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古代女强人:寡妇清为何成秦始皇座上宾

发布时间:2015-02-08 栏目:专题 投稿:兴奋的嚓茶

话说秦始皇时代,有一天,在大秦帝国的宫廷里,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迎接贵宾的仪式。这一次接待的是一位女客人。秦始皇乃是混一天下的千古一帝,能够成为他的贵宾,肯定不是等闲之辈。那么,这位女客人究竟是什么人呢?

她既不是国外来访的国家元首,也不是国色天香的妙龄美人。您可能怎么也想不到,这位女客人,竟然是从巴山蜀水中走来的平民百姓,而且是一个寡妇,名字叫做清,人称“寡妇清”!当然,这位寡妇清与一般女人不一样,是位地地道道的草根企业家。您可能有些意外,秦始皇他老人家工作繁忙,日理万机的,这位寡妇清,即便是位女企业家,也终究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怎么会成为秦始皇的座上之宾呢?

这个故事,还真不是我瞎编杜撰的,而是白纸黑字地记载在司马迁写的《史记·货殖列传》里面。

一、《货殖列传》

《货殖列传》是讲什么的呢?“列传”,就是司马迁给各种各样的人物写的传记。例如,在《史记》里面,韩信的传记叫《淮阴侯列传》,汉武帝时候打垮匈奴的名将卫青、霍去病的传记叫《卫将军骠骑列传》,等等。

那么,“货殖”是什么意思呢?“货殖”的“货”,指的是资财、财货,具体说,就是金钱、土地、粮食、矿产、牲畜等物资财富;“货殖”的“殖”呢?就是繁殖、增殖的意思。

“货殖”这两个字合起来,意思就是资财能够不断繁殖、不断增加。

毫无疑问,物资财富不是小鸡,它不能自己下蛋;也不是小狗,它不能自己生崽。资财是不会自己增殖的,它需要人的经营、需要人的管理。

但是,有了人的经营,资财就一定能增殖吗?那可不见得!司马迁说:“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就是说,能够致富的,不是只有一种行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富豪;财富,也没有永远固定不变的主人。财东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有才干的人,即使白手起家,也能够积累万贯家财;无能的人,即使坐拥一座金山,也可能顷刻之间土崩瓦解。正所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你不会理财,财也不会理你。

讲到这儿,我们就可以明白了,所谓的《货殖列传》,就是司马迁给经营产业,并且发财致富的老板、企业家们写作的传记。

《货殖列传》的里面,提到的人物总共是52个,其中有十几个人,记载得比较详细,另外的30多个人,记载得比较简单,有的只是提了提名字而已。

根据他们从事的行业,可以把他们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从事商业贸易的人,也就是专门做买卖的狭义的商人。比如,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范蠡、孔子的好学生子贡、战国时的大商人白圭等,就属于专门做买卖的生意人,也就是狭义的商人

第二类是主要从事大规模商品生产的人,比如说,前面我们提到的寡妇清,从事的就是采矿业的商品生产。另外,还有好几个靠煮盐、开铁矿、搞畜牧业等行业发财的人。这些都是属于大规模商品生产。

第三类是从事其他服务业的人。比如,有搞金融借贷业的,有开饭馆的,还有当兽医的,等等。

司马迁这些各行各业的人放到一起,专门为他们写作了一篇传记,就是《货殖列传》。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老板、企业家,或者说就是经商办企业的广义上的商人

这些人,当然都是有钱人。但是,司马迁为他们树碑立传,并不是在搞一个司马迁版的“胡润富豪排行榜”,不是说谁的钱多,谁就是老大。谁钱最多,谁就最牛。司马迁的见地可没有如此浅薄。

能够被司马迁树碑立传的富豪们,可不是光有钱就行,还必须符合司马迁的条件。司马迁自己写了一篇《太史公自序》,就是《史记》的最后一篇,他说,他写作《货殖列传》的出发点,有五句话,就是:“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

这五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这就是司马迁商人树碑立传的条件。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三个方面。

首先,是“布衣匹夫之人”。意思是说,这些靠商品的生产和经营赚了钱的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不是当官的。至少,他们在搞经营赚钱的时候身份上是普通老百姓,不是在朝官员。也就是说,他们赚钱靠的是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不是政治权力,也不是搞什么权钱交易。这是第一个条件。

其次,是“不害于政,不妨百姓”。意思是这些人赚钱,靠的是合法经营,不是靠违法乱纪、违背国家法律制度,或者损害国家利益。这些人赚钱,不坑害老百姓,不搞什么假冒伪劣或是坑蒙拐骗,损害社会大众。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钱来路很正。

第三,是“智者有采焉”。意思是这些人的经营之道、他们的赚钱办法,值得后来者学习,能够对于后世之人,有所启迪,有所帮助。

这几个方面,就是司马迁为工商业富豪们树碑立传的条件。也就是说,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工商业者,才有资格被司马迁载入史册,才有可能名垂青史,千古留名。

看过《史记》的朋友都知道,《史记》里面笔墨最多的当然是王侯将相之类的大人物,而专门写工商业者的《货殖列传》,在其中只占一小部分,并且是从后面倒着数的第二篇。

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这一小部分!因为,在司马迁之前,专门为工商业者树碑立传的历史书籍从来就没有过。司马迁写的《货殖列传》是开天辟地头一桩。司马迁之后呢?在二十四史中,除了班固写的《汉书》模仿司马迁的写法有一篇《货殖传》之外,再也找不到专门为工商业者树碑立传的历史文献了。几乎可以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也可见司马迁的卓越之处。

一部二十四史,除了《史记》、《汉书》外,其他的几乎全部都是王侯将相的天下,再也没有工商业者的位置了。我们今天真应该感谢司马迁,如果不是《史记》,古代那些成功企业家的故事,我们是无从知晓的。

其实,除了《货殖列传》以外,司马迁还在《史记》的其他部分,谈到了众多的工商业者。通过这些篇章,司马迁我们留下了一系列饶有趣味的工商业故事,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发人深省的工商业者的传奇。

二 、商贾传奇

司马氏的笔下记录了许多商人传奇。比如本章开头我们提到的秦始皇隆重接待寡妇清的故事。

寡妇清是我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位女企业家。她的老家,在现在重庆市涪陵县一带。寡妇清是一个寡妇,但她却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子,而是一个才能卓越的女强人。大概一般的男人不能入她的眼(那时候贞洁观念还没有根深蒂固),丈夫死后她一直没有再结婚,一直保持着寡妇的身份,所以司马迁称她为“寡妇清”。又因为重庆在古代属于巴国之地,所以又称她为“巴寡妇清”。

寡妇清家经营的产业是开采朱砂矿。在古代,朱砂的用处可是我们今人难以想象的。朱砂可以把丝绸、麻布之类的纺织品染成红色。大家知道,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都非常喜欢红色,因为红色喜庆啊!所以朱砂是非常重要的纺织业颜料。朱砂还可以制作水银以及作为药材,用途很广,因此开采朱砂矿藏是一个非常赚钱的行当。

这份产业是寡妇清的祖上开创的,传到她的时候,已经是好几代的家族企业了。可能由于家族里面男子的才干都比较差,寡妇清就挺身而出,主持家业,就好比《红楼梦》里面的王熙凤,女子当家。不过,寡妇清更胜一筹,用今天的话来说,她可是担任了本家族企业的董事长兼CEO。

寡妇清很能干,很善于经营,把企业搞得红红火火。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她的财富也迅速扩张,她作为女企业家的名声传遍天下,甚至连秦始皇都使用接待贵宾的礼节隆重地接见了她。那可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一国之君啊。秦始皇不仅接见了她,还专门为她建筑了一座高台,命名叫做“女怀清台”,以示表彰。

在中国历史上,女企业家本来就非常罕见,而受到皇帝接见和表彰的女企业家就更是凤毛麟角了。所以,寡妇清的故事颇有些传奇色彩。

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接见寡妇清呢?难道说,就是因为她腰缠万贯、名气冲天吗?当然没那么简单。可是,如果不完全是这个原因,那还有什么原因呢?

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他那“愿者上钩”的名言,雷倒了很多人。那么,说这话之前,他老人家是干什么工作的呢?我们知道,姜子牙钓鱼,是为了求见周文王。可是,他为什么要使用直钩钓鱼这种怪招呢?

我们都知道,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民办大学校长,那时候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可谓济济一堂。因为是民办学校,自然没有财政拨款,那么,孔子办学的经费从哪里来呢?孔子还赶着马车到处周游列国,虽然那个时候出国不需要办护照、办签证什么的,可是人在旅途,总要住店、总得吃饭吧?那么究竟是什么人给孔老师的教育事业提供赞助以及支付大量的食宿出行的费用呢?

大政治家范蠡,帮着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灭了吴王夫差,功成名就之后,他果断地拒绝了勾践的高官厚禄,突然一下子人间蒸发,他究竟干什么去了呢?

如今,有很多朋友热衷于炒股,炒股的朋友,大概没有人不知道美国的股神沃伦·巴菲特,也都了解他的投资格言:“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他的意思是采用逆向思维,反向操作,逢低入市。其实,巴菲特的这种投资理念,一点也不新鲜,因为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代,我国著名的大商人白圭就提出过完全一样的理论。而且,白圭的表述,比巴菲特还要简练,就八个字,叫做“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白圭因此被后世的商人奉为宗师。那么,两千多年以前的白圭,为什么能提出这样先进的理念呢?

这些问题,林林总总,我们都可以从司马迁的《史记》中找到答案。我们会在下面的章节里,一一给大家揭开神秘的面纱。

实际上,不仅《史记》中有各种各样的工商业故事,在整个中国古代,工商业的故事都是非常丰富的。因为,在我们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我们的祖先不仅曾经创造过辉煌灿烂的农业文明,而且曾经创造过最发达的工商业文明。工商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我们的祖先留下了一笔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其中,既有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类的遗迹,也有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等伟大的发明。许多发明创造,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这些都是工商业文明的结晶。

三、商人诞生

根据研究,专门做买卖的商人,早在四千年前的夏朝后期就出现了。那么,什么样的人,才属于商人呢?

大家知道,在我们的汉语当中,“商人”这个词是有狭义和广义之别的。狭义上的商人,指的是专门跑买卖、搞贸易的人。广义上的商人,是指所有经营工商业的企业家、老板。我们在本书中,用的就是它的广义。

那么,商业和商人是怎么产生的呢?在我们的古代典籍里,有一个这样的传说:

神农氏作,列廛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周易·系辞下》)

这段话是说,我们的祖先神农氏,就是炎帝,在都城里面,事先投资开发,建设了一排排的店铺,每天中午的时候,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带着各自的货物云集而来,在这些店铺里摆下摊位,互相交易。交易完成,又带着各自需要的东西满意地回家去了。

在古代传说中,神农他老人家可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发明家,传说农业、打井取水技术、耒耜等农具,还有治病救人的医药等,都是神农发明的。神农之后,又出现了一个聪明能干的领导叫黄帝。传说文字,历法,制造车船、养蚕织布、做衣服、建房子等技术,就是黄帝和他的大臣们发明的。在炎帝和黄帝的英明领导之下,我们中华民族告别了野蛮时代,跨入了文明社会的门槛。所以我们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

既然神农他老人家这么厉害,那么把市场交换、商业的起源,也说成是他老人家的专利成果,确实也不过分。然而,这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已,就像有一首流行歌曲中所唱的:“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一个传说。”其实,在人类历史上,交换不是一个聪明人的发明,而是随着部落部落之间建立了这样那样的联系,才慢慢出现的。

在现在北京市南面的房山区周口店,有一个距今大约三万年以前的山顶洞遗址。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作为装饰品用的海蚶壳,还有洒在原始人遗体上的赤铁矿碎片。

这两种东西可不是山顶洞周围出产的。海蚶出产于渤海湾一带,离山顶洞有四百多里。那个时候可没有什么京津塘高速公路,更没有什么城际高铁。从山顶洞钻出来,跑到渤海边,要是步行一个来回,少说也得十天半个月的。离山顶洞最近的赤铁矿,也有二三百里远。

总之,在那个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取暖基本靠抖的远古时代,山顶洞人自己东奔西跑,从出产地弄来这些东西,可能性不大。

那么,生活在山顶洞的原始人是怎么得到这些东西的?根据考古学家的推断,不是从其他部落抢来的,就是拿什么东西从别的部落换来的。

根据这一类考古发现,虽然我们可以说距今大约三万年以前,原始人就可能有了交换。但是,我们却不能说,有了交换,就有了商业和商人。所谓“商人”,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一是不干别的,专门跑买卖、做生意;二是他买东西、卖东西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要求,而是为了从一买一卖中赚钱。而所谓的“商业”,指的是做买卖赚钱,是社会上一部分人不干别的专门从事的职业。因此,我们不能说一有交换,就有了商业和商人。真正的商人和商业,是在交换的基础上,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逐步诞生的。

我们所说的分工,是指社会性分工,主要指的是不同行业、不同职能的分工。经济学的理论认为,社会性的分工,是由三种因素引起的。第一种因素是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第二种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种因素是交换的扩大。

人是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产和生活的,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决定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有很大差别。比如说,草原上适合放牧,平原上适合种庄稼,山林里适合打猎,大海边适合捕鱼,等等。人们经常说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是这个道理。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个部落生产的东西,在自己消费之外有了剩余,就把多余的东西拿出来,从别的部落那里换来自己缺少但又需要的东西。比如,草原上生活的部落生产的肉比较多,平原上的部落生产的粮食比较多,草原上的人就拿肉来换平原人的粮食。

通过越来越多的交换,草原上的人慢慢发现,自己利用比较适合的自然条件,多放牧、多养牲畜,即使少种或者不种粮食,也可以拿肉换来需要的粮食。平原上的人也发现,自己利用比较适合的自然条件,多种粮食,也比既种粮食又放牧划算。

于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性大分工——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就这样发生了。

后来,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交换进一步扩大的基础上,一些拥有特殊手艺的人,例如制作陶器的陶工、制造木器的木匠、建房子的泥瓦匠之类,又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引起了第二次社会性大分工——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分工的扩大又反过来促进了交换的发展。再后来,由于交换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者与生产者直接见面的交换已经忙不过来了,一些专门人才就脱离了农业生产、牧业生产、手工业生产,成为跑买卖、做生意的专业户,这就引起了第三次社会性大分工——商业与农业、手工业的分工。

商人和商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时刻正式宣布诞生的。

1990年,国外的考古学家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的一个墓葬里,发现了一些制作于公元前1700年至公元前1500年(大致相当于夏朝末年商朝初年)的丝绸衣物的碎片。

这个发现轰动一时,为全世界所瞩目。那么这个考古发现对于我们今天的话题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它告诉我们这些丝绸碎片是我们中国人生产的。传说,蚕丝纺织的技术,是黄帝的太太嫘祖发明的。这位当时的第一夫人,发明了养蚕纺织技术之后,并没有拿到专利局申请垄断保护,而是无偿地教给了人民。根据现在比较权威的研究,至少在距今五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掌握了这项技术,在适宜种桑养蚕的地方,都发展起了蚕丝纺织业,而且在长达几千年的时间里,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独门功夫。所以,乌兹别克斯坦出土的那些丝绸碎片,肯定是“made in China”的出口产品,这是确凿无疑的。

第二,那些丝绸碎片制作于公元前1700年至公元前1500年,大致相当于中国夏朝末年商朝初年的时候。这表明在那个时候,中国的中原内地与中亚之间,就已经存在了一条古老的丝绸之路。或者说,丝绸之路早在距今四千年左右,就已经开通了。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以后才开通的。

第三,更重要的是,那些“丝路缣片”雄辩地证明,距今三四千年以前,我们国家的商人专业户不仅已经诞生,而且他们的足迹已经迈进了欧亚大陆的深处。那里,可是我们即使坐火车从西安出发,也要花上好几天才能到达的地方啊!

我们可以想象,有一伙人,越过千山万水,穿过漫漫沙漠,历尽千辛万苦,不惜冒着生命危险,靠着几匹马或者骆驼,甚至是一双脚,踏出了一条丝绸之路,从遥远的中原,把丝绸运到中亚,这伙人不是职业化的、以赚钱牟利为使命的商人专业户,又能是谁呢?

根据这个考古发现,再结合后面我们将要涉及的几个重要人物,我们基本可以认为,我国的商人专业户至少在夏朝晚期就出现了。

讲到这里,我们又遇到了一个问题。在我们的汉语当中,为什么把办企业、经商的人叫做“商人”?而不叫别的什么人呢?

原来,“商人”这个名称的由来,和商族部落以及后来的商朝有关。大家知道,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时候,在今天的山东省西南部,还有河南省东部一带,居住着一个部落,这个部落的名称,叫商。

商族部落的畜牧业比较发达,也很擅长做买卖,经常用他们的牲畜、毛皮等产品,与周围的部落开展贸易。并且由于做买卖、搞贸易,东奔西跑、走南闯北的,对于什么的需求最迫切呢?对交通工具需求最迫切。正好商部落畜牧业发达,商部落的人就用上了自己很擅长的调教牲口的技术,先后发生了史书上所记载的“相土乘马”、“亥作服牛”的故事。

“相土乘马”是怎么回事呢?相土是个人名,是商族部落一个首领。据说,相土把马训练成了可以骑着跑的代步工具,人骑马,就是从相土开始的。还用马来驮东西跑运输。相土的这个功劳,使他死后被尊为“马社”(也就是马神),每到秋高马肥的时候,人们都会祭祀他。

“亥作服牛”又是什么意思呢?亥也是商部落的一任首领,又叫王亥。现代发现的甲骨文上,“核”、“该”等字,说的都是王亥王亥这个人可不简单,他不仅在商族部落的历史上很重要,而且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传说就是他驯服了比马更难驯服的牛,用牛拉车。这就是所谓的“亥作服牛”。

可能会有朋友问:牛怎么会比马还难驯服呢?牛不是很老实、很温驯吗?要不然,我们形容一个人老实肯干,怎么会说他像老黄牛一样呢?

是啊,牛,确实有它很老实的一面,但是也千万不要忘了它还有发脾气的时候。看一看西班牙斗牛的场面吧,牛要是发起了脾气,那是非常可怕的!

驯服了马和牛,让它们拉车、跑运输,这是非常伟大的发明。在人类历史上,它的革命性意义也许并不亚于英国人瓦特发明蒸汽机。马的优点是速度快。牛虽然走起来慢慢腾腾的,但是牛的力气比马大,拉的东西也更多。王亥驯服了牛,用它拉车跑运输,相当于给车辆装上了马力更大的引擎,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对于交通运输业和商业的发展,贡献相当大。

但是王亥的命运却并不好,他最终在经商的过程中遭遇飞来横祸,被人杀死了。并且,还因为他的死,引发了中国历史上最早有文字记录的、因为贸易而引发的战争。

这里面有一段小故事。

王亥驯服牛以后,就挥舞着牛鞭,亲自赶着牛车走南闯北地做买卖去了。他把一车一车的毛皮等畜牧业产品运出去,再把外地的特产买进来,不长时间,就赚了大钱。

有一次,王亥赶着牛车向北越过黄河,来到了现在河北省中部易水河流域做买卖。这一带是北方的游牧民族狄族的地盘,当时在这一带活动的是狄族的一个部落,叫有易氏。有易氏也搞一些贸易,不知何故,与王亥发生了贸易冲突。有易氏的头领看见王亥赶着牛车,他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东西,感到无比新奇。他又见到王亥的牛车上装满了值钱的财宝,眼红极了,顿时起了图财害命的歹心,于是纠集族人,发动突然袭击,杀死了王亥,把他的牛车、货物,还有随行的奴隶等全部抢走了。

王亥被杀的噩耗传回商族部落,全部落的男女老少都悲痛欲绝,因为王亥是带领他们发财致富的好领导啊!王亥的儿子上甲微更是怒不可遏,发誓要报杀父之仇。他带领着商族部落,与另一个叫河伯的部落联合起来,挥师北上,讨伐有易氏。经过几个回合的厮杀,终于把有易氏打了个大败,打死了杀人凶手有易氏的首领,把有易氏整个部落的人俘虏来当奴隶,夺回了被抢劫的牛车等财物。

部落和有易氏的这场战争,大概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有记录的因为贸易而引起的战争。王亥则是我国历史上被文字记录下来的最早的有名有姓的生意人。

王亥被他的后代尊称为“高祖”,商部落以及商朝的每一任领导都要隆重地纪念他,有时候,一次祭祀就杀掉三百多头牛。直到现在,河南商丘的人民还为他塑像,以纪念他的功绩。

为什么后人要隆重纪念王亥呢?当然是因为“亥作服牛”,他把牛驯服了,用牛拉车,对交通运输业有着莫大的功劳。到了春秋战国的时候,随着铁制农具的使用,牛又被套上缰绳拉犁,对于农业的作用就更大了。我们的祖先之所以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农业文明,和牛耕有直接关系。而且直到今天,我们还能经常见到老牛拉犁的景象。这些,都来自于王亥的功绩。

但是,王亥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大的功绩呢?我认为,原因大概是王亥身上有两种非常宝贵的精神:一个是创新,一个是勇敢。

所谓创新,就是驯服了牛,这是前无古人的一个伟大创举,足以与瓦特发明蒸汽机的功绩相媲美。

所谓勇敢,就是敢于尝试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敢于冒着风险,亲自赶着新式的牛车出去经商。这就好比冯如试飞自己新制造的飞机一样。

所以,人们之所以崇敬王亥,是因为他的身上,有这样两种非常可贵的精神。

到了王亥的七世孙汤当领导的时候,商族部落的势力更加壮大了。这个时候的商族部落,不仅商业贸易范围更广,而且农业、手工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在当时,商族部落的工商业是比较先进的。

在商汤的领导下,商族部落的实力在蒸蒸日上,但是夏朝却在夏桀的残暴统治下,日益腐朽没落。夏桀这个人在历史上知名度很高,因为与后来的商纣王一起,都是暴君的代表。

夏桀刚登上王位的时候,很多部落都已经不再服从夏朝,纷纷地闹起了独立。夏桀就穷兵黩武,东征西讨,以显示他的权威和武力。一些弱小的部落打不过他,被迫向他进贡金银财宝和美女佳人。夏桀得到了财宝、得到了美女,就不再四处打仗了,整天在家里酒色笙歌。

夏桀在王宫里挖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里面不是水,而是灌满了酒,谓之酒池。这个酒池无比巨大,据说在里面可以荡开小船。夏桀又在都城外建造行宫,占地方圆十余里,中间修了一座瑶台,高达十余丈,全是用洁白的玉石砌成的。夏桀的大肆挥霍,可把老百姓害苦了,结果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老百姓对夏桀恨之入骨。有一天,夏桀登上瑶台,俯瞰大地,得意忘形地说:“我,是天上的太阳,要永远高高在上,享受这荣华富贵。”老百姓听他这样说,不敢公开议论,就暗中诅咒说:“是日何时丧?予与女偕亡!”(《尚书·汤誓》)你这个可恨的太阳啊,你什么时候灭亡?我们宁愿和你同归于尽!

商汤见夏桀不得人心,就悄悄扩充势力,做起了消灭夏桀的准备。他广施仁德,得到了广大百姓和很多部落的拥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商汤除了运用政治和军事手段以外,还采取贸易战的手法,削弱夏朝的力量。据说夏桀的王宫里从各地搜罗来的年轻女子多达上万人,夏桀让她们个个都要身穿罗绮锦绣,打扮得花枝招展。一万人,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更重要的是,每个人,总不可能一年到头,只穿一件衣服来来往往吧?春夏秋冬,季节转换,夏天有夏衣,冬天有冬装,春秋也要换洗一下,所以每个人至少需要好几套,甚至是几十套衣服。这样算下来,光是这些年轻女子,就得好几十万套衣服。因为高级锦绣的需求量太大,所以价格一路上涨。

商汤见有机可乘,就组织本部落内的妇女,加班加点,赶制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级锦绣卖给夏朝。还从各地采购来了种种珍宝奇玩,也卖给夏朝。交易时,不要别的,只要粮食。

这种贸易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长时间,夏朝就被搞得粮食短缺,国库亏空。而商的物资充裕,部落强盛。

商汤见灭夏的时机成熟了,就在公元前1600年,他亲自带兵消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商朝建立以后,立国600多年,商业贸易得到了更加长足的发展。

我们知道,商朝后来又被周朝推翻了,商朝的人上自王公贵族、下到普通百姓,都整个变成了周朝的奴隶。商朝的遗老遗少们,特别是王公贵族,过惯了养尊处优的日子,不会种地,也没有什么手艺,只好依靠祖上留下来的老传统,到处跑买卖谋生。于是,做生意、跑买卖,就成了商朝的遗老遗少们的主要职业,而在周朝,以做买卖为职业的,也多数是这些商朝人。

本来,商人指的是商族人或者商朝人,就像汉朝人被称为“汉人”、唐朝人被称为“唐人”、宋朝人被称为“宋人”一样。但是,无论是商朝建立以前、还是商朝灭亡以后,由于商族人都主要以做买卖为职业,而且经商技艺高超,久而久之,商人就成了买卖人的代名词。跑买卖、做生意的人,也就被统称为“商人”了。

就是汉语中“商人”这个名词的由来。现在,我们之所以把用于交换的东西称为“商品”,把专门从事做买卖赚钱的行业称为“商业”,就是从“商人”这个词沿用而来的。

总之,商人、商品以及商业,都与商朝有着直接的历史渊源。

我们上文所讲的赶着牛车跑买卖的王亥,以及与夏朝搞贸易战的商汤,都是部落首领,或者说,都是高高在上的大奴隶主。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原来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小商小贩,也在新的历史机遇中,脱颖而出,大显身手,开创了一个商人治国的新时代。

相关推荐:

奸雄曹操精通的几个小动作

刘备亲自动手杀车胄

岳飞的儿子岳霆简介 精忠岳飞岳霆怎么死的?

比秦皇汉武还伟大的皇帝:却被长生药毒死了

英明神武的唐太宗竟比放荡的隋炀帝更爱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