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书摘:孔融——时代精神转向时的牺牲品

发布时间:2015-01-30 栏目:专题 投稿:难过的摩托
北溟鱼 著

东方出版社友情推荐

魏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代,魏晋名士给这个时代抹上了一道永恒的、迷人的、惊艳的色彩。魏晋名士是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是历史上最“装”与最不“装”的那群人,但装与不装的人,都成了贴在中国历史上最独特的审美标本。

几年前,低调的南京女孩北溟鱼凭着一篇作文就上了清华大学,比当年钱钟书先生还要轻松。从《风流绝》中,读者或可想见她那作文的水平。

孔融是东汉末年乱世的最后一个儒者,尽管在这个时代,儒者的名号已经被乡愿们(乡愿,指貌似忠厚、实与恶俗同流合污的人。本报编辑注)搞得臭不可闻,但孔融还是笃行他的忠。他像是个剑客,单枪匹马地想要恢复一种时代精神,却和与风车作战的堂吉诃德一样,成为这个时代扎眼的不和谐。

作为孔子的后人,孔融一个讲学习、讲政治、又讲正气的人。他是仁爱思想的好学生,不仅让梨,亦让生,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史书中就荡气回肠。

孔融十六岁的时候一个叫张俭的人因为受宦官迫害逃到孔融家,孔融想也不想就收留了他。张俭是东汉末年第二次党锢之祸的发起人,他和大宦官侯览是同乡,因为上书弹劾侯览、大骂其家人在山阳郡的恶行而被追杀。然而当时清流敬重张俭的行止,争相收留他,有十几户人家为此被灭族。

孔家就是这第N+1户。不久事情就败露了。庇护罪犯,轻的要被打屁股,重的要被咔嚓。问题却来了,张俭本来是来找孔融的哥哥孔褒,孔褒不在家,孔融才收留他,兄弟两人,到底判谁死?

孔褒说,张俭是来找我的,事情自然是我挑起的,和我弟弟没关系。

孔融说,人是我留的,祸是我闯的,跟我哥哥有什么关系?

年轻的孔融已表现出一股侠气。

当年名满天下的孔融即将在洛阳开始他的仕途,只是不巧恰逢董卓进了洛阳。孔融怎么会待见这种没文化又杀人如草芥的莽夫?两人互相看不顺眼,此时山东北海郡刚好闹黄巾军起义,董卓干脆把他下放到那儿,想借刀杀人。孔融也确实没有让董卓失望,他把那些在和平时代大量需要却在战争年代一无是处的事情全搬到了北海去:修学校,招募有学问的人,大搞文化活动,赡养孤寡老人。于是黄巾军打过来,风卷残云。

人家曹操靠着收服的一支黄巾军打下大半个中国,可孔融却被黄巾军打得丢盔弃甲,可见孔融是特别固执的那一类人。孔融对时局变动的接受力是很差的,更不用说让时势为我所用。孔融只是像郭靖一样坚韧而又善良,这一点掩盖了他的所有缺点,让他自然地被人认作是天下第一:他在北海赡养过一个孤寡老人,那人正是东海太史慈的老母,黄巾军打过来,孔融让太史慈向当时的平原相刘备求救。本来可以装大爷跩一把的刘备受宠若惊:没想到孔融还知道我!立即派了三千人马过去。在刘备的心中,孔融向他借兵,就是给了他天大的面子。

名声也是无形资产。孔融本来能靠着他的名声随便跟一个军阀混吃混喝,享受上宾待遇,可孔融有个坏习惯,作为汉末清流的一员,他习惯性地要参与政治,治国,平天下。这些是他活着的根本动力,他觉得,矫正掌握着汉献帝的曹操的坏习惯,他责无旁贷。

曹操是聪明的,孔融有才华,有学问,可是没有用。曹操懒得听孔融唠叨,但是孔融有名声,所以曹操把他像活菩萨一样供起来。

孔融不理会曹操的意思,自己以为还身有一个朝廷命官必须有的监督职责,而监督最有权力的人则是刚正和忠诚的人最大的义务。

曹操当时是“老子天下最大”,又不拘小节,送到孔融面前的岔子是一筐连着一筐:

为了防止浪费粮食,曹操颁布了一道禁酒令。这是让孔融不能容忍的,倒不在于被剥夺了对酒当歌这样潇洒的乐子,而在于酒本身就是一种礼仪。祭祀要酒,邦交要酒,就是在乡党之中和老年人联络感情表达尊敬也要靠喝酒,连小辈如何敬酒都有讲究。一旦不能喝酒,都变成白开水,比21世纪大城市里过年不能放鞭炮烟火严重多了。

孔融自然又洋洋洒洒写了两篇文章,说天上有酒星,地上有酒泉,尧和孔子的德行因为酒而彰显,景帝要不是因为喝醉了酒临幸了唐姬,汉朝的中兴就没了;郦食其要不是高阳酒徒,便不能为汉朝立功。酒对国家的好处这么多,干吗要禁酒?

这段话说上去,曹操骂了孔融一顿,告诉他因为酒亡国的事情数不胜数。

孔融又说,干吗要把亡国的事情推到酒的身上?是你自己怕粮食不够吃吧!别找借口了。

曹操没再理他,但是孔融却感到自己受了轻视。

曹操打袁绍,打下来一个战利品:漂亮女人甄氏,原来自己想要,结果儿子先提了,老子总不能不讲风格,于是把甄氏让给了曹丕。

这件事情曹操相府里影响比较恶劣:漂亮的女人一向是亡国祸水,夏商周三代,一个妹喜,一个妲己,一个褒姒,多了没有,一朝一个,刚好葬送几百年的基业。近了就是这个甄氏,把袁绍给害死了吧。

大家都敢怒而不敢言:曹操性情多变,现在和你称兄道弟,心里面说不定就想着怎么看你脑袋搬家,只有许攸那样的傻人才会叫着人家的小名称兄道弟,以为曹操还是当年那个街头恶少呢。

可是孔融敢。没过两天,就当大家以为此事已经过去了的时候孔融的一份考古发现呈到了曹操的面前:武王灭商,妲己并不像历史上说的那样被赐死,而是被赏赐给了周公。

历史八卦,是个人就感兴趣,何况曹操也算是个文化人,自然颇为欣喜,于是问道:耶?真有此事啊?从哪里考证出来的?

孔融的回话简单明了:不过是从现在发生的事情倒推上去,想当然耳。

这件事情有一点人身攻击的意思,曹操不太高兴,却没想到接下来,他想做什么孔融反对什么

世人皆醉,唯我独醒。那必然是痛苦的。于是孔融选择一种对抗,可能他到最后都不太明白自己在干什么,只觉得只要路人侧目他就赢了,这是一种衡量方式:既然他的行为能让这些不正常的人不舒服,那么这些行为一定具有普遍正确性——

作为九卿之一,孔融上朝的时候不遵朝仪,不戴礼帽,在宫里上朝的时候溜达着就溜进了后宫……

孔融曾经对祢衡说,父亲对孩子什么恩德呢?他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欲;母亲对孩子什么恩德呢?孩子在她的肚子里就像是东西放在缸里,取出来了也就算了……

总的来说,曹操不是个滥杀无辜的人,然而,曹操终于对孔融开始感到头疼了——愤青可以容忍,因为他们有愤怒但是没有社会影响力,可是老愤青就要严格管制,因为这些人不但愤而且还能带领大家一起愤,这就叫社会不安定因素了。

建安十三年,曹操秘书班子给孔融的罪行拟定妥当。一共四条,哪一条也不是必死的重罪。孔融看到这份罪行的时候心里一定是开心的,对于一个生无可恋的人,死未必是一种惩罚,他甚至可能带有一种悲壮的殉道感。

孔融之死,妻子皆被诛。他用自己生命的终结结束了儒家理想在这个时代实现的可能。只是可怜了他的两个小儿子。得到父亲被治罪下狱的消息时,两人正在下棋,却一动不动,没有一般孩子该有的反应。没有人知道这两个当时一个七岁一个九岁的孩子的想法。知道的,只是这两个本可能和孔融一样在中国历史上再闪耀几许光芒的孩子,用超越年龄的镇定留下的一句千古名言: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相关推荐:

寒浞在位40多年为何其帝王身份不被人们所承认

毛主席一次罕见的辞职:因林彪提供错误情报,幸亏周恩来鼎力支持

周总理临终嘱托勿忘台湾两个人,一个是张学良,一个是.....

青梅煮酒说赵云(五)

中国文人为何看不起刘邦?刘邦做过哪些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