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孔融——史上最具胆识的时事评论员

发布时间:2015-02-02 栏目:专题 投稿:酷酷的网络

通过写文章、发议论,针砭时弊的人,现在被称为“时事评论员”。其实,这样的“时评人”历朝历代都大有人在。尧时有舜,尧乃以舜为荣;殷商时出了个比干,纣王却以为耻,要了比干的命。汉武帝时,儒生董仲舒、史学家司马迁都曾做过“时事评论员”的角色,汉武帝生气归生气,并未赶尽杀绝。唐代魏征更厉害,敢与李世民当面叫板。到了文人士大夫地位高涨的宋明两代,朝野间忧国忧民的“时事评论员”就更多了。

做“时事评论员”,是个得罪人甚至得罪当局的差事,需要才气加胆气,有胆有识,目光锐利,洞察力一流,要敢说敢写,说别人不敢说说不出的话,写别人不敢写写不来的文。以此为条件来评选史上最有胆识的“时事评论员”,赵炎认为,非三国时期的孔融莫属。

孔融的才气,那是没得说。《后汉书·本传》称孔融“幼有异才”。四岁的时候,就知道“吃梨要拣小的拿”;十岁的时候,居然与当时名流河南尹李膺“攀通家之好”:孔融祖先是孔子,李膺的祖先是老子李耳。中大夫陈韪对孔融的“异才”有些不以为然,他说:“一个人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了”,孔融立即反驳:“想必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把个陈韪羞得无地自容。十三岁的孔融就“博涉阔览,渐为州里所重”。成年后,孔融更是才华横溢,文名远播,诗歌文章均为当时称道,特别是他的文章,被《典论·论文》叹为“扬(雄)、班(固)俦也”。魏文帝曹丕非常推崇孔融文章,悬重赏在民间征集,有上交者“辄赏以金帛”,并把孔融列为“建安七子”之首。蔡邕之后,在汉末文坛,孔融的领袖地位无可争议。

一个人在笔杆子上的功夫很是了得,他就具备了做一个“时事评论员”的基本条件,至于胆气嘛,需要慢慢培养,且与个人性格有关,勉强不来。孔融的性格特点可以用一个“狂”子来概括,有点像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的杨过,狂得几乎没边了。杨过敢于狂,是因为他有真功夫,别人打架打不过他,还有郭靖、黄老邪做靠山。孔融敢于狂,也是有本钱的,他是孔夫子的后代,自己又是文化名人,满肚子真学问,既有话语权,又有号召力。正是因为这个“狂”字,成就了孔融的杰出“时事评论员”之历史地位。

孔融是孔子的后人,是汉朝的官员。孔子一生都在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忠孝观,汉朝更是以孝立国,“举孝廉”是基本的国策,偏偏孔融要与老祖宗和朝廷对着干。他认为“父父子子”的孝道是站不住脚的,“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翻译成白话就是,父子之间能有什么亲情呢?父亲的本意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欲罢了。母子之间的情形就好比东西放在瓶子里,出来了也就一了百了。这样时评议论,慢说是在封建社会的汉末,就是在今天来看,依然是非常离经叛道的。不信的话,可以发个类似的帖子到网上试试,包管会被口水淹死。可见孔融是多么的狂妄。也就是因为当时朝廷遭遇黄巾之乱,自顾不暇,腾不出手来理会他的狂言,否则早已将孔融法办了。后来曹操还是以此为主要借口之一,旧账新算,杀了孔融

袁术称帝,曹操想搞株连除掉太尉杨彪,理由是杨彪的夫人是袁术的女儿。此议一出,孔融第一个不同意,连朝服也来不及穿就去找曹操理论:“杨公四世清德,海内所瞻。《周书》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况以袁氏归罪杨公。《易》称‘积善余庆’,徒欺人耳。”曹操辩解道:“此国家之意。”孔融当即说:“假使成王杀邵公,周公可得言不知邪?”又继续要挟曹操“今横杀无辜,则海内观听,谁不解体!孔融鲁国男子,明日便当拂衣而去,不复朝矣。”按说,孔融搬出的道理实际也站不住脚,有些强词夺理,还有些耍无赖的意思。古代叛逆株连九族的例子多的是,何况儿女姻亲?曹操杀杨彪一点也不过分。曹操后来还是接受了孔融的说法,没有杀杨彪,心里却一定怪孔融多事。

官渡之战后,曹操把袁绍的儿媳妇甄氏赐给曹丕为妻,本来是曹操的家事,换做是现在,民间舆论也最多八卦一番,怎么着也上升不到时事评论的高度。但是孔融偏要当成时评来调侃,还引经据典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看到评论后很是惊讶,因为孔融博学,还以为真的有此典故,就傻乎乎地问孔融出处,孔融就说:“以今度之,想其当然耳”。原来是孔融在杜撰经典讽刺曹操。这个玩笑就开大了,拿时评文章来“八卦”人家的家事,是要引发名誉官司的。曹操就算有度量,不与孔融打官司,生气是必然的。

因为连年征战,老百姓无法安心从事农业生产,粮食供应严重短缺。曹操为节约粮食,颁布了一道禁酒令,因为酒是由粮食做的。针对这道禁酒令,孔融写了评论文章进行批驳,他说:“天有酒旗之星,地列酒泉之郡,人有旨酒之德,故尧不饮千钟,无以成其圣。且桀纣以色亡国,今令不禁婚姻也。”意思是说:“天上有颗‘酒旗’星,地下有个‘酒泉’郡,人有海量称‘酒德’,帝尧‘千锺’称圣人。而且夏桀和商纣王是因为女色亡的国,那你怎么不把婚姻也禁止算了。”这就摆明了要与曹操、与朝廷对着干,不加以惩处是不行了。于是,有御史大夫叫郗虑的出来弹劾,朝廷免去了孔融的公务员身份。道理明摆着,你孔融想做“时事评论员”,那么你就别当官了。

孔融带来杀身之祸的一篇时评文章,是他针对曹操的“奉天子以从诸侯”的策略而写的,主张“尊崇天子,扩大君权,削弱诸侯权势”。这样的议论就很不识时务了。不是政客的孔融,写写时评文章出出风头是可以的,曹操或能容忍,发如此露骨的“政见”,曹操什么也要杀他,简直如同找死。“尊崇天子”的说法还不算什么曹操一直亲力亲为,否则无法“挟天子以从诸侯”。但是,“扩大君权”四个字是万万提不得的,如果汉献帝的权力大了,曹操怎么办?

孔融被杀的罪状就能知道个大概。第一条是“在北海郡时,看到天下大乱,召集队伍,想夺刘家天下,自己做皇帝”。这完全是莫须有的,孔融在北海自身难保,是刘备救了他的命。第二条是“对孙权的使者毁谤朝廷”。这也没道理,孔融是在说曹操个人的坏话,没有诽谤朝廷。第三条是“在朝里,不守礼节,常常不戴帽子走进宫廷”。这说得过去,因为涉及朝廷礼法,但是,毕竟只是生活小节,还上升不到杀头的高度。第四条是“和祢衡互相标榜”。这纯属文人之间的互相吹捧,不至于杀头吧。第五条是“不孝。”这是最致命的理由,置孔融于死地足够了,但是孔融讲这话的时候是在董卓乱政之前,几十年都过去了,怎么重提旧账?曹操孔融的五条理由,一条也没提及孔融关于“扩大君权”的那篇时评文章,这明显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而弥彰的意味。

孔融的辛辣时评,大多针对的是曹操因为曹操是当权派。后代史学家认为,孔融曹操的纠缠不休,骨子里有着“政见不同”的烙印,说孔融是“清议复古派”,是“忠于汉室正统”,说曹操是“改革派”,是“想窃取汉室江山”。赵炎以为,这样的论述有些牵强。孔融其实就是一个文化人,是做学问的,虽说也做官,却不能称为政客,他能有什么“政见”?即便偶尔提出与政治沾边的话,也只能算是“清议”。朝廷姓刘或者姓曹,孔融多半不会计较,他也无力计较,最多和现在的那些“时事评论员”一样,发发议论,逞逞口舌之快拉倒。孔融之死,与他的才气有关,曹操有些嫉妒他;孔融之死,更与他的胆气有关,他把曹操得罪到家了。

相关推荐:

揭秘曹操一生中有四件事情始终弄不明白!

戚继光谈选择兵员:明朝最强士兵到底来自哪里?

[转]诸葛亮的农本思想和实践

曹魏大将田豫:一生未尝败绩的大魏北疆第一人

揭秘民国第一女杀手:曾经暗杀袁世凯和良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