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曹雪芹和莎士比亚映射两个不同时代的悲喜命运

发布时间:2015-02-03 栏目:专题 投稿:细腻的歌曲

曹雪琴

文选自凤凰网历史频道专栏作者王龙《天朝向左 世界向右》一书

原标题:莎士比亚为何比曹雪芹幸运?

曹雪芹莎士比亚,这两位千秋辉映、雄峙中西的文豪巨匠,生前所经历的荣辱悲欢,映射出两个不同时代的悲喜命运

两个故事的对比,就能看出两个时代的差异。

1601年,莎士比亚和他的剧团因为上演《理查三世》不幸被卷入了一场阴谋叛乱之中。不过,叛乱被平定以后,无论《理查三世》的作者还是演员和剧团,没有任何人因为撰写和演出这部戏剧受到任何惩罚。而据传在中国的清代,乾隆皇帝某日忽至皇八子永璇家,其时本人不在,乾隆在他书房里发现了一部小说叫做《石头记》。乾隆不声不响,挟走了其中一册回宫去了。永璇回家闻知此事简直吓坏了,赶忙请人设法连夜搞出一个“删削”的“洁本”,上呈皇帝,由此世上才出现了不完整的《石头记》抄本。《红楼梦》处境之艰危困厄由此可见。

莎士比亚实属幸运,他生活于以宽容之道治国的伊丽莎白女王时代。这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代之一。女王高度的政治智慧和包容之心,泽及文学艺术,特别是她对戏剧的扶持。女王本人就是莎士比亚剧院里的常客。当莎士比亚的《理查三世》上演时,女王就担心剧情会使观众联想到她本人,因为剧中篡夺理查三世王位的正是她的祖父亨利七世。但是伊丽莎白并没有将作者投入监狱或者禁演这部戏,她仅仅对她的大臣们埋怨说:“这部悲剧在剧场和剧院里已经演出40次了”。

1601年,莎士比亚的新剧《哈姆雷特》在伦敦上演——“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当扮演哈姆雷特的演员在舞台上说出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时,舞台对面的包厢里就坐着伊丽莎白女王。她若无其事地看戏,没有一丝不快。

在现代高科技领域,用运载火箭发射航天器,有特定的天气时段限制,叫做“发射窗口”。莎士比亚的激情和才华,无疑正好找到了这样一个千年难遇的“发射窗口”。在伊丽莎白时代之前,英格兰有血腥恐怖的“星法院”,以言犯禁者可被处以绞死、分尸、挖出内脏等酷刑。即使莎士比亚晚生几十年的话,碰上了英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我们也只能在断头台上听他朗诵自己那伟大的作品了——因为克伦威尔掌权后发布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关闭伦敦一切剧场。在那个砍头好比风吹帽的年头,连查理一世的头都被砍了下来,莎士比亚那颗伟大的脑袋能不能保住就很难说了。

曹雪芹醉心写作《红楼梦》,被视为不务正业的“旁门左道”,不但遭到家族亲朋的笑骂唾弃,更有来自朝廷查禁的巨大风险。康熙皇帝晚年数次谕旨严禁“淫词小说”。其后的雍正、乾隆二帝不仅谨遵康熙帝定例,而且大兴“文字狱”,一不小心,士子文人便有可能招来横祸。《红楼梦》自诞生那天起,就是统治者眼中“诲淫诲盗”的标本典型,躲不过被禁毁的悲剧命运。针对曹雪芹及其书的侮辱诋毁、谩骂之词不绝于耳。《红楼梦》被专制文化卫道者视为大逆不道的“淫书”。晚清有一个叫毛庆臻的人,专门写了一本名叫《一亭考古杂记》的书来恶毒攻击曹雪芹和《红楼梦》。他甚至还提出了一个令人笑掉大牙的建议:“莫若聚此淫书,移送海外,以答其鸦片流毒之意。”居然想得出把《红楼梦》当作中国的“毒品”移送海外,以报复洋人输入鸦片的罪恶的主意,简直是“太有才”了!

与一生困苦潦倒的曹雪芹相比,莎士比亚的个人生活也是幸运的。

1592年,年仅28岁的莎士比亚创作完成历史剧《亨利六世》,并在伦敦著名的玫瑰剧场上演。年轻的莎士比亚一鸣惊人,从此步入辉煌。他的《亨利四世》上演时,当时英国人描绘的演出盛况是:“只消福斯塔夫一出场,整个剧场挤满了人,再没你容身的地方。”从他收入的丰厚也可看出他事业上的一帆风顺:1597年,他付款60镑,在家乡购置房产,俨然是当地最阔气的一座住宅。他去世前立下遗嘱,除了不动产,由继承人分配的现金,大约达350镑。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当莎士比亚而立之年便已名满英伦风光无限时,曹雪芹却门前冷落车马球稀,苦雨凄风伴孤灯。他春蚕吐丝般呕心沥血地写作,《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只能停留在手稿上,除了二三位友好知己传阅外,不可能和广大读者见面,得不到任何精神和物质上的有力支持。《红楼梦》这样一部传世巨著,居然是曹雪芹在“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条件下,于废旧老黄历的册页上写成的。曹雪芹最后到了“举家食粥酒常赊”地步,卧病不起,无钱医治,凄惨地死于万家灯火的除夕之夜,连埋葬的费用都是他几个好友资助的。一代文豪,抱恨而终,竟然落得个“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的下场!

一个艺术家的创作,不能脱离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主导精神。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人文主义思潮如雨后春笋,产生了许多开始思索人类命运的作家。在文艺复兴这片活土之下,莎士比亚尽情呼吸着自由新鲜的空气。他的创作直指生动丰富的人性自身,弥漫着精神人格充分舒展的时代气息。他借哈姆莱特之口这样热情地赞美人性:“人类是一件多以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伟大的力量,优美的仪表……人类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被誉为“继上帝之后,创作最多杰作的人”。他身材短小,却成为思想的巨人;他来自偏僻的乡村,却引领一个时代前行。

曹雪芹所处的中国,虽然比莎士比亚晚了近150年,但仍然是一个闭关自守的老大帝国。日益强化的中央集权变本加厉,雍塞民智。走不出书本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在中国封建贫瘠的国土上始终未能生根开花。即使最先进的知识分子,也不知道英国在哪儿,到底有多大?苦闷忧愤的曹雪芹找不到一条出路。在他身上体现出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觉醒者,无路可走时的悲茫无依。他只能用自身的悲剧,去讲述一个时代悲剧,借助疯疯巅巅的一僧一道,亦真亦幻的“假语村言”,去演绎一段“女娲补天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的盛世危言。

一个大的天才没有知音,是一个时代的悲哀。然而不管个人的境遇如何,他们总要揭穿皇帝新装的秘密。曹雪芹莎士比亚一个在东方没落的王朝中长夜独行,一个在西方的温柔富贵乡中苦苦思索。他们最终没有失去犀利和深刻,而他们天才的洞察,又让后人能清晰地看穿那个年代。

相关推荐:

唐代书法家钟绍京:江南出现的第一个宰相

探究明朝马皇后:一代贤后的传奇人生

秦孝文王嬴柱的简介:秦孝文王的父亲是谁?

揭秘: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肯迁都而选择吊死煤山?

“及时雨”宋江的另一面:不择手段骗取好汉上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