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从审老鼠到审陈皇后:酷吏张汤怎样炼成的

发布时间:2015-02-10 栏目:专题 投稿:昏睡的店员

张汤

张汤,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张汤因为治陈皇后淮南王、衡山王谋反之事,得到武帝赏识,先后晋升为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与赵禹编定《越宫律》、《朝律》等法律著作。用法主张严峻,常以春秋之义加以掩饰,以皇帝意旨为治狱准绳。曾助武帝推行盐铁专卖、告缗算缗,打击富商,翦除豪强。颇受武帝宠信,多行丞相事,权势远在丞相之上。元鼎二年十一月(公元前116年12月),因为御史中丞李文及丞相长史朱买臣的构陷,被强令自杀。死后家产不足五百金,皆得自俸禄及皇帝赏赐。

从审判老鼠,到审判陈皇后

张汤的父亲做过长安县丞,在县里分管刑狱。张汤从小就喜欢判案决狱那一套,在这方面表现出很高的天赋。一次,父亲外出,让张汤留守家中,因老鼠偷吃了肉,父亲把他揍了一顿。张汤掘开鼠洞,捉住了老鼠,还找到了一块剩肉。然后,他设下大堂,对老鼠审讯、判决、处死,俨然一名执法严明的老狱吏。父亲深以为奇,遂教他法令案狱。

父亲死后,张汤才出来做官,在长安县做了一名小吏,默默无闻,升迁似乎无望。张汤有些心灰意冷。

一个囚犯的到来,改变了张汤的一生。

这个囚犯姓田名胜,长陵人。他的母亲乃秦汉之际的风云人物臧荼的孙女。她嫁过两次人,起初嫁给槐里县的王仲,生一男两女。后来王仲病死,她又改嫁到长陵田家,生了田胜、田蚡两个儿子。田胜犯了罪,被送进长安县监狱。张汤觉得田胜是个人物,倾心结交,百般照顾田胜。两人肝胆相照,成为好友。田胜刑满出狱后,两人仍时时过从。后来,臧荼的孙女与王仲生的女儿王姑成了汉景帝的皇妃,进而成为皇后。王姑的儿子刘彻被立为皇太子。景帝寿终正寝后,刘彻即位,是为武帝,封田蚡为武安侯,田胜为周阳侯。田胜富贵之后,没有忘记张汤的恩德,逢人就夸他,帮他结识了许多达官显贵。不久,张汤调任中尉宁成的属吏。宁成是当时有名的“酷吏”,以严刑峻法著称。张汤深受宁成的影响,也凭着自己的品德和才干赢得了上司的信任和好感。后经宁成推荐,他出任茂陵尉,负责监修汉武帝陵墓,不久又改任侍御史,成为一名司法官。

张汤真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和重用,是从审理陈皇后“巫蛊案”开始的。

武帝即位之初,立陈娇为皇后。陈娇为长公主刘嫖的女儿,而长公主刘嫖乃武帝的姑妈、汉初开国功臣堂邑侯陈婴之孙陈午的妻子。最初,景帝立的太子是齐栗姬之子刘荣。刘嫖要把女儿许配给刘荣,被栗姬一口拒绝。原因很简单,刘嫖常引荐一些美女给景帝,惹得栗姬妒火中烧,见刘嫖来求婚,就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以解心头之恨。刘嫖转而与王姑联姻,把女儿许配给刘彻,然后就在景帝面前大揭栗姬的短处。栗姬的确也有许多不是。于是景帝废了刘荣,另立刘彻为太子。正因为这一原因,武帝即位后,立陈娇为皇后。陈娇擅宠骄贵,嫉妒成性。可惜这位出身高贵的皇后十多年来一直没有生育,而出身低微的卫子夫却受到武帝宠幸。见自己被日渐冷落,她的心中不胜恼怒。陈娇为了获得武帝的重新宠爱,就找了一个叫楚服的女巫暗地里进行“巫蛊”活动。“巫蛊”是将所仇恨之人的名字写在木头人上,再将这木头人埋于地下,令女巫诅咒之,以为这样做会给被诅咒者带来灾难。汉代法律对“巫蛊”进行重罚。楚服还打扮成男子模样,与陈娇同床共枕,宛如夫妻一样亲密无间。元光五年(前130年),陈皇后的“巫蛊”活动被汉武帝发现。他勃然大怒,就命令张汤审理此案

张汤受命后深入调查了事情的原委,丝毫没有留情,依法判处楚服死刑,接着又深入追查参与者及知情者。最后受株连被杀者达三百多人。陈娇也被判为“大逆不道”,被废掉后位,幽禁在长门宫。

“巫蛊案”表面上是一场宫闱斗争,其实它是汉武帝欲扫除坚持黄老统治思想的窦太后余党,以独尊儒学的一场政治斗争。陈娇作为窦太后的外甥女自然成了重点的打击目标。张汤在审理此案时,深入追查余党的做法及表现出来的干练作风,深受武帝赏识。很快他被提升为太中大夫,掌管法令、政策的草拟。

不久,张汤奉命与中大夫赵禹共同修订法令。赵禹为官也一贯清廉,执法严格,不徇私情。他甚至有意与公卿贵族、亲朋好友断绝往来,以便秉公执法,杜绝因私枉法。张汤对赵禹也十分敬重,以兄礼事之。二人紧密合作,共同把过去的法律细致化、条文化,增补了许多内容。通过这次修订,律令增补到359条,砍头罪409条、1820事,并且拟用了13000多件案例来说明死罪,使法网空前严密。其中有两条专门用来约束在职官吏的新法最为著名:一叫“知见法”,是指官吏遇到有人犯罪而不告发就与犯人同罪;二叫“故纵法”,就是指官吏审案,如果错误地把罪犯从轻发落也要治罪。他这次制定的律令,特别是其酷刑的矛头,主要是指向政府贪赃枉法的官吏和地方豪强的。新律令很快得到了汉武帝批准。从此,张汤就凭借这些严酷的法令,以较为残暴的手段对豪强权贵进行严厉打击,同时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

严刑酷法,夺权贵财产以充实国库

张汤在审案时往往是打击豪强、扶助贫弱,遇到下户平民被告,他常常委婉地对汉武帝解释,帮助开脱,争取从轻处理;遇到贵族豪强仗势欺人,触犯法律时,往往不避权贵,从严处理,有时甚至把皇帝都打算赦免的罪犯杀掉。

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张汤升任廷尉,成为九卿之一,掌握全国最高审判大权。他在廷尉任内处理的最大案件是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的事件。

淮南王和衡山王都是地方割据的代表人物。文帝时,淮南王刘长就曾因谋反被废。他的儿子刘安继任后仍怀异心,就在封国内大肆招揽天下贤才、豪杰,达数千人。他们集体编成《淮南鸿烈》一书,借以扩大影响。到武帝时,刘安更是暗地里修制武器,积攒钱粮,蓄谋造反。王后荼和太子迁也专擅国政、强抢民田、滥捕无辜、无视王法。衡山王刘赐听说淮南王有反叛的打算,也与门下宾客秘密计议,做谋反准备。二人迅速勾结起来。正当他们紧锣密鼓地筹备谋反之时,其阴谋被人告发。汉武帝迅速派使者到淮南搜查王宫。刘安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人从宫中搜出了为谋反而准备的大量武器、私刻的皇帝玉玺和百官印绶等。鉴于谋反证据俱在,武帝当即派官员持节去逮捕淮南王刘安。使者尚未到达,刘安就畏罪自杀身亡。衡山王刘赐闻讯也自杀身亡。武帝欲趁此机会彻底铲除二王势力,于是就把此事交给张汤处理。

张汤接手此案后,迅速深入调查,对那些横行一方、目无王法、妄图谋反的皇亲贵族及其门客毫不手软,将其一网打尽。他首先判处淮南王后荼和太子迁死刑,对于淮南幕僚,也全部处死,并悉数灭族。此案前后株连达数万人,其中仅受牵连的列侯、二千石及贵族就达数千人。淮南王门客伍被和严助都参加了刘安的谋反活动。可武帝爱惜他们的才华,又加上他们曾劝阻过淮南谋反,打算赦免他们二人。张汤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向武帝进言,讲明了姑息养奸后不可收拾的道理,最终获得武帝同意,仍将二人处死。这是自西汉建立以来中央政府对诸侯王势力最为沉重的打击之一。至此,诸侯王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了。

张汤由于平叛有功,获得了武帝的进一步信任。元狩二年(前121年),他被擢升为御史大夫。张汤在任七年。这期间的两任丞相李蔡和庄青翟皆平庸无能之辈,因而朝政大事皆由张汤裁决,张汤也达到了其政治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

张汤开始执掌朝政的时候,西汉政府的财政经济已极度困难,国库空虚,入不敷出,连武帝也不得不节衣缩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连年战争,消耗太大,又适逢连年水旱灾害;另一方面是贵族豪强及富商大贾趁机利用铸钱、煮盐、冶铁等生意牟取暴利,使财富愈来愈集中到他们手中的缘故。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西汉政府接受了著名理财家桑弘羊的建议,采取了统一货币、禁止私人铸钱,对盐、铁等由国家实行专卖、均输平准等一系列财政改革措施,与豪商地主争夺财源。改革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国家的财政状况由原来的入不敷出,一下子变成了各种费用以亿万计。财政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在上述理财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张汤始终坚定不移地支持桑弘羊的改革措施,还提拔了一批不畏豪强权贵的官吏,如义纵、王温舒等人来贯彻这些措施。他们对阻碍改革的那些权贵富商进行了严厉镇压,仅在币制改革中就杀了违反法令、私自铸币者几十万人。在改革中,政府还规定全国一律按财产征税,对商人加倍征收。为了保证这一政策的实施,张汤制定了“告缗令”。如果有人隐匿财产数目,逃避征税,其他知情人可以告发。被告发者的财产就要被没收,一半纳入国库,一半赏给告发者。全国顿时兴起了“告缗”之风。据史书记载,当时中等以上的商人大都倾家荡产。通过这个方法,西汉政府没收到了数以亿计的财物、数以千万计的奴婢和大量土地。

张汤在推行这些改革措施时还创立了“腹诽”法。首先因这一罪名而受到处罚的是当时的大司农颜异。大司农是掌管农事、货物及全国财政的官员。颜异心里对改革不满,但嘴上并没有说出来。当张汤审讯他时,虽未抓住直接把柄,但最终还是以“腹诽”的罪名将他处死。

张汤御史大夫任内还做了一件令群臣震惊的事情。当时匈奴派使者前来要求和亲。群臣围绕这件事情在朝堂上展开了争论。博士狄山主张与匈奴和亲,他说:“用兵是国家的大事,不宜轻举妄动。当年高帝征伐匈奴,被敌人包围在平城白登山,七天七夜才得以解围,后来被迫答应了和亲。孝惠皇帝和高后时,天下安乐。到文帝时,又要对匈奴用兵,百姓皆以此为苦。景帝时吴、楚七国之乱被平定后,就不再谈论用兵之事。天下又逐渐富实。现在从陛下出兵击匈奴以来,国库空虚,人民日渐贫困。从这一点来看,不如和亲。”武帝对狄山的建议很不以为然,转而问张汤张汤回答说:“这真是腐儒之见,不可采纳。”狄山不肯相让,反唇相讥道:“我固然愚腐,尚不失为愚忠;而张汤却是诈忠。当初他审理淮南、衡山一案,大肆株连,离间皇室骨肉,使诸侯日夜惴惴不安。由此臣知道他是诈忠。”武帝听后对狄山很是不满,于是问狄山道:“假使朕让你出守一郡,你能防止匈奴入侵吗?”狄山回答说:“不能。”武帝接着问:“那么出守一县呢?”狄山仍表示不能。武帝又问:“那么让你守卫一个要塞如何?”狄山心想,自己如果继续推托,就要沦为小吏了,只好回答说:“能。”武帝于是下诏,派狄山到边境上守卫一个要塞。不久,匈奴人大举进犯。狄山所守要塞被攻破,其首级也被敌人砍掉。群臣见狄山枉送了性命,对张汤都很害怕,不敢再与其争论。

祸不单行,含恨自杀

河东人李文因以前与张汤有矛盾,但一直没有机会发泄私忿。后来他出任御史中丞,利用收受大臣奏章的职权之便,从中着意搜求不利于张汤的材料,伺机进行报复。张汤虽然知道这件事,却又无可奈何。他的心腹密友鲁谒居知道这件事后,就秘密派人告发了李文许多奸事。武帝仍将此案交给张汤审理,张汤便趁机杀了李文。张汤心中深知此案是鲁谒居一手制造的,但当武帝询问此事时,却假装吃惊地说:“这事恐怕是李文的故人与他有矛盾,才出面告发的吧?”

赵国一向以冶铁为主要手工业。赵王刘彭祖通过经营冶铁业获利丰厚。在西汉政府推行盐铁官营以后,刘彭祖仍继续私自冶铁,常与铁官发生争执。张汤曾多次派人查办此事,迫使刘彭祖让与铁官,不得再私自冶炼。刘彭祖也多次贿赂张汤,求他网开一面,但均遭严词拒绝。刘彭祖因此对张汤一直怀恨在心,暗暗派人在京城刺探张汤的行踪,伺机报复。有一天,鲁谒居生病在家,张汤亲自过府探望。只见鲁谒居躺在床上不断呻吟,说是两脚奇痛。张汤打开被子一看,果然两脚红肿,于是亲自替他按摩。此事被刘彭祖的细作知道后,迅速报告了刘彭祖。于是刘彭祖便借题发挥,上奏章严词弹劾张汤,说张汤身为朝中重臣,却亲自为一小吏按摩腿脚,其中定有奸情。因事情牵涉张汤武帝便将此事交廷尉处理。廷尉只好准备先逮捕鲁谒居,查问虚实,但鲁谒居这时已经病死,只好逮捕了他的弟弟。张汤得知后,心里十分着急,但又没有办法公开帮助他,只好托人暗中加以照顾。一天,张汤巡视牢房,见到了鲁谒居之弟,因自己身处案中,无法替他开脱,只好假装素不相识,昂首而过。鲁谒居之弟却误以为张汤忘恩负义,心中很是不满,当即使人上书,告发张汤曾与鲁谒居同谋,构陷李文。武帝正因李文一案没有头绪而烦恼,一见这封奏书,立刻转命素来执法严酷的御史中丞减宣查办此案。减宣也曾与张汤有过矛盾,接手此案后,乐得假公济私,竭尽全力搜罗证据,准备一举置张汤于死地。

祸不单行,减宣的复奏尚未呈上,又发生了一件对张汤来说是雪上加霜的事。汉文帝陵园内陪葬的钱币被人盗掘。武帝听说后勃然大怒。丞相庄青翟约张汤一起入朝谢罪。但到了武帝面前时,张汤考虑到巡视皇帝陵园是丞相的责任,这件事应由丞相负责,就站在朝班中,毫无举动。庄青翟连连向他递眼色,他佯为不知。庄青翟不得已自行谢罪。武帝便命张汤处理此案张汤将责任完全归到庄青翟头上,以知见故纵罪对庄青翟进行了处罚。庄青翟受到处罚后,心中对张汤很是不满。

丞相府三长史(丞相的高级佐官)朱买臣、王朝、边通原来官位皆在张汤之上,后来因被罢官撤职反居张汤之下,见到张汤必须低头参拜,但心中对张汤很不服气。张汤他们又不讲情面,经常使他们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因此他们经常计议,寻机陷害、报复张汤他们见时机已到,便与丞相庄青翟商议计策。他们抓了一个叫田信的商人,说张汤每次上奏的事,无论是否属于国家机密,田信都预先得知,其囤积居奇获得的暴利也与张汤平分。这件事上奏给武帝后,武帝就质问张汤:“朝廷每有举措,缘何有商人总是事先就知道。莫非有人泄露不成?”张汤当然称自己不知道此事。武帝听后,心中很是不快。这时御史中丞减宣已经将李文案调查清楚,上奏给汉武帝武帝再次质问张汤张汤仍然否认。武帝于是转命廷尉赵禹审理此案。赵禹曾与张汤共事多年,此时对张汤说:“你也太不知轻重了。你自从审案以来,诛杀了多少人,你自己还不知道吗?现在这么多人都说你有罪,皇上不愿将你打入死牢,而是想让你自行了断。你还辩解什么呢?不如就此自决,还可保全家人!”张汤至此也知道难逃一死,于是向赵禹索取了一张纸,提笔写道:“臣张汤本没有什么功劳,以刀笔小吏起家,幸蒙陛下宠信,位列三公,无以塞责。然而设计谋害我的,是相府三长史也!”写罢,他将纸递给赵禹,自己取剑在手,拼命一挥,当即毙命。

张汤死后,家中老母及兄弟子侄,皆伏尸痛哭,计议着要厚葬张汤张汤老母道:“他身为朝廷重臣,如今被人陷害而死,还用什么厚葬呢?”张汤死后也没有留下多少财产,即使留下的少量财产也都是武帝历次赏赐的。于是其兄弟子侄将其草草收殓,仅用牛车载着棺材出葬,棺外无椁,十分简略。武帝接到赵禹的回报后,看了张汤的遗书,心中也有些懊悔,接着又听说了张汤的丧事十分简朴,才明白张汤确实是蒙冤而死,但为时已晚,只好杀掉了三长史。不久,丞相庄青翟也自杀身亡。武帝又起用了张汤之子张安世。张安世后来官至光禄勋、大司马,封富平侯,成为朝廷重臣。

张汤是不是被冤枉的,他死后的事实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张汤死后,家中薄有资产,可见张汤虽然是个酷吏,在官场上也用过一些阴谋手段,但是他的确算是一个廉吏!

相关推荐:

敢入皇宫卖馒头的王库儿 王库儿怎么进入皇宫卖馒头

历史的真相:他从未改过史书,他无愧乎千古一帝

揭秘:汉宣帝刘询为何要立狱卒的女儿为皇后?

夷陵之战吴蜀两军作战经过图解

一个寄希望成为改革先锋的太监:'立皇帝'刘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