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曹操抓住陈宫后的心理分析:杀陈宫早已决定

发布时间:2015-02-05 栏目:专题 投稿:潇洒的小猫咪

笔者仔细阅读了三国志注解《典略》中有关陈宫被害前与曹操的对话,得出结论:正是曹操,设下圈套,策划阴谋,不但害死了陈宫,除掉了自己的眼中盯肉中刺,而且还想掩盖自己屠杀恩人和昔日好友的罪行。他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以言语相激,逼陈宫当场自杀

众所周知,当陈宫被俘后,曹操陈宫在处理上必须有一个决定,是杀还是不杀。这个事情应该在此之前早就决定好了。如果决定杀,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最后确保陈宫死去即可。如果决定不杀,方式也多种多样,只要放人即可。不存在什么不得已而杀之的问题。因为即便陈宫百般求死,曹操也能想出一万个办法让陈宫活下去。问题的关键是他担心万一陈宫死不了,对自己可是大大的不利。

陈宫跟随曹操时间不短,又与操长期作战,尽知曹军虚实和曹操用兵方略,且陈宫运筹帏幄,不见得逊于曹操多少。又对曹操的为人禀性、内心世界洞若明火,把这样一个人知己知彼的敌人放走,他日一旦东山再起,他曹操的胜算可就不大了。那么有人问:即便曹操陈宫一条生路,陈宫难道就会活下去吗?他难道自己不会自杀陈宫当然极有可能自杀,但也有相反的可能。陈宫如果自己找个活下去的理由,那只有一件事:弥补当初自己犯下的错误,铲除这个自己亲手扶植起来的恶魔,为天下除残去暴。可是有人又要问:曹操已经放了他呀,他还有理由再次与曹操为敌吗?当然有,古人向来有大义灭亲、不以私废公之说。为天下剿除国贼,公也,为报不杀之恩,私也,两者何轻何重?再者,这次假设曹操放了陈宫,算是对陈宫有恩,可当初陈宫把兖州献给曹操以为安家立业之本,也对曹操有恩啊,即便是陈宫后来叛迎吕布,那还有一个大恩小仇能否相抵的问题,不能简单地按恩仇相抵计算。退一万步说,即便放了陈宫后,陈宫确实真的打算要自杀,他曹操不知道啊,他也不是陈宫肚里的蛔虫,他不能不考虑:万一陈宫就是不死,继续跟我作对怎么办?万一出于某种意外原因,陈宫自杀没死成,或被别人救了怎么办所以,为防万一,曹操必须杀掉陈宫,这是他早就决定好的。我估计在曹操得知兖州失守的消息,从徐州回师的途中,也许还恨不得将陈宫碎尸万段呢。

当下邳城破之日,陈宫被曹军擒获,带到曹操面前,曹操陈宫之间有一段流传千载的对话,为我们研究曹操的心理提供了详实的史料依据,这段对话记录于《三国志*吕布传》的注解《典略》中,翻译成当代的语言应该是这样:

曹操看见陈宫的第一句话就是:“公台,你平常总称自己的智谋多得用不完,今天怎么会这样(败在我的手里)?”

在我看来,这句话根本就是在挖苦讥笑,是曹操战胜自己宿敌后对失败者的一种奚落和污辱,是哪痛往哪捅,在往陈宫本就受伤的心口上面洒盐。曹操深知,在争夺兖州的战斗中,自己真正的敌人不是吕布,也不是张邈,而是幕后的陈宫所以估计他早就盼望着有这么一天,抓到反叛自己的仇敌,好好出一下这口恶气。他知道陈宫性情刚烈,听到这番话一定恨气填胸,必会走上死路,但他还是要这么说,这只有一种解释:他不想陈宫活着,这是早就计划好的,想从根本上把陈宫逼向绝境,要陈宫的命。

陈宫此时万念俱灰,但嘴上却不愿服输,他指着吕布说:“只因坐在这里的这个人不听我的话,才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如果他采纳我的计策,未必就被擒。”

这时曹操却笑了,这真是我哭豺狼笑,陈宫难受成那个样子,他还要用笑刺激陈宫曹操笑着说:“那你说今天的咱们这事该怎么办呢?” 带着一种强烈的报复心理:作为胜利者,居高临下地把自己的欢快建筑在他人的痛苦上,继续折磨陈宫的内心,稍微有点社会常识的人都知道:说这句话是进一步逼迫陈宫,他明明知道陈宫此刻别无选择,还要明知故问,声怕自己不问这个问题,陈宫就不会对自己的生死做出定论,造成节外生枝,所以故作调侃,逼陈宫宣判自己死刑。因为他知道陈宫性情刚烈,不会象狗一样在他膝下摇尾乞怜,所以他要先把对手的退路封死。

陈宫好一条硬汉,此刻义正辞言地答道:“作为(大汉朝)的臣子没有为国尽忠(斩了你这奸贼),作为人子没有尽孝(瞻养好我的老母),理当一死。”他以这种铿锵有力的回答拒绝受辱。

此时曹操的目的已经部分达到,但是:一则陈宫没有想他设想的那样当场自杀还是站在那里等他行凶,这样下去,他还是难逃亲手杀害恩友的罪名;二则他受不了陈宫这种宁死不屈的态度,他还需要一种认罪服诛的臣服,从而从精神上也击败对手。

曹操又问:“那么你的老母怎么办?”这是赤裸裸的威协,是恶毒的恐吓,是想最后击破陈宫的心理防线,逼迫陈宫情急下自杀谢罪,保全家人生命。他的本意是:你以为你一个人死了这事就完了吗?就凭你的“罪行”,我应该杀掉你的老母,诛灭你三族,难道你想以一死逃避满门抄斩吗?

有人认为:曹操这是在“从陈宫的家庭等入手开导陈宫”,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大错特错,我们应该联系前后文来看,不能断章取义。因为陈宫对此回答是:“我听说以孝道治理天下的人不会加害对手的亲属,所以老母的生死,你看着办吧。”这就摆明了陈宫已经明白了曹操的部分用意,他是在以自己老母亲的性命逼自己就范认错,并想逃脱杀害故友的罪责。如果曹操真有心开导,他应该先说这句话,而不是等陈宫说出“杀了我吧”再提家属的事。

人心都是肉长的,陈宫太了解曹操了,非常清楚曹操的残忍,知道他这种事情绝对说得出来做的出来。陈宫何等聪明,陈宫的回答表面上是说我老母的生死你想怎么都行,但实际上是想保住母亲的性命,同时又把杀自己皮球踢给曹操。而曹操,则继续步步进逼,非要让陈宫走上自决的道路不可,非要让陈宫在他面前服软不可。他追问:“那么你的妻子儿女呢?”继续以陈宫的家小相逼,言下之意是:你不在乎你的老母,那你就不怕我杀了你的全家,让你断子绝孙?陈宫这时候内心充满苦涩,他实在不愿无辜的妻儿被牵连受难,成为陪葬,所以终于继续说道:“我听说以仁政治理天下的人不会灭绝他的后代,我妻子儿女的生死,你也看着办吧。”实际上曹操灭他人族的事情还少吗?陈宫只是无奈之下先将曹操一军,意为如果你自认为是个仁君明君,就不该杀我的妻儿老小。也是变相地想保住自己家人的性命,另外掌握主动,要等着曹操来杀自己

曹操总算没有再说什么,而陈宫可能也担心自己再拖下去会受到更多的羞辱,真的被逼自杀了,因此言道:“请把我带出去杀死,是正军法。”这里的军法指的是曹操的军法,含有蔑视的成份。于是陈宫急步而出,旁人拉也拉不住。是啊,士可杀不可辱。陈宫的确长了个心眼,他没有当场自杀,他就是往外走,让曹操来杀他,因为如果自杀的话会成全曹操的诡计,使其彻底逃脱忘恩负义的罪名。

这时,曹操的目的算是部分达到了,是你自己要死的,不是我主动要杀你的。他用了诡计,即杀掉了心腹大患,但却没能逃脱主动屠害老友和恩人的罪名,变成了对陈宫求死的一种成全。但是也可以说没有完全达到目的,因为陈宫毕竟没有自杀,只是往外走,可也不能这么放走这个死敌呀,怎么办?“成全”了他吧。

剩下的就是最后一出戏了,演给在场的所有人看:哭着送陈宫去死。这时要说泪水中全是虚伪也未尽然,英雄相惜,曹操最后确应有一分钦佩,同时在一切都已经成既成事实时,对要死的人就不再有怨恨,想到的有当初种种的恩义,流下泪水,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有的朋友说:在所有俘虏中,陈宫所受的礼遇最高,但如此看来,陈宫死前是饱受羞辱、威吓和逼迫,并义不屈节而死,是谈不到什么礼遇的。

曹操的目的,就是想杀掉陈宫,除去心头大患,同时逃避杀老友和昔日恩人的罪名,因此节节相逼,但最后眼看对手不会自杀,没办法,只得“成全”。

有的人认为:曹操当时根本不想杀陈宫,是陈宫自己想死,他不想活,别人怎么拦得住?所以不得不成全他。持这种观点的朋友不要忘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关系。甲想让乙杀自己,而乙偏不杀,甲能死吗?一个巴掌拍不响,关键还是乙要作出杀人的决定,甲才能死。行刑队的刽子手没有曹操的命令哪敢乱杀人?曹操所以没有象对其他许多降将那样放陈宫一条生路,或是自己仁至义尽,任其自裁,还是陈宫万一死不了,后果不堪设想。

终于,陈宫还是曹操缢死,传其首级于许都市集,这是事实。

至于说陈宫死后厚待家属一事嘛,嗨,心腹大患都死了,家属能成什么气侯,养着给别人看吧,往好里说是对英雄的一种崇敬。

相关推荐:

南宋风流天子宋理宗当政时用过哪些年号?

明明是个大贪官 为什么乾隆还这么宠信和珅

岳飞传奇1:一代名将周同缘何安家汤阴,他乡遇故知

被曹丕夺位的汉献帝后来怎样了?原来当了医生,看病还不收钱

《环珠格格》福尔康原型是谁?历史上的福尔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