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谈武圣关羽

发布时间:2015-01-29 栏目:专题 投稿:执着的黑猫

在写这篇文字的时候,也是经过了一番的思想斗争,毕竟关羽在人们的心目中,非一般之人,如今这里说三道四的,似乎有诽谤的嫌疑,就内心而言,对关羽我个人也是对还是非常崇敬的,但是关羽毕竟是一个人,也是有他的弱点的,而历朝历代之所以让人如此礼拜,被后来的统治者不断的加封并位尊至“武圣”,我个人以为这个和当时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蛊惑人心,进而刻意的神化关羽不无关系,要分析清楚事实,我先简单的把关羽的资料呈现给大家。

关羽介绍:

关羽(162?-220),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年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市)。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后人有诗称赞关羽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昭然垂千古,不止冠三分。

按照现在的理论来说的话,做事情先做人,那么我首先从关羽的做人的方面来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一、关羽刚愎自用,

刚愎自用的含义很清楚:顽固、偏执、一意孤行、拒不接受他人的意见,倔强,自以为是,自以为穷尽了世界上的真理,一点儿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主观武断,喜欢感情用事,更是容不得人(尤其是容不得反对他的人),就这个词的含义来看,在关羽的性格中可以说体现的比较明显,他对自己的认定的事情或是事物,总认为是对的,并且不会去顾及后果,只所以这样说以下几点就可以看的出来,

1、被人们大加赞赏的单刀赴宴,荆州当时是蜀国的西大门,也是诸葛亮恢复中原的战略要地,是蜀国的战略发展的依托点,而关羽做为镇守这里的最高军事长官,居然可以置国整体的利于于不顾。

2、擅自主张出用动用荆州之兵去攻击魏国,,就当时的情况来看曹操正在进攻汉中,刘备将益州之兵力,全部的投入到同曹操的作战当中,这个时候关羽不应该不清楚整个局面吧,居然无视吴国的存在,悍然想凭借一己之力来攻击魏国,最后兵败身死。

二、关羽持才自傲,

首先我承认一点,关羽的确有才,但是还不足以到笑傲群雄的地位,这点我们在后面会详细的谈到,但是关羽似乎有点盲目的自恋,这点《三国志》中是这样说的““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1、关羽持才自傲从马超来投刘备也能看的出来,当时马超投了刘备之后,关羽还在荆州,听说马超投了刘备,并被封为“平西将军”关羽听说后,非常不服气,当时就想从荆州回到成都和马超争个高下,后被诸葛亮劝阻,可想关羽一身傲气;

2、从上面提到的关羽擅自出兵魏国也是这样,当时出兵前曾有人提醒,注意吴国的行动,防止偷袭,但是关羽对吴国根本不放到眼里,又得知吕蒙乃一介书生,更放心了,当被吕蒙围困时,自以为是的想用诈降来脱身,结果被捉,后杀之;

三、关于一生为名累,

这个应该是后世之所以关羽敬若神灵的一个关键吧,但是话有说回来,什么都有个度,过了则过犹不及,因为名的拖累反而害了自己,导致自己在盛名之下而迷失,关羽因为属于一个典型的被名所所害的人。

1、《三国志》里提到,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在关羽的眼睛里面士大夫都是一些没有用的人,重利而轻名,故所以对于这些士大夫不屑于顾,从这里就可以看的出来,关羽对自己的名看的过于深重,因为名,而忽略了与这些士大夫的交往,最后因为这些士大夫们怨恨,所以导致被吴国所围之后,无人来救。

2、“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这是《三国志》关于刘备准备给黄忠加封时诸葛亮对刘备说的话,可见,当时关羽重名这个事情,已经影响到了整个内部,所以关羽的重名已经到了非常自恋的地步。不足取也。

3、关羽对名的重视还表现在门第的问题上,当擅自行军攻击曹军的时候当时曹操就派人建议联合孙权来攻击关羽,孙权为了孙刘的联合,先是派人去找关羽提亲,结果关羽不光侮辱了来人,还告诉来人“虎女安能嫁犬儿”结果孙权一生气,就派吕蒙白衣破荆州了。导致了最后的结果

四、关羽心胸并稍显狭隘

我在看《三国志》的时候,发现虽然描写五虎将的用词都不是很多,但是在写每个人的时候也做了一些穿插的对比,这样也就彰现出了这五个人的性格特点,但是从几处描写来看关羽并不一个心胸宽广之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事情窥的一斑:

1、一次刘备曹操去打猎,关羽就在旁边鼓动刘备在这个时候曹操给杀掉,以免有后患,后经过刘备的劝解,最终是愤愤而还,因为这个时候刘备属于投奔到曹操的门下,曹操对他们礼仪有加,用使用背后捅刀子这样的方式来对待对你有恩的人,似乎行为有点不够磊落,

2、就是在关羽听到黄忠同他并列为五虎将之后,第一句话就是:“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虽然经过旁人的劝说,勉强接受了,但是就这个事情上来看关羽的心胸不是太宽广,对于他人的容忍度欠缺了点,同样的马超来投的时候关羽还专门的修书一封,让大家证明他比马超强,这样的做法似乎也不应该为一个圣人所为,

3、在樊城之战中,因为关羽被困,希望可以得到傅士仁等人的相助,因为种种原因,这些原因也是和关羽的性格有关,前面已经说了,就不重复了,结果因为没有来救援,关羽就发话了,等我回来在整治你们,结果就是强迫傅士仁等投了孙权,如果说关羽心胸宽广的话,我想也不会说“还当治之”,此类的话了,结果可能未必身死。

其次就战略方面,我想谈的事情,是有根据可查的几场战斗,并且是关羽自己自己的指挥的战斗,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更清楚的了解关羽的指挥能力,同时也可以比较真实的还原关羽这人

1、关羽独立指挥的战役主要有以下几场:

青泥之战,被乐进所败

这场战争应该是蜀魏两个主将之间的战斗,乐进就是利用了关羽的的弱点,通过分兵诱敌人,结果关羽败,就当时的情况来看,虽然关羽兵少,但是占据了有利的地势,但是被乐进利用了他弱点,最后打败了关羽

水淹七军(大胜)

此战中,关羽利用自然条件,水淹了魏军七路军马,活捉魏将于禁、庞德,后于禁投降,庞德被关羽所杀。但这一仗是关羽之谋还是纯粹的天灾有争议。

关羽水淹七军后围困曹仁,被徐晃战败;

当时曹军仁守城不出,关羽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进行攻城,曹操命令徐晃等带兵前去营救,解围后徐晃用计迫使关羽出站,并将关羽所带的五千人马被徐晃,追剿待尽,大败而走,

吕蒙白衣渡江,麦城被捉,全军覆灭

孙权利用关羽的高傲的心态,临时换将,将用吕蒙换回鲁肃,当关羽荆州的兵马主力都调到同曹军的战斗中后,吕梦白衣渡江,占领了荆州,后通过一些手段瓦解了关羽的军队,并在麦城活捉关羽,导致关羽全军覆灭。

通过以上几次关于亲自指挥的战斗来看,基本上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并且可以发现这些战斗基本上都集中在刘备在汉中同曹操进行作战过程中,所以可以看出关羽独立作指挥战争的能力的确有限。可能也是因为其在水淹了七军之后,过于骄傲所导致。

2、除了战役之外,我们从另外一个方面也能看治理军队上也能看出来关羽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羽自己在荆州守了有十多年的时间(211-220年),他所带领的士兵在,难道和他的远士大夫,亲士卒有关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呢?通过《三国志》来分析,就傅士仁投降,刘封等人不来救援来看,还是其性格上的确定导致将领对他失去了信心,估计《三国演义》里面增加个周仓,可能就是为了弥补其性格的弱点,来美化整个人的行为。

3、关羽的武艺

关羽的勇猛在《三国志》中主要的表现就上诛杀颜良的时候体现出来,在万军之中取敌军首级,但是通过一些其他的事件来看,在三国各位将领中,关羽并不是最勇猛的,比如吕布。张辽等等,在当时的五虎将里面看资料来说应该是张飞武艺是最高的,在《三国志》里也提到过,关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不会射箭,在当时应该来说在战争中比较被动的。

综观以上情况来说,关羽最大的特点应该是忠义,那为什么最后关羽的人气反而是最旺盛的呢?我以为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封建的统治者们为了笼络人心,所以就大加的神化了关羽本身,因为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就需要一个有具备忠义的来作为社会精神力量,更加有利于他们的统治,所以关羽的地位被抬得越来越高,“由侯而王”,“旋而进帝”,最后被尊为“武圣人”。到了清朝的时候清代皇帝标榜关羽为“万世人极”,封之为“忠义神武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根据以上的各点来看关羽其实弱点还是比较突出的,我以为关羽其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相关推荐:

齐王李元吉:勇悍与阴险并存 可惜棋差一招

司马迁为何要写《史记》

鲁迅酒楼轶事:'酒半即归'是他与胡适纷争的开端?

袁世凯并没有卖国: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的真相

诗鬼李贺诗中的不尽忧伤:其可能患有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