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少年吕蒙依孙策考

发布时间:2015-01-30 栏目:专题 投稿:包容的时光

《三国志·吕蒙传》云: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 ,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 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 :“彼竖子何能为?此欲以肉餧虎耳。”他日与蒙会,又蚩辱之。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逃邑子郑长家。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闲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这段史事因吕蒙之少年奇志与孙策之慧眼识人而为人称道,但其中却有不少令人疑惑之处。

一、时间问题

此事发生的时间一直没有定论,“蒙年十五六”是一条重要线索,但吕蒙的生卒年有不同说法。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建安二十四年,破关羽定荆州后,“封爵未下,会蒙疾发,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所以治护者万方,募封内有能愈蒙疾者,赐千金。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病中瘳,为下赦令,群臣毕贺。后更增笃,权自临视,命道士于星辰下为之请命。年四十二,遂卒于内殿。”

于是《三国志集解》认为吕蒙“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既然卒时四十二岁(虚岁),应当是178年出生。

另一种说法认为获关羽定荆州在十二月,而从蒙传来看,从病发到去世经历了一段时间,很可能卒于第二年(220年),那么应当出生于179年。

按前者算,吕蒙十五六岁(虚岁)当是192-193年,即初平三年到初平四年,按后者算,当为193-194年,即初平四年到兴平元年。

再看孙策传时,有人会提出疑问:孙策于兴平二年才正式南渡江东,而此前屈事于袁术,怎么会在江南“讨山越”遇到吕蒙呢?

其实此事应当发生孙策首次到丹阳郡募兵之时。

孙策传》注引《江表传》曰:“策径到寿春见袁术,涕泣而言曰:“亡父昔从长 沙入讨董卓,与明使君会於南阳,同盟结好;不幸遇难,勋业不终。策感惟先人旧恩, 欲自凭结,原明使君垂察其诚。”术甚贵异之,然未肯还其父兵。术谓策曰:“孤始用 贵舅为丹杨太守,贤从伯阳为都尉,彼精兵之地,可还依召募。”策遂诣丹杨依舅,得 数百人,而为泾县大帅祖郎所袭,几至危殆。於是复往见术,术以坚余兵千余人还策。”

又根据“兴平元年,从袁术。术甚奇之,以坚部曲还策”来看,孙策首次到丹阳募兵应在在初平四年。《三国志·武帝纪》等云初平四年“是岁,孙策袁术使渡江,数年间遂有江东”,也应指此时,老M对此曾有专论,此处不赘述。

把《吕蒙传》与《孙策传》等结合来看,便知此事发生在初平四年丹杨郡无疑。

另,《建康实录》曰:“(吕蒙)年四十卒于宫中”,则此事发生在兴平元年至建安元年(194-196年),此间孙策并未讨山越,故不采。

二、祖郎=“山越”?

那么,与《孙策传》的“大帅祖郎”就是《吕蒙传》的“山越”吗?我们可以在后面的记载找到答案。

孙策传》注引《江表传》曰:建安二年夏,……是时,陈瑀屯海西,策奉诏治严,当与布、瑀参同形势。行到钱塘,瑀阴图袭策,遣都尉万演等密渡江,使持印传三十余纽与贼丹杨、宣城、泾、陵阳、始安、黟、歙诸险县大帅祖郎、焦已及吴郡乌程严白虎等……”

又《孙辅传》注引《江表传》曰:“策既平定江东,逐袁胤。袁术深怨策,乃阴遣闲使赍印绶与丹杨宗帅陵阳祖郎等,使激动山越,大合众,图共攻策。”

由此可见,当时的祖郎丹杨诸县的“山越之首”。

三、“校尉袁雄”是为谁?

疑问又出现了:孙策的手下会有“校尉袁雄”这样的人物吗?

孙策到兴平元年才被太傅马日磾表为“怀义校尉”,而初平四年袁术不还孙坚旧部,他身边只有孙河、吕范和一些私客,即使在丹阳招募到数百人,能得到邓当作为其将已经不容易了,怎么会有校尉之职呢?

或有认为,行督军校尉朱治,“会坚薨,治扶翼策,依就袁术”,不就是孙策手下有“校尉”的证明吗?

但朱治在初平四年并没有跟随孙策到丹阳募兵:一是《吴景传》云“孙策与孙河、吕范依景”,二是《吕范传》云“时唯范与孙河常从策,跋涉辛苦,危难不避”,如果朱治这样重要的人跟随孙策左右,断然不会如此书写。

所以笔者认为当时孙策手下并没有“校尉”,那么这个“校尉袁雄”从何而来,又何以替吕蒙孙策求情?

回顾一下孙策丹杨的经历:因袁术任命了孙策舅父吴景丹杨太守,堂兄孙贲丹杨都尉,“策遂诣丹杨依舅,得数百人,而为泾县大帅祖郎所袭,几至危殆。”

很多人认为孙策人生第一次战斗败给了贼帅祖郎,但《吴景传》的记载并非如此:“孙策与孙河、吕范依景,合众共讨泾县山贼祖郎,郎败走。”

据此可以推知,孙策是在吴景等人的帮助下打退了祖郎。另《孙贲传》曰:“术表贲领豫州刺史,转丹杨都尉,行征虏将军,讨平山越。”而丹杨山越正是以泾县祖郎为首,可知孙策吴景孙贲确为“合众共讨”。

吴景常随孙坚征伐有功,拜骑都尉,后来被袁术任命为丹杨太守,可见手中有一定孙坚旧部。孙坚说“太守无文德,以征伐为功”,而丹杨是有名的“精兵之地”,吴景兵权不容小视,校尉袁雄很可能是孙坚旧部而效命吴景之人。而孙贲为“丹杨都尉,行征虏将军”,按汉制,将军麾下应设有校尉,故袁雄也可能是孙贲麾下。

总之,校尉袁雄应是吴景孙贲的人,而非孙策直属。

另,朱义封同学认为,虽然陈志记载吕蒙姊夫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但他也可能是孙贲手下“讨平山越”之将,而在吴书中归为孙策将。亦可备一说。

的确,作为“破虏将军”“乌程侯”孙坚的嫡长子,孙策在家族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因而比他年长的亲戚和旧臣们都对他毕恭毕敬。后来袁术派其堂兄孙贲打败九江太守周昂,而许孙策为九江太守,便是一例。

所以,面对英气逼人善于御众的孙策,年长的吴景孙贲虽然实力强大,但毕竟都属孙坚旧部,无论从家族地位还是社会势力来说,他们都必然居于孙策之下。同理,吴景孙贲的部下也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深知孙策决定的权威性,所以才会有求于他。 总之,年少慧黠的吕蒙吴景孙贲手下的袁雄向孙策求情,既是他有胆有识灵活机智的表现,也是孙策权威性的侧面体现。而善于“览奇取异”的孙策慧眼识英雄,看出了这个十五六岁少年的超人之处,于是引置左右,加以培养。从此,吕蒙不仅开阔了眼界,还有机会接触到政权的上层人物如张昭等,为未来发展打下重要基础,最终成为三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大角色。 见《三国志·吕蒙传》见《三国志集解·吕蒙传》见《三国志·吴主传》:“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於章乡,遂定荆州。”兴平二年渡江说为一般观点见《三国志·孙策传》《三国志·孙策传》《三国志·朱治传》见《三国志·吴景传》见《三国志·孙坚传》注引《吴录》见《三国志·孙贲传》见《三国志·孙贲传》:“术从兄绍用会稽周昂为九江太守,绍与术不协,术遣贲攻破昂于阴陵”及《三国志·孙策传》:“术初许策为九江太守”见《三国志·孙策传》陈寿评语见《三国志·吕蒙传》:“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拜别部司马。”

相关推荐:

揭秘清正廉洁的提刑官宋慈为何辞官?

开国上将陈再道,毛主席曾亲赞“真不简单”!更有再道之勇的美称

诸葛亮是残疾,小时玩耍摔伤腿?

隋炀帝本是德才兼备明君 亡国只因宽容贪腐

谷景生将军简历:揭秘谷景生的五个子女今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