,《郭嘉传》中并没有这句话,是毛泽东记错了。不过由此可以推想毛泽东当时的心态。郭嘉曹操身边的重要谋士,被曹操称为“奇佐”。有郭嘉在,曹操就不会犯错误。经济计划之所以乱了,是因为没让陈云这样的“奇佐”管经济,所以他又想起陈云来了。

司马懿

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被描写成为一个城府极深、屠杀和禁闭曹氏宗室的奸臣。据历史记载,东晋明帝司马绍听说司马懿是靠虚伪、欺诈才得以成功的,惭愧得以手掩面,为自己有这样的先辈而深感羞耻。可见,在正统文化当中,司马懿一个诸葛亮鞠躬尽瘁的忠臣形象截然相反的反面人物。但随着人生阅历和经验的积累,毛泽东逐渐改变了对司马懿的看法,认为他有智谋,善分析,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1947年5月,毛泽东撤出延安转战陕北。一天,接到陈赓、王新亭自晋南战场发来的捷报,称歼敌2万,解放县城25座。他走在山坡上,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几段《空城计》: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我也曾差人去打听,打听到司马领兵就往西行……周恩来听了说:主席,我们面前的“司马”现在可不是往西行呦!毛泽东止住了唱,风趣地说:刘戡?他不配当司马懿!任弼时在一旁说:我们面前的司马懿是胡宗南、蒋介石。毛泽东说:蒋介石和胡宗南都不是我们的对手,我们面前没有司马懿,只有司马师呦!毛泽东所说的司马师是司马懿的长子,虽有权术,但刚愎自用,不及其父。所以毛泽东后来在与周恩来布置淮海战役战略战术时,又以司马师为例指出:不识时务么!他杜聿明和邱清泉、李弥,哪是刘伯承和陈毅、粟裕的对手?这次是司马师碰在了姜维手上,被困在铁笼山了!

胡宗南、蒋介石都比不上司马懿,可见毛泽东司马懿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当然,毛泽东也认为司马懿有明显的性格缺陷,那就是“怀疑心重”,所以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空城计”的故事,能启迪人具体运用战略战术。

刘备

毛泽东曾多次谈论刘备,其褒贬十分中肯。

他对刘备的赞赏,主要集中于刘备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各方人士。据薄一波回忆,毛泽东在与他谈及《三国演义》时曾经说过:看这本书,不但要看战争,看外交,而且要看组织。你们北方人———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组织了一个班子南下,到了四川,同“地方干部”一起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根据地。

毛泽东认为,刘备的缺点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好感情用事,这是刘备的最大缺点。1949年3月24日,毛泽东由西柏坡至北平,路经刘备家乡河北涿州时,对警卫员们说:《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就是在涿州同关羽和张飞结拜成异姓兄弟的,刘备的野心大,但他志大才疏学识浅,好感情用事,在许多问题上用感情代替了政策。因为想报二弟关羽被东吴杀害之仇,置江山社稷于不顾,不听诸葛亮等谋臣的劝阻,贸然负气出兵,结果被东吴打得大败而归,自己无颜再回成都见诸葛亮和文武百官,死在白帝城。

二是这个人不能区分主次矛盾,因此导致了失败。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毛泽东借用刘备的例子,指出对于各部分的国民党人,应当采取不同的政策。毛泽东说:三国时期,荆州失守,蜀军进攻东吴,被东吴将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打得大败,其原因就在于刘备没有区分与处理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在谋略中没有抓住主要矛盾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确定的战略方针是“东联孙吴,北拒曹操”,曹刘是主要矛盾,孙刘是次要矛盾。孙刘的矛盾是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所以当孙权数次讨荆州时,诸葛亮总是一再推诿软磨,而不硬抗,直到最后才让出荆州的部分地方。刘备不了解这一点,派了根本不执行这一方针的关羽去驻守荆州。

鉴于这些,毛泽东在1958年3月的成都会议上曾明确指出:三国刘备不好,还是老头子挂帅。

关羽

关羽毛泽东十分关注的三国人物之一。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他对关羽的评价有微妙的变化。

毛泽东13岁开始读《三国演义》时,就对关羽的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他曾经效仿桃园三结义,与同学萧子升、蔡和森友善,称为“三个豪杰”。在青年毛泽东的心目中,关羽的形象无疑是高大的。

随着革命经历的日益丰富,毛泽东关羽的认识和评价也逐渐全面、深刻。

1927年11月,毛泽东来到井冈山茅坪,寻找走散了的张子清所部三营(后来在湖南桂东县和朱德部会合)。当时有人怀疑张部有可能投降敌人。毛泽东说:不会的,三国时代的关云长,曾与刘备失去联系。曹操为了收用关云长这员大将,又是封官赐爵,又是赠送金银、美女,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费了多少心机!可是,一旦得到刘备的消息,关云长便毅然离开拥有雄兵百万的曹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迢迢,终于回到兵微将寡的刘备身边,成为千古美谈。张子清是我们党的干部,就比不上古人关云长?

这些例子说明,毛泽东关羽是肯定的。但与此同时,毛泽东关羽更多的是他的缺点与不足。

相关推荐:

朱元璋对开国重臣痛下杀手 为何有一人能善终

真实曹操武功惊人一场格斗杀死数十敌

请用事实说话: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封神英雄榜第44集剧情 申公豹欲夺杨戬银尖宝戟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位得以善终的开国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