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书摘:江山岂是哭来的——荆州之争

发布时间:2015-02-01 栏目:专题 投稿:受伤的太阳

第二十八回;安身荆南

赤壁之战那年开始,接连几个十二月似乎都有重要的事情发生。从建安十三年的十二月到建安十四年的十二月,刘备用一年的时间为自己挣来一个立足之地。

在这一年里,周瑜以损兵折将和身受重伤的代价,扫清了江陵周边的曹军据点,并最终拿下了南郡治所江陵。有人认为周瑜仅仅是得到了一座空城,但最后白白便宜了刘备,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夺取南郡,对于孙权集团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南郡横跨长江,是荆州的腹心,也是西连益州东接扬州的战略要地。占据江陵,向北可威胁襄阳,控制江汉,威慑中原;向东可扼长江之险,屏障江东;向西可进取巴蜀,由此两分天下;向南可控制荆南四郡。因此,如果拿不下南郡赤壁之战的胜果几乎荡然无存。因为,曹军如果在江陵站稳脚跟,可以随时进击东吴东吴的安全根本没有保证。南宋吕祉在《东南防守便利》中说道:“不守江陵则无以复襄阳,不守江陵则无以图巴蜀,不守江陵则无以保武昌,不守江陵则无以固长沙。”

所以在赤壁之战后,周瑜倾全力攻打江陵南郡),曹仁也拼命防守。曹操在确保襄阳的情况下,并不想丢掉江陵,于是留下曹仁、徐晃等六员大将和重兵据守江陵及其外围各点。赤壁之战后,曹操虽亲赴谯县,坐镇指挥扬州方面的军务,但并没有放弃荆州。在南郡,曹操下了大本钱,那里绝不是一个弃子或闲棋。

有人说周瑜可以自取荆南四郡,而把南郡甩给刘备,让刘备跟曹仁拼个两败俱伤。但这种说法是极其幼稚的。一是刘备军力虚弱,根本无法战胜曹仁,只会浪费时间,使曹仁在江陵站住脚跟。如此一来,可能使东吴永远丧失据有江陵的机会。于是,周瑜必须亲自去啃这块硬骨头。赤壁之战只是一次遭遇战,而硬碰硬的较量在江陵才真正开始。如果说,赤壁之战的胜利有一定的侥幸成分,但在江陵城下却没有这样的好事了。

留在荆州的曹军,实力绝对不比周瑜所部弱,甚至还有一定的优势。曹仁和徐晃据守江陵,而乐进、满宠、文聘、李通诸将分驻外围。徐晃还先行剿灭山匪,看得出保卫江陵不是权宜之计,曹操确是下了死命令要确保荆州北部。

刘备和张飞率领可怜的两千人马,跟随周瑜大军来到江陵城下。而周瑜的兵力也不会超过三万,因为程普那一万人未必听他的。

江陵城坐落在长江北岸,周瑜率大军驻扎江南岸,与曹仁隔江对峙,暂时并没有动手。周瑜听从猛将甘宁“径进取夷陵”的建议,让他领着几百人继续沿江西上,抢占荆州的西大门——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那里是进出西蜀的通道,后来著名的夷陵之战即发生于此。显然,周瑜并没把小小的江陵放在眼里,他心里装的是整个长江一线,装的是入蜀和两分天下的大计。

刘备现在自然还顾不上这么多,他现在要做的是在江陵多少获得点战功,因为在整个赤壁之战中,刘备军几乎寸功未立,率军在江北追击曹军的战功是微不足道,甚至是可笑的,于是,刘备周瑜提出借两千人马渡过夏水,从侧翼包抄江陵,甚至还夸口说,曹仁看见他就得跑。为了不使周瑜疑心,刘备还提出让张飞率一千人继续跟随周瑜大军(也就是留做人质)。不想,周瑜竟爽快地答应了,真的给刘备拨了两千兵。刘备领着三千人,渡过夏水向江陵发动攻击。

曹仁从帅旗上认出这是刘备的部队,并没当回事,让部将牛金带三百人出城挑战。这样的蔑视能不回击吗?这样的便宜能不占吗?刘备立即挥军齐上,将牛金的三百来人包围在江陵城下。曹仁见情况危急,不顾长史陈轿的劝阻,毅然率领数十骑出城去救牛金。反复冲击两次,终于将牛金所部救出重围。水战不行,但守城战和野战,曹军可从来没怕过谁,曹仁通过这次小小的战斗撒了一口闷气,也被部下视为“天人”。也正是靠着逐渐恢复的士气和城里充足的粮草,曹仁得以继续坚守江陵

刘备江陵城下碰了钉子,自知曹仁所部的士气和战斗力都没有他想象的那么低。既然没便宜可占,于是刘备立即撤出战斗。但他没有立即撤回江南,那岂不是白来一趟?于是,他在敌后开展了独立自主的游击战,美其名曰是阻敌之援。但他对这个任务其实漫不经心,而是热衷于开辟根据地。他在南郡西北部占了临沮和旌阳两个小县,并任命了两个县长。不过,此举不是说刘备要抢地盘,而是他还是给自己留退路,因为除了夷陵,临沮一带也是进入益州的要道,后来关羽大意失荆州,也是想从临沮附近的麦城逃归益州。不过,刘备任命的杜普、梁大两个县长既无才智,又没有多少兵,很快都被徐晃打跑了。

最终,刘备在江北毫无建树,灰溜溜地跑回江南。要真是如此溃退出局,刘备还不仅是丢脸的问题,而是以后在荆州混都成了问题。幸好,还有一件给他长脸的事情,那就是在他走后,关羽继续在江北坚持敌后游击战,率领水军出没在汉水一线,不断袭扰曹军侧后。关羽的水军大概有一两万人,这是刘备最后的老本,他们并没有参与赤壁之战,大概是在赤壁之战后关羽率领他们从夏口进入汉水,袭扰从夏口到襄阳的沿线地带。曹军的水军大都毁于赤壁,此后在水路既没有战船并且也没有再玩船的胆量,所以没人能解决关羽水军。关羽自然也犯不着吃掉谁,因此也没有取得突出的战果。

刘备赤壁之战没出什么力,现在江陵城下激战尤酣,刘备又一次跑了。不过,也有可能是周瑜根本看不上刘备,同时也不想让刘备江陵攻城战之功。

周瑜的兵力并不占优势,甚至处于劣势,好在曹军在南郡兵力分散,面对这种形势,周瑜采取了攻点与阻援相结合的战略。周瑜之所以先打夷陵,从长远看是为了西蜀,从近处看是扫清江陵外围,最终是要完成对江陵的合围。由于双方兵力相当,谁一动都有点捉襟见肘,因此现在的故事重点是如何调配兵力。

甘宁顺利占领夷陵,益州将领袭肃归顺。曹仁看来真把自己的使命当真了,不仅要保卫江陵,而且还要确保上游夷陵,于是派出五六千人去攻打甘宁的千把人。这时轮到周瑜着急了,他在江陵已经承受了不小的压力,不敢轻易分兵去救。这时东吴的一代名将吕蒙闪亮登场了,他建议与周瑜一起去救夷陵,而凌统可以在此坚守十天。于是周瑜率部直扑夷陵,与甘宁里应外合杀败曹军,守住了夷陵。夷陵大胜后,吴军士气大振。周瑜于是率部渡过长江,在江北立营,并对江陵发动总攻。周瑜曾亲自冲入敌阵,被流矢射中右肋。为了不让敌军察觉自己身受重伤,他强忍剧痛,装作浑然无事,坚持战斗。

曹仁在江陵坚守了一年多,压力越来越大,一个被围困的城市毕竟敌不过倾国之力的东吴江陵城内粮食虽然不少,但也禁不住坐吃山空,江陵守军日益疲惫损耗,于是在“相守年余,所杀伤甚众”的情况下,曹仁只好“委城走”。这时已到了建安十四年(209年)的年底。

周瑜江陵拼命的时候,刘备来到江南,先收了荆南四郡,后求周瑜南郡“江南地”。

刘备收荆南四郡,《三国演义》将此举写成“偷取”,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刘备四郡,应该征得孙权周瑜的同意,实际上是替东吴去收复的。其实早在刘备四郡之前或同时,东吴已经占领了长沙郡的东北部,即下隽、汉昌、刘阳三县。这三县大概是周瑜江陵期间所得,后成为其食邑。后来,这块土地始终在孙权手里,并立为汉昌郡,后继为鲁肃和吕蒙的食邑。可见,孙权许可刘备南下是成立的,因他亦有能力南下。

既然孙权对南四郡有处置权,那么刘备就不具备了,刘备没有资格正式任命四郡太守(赵云的桂阳太守只是代理性质的),而诸葛亮也只是临时性地“督”三郡,而权限是被特意标明的“调其赋税”。而这一切都应该在孙权的首肯之下。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刘备才“拥有”四郡,并且还可怜巴巴地求周瑜在江南分给自己一小块地盘以为存身之地。别说四郡未得拥有权,就是刘备想在江南取得一块“法定”的土地,也得东吴批准。“江南地”油江口是周瑜“分”给刘备的,这是刘备荆州拥有的第一块法定土地。事实上,刘备所部过江后应该驻扎于油江口,但那是南郡的地盘,而南郡在法理上属于东吴刘备要想在这里立足,必须向东吴打报告,申请批准。

收荆南四郡这么大的事情,肯定是孙权同意的;而“分”南郡的“江南地”给刘备,则应该是周瑜做的主。

至此我们应该讨论一个问题了,那就是为什么刘备会沦落到这个地步?

其实,此时东吴拥有分配荆州土地的绝对权力一点也不奇怪,这是由孙刘两家从赤壁之战到夺取江陵一年时间的所处地位和战绩决定的。

孙刘两家的地位看,在东吴眼中,刘备与其说是盟友,不如说是依附者。诸葛亮出使东吴,尽管嘴巴上硬,但其实是向人家求救的。今人还在讨论周瑜是否应该嫉妒诸葛亮,其实这个问题本是个笑话。那时,能够进入周瑜视野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而即使是刘备周瑜的态度也不是嫉妒,而是蔑视。从第一次见面,周瑜就没给刘备台阶下。

从两家的战绩上看,在赤壁之战中和夺取江陵之役中,刘家军都没有任何可以摆上桌面的功劳。刘备基本没有派部队参加赤壁之战,而仅仅是带领少数亲兵跟随周瑜参战。此事在关羽跟鲁肃打嘴仗时有所透露:“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块壤,而足下来欲收地邪?”也就是:刘备只身参加了赤壁之战,其他人和部队一概不提。而包括诸葛亮、关羽、张飞和赵云在内的所有文臣武将,都没有参战的任何记载,一笔也没有。而反观东吴方面,所有参战的重要人物在其传记中都有明确无误的记载。而在夺取江陵之役中,关羽在北道干了些骚扰的游击工作,但也不是什么大功绩,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此外,就说到了收荆南四郡了。其实,那也是一个笑话。那时四郡已经被切断在江南,传檄即定,还用得着去打吗?实际上刘备也确实就没打什么仗,《先主传》上说“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即是证明。

因此,经过一年的打拼,刘备在法理上只拥有“江南地”,这是“功”有应得,怪不得别人。取四郡是替人打工,而分得“江南地”是收到的红包。

最初,周瑜把“油江口”给刘备其实也够狠,说明了只是供刘备“立营”之用。也就是说,这里仅仅是一个军事基地,刘备仅仅能作为一支军事力量而存在,在荆州没有任何政治地位,几乎跟在樊口一样。可怜的刘备,混了一年,现在在孙权周瑜的眼里竟然没摆脱附庸的地位。转了一圈,只不过由樊口转到了油口。

刘备将难登大雅之堂的“油江口”改名为“公安”。不是“公共安全”,他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时人称为左公,他以此将油江口改为公安,是说自己终于获得安定,也就是说找到了立锥之地。

现在,进入生命倒数第三年的周瑜并没把刘备放在眼里,以为一块弹丸之地就能把刘备打发了,最初不也是给过他一个樊口吗?刘备完成了一个连白痴都可以完成的任务,这算什么功劳呢?而荆南四郡又有什么要紧呢?即使都撇给刘备也无关痛痒,因为刘备被堵在长江以南,能够闹腾出什么呢?而周瑜想的是站稳长江一线,以图巴蜀,两分天下。

现在的形势是,东吴从西到东牢牢控制了夷陵、江陵和江夏长江一线。夷陵是进川的据点,江陵是控制荆州中部的据点,江夏则是扬州和荆州的分界点。三点一线,孙家控制了长江中游。周瑜南郡太守,程普兼江夏太守。据有南郡、江夏的大部,也就意味着得到了荆州,所以东吴已经“抚定荆州”。即使周瑜将“南岸地”给了刘备,也丝毫不会影响东吴的利益。最终,东吴获得了荆州腹心地带、长江水道的控制权以及进占益州的机会。

再看刘备,他现在所拥有的法定地盘只是公安一地,而长沙郡南部、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则是他的势力范围。荆南四郡地处偏远,没什么战略意义。甚至可以说,荆南四郡的地位甚至还远不如大半个南郡重要。因为,刘备彻底被闷在荆南了,几乎没有出头的日子。

更致命的是,刘备没有取得对荆南四郡的法定拥有权。也正因为荆南四郡并不重要,刘备在荆南四郡几乎没有驻兵,驻守四郡的仍然是原有兵吏。所以,四郡并不诚心归服,叛乱时有发生,武陵太守金旋和桂阳太守赵范都曾造反。赵云代理桂阳太守就是为了防备叛乱,诸葛亮驻在长沙临烝也仅仅是“调赋税”。

刘备在进攻四郡之前,也耍了不少政治手腕。先是上表朝廷推刘琦为荆州刺史,其实是为了在孙权前面夺取在荆州的合法地位。但这个举动意义不大,因为荆州的归属要看谁在荆州的贡献大、实力大,刘琦这个空头刺史对孙权没有任何制约力。在得到荆南四郡以后,刘备自领荆州牧。同时,为了让孙权承认,不得不与孙权先行做了一个交易,即上表推举孙权为徐州牧和行(代理)车骑将军。刘备为了得到荆州,不惜让一个晚辈爬到了自己的头上,车骑将军比他的左将军还要高出一头。

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的收获是起死复生,而在建安十四年(209年)他收获的是在公安立足。不过,刘备在荆南得到的一切并没有法定地位,更重要的是刘备仍然没有获得发展壮大的机会。当然,刘备也可以不用得到孙权的承认,但那样肯定是要与孙权兵戎相见。刘备有这样的胆量,但没有这样的实力,当然不能动手了。

张作耀在其《刘备传》里说,此时“刘备对东汉末年荆州七郡中的大部分地区实现了直接控制。——因此,客观地说,刘备已是真正的荆州之主。”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刘备没有这样的地位,荆州最重要的地带不属于他,而且对荆南四郡的占有也是东吴授权的。前途茫茫,刘备该怎么办呢?难道又要回到九年前的老路吗?难道要像蛰居在樊城那样在公安终老此生吗?

第二十九回:借取荆州

整个建安十四年,刘备不仅是孙权的附庸,事实上也成了周瑜的附庸。刘备没有真正拥有荆南四郡,在法理上只是拥有南郡的“南岸地”,即公安一城。

刘备很窝火,难道要不明不白地终老于公安吗?大概刘备不是没向周瑜要求过更多的土地,但他得到的仅仅是油江口。周瑜不想给,也做不了主。找谁说理去呢?只能去找周瑜的老大——孙权

“立营”公安之后,荆楚之士纷纷来投,叛曹的庐江雷绪更是带来数万部曲。民心所向也是一种资源,它指向与之对等的权力。但刘备无法接受东吴的安排,并不是因为无法安民,而是因为无法发展。北面被周瑜挡着;东面是东吴;西面被据守夷陵的甘宁切断了取西蜀的道路;南面倒是一块乐土——交州,但孙权已经染指。

能否不求东吴自己单干呢?不可以。在长坂坡时,刘备的兵力在鲁肃眼里“不当一校”,也就是连八百人都不到,赤壁之战后仍羽翼未丰。也就是说,直到建安十四年(209年)底,刘备也不具备与孙权翻脸的实力。对于刘备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必须冒着被扣留的危险去见孙权

刘备要东行见孙权,诸葛亮没有《三国演义》里的锦囊妙计,只是提出了自己的担忧。直到现在,命运只能靠刘备自己去掌握,即使杀头的危险也只能自己去承担,神机妙算只能出现在小说中。

建安十五年(210年)一开春,刘备就到京口(今镇江)见孙权

刘备此行有很大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上京“告御状”,就是控诉分配不公平,向孙权提出“求都督荆州”。

两巨头终于见面了,刘备比孙权整整大二十一岁,按理说都比孙权长一辈了,但现在刘备不得不来求人家。

刘备当然不会说孙权不公,而把责任推到了周瑜身上,说“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自己人多地少,无以自处,希望把南郡借给自己。刘备说的都是托辞,求地以规远图才是真实目的。但历史上记载的往往也是托词,许多真相都藏在文字的后面。

“人多地少”就能成为理由吗,难道孙权一定要接受吗?是的!因为这个理由其实变相地反映了荆州人士的要求。换句话说,刘备是为荆州人士争取生存空间来了。刘备接受的人其实都是刘表旧部,由于孙家父子两代三人和刘表多年征战,结下了很深的冤仇,所以赤壁之战后“刘表之故吏士”没有归顺周瑜,而是“多归刘备”(《资治通鉴》卷六十六)。过去他们散处荆州八郡,而现在却聚集在公安一地,刘备哪里有足够的地盘和职位收留他们?这种事态也反映出刘备在荆州甚得人心,俨然是稳定荆州局面的核心人物,而周瑜却做不到这一点。刘备一贯仁义为先,虽然为此兵败当阳,但在此时却能连本带利地收回来——行仁义是不会吃亏的。

刘备亲自跑到东吴,一是表示没有二心,二是表示自己荆州具有超越周瑜的影响力,三是表示既然刘表旧部多归自己,就应该多分些土地安置他们。对此,孙权假如不想除掉刘备,是没有理由不给刘备一个满意答复的。

刘备来到京口,一是告周瑜的状,二是要争夺荆州的领导权。费了千辛万苦打下江陵并身为南郡太守的周瑜一听此事就火了,当即跳了出来,给孙权上疏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为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关张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等挟令之,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相资助,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周瑜说刘备“终非池中物”,不能久居人下,必须尽早制服刘备,这无疑是对的。他提出的计划是软禁刘备,让其在东吴做个安乐公。而他将关羽和张飞收归其下,则“大事可定”。除了周瑜,彭泽太守吕范也向孙权建议扣留刘备。

其实周瑜的招是正确的,也是可行的,周瑜、程普所部的兵力在荆州具有绝对的优势以及水战经验,制服关、张等人应该不是难事。为此,刘备事后从庞统那里得知周瑜曾经建议孙权扣留自己时,不免感叹“孤时危急,当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时孔明谏孤莫行,其意独笃,亦虑此也。孤以仲谋所防在北,当赖孤为援,故决意不疑。此诚出于险途,非万全之计也。”由刘备的感叹,可以证明周瑜的计策是可行的,刘备一点招也没有,只有后怕的份儿。

在这个关键时刻,本与周瑜情同莫逆的鲁肃却大唱反调。他对孙权说:“曹操现在对我们还是虎视眈眈,将军且不可掉以轻心。孙将军您现在刚刚占据荆州不久,人心未附,我建议还是应该借重刘备,让他去安抚荆州的百姓。我们给曹操增加刘备这样一个劲敌,同时给我们增加一个盟友,难道不是最佳的选择吗?”(曹公威力实重,将军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

鲁肃主张以刘备为荆州之主防备曹操,理由是刘备更能凝聚荆州人心。其实,鲁肃的意见未必正确。赤壁之战后,西起夷陵,东到江夏,荆州长江一线全为孙吴控制,以周瑜之才智,为何不能独立安抚荆州北拒曹操?假如刘备真的是防御曹操的不二人选,那么为什么以后还要三番五次地索要荆州

当然,鲁肃之谋在一个前提下也是成立的,那就是刘备没有野心,情愿让孙权当枪使。但天下人谁不知道,刘备是一个不甘于人下的枭雄!鲁肃之谋,其实是放虎归山。

在这个关键时刻,孙权采纳了鲁肃的意见,决定让刘备成为荆州的主人。不仅如此,孙权还将自己的同父异母妹妹嫁给了四十九岁的刘备。不过原因不应该是“稍畏之”,孙权没有惧怕刘备的理由,嫁妹兼有笼络和羁勒两重含义。

这个生命历程比刘备少五分之三的孙夫人非同一般,让刘备胆战心惊。以刘备现在的处境,这个老婆大概很看不起刘备。《法正传》说:“孙权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余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后来诸葛亮也曾说:“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

刘备现在不仅是债务国,而且还成了上门女婿。娶了这样的媳妇,刘备不仅没有获得大丈夫的尊严,而且还要随时防止被其所图。孙夫人从东吴带了一帮“吏兵”从嫁,后来他们到了刘家地盘横行不法。孙夫人的举动大概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债主的霸气,二是恩公的娇气,三是以少嫁老的怨气。三气齐发,也就难怪刘备的日子不好过了。刘备自己实在没招,只好搬来赵云。赵云是一个性情“严重”的人,也就是说平时脸很涩,孙夫人对他敬畏三分。(此时先主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后来,孙夫人回东吴了,想必是那时刘备已经自立,而且欠的债也不打算还了,孙夫人霸、娇、怨三气再也找不到人发了,不回去也没什么意思了。由此可见,这门婚事一开始就是一种上对下的恩赐,是用来钳制刘备的。当刘备已经控制不住的时候,这个婚姻也寿终正寝了。

刘备不虚此行,孙权不仅答应可以考虑让刘备接管荆州,而且还成为刘备的大舅哥,但这些都不能让刘备安心。刘备知道现在自己没有能够拿人的地方,大舅哥孙权为什么如此慷慨,大概只有一个理由。现在顾不上别的,自己要趁孙权还没变卦,赶紧“昼夜兼行”跑回公安。回到公安,刘备还像一个受了惊吓的孩子似的,连声说:“孙权这个人可了不得,长得上长下短,哪里能够容人呀,打死我也不想再见到他!”(备还,谓左右曰: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

但刘备其实过虑了,事实上孙权已经接受了鲁肃的建议。

孙权这样做,是为了抵御曹操吗?非也!

原因是,孙权觉得周瑜已经尾大不掉,必须借助刘备“督荆州”取代周瑜的位置,而借机打压周瑜

其实孙权周瑜的关系并不是想象的那样融洽,而鲁肃与周瑜也未必是管鲍之交。周瑜在孙家的早期仕途并不平坦,而是坎坎坷坷、起起落落,直到赤壁之战前,孙权也不放心让周瑜统兵太多。原本周瑜要五万兵马,但孙权只给三万,而且并没有把前敌总指挥的全权交给他,而是以程普分其权势,最后到周瑜手上的兵力最多一两万。其实孙权周瑜是有所防范的。明主的猜忌心和防范心,甚至比昏君的还要强烈,但明主把防范工作做得滴水不漏,防患于未然,同时又让群臣说不出话来。

周瑜持火烧赤壁、夺取南郡之威,声望如日中天,已使孙权猜忌。此时,周瑜又提出一个吞并刘备旧部,扩大实力的建议,孙权焉能答应?周瑜的算盘是,把难缠的枭雄刘备留给孙权应付,自己去接收刘备残部和荆州。这不是蓄意要扩张自己的武力吗?假如周瑜据有如此强大的实力,将孙权置于何地?

孙权拿着周瑜这份“架空刘备方案书”,心里在想什么呢?无非是除掉刘备,便再没人能与周瑜抗衡。那么,周瑜一个又要对付谁呢?就像后世,有个人爱讲政变,讲来讲去让主上起了疑心。看来太狠毒的招是不能说出口的,那样会让主上疑心。

事实上,鲁肃借荆州给刘备的建议是针对周瑜的。他说刘备是稳定荆州的不二人选,就是在贬低周瑜,就等于向孙权建议以刘代周。

孙权周瑜的忌惮,并非毫无根据。《周瑜传》注引《江表传》上记载,赤壁之战以后“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也就是说曹操和刘备都同时想到要给周瑜上点眼药,离间调拨他和孙权的关系。可见,周瑜尾大不掉的态势连旁人都看得很清楚。于是,曹操派出“才辩”“独步江淮”的蒋干去见周瑜。如果说此举是想达成游说周瑜归降的目的那就太搞笑了,但以此激起孙权的猜忌之心却是有效的。

以刘备枭雄的智商,显然也清楚孙权让他接手荆州的用意,因此,他在回公安前的“叙别”大宴上在孙权的耳边说了句可以致周瑜于死地的狠话:“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气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这是告诫孙权要提防周瑜造反。刘备和曹操不约而同地想到要离间周孙关系,估计是出于作为一方诸侯的敏感,他们要是有一个这样的部下也会猜忌的。而孙权也是一方诸侯,不用曹刘离间,难道他自己没有猜忌之心吗?

于是,当刘备来到京口之时,孙权便断然否定了周瑜软禁刘备的建议。其实孙权已下决心抛弃周瑜。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一走,周瑜立即赶到京口面见孙权。他出乎意料地没有再谈及刘备和荆州,而是提出了另外一个方案——他要领兵平蜀。周瑜请求孙权让其进攻益州,然后结交马超,进取襄阳,再与曹公决战,实行“天下二分之计”。

相关推荐:

这些刊登毛主席照片的报纸,如果你家里有,那就太值钱了

袁世凯向清廷提出哪6个出山条件?

朱元璋如此欣赏朱棣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他?

三国人物四之袁氏群雄(1)

历史上曹操的妻妾:二救青楼女子后相恋终成正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