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易中天:“孙权下课”与“关羽成神”

发布时间:2015-02-01 栏目:专题 投稿:忧虑的眼神

本刊上期发表了易中天先生关于三国故事人物的访谈上半部分(“曹操变脸”、“诸葛升坛”),本期接续发表该访谈的下半部分:“孙权下课”和“关羽成神”。

【 三、孙权下课 】

曹操诸葛亮,都“反潮流”

瞭望东方周刊》:魏蜀吴,哪个国家更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呢?

中天:有“大趋势”,有“小趋势”,就看我们怎么讲。小趋势是结束分裂状态,天下重归一统。这是当时的历史任务。因为分裂,就战争频繁,人民惨痛。在这个问题上,曹操刘备孙权,没有分歧,分歧是由谁来统一。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统一之后采用什么国家制度。这就牵涉到“大趋势”了。

瞭望东方周刊》:大趋势是什么呢?

中天:大趋势就是士族地主阶级,必将取代贵族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我们知道,从秦汉到清末,整个帝国时代的统治阶级,秦汉是贵族地主,魏晋是士族地主,隋唐之后是庶族地主。这就是“大趋势”,也是历史的必然,何况当时条件也成熟了。

瞭望东方周刊》:为什么说条件成熟了呢?

中天因为东汉王朝原本有三根支柱,就是外戚、宦官和士族。皇帝年幼,太后垂帘,掌权的就是外戚。皇帝成年之后,要把外戚干掉,又只能依靠宦官。宦官和外戚争权夺利,能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就是世代读书做官的士族。董卓入京之后,把外戚和宦官都打倒了,只剩下了士族。照理说,这时就应该转到士族地主时代。但是曹操刘备孙权插了一杠子进来。所以,如果说士族地主制是历史的“大插曲”,那么,三国就是“小插曲”。

瞭望东方周刊》:三国时期的领袖人物,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中天:曹丕和孙权“顺潮流”,曹操诸葛亮“反潮流”。曹操是不买士族账的。他的理想,是建立一个庶族地主阶级的政权,建立一种由“寒门庶族”来“以法治国”的制度。所以他搞什么“唯才是举”,不看出身,也不看道德品质,结果是士族恨他恨到骨头里。因为他打破了士族的垄断,砸了人家饭碗。

瞭望东方周刊》:那曹操的儿子曹丕却又怎样“顺潮流”?

中天曹操死后,曹丕马上就实行“九品中正制”,确立了士族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实际上是曹丕和士族地主阶级之间的一场政治交易。等于说,我曹丕承认你们士族对仕途的垄断,你们拥戴我取代汉献帝。这才有后来司马家族的兴起。所以说,毁掉魏国的人就是曹丕。在政治上杀死曹操的人,也是曹丕。

瞭望东方周刊》:这样看,诸葛亮北伐,蜀汉想统一,也是“逆潮流”而动?

中天诸葛亮实行的是“没有曹操曹操路线”,而且走得更远,要在形式上回到西汉,也就是宰相管事,皇帝当“橡皮图章”。前面说过,中国古代的历史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从这一点上也可以说,诸葛亮是逆潮流而动,虽然我很赞成他的理想。诸葛亮也不想建立士族地主制度,结果得罪了蜀中的士族地主,这是蜀国最先灭亡的根本原因。被压在底层的益州士族,盼望着曹魏来“解放”他们,因为曹魏已经实行“九品中正制”了。

诸葛要升坛,孙权就得下课

瞭望东方周刊》:此时吴国情况怎样?

中天孙权没有搞“九品中正制”,但把政权“本土化”了。孙氏原本不属于江东士族,是寒门。所以孙策从江西回到江东,是不受欢迎的。他的办法,是高压政策,大开杀戒。不过他也知道这样不行,所以临终对孙权说,南征北战,你不如我,安定团结,我不如你。孙权上来以后,就慢慢调整政策。最重要的长江上游统帅,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第四任是陆逊,丞相则是顾雍。这两个都是本地士族。后来,孙吴政权基本上“江东化”。

瞭望东方周刊》:孙吴政权最后得到了本土士族的支持吗?

中天:对呀!他们已经把孙吴政权看作自己的了。迎战晋军,是“保家卫国”。不像益州的士族,听说曹魏打过来,马上劝刘禅投降。比较一下,不难看出成败得失。

瞭望东方周刊》:这样看,孙权并不简单?

中天:当然不简单。实际上,曹操是很看重他这个对手的。他攻打孙权的次数,远远超过打刘备。就连赤壁之战,战书也下给孙权,说是“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更不用说他还有一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

瞭望东方周刊》:那么,孙权为什么给人的印象不深呢?

中天:也有多种原因。首先,他不像曹操那样亲临一线、出生入死。孙权的“领导方式”,基本上是当“甩手掌柜”。事情,都交给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他们去做。这就很难有什么“突出表现”和“光辉业绩”。其次,他也不像刘备那样命运多舛、曲折坎坷,很难博得看客的同情。第三,历史上的正统之争,是在曹、刘之间。无论以谁为正统,都没他什么事,自然得坐“冷板凳”。但更重要的,还是官方和民间,都要把诸葛亮推上神坛。诸葛要升坛,曹操就得挨骂,孙权就得下课。

瞭望东方周刊》:曹操挨骂好理解,孙权为什么要下课?

中天因为要把功劳和业绩,尽可能地算到诸葛亮头上。比方说,众所周知,没有孙刘联盟,就不会有赤壁之战的胜利,对不对?那么,促成孙刘联盟的“功臣排行榜”,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人们十有八九会说,第一诸葛亮,第二鲁肃,第三周瑜。刘备孙权,大约可以并列第四。不但《三国演义》这么说,就连《资治通鉴》,也给人这种印象。

瞭望东方周刊》:难道不是吗?

中天:当然不是,而且应该倒过来:孙权第一,诸葛亮第四。因为这时诸葛亮代表的刘备集团,根本就没有讨价还价的本钱;而江东集团这边,则有“主战”、“主和”两派。何况江东跟荆州,原本就是敌人,有“杀父之仇”的。孙权如果不想联盟,这事根本就谈不成。不要说什么当时孙权没主意。不!孙权早就“成竹在胸”。不信请看孙权是怎么说的。他说鲁肃的想法“正与孤同”,说周瑜的想法“甚合孤心”,还说“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如果不是早就拿定了主意,孙权怎么会说这些话,又怎么会事先选好了三万人,连舰船、粮草和武器也都准备完毕?

【 四、关羽成神 】

《三国演义》迎合了中国人的三个梦

瞭望东方周刊》:既然这样,《三国演义》为什么几百年来一直被奉为经典?

中天:除了文学上的成功,还因为迎合了中国人的理想。中国人,尤其是传统社会中的老百姓,最喜欢的是三种人:明君、清官、侠客。最痛恨的也有三种人:暴君、奸臣、小人。《三国演义》就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明君梦,可以寄托在刘备身上;清官梦,可以寄托在诸葛亮身上;侠客梦,则可以寄托在关羽、张飞身上。至于对暴君、奸臣和小人的痛恨,那就由曹操来扛着吧!所以,尊刘贬曹,深得人心啊!

瞭望东方周刊》:也是三个梦?

中天:对!明君梦,清官梦,侠客梦。跟前面说的“统治者需要忠臣,老百姓需要清官,读书人需要样板”一样,也是“三个代表三个梦”。只不过,崇拜诸葛亮的,主要是读书人,老百姓更崇拜关羽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这三个梦?

中天因为中国传统社会不是法治社会。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正义也往往得不到伸张。社会问题既然不能通过法治手段来解决,就只能寄希望于人。最好是有个好皇帝,天下太平。皇帝差一点,有个清官也不错。没有清官,就只能去找侠客。这才有对刘备集团的美化,明君、清官、侠客,都全了嘛!

瞭望东方周刊》:如果侠客也找不到呢?

中天:哈,那就只能去读武侠小说了。这其实是越来越没有指望。但问题是,不指望这个,又指望什么呢?有个武侠梦,至少说明人间还有正气,人们也还有正义感。要是连这个都没有,那可真是没指望了。

瞭望东方周刊》:所以武侠小说还可以看?

中天:《三国演义》也可以看,“桃园结义”也可以讲,但心里要清楚,要有数。不能痴迷,也不宜宣扬。毕竟,这些玩意贻害无穷。

瞭望东方周刊》:你为什么说“桃园结义”贻害无穷?

中天:想想谁最喜欢这一套?旧军队,黑社会。现在又不是“北洋时代”,难道还“兵匪一家”,或者像黑帮似的,整天“大哥”、“小弟”?“哥们义气”是双刃剑,帮好人也帮坏人,但肯定不利于“法治”,还是适可而止吧!

关羽成为神,是因为他有“污点”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民间一直有供奉关羽的习俗,海外华人华侨也崇拜关羽,跟前面说的这些有关系吗?

中天:当然有关系。所谓“关羽精神”,就是忠义”嘛!明君、清官、侠客,共同特点也是“忠义”。君施仁,臣尽忠,侠行义。所以,民间信仰讲这个,《三国演义》也讲这个。《三国演义》的倾向是“尊刘贬曹”,灵魂是“弘扬忠义”。因此它的第一回,不是董卓入京,而是桃园结义,主题很鲜明。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人为什么崇尚“忠义”?

中天:这与中国社会的性质有关。农业社会的历史太悠久,又重农抑商,不可能产生契约精神。没有契约精神,就不会有法治传统。这样,原本应该依靠契约和法治来解决的问题,就只能靠道德,也就是诚信。这就是“忠”。不讲诚信,也只能靠道德来制裁。这就是“义”。合起来,就是忠义”。忠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它可以用来规范政治关系,比如“君臣大义”;也可以规范非政治关系,比如“哥们义气”。所以官方民间都认可。

瞭望东方周刊》:既然官方认可,为什么关羽崇拜却主要表现在民间?

中天就是因为“以诚信代契约,以道德代法治”。法制不健全,权利无保障。社会只要求人们尽忠尽孝,却不提供保护。出了问题,就只能由民间用别的办法来解决,这就需要侠义。你想嘛,暴君不能推翻,贪官没法打倒,恶人横行乡里,咋办呢?也只能希望有江湖好汉行侠仗义,路见不平一声吼,或者飞檐走壁,半夜到县衙取那狗官首级。

瞭望东方周刊》:桃园结义有三个人,为什么成为神的是关羽呢?

中天因为忠义精神”在关羽身上表现得最突出、最鲜明,他的故事也最精彩,最有戏剧性。比方说,历史上的关羽是投降了曹操的,《三国演义》又加了一个“华容道”。有这么多“污点”,关羽就可以成为神了。

我喜欢历史上的关羽,不喜欢庙里的那个

瞭望东方周刊》:为什么有了“污点”,关羽反倒能够成为神?

中天因为忠义精神”原本就有问题,有着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比如宋江要投降,李逵跟不跟去?跟,投降是不义;不跟,背叛哥哥,也是不义。那么,宋江不投降,行不行?不行!对抗朝廷,是不忠;不为弟兄们谋个出路,是不义。结果,你越是想忠义,就越是不忠不义。你以为那“忠义”是什么好东西呀?告诉你,麻烦得很!

瞭望东方周刊》:但“忠义”又是不能不要的,对不对?

中天:没错!怎么办呢?也只有打圆场,做解释,想办法自圆其说。

比方说,关羽是“降汉不降曹”,而诸葛亮又算定“操贼未合身亡”,故意送个“顺水人情”给关羽做(华容道故事)。这样一来,忠义的内在矛盾,好像就可以解决了,我们也可以自欺欺人地继续忽悠糊弄下去。关羽是神嘛!神都可以“变通”,可以有“污点”,我们普通人,又有啥不可以?

瞭望东方周刊》:这么说,把诸葛亮关羽推上神坛,都有问题?

中天:对!不是他们自己有什么问题,是“推上神坛”有问题。什么“智圣”、“武圣”,都不靠谱。历史上的诸葛亮关羽,原本就值得敬重,何必成圣成神?

相关推荐:

他是林彪“四大金刚”之一,香港富商花两万美金买他一个字

1957年留苏学生给邓小平让座为何被毛主席制止?

三国人物的假话(续)

叶问电视剧第1集剧情 叶问想拜于凤九为师受阻

邓州宰相群之辅佐大唐七朝的宰相——赵宗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