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皇后不小心扇了皇帝耳光后的连锁反应

发布时间:2015-02-09 栏目:专题 投稿:积极的小蜜蜂

宋仁宗

皇后

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隆冬某天,皇宫内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刚刚亲政不久的宋仁宗,被皇后郭氏不小心扇了个耳光

事情是这样的,在后宫,宋仁宗宠幸尚美人、杨美人,对自己年轻的皇后郭氏反而十分冷淡。尚、杨得宠于皇帝,颇娇纵,而郭皇后遭受冷遇,颇妒恨,两者相遇,常常不快。这天,尚美人又当着宋仁宗的面,对郭皇后盛气凌人,恶语相加,郭皇后忍无可忍,对着尚美人的脸颊扇过去一耳光宋仁宗赶快用自己的身体挡在了美人之前,郭皇后耳光没沾到美人的脸,却扇在了皇帝的脖子上,还留下了“爪痕”。

其实,内宫争宠、打架斗殴的事在历朝历代并不鲜见,人家亲姊妹同一屋檐下还会争长论短呢,这是人之常情。按说,后宫的事,不过是皇帝的家事,作为家长的皇帝既然亲眼目睹,皇后耳光又是无心之举,那么批评教育几句,或者各把五十大板,事情也就过去了。但是,这件家事后来却被宋仁宗无限放大至国事的高度,拿到朝堂上来作为政治问题处理,并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政治博弈,而这场博弈中的人,既包括位高权重的皇帝宋仁宗、宰相吕夷简,也包括宦官阎文应,还包括位身微言轻的谏官范仲淹、孙祖德等。那么,这些形形色色的人,到底想要在这场博弈中得到什么呢?

先说皇帝宋仁宗。《宋史•;后妃上》载:“初,帝宠张美人,欲以为后,章献太后难之。后既立,而颇见疏。其后尚美人、杨美人俱幸,数与后忿争。一日,尚氏于上前有侵后语,后不胜忿,批其颊,上自起救之,误批上颈,上大怒。入内都知阎文应因与上谋废后,且劝帝以爪痕示执政。上以示吕夷简,且告之故,夷简亦以前罢相怨后,乃曰:‘古亦有之’。后遂废。诏封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居长乐宫。”

这段史料说明几个问题,一是郭氏之所以能当上皇后,是宋仁宗母命难违,被逼无奈的结果;二是郭皇后作为众妃嫔之主、帅六宫之人,却常常被妃嫔们欺侮,唯一可能的原因是皇帝的默许或怂恿,说明他有虐后之心;三是仅仅因为几句口角、一个耳光就轻言废后,可以看出宋仁宗后的图谋由来已久。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说白了都是宋仁宗母亲章献刘太后惹的祸。宋真宗临终前传位于宋仁宗,但当时他才十三四岁,只好暂时安排刘太后摄政,“真宗崩,遗诏尊后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宋史•;后妃上》)。然而,刘太后一垂帘就是漫长的十一年,这十一年间,宋仁宗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逐渐成长为有自己思想和主见的青年。不过,虽有主见,但不能作主,他想做的,太后说不是时候,他想玩的,太后横加阻拦,他明明已经长大成人,而且朝廷内外还政于他的呼声还一再高涨,但刘太后始终把他晾在一旁,有权不能用,有气不能使,有想法没办法。更让他恼火的是,那些由刘太后一手提拔起来的大小官员,均俯首听命于太后,对自己这个皇帝貌似尊敬实则敷衍,处处掣肘,备受冷落,宋仁宗便对母亲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年龄愈大愈浓烈。

明道二年初,刘太后终于还政于宋仁宗,不久驾鹤西归。刘太后一旦去世,宋仁宗那颗久久压抑的心终于得以舒展,这种变化从南京(今河南商丘市)留守推官石介的话中可以窥见端倪:“倡优日戏上前,妇人朋淫宫内,饮酒无时节,钟鼓连昼夜”,宋仁宗象脱缰的马儿,在欲望的草原上纵横驰骋,日日买醉,夜夜笙歌,一抒多年郁积于心的阴霾。同时,宋仁宗从亲政第一天开始,就在着手剪除刘太后的势力,“太后崩……帝始与夷简谋,以张耆、夏竦皆太后所任用者也,悉罢之”(《宋史•;吕夷简传》)。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宋仁宗通过把刘太后当年重用的朝廷大臣降职、罢免,来实现自己“去刘化”目的。

皇后几乎是不知不觉就撞到了枪口上。刘太后在世时,郭皇后倚仗自己是刘太后的人,独霸后宫,悍妒非常,让宋仁宗非常厌恶,而又无可奈何。但是,如今已经进入宋仁宗时代,还以刘太后时代的态度来待人接物,这是郭皇后不能与时俱进,以至于一点家庭小事,便惹得宋仁宗大怒,把小事变成了大事,把家事变成了国事,最后以被废除皇后身份了结。不过,话又说回来,郭皇后与时俱进又如何呢?能改变被废除的命运吗?不一定。因为从宋仁宗来说,废除郭皇后,是他一系列“去刘化”构想的必然环节,吵架不过是个由头,郭皇后即使这次不废,下次也会因为其他原因被废的。

宰相吕夷简主张并推动废除郭皇后的目的是什么呢?这是因为郭、吕之间曾有过节。刘太后去世后,宋仁宗与宰相吕夷简商量罢免枢密使张耆、枢密副使夏竦等人,理由是他们依附刘太后。议完后,宋仁宗闲谈中告诉了郭皇后,郭皇后却说:“夷简独不附太后邪?但多机巧、善应变耳”(《宋史•;吕夷简传》)。这句话击中了宋仁宗的软肋,吕夷简随即也被罢免,好在当时宋仁宗身边没有比对吕夷简更信任的人,于是,年内又让他复相了。吕夷简通过入内都知阎文应了解到郭皇后从中作梗,便怀恨在心,宋仁宗同他商量的时候,他毫不犹豫以‘古亦有之’为由,直接促成宋仁宗下定了废后的决心。因此,吕夷简主张废后的动机是公报私仇。

而阎文应作为太监头子,天天围着皇帝转,绝对是以皇帝的好恶为好恶,以皇帝的喜欢为喜欢,极尽巴结之能事的。郭皇后误伤了皇帝皇帝又讨厌郭皇后,他就顺着皇帝的思路,建议皇帝废后,“且劝帝以爪痕示执政”,出主意、想办法,为皇帝废后找理由。实际上,这种行为乃官场惯技,无非是捞取政治资本,即所谓“踩着同志的肩膀向上爬”是也,皇帝满意了,自然更加信任自己,更加抬举自己,自然一手遮天、飞黄腾达,太监也要奔前程嘛。所以,阎为应在废后中寻求的是皇帝的宠幸,打的是自己的如意算盘。

皇帝把家事拿到朝堂之上讨论,说明这是国家大事,既然吕夷简、阎文应们充当了“倒后派”,为皇帝废后推波助澜,自然就有一班以天下为己任的官员参与其中,充当“挺后派”,据理力争。于是,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范仲淹、孙祖德等十余人,长跪于宫殿门外,大声呼号,请求皇帝接见,极言“后无过,不可废。”然而,宋仁宗要“去刘化”,郭皇后是必须牺牲的棋子,不会以御史谏官们几句话说变就变的。郭皇后最终被废,伴着长乐宫的青灯古佛,度过了她的悲切孤寂的最后日子,2年后,因病而逝,年仅24岁。谏官们因言获罪,纷纷降职被贬,孔道辅出知泰州(今江苏泰州市),范仲淹出知睦州(今浙江建德市),孙祖德等罚俸半年。尚、杨二美人在之后也没过几天风光日子,在朝臣们的一再批评下,宋仁宗不得不把她们遣送出宫,作为废后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的缓冲。

然而,孔道辅、范仲淹们为什么要冒着巨大风险去蹚这趟浑水呢?原因是这些习孔孟之道出身的官员,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练就了一身固执而坚韧士大夫品格,把维护国家和皇权利益作为毕生理想,他们认为错误的,坚决反对,他们认为正确的,始终坚持,哪怕连连贬官甚至牺牲自我也在所不惜,“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语),这是他们义无反顾的誓言,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真理。他们反对废后,追求的是他们所坚持的真理。

皇后不小心扇了皇帝耳光以后,每一个人都怀着各自的心思,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推动着这一事件的发展,殚精竭虑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东西,从而使这一事件超出了事件本身,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这,就是政治。但让人叹息的是,在整个事件中,无论郭皇后也好,尚、杨二美人也好,都成了利益角逐的道具,都是一只沉默的羔羊,最终都不可逆转地沦为了政治的牺牲品。

相关推荐:

曹魏势力中的猛将夏侯惇,戎马一生,文武俱佳又廉明,战吕布,斗关羽,被曹操赞为天下奇才

司马茂英贵为公主被公公杀父灭国自己竟成皇后

晋哀帝司马丕简介 解析晋哀帝丕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张良真的得过一本天书么

姜维与诸葛亮差距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