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司马懿对抗诸葛亮的办法,其实是个算术问题

发布时间:2015-01-28 栏目:专题 投稿:犹豫的皮带

首先,算算军队的耗费。按照邓艾在屯田时的描述,三千万斛为十万大军五年用度那么一年600万斛,1斛约为现在20升,按照出土秦汉量具实测结果为15公斤。就是说十万大军一年要消耗9000万公斤,9万吨粮食。

那么三国时土地单产如何?手头没有现成的数据,按照《通典•;食货典》上做个估计。秦修郑国渠,“亩收一钟”,秦时一亩为现在的 0。692亩,按0。7近似,1钟6斛4斗,换算到现在的度量衡为亩产277斤。同时《通典•;食货典》还记载亩收10斛为良田,换算到现在亩产400斤强,近似为亩产200公斤。那么,要提供10万大军的9万吨粮食,需要多少良田?简单的算术问题,3万公顷。如果以郑国渠的收成为标准田收成,需要约。5万公顷。在这里小结一下,30,000公顷良田=10万大军一年用度;或4。5万公顷标准田=10万大军一年用度

现在看看司马懿上台后干了些什么。上邦战时因为曹真病重,他临时从荆州抽调过来指挥。蜀军撤退后到五丈原一战共三年,史书上记载司马懿干了两件事:第一,迁五千农户来上邦屯田;第二,修临晋陂开成国渠,灌溉盐碱地数千顷。当时一顷相当于现在1。8公顷,数千按三千算,共5600公顷。考虑到郑国渠同为引水灌溉盐碱地,这部分按照郑国渠标准田计算。

那么五千农户能耕作多少土地?虽然缺乏三国时期的律法,第一,东汉孝顺建康元年(144)普查结果,平均每户70亩以上,但当时人口有九百九十四万户,而且这个平均的分母为全国户数,包含了商人等非农户就是说农户的实际耕种面积应该超过这个数;第二,按照晋武帝司马炎平吴后颁布的占田法估算,男子70亩,女子30亩,一户100亩。考虑到三国时军阀混战人口剧减,曹魏人口才66万户440万口,相对土地变得富裕,按照晋武帝时1户100亩计算。当时1亩相当于现在0。7亩,按照现在标准70亩。就是说这五千户可以开荒35万亩,2。4万公顷左右。 上邦因为是著名的产麦区,同时关陇一带的水利建设自从秦汉以来就是中国之冠,这部分按照良田计算。至少,应该认为高于标准田。

仔细换算一下,2。4万公顷良田相当于8万士兵一年用度,扣除五千农户(每户5人计算),可以净收5万5千士兵的军粮。临晋陂成国渠的收成可以支撑1万多人的用度, 扣除耕作的三千人左右,两处增产的粮食可以多支撑6万驻军。实际上大家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诸葛亮第一次第二次北伐时曹魏在关陇地区并没有过多的驻军, 每次都需要从中央派援军,而最后五丈原一战时司马懿已经人多势众。其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使得曹魏能够在这里增派数万常备军。最后一战司马懿总兵力(包括秦朗的两万援军)估计为12万,就是说三年内关陇魏军在后勤没有增加太大压力的情况下将数量翻番。面对突然增强的守敌,诸葛亮除了占点口舌上的便宜确实无能为力了。

这才是司马懿对抗诸葛亮的根本措施。

#另外补充说明一下,1,邓艾的话,三千万斛为普遍说法,但也有两千万斛之说,中华书局出版的《通鉴》按两千万,《通典》按三千万;2,按照《齐民要术》记载,曹魏曾经推广种植过一种称为“陴麦”的作物,出粮率只有3成,不到一般情况下的5成。有些学者认为邓艾种植的为陴麦,但也仅仅是猜测。这里不做太多的细节纠缠,只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个大致的模型中理解到经济对军事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

揭秘:刘备白帝城托孤到底有没有埋伏刀斧手?

毛主席对康生病中举报张春桥是什么态度?他洞察若火!

中国伟大的四大发明究竟如何流传到国外的?

汉质帝刘缵:因为一句牢骚而被杀的东汉皇帝

韩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王:善德女王的不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