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曹操是如何严密监视其部下的?

发布时间:2015-02-06 栏目:专题 投稿:包容的热狗

督察是监督察看的意思,主要的方法就是明察暗访。汉朝时中央和地方都有专门负责督察的官员,如督邮,就是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教令,兼施狱讼捕亡等事。其实最早是由御史负责督察的,欧阳修在《送孙屯田序》中说:“御史本为秦官,出入殿中,督察监视。事无大小,皆得以法绳之。”

曹操督察,除了在丞相府中设专门的椽属负责之外,他还亲自或派亲信随机进行,加上与之相应的严刑峻法,几乎成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保证政令军令得以实施的重要手段。正因为如此,才使曹操属下不得不格外谨慎小心,当然更不敢心怀有贰。这恐怕也是一些人称曹操为奸雄的主要依据之一。曹操督察除了公开例行的巡视之外,主要是自己微服暗访和派出亲信窥视观测。

曹操一生亲历大小战事四十余场,所以素有“案行诸营”的习惯,此即类似近代军事长官的视察之举。《三国志·徐晃传》记载,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攻襄阳、樊城,徐晃率军驻守阳陵陂屯,后又占领郾城,连破关羽四营。战后曹操置酒大会,举杯劝晃,且劳之曰:“全樊、襄阳,将军之功也。”“时诸军皆集,太祖(即曹操)案行诸营,士卒咸离陈观,而晃军营整齐,将士驻陈不动。太祖叹曰:‘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

曹操微服私访的事例,源自于裴松之为《三国志·高柔传》作注中引用的《魏氏春秋》。高柔字文惠,陈留人,开始投奔从兄高幹。官渡之战后归降曹操,为丞相仓曹属。高幹降曹操之后又叛离,加上是袁绍外甥,所以曹操对高柔也有怀疑,“欲因事诛之”。《魏氏春秋》说:“柔既处法平允,又宿夜匪解,至拥膝抱文书而寝。太祖尝夜微出,观察诸吏,见柔,哀之,徐解裘覆柔而去。自是辟焉。”这段记载可以说明,曹操是经常地夜间微服出访,观察各位属下的所做所为。

单靠曹操一个人微服夜访难以全面掌握部下的情况,所以他还经常派亲近秘密地观察了解诸将的情况。裴松之在为《三国志·先主传》作注中引用的《吴历》记载:“曹公数遣亲近密觇(窥视、观测)诸将,有宾客酒食者,辄因事害之。”刘备当时归附曹操,知道曹操经常派人观察他,所以没事的时候就在后园子种菜。“曹公使人窥门。既去。备(即刘备)谓张飞、关羽曰:‘吾岂种菜者乎?曹公必有疑意,不可复留’。”

类似的事例,在《三国志·贾逵传》中还有记载曹操要在雨季征伐东吴,三军多不愿行。曹操知道以后,下令“有谏者死。”贾逵等三人不顾曹操所下的命令,署名上书,谏阻征吴,引起曹操大怒,抓贾逵入狱。狱吏以为贾逵身为主簿,就没有给贾逵用械具。贾逵谓狱吏曰:“促械我。尊者(指曹操)且疑我在近职,求缓于卿,今将遣人来察我。”“贾逵械适讫,而太祖果遣家中人就狱视逵。”既而教曰:“逵无恶意,原复其职。”贾逵若是不了解曹操常来“密觇”这一手,恐怕不能那么容易就官复原职了。

曹操所以采取各种方法对属下进行督察,首先说明曹操是一个重实际讲实效的人,尤其是不辞辛苦地“行视战地”、“案行诸营”,以至于在战事当中亲冒矢石、身先士卒,既可以亲自直接地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又可以给属下作出榜样。其二是严酷的客观环境使得曹操对很多事情不得亲历亲为。整个三国时期,战乱不已,“人怀怏怏”,在那“上下相疑之秋”,对人对事不得不十分谨慎、多加防范,公开的督察加上各种暗访,包括曹操本人的微服私访,才能把各色人才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其三,诸种“密觇”,确实体现了曹操奸诈的一面。难怪当初曹操未出仕时,尝问善识人者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个评价说到了曹操的心里,所以当时惹得曹操大笑不止。(《三国志·武帝纪》)

相关推荐:

袁世凯假传军令处死军官,没想到上司不仅不怪罪,还夸他干的漂亮

曹睿是谁的儿子?曹睿生平介绍

臧洪乃袁绍最畏惧之人

苏秦和张仪是否是同一时期?二人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比黄花瘦:揭秘一代才女李清照一生不孕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