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荀彧的仕途轨迹:动荡漩涡中的良知

发布时间:2015-02-01 栏目:专题 投稿:闪闪的小天鹅

荀彧出身颖川(今河南禹县)世家,中平六年(189年)因董卓之乱,弃官回乡。后因颖川多战乱,又举家投奔于冀州牧韩馥。正值冀州易主袁绍荀彧袁绍待为上宾,但他看出其人难成大业。得知东郡(治所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太守曹操有雄略,初平二年(191年),荀彧辞袁投曹,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也”,并委任司马一职(掌管军政的官员),当时他才二十九岁。

据《三国志·荀彧传》记载,荀彧仕途也从此展开。当时董卓专横,曹操荀彧如何?荀彧预料,董卓暴虐太甚,必遭恶报。第二年四月,兖州刺史刘岱战死,鲍信等至东郡,迎立曹操兖州(治所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北)牧。

兴平元年(194年)二月,曹操东征徐州(治所在今江苏徐州)陶谦,当时荀彧留守后方。张邈弟张超,与曹操部将陈宫等,乘机叛曹,就连和曹操至好的张邈,也加入其中。随后,陈宫在东郡,拥兵迎吕布兖州牧。吕布占领濮阳后(今河南濮阳县西南),郡县纷纷响应,眼看兖州即将易手,形势十分严峻。这时荀彧不避艰险,说服兵临城下的郭贡中立,守住了鄄城(今山东鄄城县北),又与程昱安抚东阿(今山东阳谷县东北)、范县(今河南范县西南)县令,拼力拒敌,全州仅此三城,未被吕布攻占。八月,曹操回师与吕布对阵于濮阳,曹军失利,后因蝗灾才各自退兵。九月,曹兵至鄄城,吕布退至乘氏(今山东巨野县西南),再东走山阳郡(治所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北)。

兴平二年(195年)五月,陶谦病故,曹操又想攻取徐州荀彧分析说,将军本是兖州牧,平定山东(华山、崤山以东地区)祸乱,百姓拥护,黄河、济水流域,正可为后方基地,亦如当年高祖之关中,光武之河内。现在东击陈宫,乘时麦收积蓄粮食,就可一举打败吕布,然后再征讨袁术,进而控制淮河、泗水地区。如果捨吕布徐州,这里多留兵徐州不够用,少留兵必用百姓守城。若吕布乘虚而进,民心恐惧兖州难保,如果徐州不克,将归何处?陶谦虽亡,徐州并不易得。原因有三,第一,鉴于他们前有失败教训,更会密切配合,一致对外。第二,现已麦收,他们一定坚壁清野,以防我军,如攻城不下,十万军兵,必困于口粮之危。第三,上次攻徐州时,严惩尤烈,他们不会忘记父兄仇恨,势必血战到底。曹操听从其言,于是改变了的主意,其后二年,曹军数次与吕布苦战,才陆续收复兖州全境,保住了立足根本。

建安元年(196年)七月,汉帝在颠沛中,由韩暹、杨奉护送至洛阳。曹操准备进京觐帝,部下以为兖州未定,又要对付韩暹、杨奉等人,多数表示疑惑。这时荀彧挚言,自从天子蒙难,是将军首倡义兵,后值山东(泛指太行山以东)扰攘,才未暇西顾,又历险通使,虽征伐于外,心在汉室,可见将军有匡复素志。现在车驾还京,义士有保存朝廷根本,百姓因感怀旧主悲伤,正宜其时。拥戴皇帝,民心所向,是顺应潮流;主持公道,以服豪杰,是大略之策;匡扶大义,广纳英才,是宣示政德。尽管还有叛乱,也不足为患,韩暹、杨奉又能如何!如不及早决断,各地叛离,再想勤王就来不及了。于是曹操决定率兵进京,八月,自许县(今河南许昌)来到洛阳。

曹操至京,汉帝封他为大将军、司隶校尉、假节钺(以示加重权力)、录尚书事(统领朝政),从此,曹操主持朝政。九月,迁都至许县。曹操也由一方诸侯,跃升为汉廷的全权代表。十月,荀彧为持中(在皇帝身边,应对事情的顾问)、代理尚书令(总揽朝政的官员),身荷朝中重任。

荀彧又先后向曹操推荐,其侄荀攸、同乡郭嘉、钟繇、陈群、杜袭还有河内(今河南温县)司马懿等,这些士人,后来都成为曹操麾下的骨干。特别是年轻的郭嘉,多有奇谋见称,曹操欲以后事相托。

建安二年(197年)正月,自从曹操迁都以来,袁绍耿耿于怀,当时他据守黄河以北,在所有诸侯中,实力最强,是曹操潜在的劲敌。此外,曹操又顾及东边吕布与南边张绣,还有称帝的袁术,面对当时复杂局面,荀彧冷静分析说,现在,与将军争夺天下的只有袁绍,但袁绍将军比较,有本质区别,袁绍表面宽容,内心猜忌,用人疑虑,将军明智豁达,不计小节,用人唯才,是气度胜他;袁绍临事犹豫,坐失良机,将军决断大事,应变有方,是谋略胜他;袁绍治军松懈,法令不行,兵多难为用,将军令行禁止,奖罚分明,兵少斗志高,是军事胜他;袁绍重视资历,沽名钓誉,士人以名声投奔,将军诚意待人,推心置腹,有功不怜惜奖赏,是道德胜他。以四胜临朝辅政,何惧袁绍之强!时下应先消灭吕布,再图河北。至于袁绍能否与关中联合,关中将帅众多,步调不一,今遣使通和,就可争取时间,先平定山东。因此,曹操以钟繇坐镇长安,应对关中诸事。果然如荀彧所料,建安三年(198年)十二月,擒杀吕布建安四年(199年)六月,称帝三年的袁术,被困身亡;十一月,张绣归降。曹操山东地区,迅速崛起,已是今非昔比。

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绍纠集冀、幽、青、并四州,共十一万人的兵力,南下与曹操决战,曹操亦以二至三兵力迎战。八月,两军在官渡对峙。“三国演义”第三十回说,袁绍曹操的兵力对比,是七十万对七万,这是为渲染战争气氛,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史无其事。在官渡,袁军连营数十里,曹军也相互对垒,苦战之下,曹军伤亡十有二三,军粮亦将耗尽,曹操写信给荀彧,争求意见,想退军还都。荀彧马上回信陈述利害,袁绍以重兵与将军决胜负,将军以至弱挡至强,不能胜他必为他所乘,当前,正是决定天下的关键。何况袁绍平庸,聚人才而不尽用,以将军的才略,并且是扶佐汉室,讨伐叛乱,何患不胜。曹操为此坚守官渡,等待时机。终于赢得了火烧乌巢的胜利,使袁军因断粮溃败,退回了北方。同时曹操军粮亦尽,又想回师南下荆州。荀彧提示说,若放弃官渡退军,袁绍必会卷土重来,有颠覆的可能。至使曹操醒悟,继续北征,二年袁绍病死。建安八年(203年)四月,曹军攻占冀州治所邺县(今河北磁县南),袁氏残余,亦已分崩离析。建安十一年(206年)正月,战胜了并州高干,至此,平定了袁绍的四州之地,统一了北方。

建安二年(207年)二月,为表彰荀彧功劳,曹操向皇帝上表,推荐荀彧为之列,荀彧让荀攸出面,推辞十余次不受。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征伐刘表,问计进兵之策,荀彧以为,现在中原已定,南方震动。正可从宛县(今河南南阳)、叶县(今河南叶县南)出发,走小路以轻骑速进,出其不意袭取荆州,于是曹操率劲旅“虎豹骑”南下。此时,刘表已亡,刘琮就任,在大军压境之际,刘琮不战而降,至使刘备兵败当阳。曹操长驱直入,富饶的荆襄七郡,被曹操唾手而得。至此,东汉十三州中,曹操占据近八个州,势力已达到空前的颠峰。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月,董昭等人劝进曹操为国公,事先秘征荀彧看法,荀彧劝道,曹公起兵是为了稳定国家,怀忠贞之诚、守退让之节、君子爱人以德才是,所以不应如此。于是曹操心怀芥蒂,恰巧南征孙权,曹操上表,请荀彧至谯县(今安徽亳县)劳军,并留在军中,以侍中、光禄大夫(掌管顾问应对的官员)持节(使臣必须有符节),参与相府军事。前军至濡须(今安徽无为县东北)时,荀彧病在寿春(今安徽寿县),曹操派人送食品,打开包装是空的,寓意是“无食怎能活!”荀彧会意,随后服毒,终年五十岁。这是碍于荀彧德高望重,只好以隐蔽方法谋杀,使其自消自灭,这种独特方式,只有曹操想得出来。

荀彧追随曹操,在戎马倥偬中二十二年曹操征伐在外,军国大事皆由荀彧筹划。从大政方针、戎机谋略、知人善断、举荐人才等,都著有不世之功,曹操事业由弱至强,与荀彧息息相关。可是到头来,荀彧却倒在权谋的苦酒中,以一个不完美的结局,载入历史,实在有些遗憾。其中原因,就在于激变中,荀彧曹操,他们选择不同取向,带来的必然撞击。

先说荀彧,第一,荀彧出身于仕宦家庭,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以孝悌为本。在汉末动乱中,他所以丢官弃袁,辅佐曹操,是希望曹操以他聪慧与魄力,削平战乱恢复太平,拯救衰微的汉室,位列于中兴名臣。劝说曹操进京勤王,就足以表达了荀彧的这一立场。可见,荀彧是站在拥汉路线上,走向仕途。第二,荀彧曹操杀董承,似有隐含苦衷。建安五年,因“密诏”事,董贵妃也受诛连。当时伏皇后将真相,写信告诉其父伏完,言辞激烈,伏完曾将信给荀彧看,荀彧隐而不言。建安十三年曹操为丞相,又过几年,荀彧觉察到一些风声,才出使邺城,向曹操轻重倒置的说,应以女配帝,废除伏后。可见荀彧的回护,暗示着其中的无奈。第三,荀彧在大功前,不为荣禄所动,多次让封高官,说明他对名利很淡薄。史载“彧德行周备,非正道不用心,名重天下,莫不以为仪表,海内英俊咸宗焉。”

再说曹操,也不能单一而论。第一,且不说早期治世知名,单说首倡义兵讨伐董卓,不顾个人安危,孤军奋战;汉帝长安受困,遣使西京;汉帝回到洛阳,进京觐帝,这些说明,他也是以拥汉立场,进入仕途。第二,自从迁都许县,执掌朝纲后,曹操威权所至,出现了微妙变化,拥兵自重的同时,在朝中安插亲信,排挤旧臣,营造国中之国,以汉室之名,行自己之实,结果皇权被架空,至有“挟天子令诸侯”之说。汉帝刘协,在二十岁那年(建安五年),深感傀儡的屈辱,才引出下“密诏”,要董承伺机除曹。失败以后,曹操更是加大力度,打击朝中的反曹派。所谓“离兵为人所祸”,就是曹操真实的表白。第三,董昭的劝进,为东汉史上首开先河,这是曹操冒天下之大不韪,向高层权力挑战的试探。素有威望的荀彧,现在公开站出来反对,正是来自内部士族的阻力,才使曹操深感意外,所以置荀彧于死地,更是为了震慑自己的旧部班底。

综上所述,曹操的意图十分明显,就是在权欲上步步为营,从一个阶梯迈向更高一个阶梯,谁都不能阻挡,一改 “身为丞相,人臣之位已极”的初衷。荀彧曹操,由开始相知到最后分道,正是这种不同认识使然,强权之下曹操获胜,对于荀彧,是一个知识分子,追求理想的幻灭;对于汉室,是“密诏”事件后的又一表现形式。果然在荀彧以后,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曹操加封为魏公,丞相兼冀州牧如前,攫取了比以前更加显赫的地位。

荀彧的执着与道义,虽然在与权术的碰撞中,遭到了毁灭,但他仕途经历画出的轨迹,如一段亮线,詮释着动荡漩涡中的良知。

相关推荐:

关羽的兵器究竟是不是青龙偃月刀?或许是长矛?

争议堪比曹操的人物是谁

拉美西斯二世:娶亲生女儿为妃 在位最长子嗣最多

田忌怎么死的?齐国名将田忌为何被污蔑谋反

魅力与心机并存的孝庄:历经四朝的杰出女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