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诸葛恪——自作孽不可活

发布时间:2015-02-11 栏目:专题 投稿:善良的汉堡

诸葛恪(203-253),字元逊。蜀丞相诸葛亮之侄,吴大将军诸葛瑾之长子,从小就以神童著称,深受吴主孙权赏识,弱冠拜骑都尉,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为东宫幕僚领袖。曾任丹杨太守,平定山越,不仅保障后方安全,还征得大量兵源。陆逊病故,诸葛恪领其兵,为大将军,主管上游军事。孙权临终前,接受孙竣力荐征召诸葛恪为太子太傅,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继位后,诸葛恪掌握了吴国军政大权,初期革新政治,并率军抗击魏军取得东兴大捷,颇孚众望。此后,诸葛恪开始轻敌,不听众人劝阻,大举兴兵伐魏,惨遭新城之败。回军后为掩饰过,更加独断专权。后被孙峻联合吴主孙亮设计杀害,被夷灭三族。

一、众说纷纭、毁誉参半。

诸葛恪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历史上就是众说纷纭、毁誉参半。与其关系最密切的两人,吴主孙权与父亲诸葛瑾对他的看法就大相径庭。权深器异之,谓蓝田生玉,真不虚也;而诸葛瑾则“常嫌之,谓非保家之子,每以忧戚”,“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 。事实证明,知子莫若父,诸葛瑾大赤吾族的可怕下场最终还被诸葛瑾不幸言中了。

其他正面评价主要还有:1江表传作者虞博:恪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2吴侍中《宾友目》作者胡综:英才卓越,超逾伦匹,则诸葛恪。3吴太子孙登:诸葛恪才略博达,器任佐时。

其他负面评价还有:1为诸葛恪收尸者臧均:恪素性刚愎,矜己陵人,不能敬守神器,穆静邦内,兴功暴师,未期三出,虚耗士民,空竭府藏,专擅国宪,废易由意,假刑劫众,大小屏息。2魏将邓艾:诸葛恪新秉国政,而内无其主,不念抚恤上下以立根基,竞于外事,虐用其民,番国之众,顿于坚城,死者万数,载祸而归,此恪获罪之日也。3张昭之子,诸葛恪妹夫张承:终败诸葛氏者,元逊也。4蜀孙相叔父诸葛亮:恪性疏,今使典主粮谷,粮谷军之要最,仆虽在远,窃用不安。

三国志作者陈寿综合评价认为:诸葛恪才气干略,邦人所称,然骄且吝,周公无观,况在於恪?矜己陵人,能无败乎!

二、蓝田生玉,真不虚乎?

孙权在历史上是以识人而著称的。他慧眼识珠,放手使用周瑜、鲁肃、陆逊等儒将,甚至:“拔吕蒙于戎行,识潘浚于系虏”。但在对诸葛瑾、诸葛父子上,却大跌眼镜。

蓝田生玉,是个成语,表示贤父生贤子。从其意思看,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贤,而且父子皆贤。二是肖,子肖其父。然而实际上,诸葛父子都称不上“贤”,诸葛瑾无能无德(官居大将军,却从无胜绩;爱妾生子不举,德行大亏);诸葛恪不能不智(正如孙休所言:盛夏出军,士卒伤损,无尺寸之功,不可谓能;受讬孤之任,死於竖子之手,不可谓智)。而且,诸葛恪还是令父亲嫌烦和忧戚的不肖子。父子俩在性情、才能、为人处事诸多方面形成强烈反差。

1性情。诸葛瑾性情懦弱,唯唯诺诺;诸葛恪则刚愎自用,能言善辩。

2为人处事。诸葛瑾为人低调谨慎,从政稳健,总是做老好人(乡原,德之贼也),轻易不得罪别人;诸葛恪则锋芒毕露,行事急进,不惮开罪任何人,如训斥王子孙奋、非难蜀使费祎等。

3才能。诸葛瑾才能极为平庸,全是败绩,乏善可陈。诸葛恪却是整个(不仅是东吴)家族中才能仅次的诸葛亮的大能人,从小就是神童,年仅6岁就能解父亲之尴尬而得驴。在军事方面,平定山越,而且得兵数万;曾率众轻兵袭舒,掩得其民而还。并且欲图寿春。接替陆逊主持长江上游军务也能胜任。东兴之战虽然是真实功劳应归于“丁奉雪中奋短兵”,但诸葛恪做为主帅同样功不可没,显示了一定的军事。政治方面,在主政之初,“罢视听,息校官,原逋责,除关税,事崇恩泽,众莫不悦。恪每出入,百姓延颈思见其状”。也取得过很大成功。可惜后来军事上轻敌兴兵召致败绩,政治上独断专行召致众怒。最终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不过,如果说诸葛恪完全不肖其父也不公平,至少有两方面这父子俩是一脉相承的。

1媚上。这是诸葛父子共性。诸葛瑾对孙权“未尝切颚,如有未合,则舍而及他”,从来都是顺着说话;而诸葛恪更是马屁精,肉麻之程度在三国时期堪称之最。经常拍得孙权龙颜大悦。最典型是以下3个事例。

权问恪曰:“卿父与叔父孰贤?”对曰:“臣父为优。”权问其故,对曰:“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为优。”

权尝问恪:“君何如丞相(诸葛亮)?”恪曰:“臣胜之。”权曰:“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且为君叔,何宜言胜之邪?”恪对曰:“实如陛下明诏,但至于仕于污君,甘于伪主,暗于天命,则不如从容清泰之朝,赞扬天下之君也。”

“后蜀使至,群臣并会,权谓使曰:‘此诸葛恪雅好骑乘,还告丞相,为致好马。’恪因下谢,权曰:‘马未至而谢何也?’恪对曰:‘夫蜀者陛下之外厩,今有恩诏,马必至也,安敢不谢?

另外,除了拍吴主孙权马屁,对于权势威望均高于他的陆逊也是如此。陆逊批评诸葛恪:“今观君气陵其上,意蔑乎下,非安德之基也。”,恪知逊以此嫌己,故遂(修书)广其理而赞其旨也。

2杀子。诸葛恪还继承了诸葛瑾的对子无情。诸葛瑾爱妾生子不举,诸葛恪则是鸩杀长子。在“二宫构争”中,诸葛家族采取“脚踩两只船”的方略,一方面诸葛恪支持太子孙和,另一方面,其长子诸葛绰交关鲁王孙霸。后来,孙权废太子孙和诛鲁王孙霸,杀杨竺、全寄等霸党首要分子,对诸葛绰则“遣付恪,令更教诲,恪鸩杀之”。孙权诸葛绰已饶过不杀,不料诸葛恪为讨好皇上,竟然主动下手要了嫡亲长子性命,在对子无情上其残忍更过其父。毕竟生子不举,只有血缘之亲而无养育之情,诸葛绰是嫡亲长子,并且是为家族而交关鲁王孙霸。诸葛恪杀子行为,不禁让我联想到西汉末的伪君子王莽。所不同的是,王莽之子其罪该死,而诸葛绰则过不当诛的。

但总的来看,孙权诸葛父子“蓝田生玉”,真是大谬不然也!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三、人心尽失,咎由自取!

孙休诛孙綝后,对诸葛恪予以平反昭雪。有人因此就认为诸葛恪死得冤。其实诸葛恪死得一点都不冤,其被谋杀完全是咎由自取。因为诸葛恪已经人心尽失,难逃一死。

1失君心。孙峻“构恪欲为变,与亮谋,置酒请恪”。可见诛杀诸葛恪是孙亮同意并且直接参与的。因为诸葛恪主政后,无视继位皇帝孙亮的存在,完全是自行其事自作主张。特别是诸葛恪与外甥女孙和之张妃相约“期当使胜他人”,显然会危害孙亮地位。孙亮年纪虽小,却十分聪慧(从明辨蜜中鼠屎之事就可知之),不是阿斗似甘心大权旁落的主儿,两者之间存在深刻矛盾,不可调和。诸葛恪只剩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向曹操和司马懿一样,彻底夺权。另一条懿是死路。诸葛恪帯侍卫和刀剑赴宴,只饮自帯药酒,其实也已对孙亮不信任了,只是太过自信才中招了。魏国张后之父张辑出使吴国后,早在东兴大捷之际就断言:“恪虽克捷,见诛不久。”盖因其“威震其主,功盖一国,求不得死乎!”。

2失官心 诸葛兴兵伐魏时,“从诸大臣以为数出罢劳,同辞谏恪,恪不听”。兵败还军,不思已过,反而指责起草退兵诏兵的中书令孙嘿“妄数作诏”逼得他因病还家。“恪征行之后,曹所奏署令长职司,一罢更选,愈治威严,多所罪责,当进见者无不竦息。”

3失军心 新城之战时,“将军朱异有所是非,恪怒,立夺其兵。都尉蔡林数陈军计,恪不能用,策马奔魏”。兵败之后,“士卒伤病,流曳道路,或顿仆坑壑,或见略获,存记忿痛,大小呼嗟。而恪宴然自若”。诸葛恪被诛后,“六军喜踊”。吴军围攻诸葛融,追杀诸葛竦、诸葛建极为卖力,穷追不舍,从另一方面证明诸葛恪不得军心。

4失民心 诸葛恪“违众出军,大发州郡二十万众,百姓骚动,始失人心”。 新城兵败后,“众庶失望,而怨黩兴矣。”。孙竣之所以敢动手杀他,前提也是“ 因民之多怨,众之所嫌”。

5失友心。诸葛恪将当担大任时,同僚吕岱建议他“十思”而行,诸葛恪则是当场驳回,指责吕岱建议是“明恪之劣”让吕岱当众下不来台。素与恪善的好友聂友,劝其“且案兵养锐,观衅而动”。恪则回答:“足下虽有自然之理,然未见大数。”。其政敌孙竣,原来对诸葛恪有举荐和救命之恩,反复向孙权力荐,还告发孙弘将对他不利之事,为其创造先下手为强的机会。而诸葛恪却“又改易宿卫”,夺了孙竣的权力,两人最后反目成仇。

6失亲心。其子诸葛竦数谏恪,恪不从,常忧惧祸。同为托孤大臣的亲家(诸葛竦丈人)滕胤为避免其”丧前劳而招后责”。劝恪“不如案甲息师,观隙耐劝。且兵者大事,事以众济,众苟不悦,君独安之!”诸葛恪反而讥曰:“诸云不可,皆不见计算,怀居苟安者也。

孙休给诸葛恪平反,其目的是因为要派孙竣孙綝妄诛大臣之罪,而不是因为诸葛恪有多冤。所以当有不明事理之臣提出在为诸葛恪立碑时,孙休就支持反对方的意见,以不能不智为由断然予以否决。

正所谓:天作孽尤可活,自作孽不可活。以诸葛恪违背众意,专断孤行,纵然没有孙竣,也会有赵竣、钱竣、李竣出头来诛杀之的。诸葛恪获诛是历史的必然。

相关推荐:

马超和许褚谁比较厉害 蜀汉名将马超厉害吗?

解密:康熙皇帝在众皇子中到底更为中意哪位?

秦国宣太后简介 大秦宣太后千古太后第一人

高仙芝简介 唐朝著名军事将领兵马使高仙芝生平

明朝曹化淳是什么人?和曹正淳是同一个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