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关公那震古烁今的义气

发布时间:2015-02-12 栏目:专题 投稿:标致的小甜瓜

中国有位武将,出生于寒门,败亡于行阵,仍名贯古今,饮誉海外。有宋以来,上自帝王,下及百姓,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无不尊其为神圣,奉其为典范,称帝称圣,奢享无上尊崇。

他是谁呢?想必大家不会陌生,此人乃三国赫赫名将——关羽,关云长也。

中国历史上,名将不可胜数,武功在关公之上者也非凤毛麟角,为何他独能享受这份尊荣?这不得不说关公身上的特质——义。

结义,与朋友情同手足。《三国志》讲,“先主与二人(关、张)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刘关张以戡乱复汉为志,桃园结义,一生情深谊厚,甘苦与共。关羽被东吴杀后,东吴赔礼请和,刘备盛怒不许,亲率大军讨伐,即使身陷危亡之地也在所不惜。这种至诚的情感真是感天动地。难怪人们把刘关张的交谊称为“生死之交”。试问天下,即使是亲兄弟,情谊上又有几人能达到如此深挚的地步?

忠义,对朋友不离不弃。刘备微时,势单力薄,前途堪忧。关羽“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在一次同曹操的作战中,关羽被擒。曹操爱才如命,不但不斩杀关羽,反而任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在当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强大又知人善任,关公若跟从他,肯定前途无量。然当曹操要收留他,派人打探他的想法时,他果决回答,自己“受刘将军恩厚,誓以共死,不可背之”。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当时,有才能者,为攀高枝,不断变换主子,已是常态。关公不为俗情所困,毅然跟随刘备,这耿耿忠心,确实难得,实在少有。

重恩义,不忘他人情分。上面说到,关羽被俘后,曹操礼之甚厚,关公内心深为感动,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更惦记结义兄弟刘备。怎么办?他想到要用杀敌立功报答曹公的恩情。天降时机,袁绍派大将颜良围困太守刘延,关公奋勇出击,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旋解白马之围。大功告成,他放弃曹操的馈赠,奔刘备而去。还有一次,曹操关公围困于华容道,曹军兵困马乏,关公曹操首级,易如反掌。然关公念及曹操当年的知遇之恩,冒着违令当斩的危险,还是把曹操放了。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战场,关公仍讲义气,真是空前绝后,亘古一人。

讲义规,中规守矩。关公刘备情同手足,但他不利用这种关系自由放任、为所欲为。他严于律己,丝毫不触犯他人领地。在私下,他们是挚友,大庭广众中,他严格保持上下级关系,侍立左右,维护刘备的权威。他被曹操所获,曹操为离散关公刘备的关系,晚上,故意让关公刘备的夫人住在一起。关羽严守男女大防,秉烛夜读,避开了男女之嫌。光天下,磊磊落落;暗室内,谨言慎行。这样的朋友怎不值得人托付,值得人信任。

显义勇,坦迎刀山剑丛。关公勇武善战,有万夫不敌之勇。千里走单骑,重重险阻,万死不辞;过五关斩六将勇冠三军。刮骨疗毒,谈笑自若。所有这一切,岂是凡夫所能为。难怪人们关公为武圣、战神。尽管他也有兵败麦城令人扼腕那一幕,但难以遮掩他那冲天的光辉。

任义雄,笑傲衣冠权贵。《三国志》称,孙权派使节为儿子向关公之女求婚,“羽骂辱其使,不许婚”。孙权是东吴之主,又是刘备的内兄,他遣使求婚,关公不仅不答应,还把来使臭骂一通,足见他的气势之雄。《三国志》又讲,“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再次彰显了他的英雄豪气。这些或许是关公的缺陷,但正是这些,展示了关羽作为军人的英武之气。他的这种气概,无疑会与专制重压下的民众心里产生了强烈共振。千百年来,老百姓供奉关公,期望关公之灵能除暴安良、伸张正义、主持公道,应是其中应有之义。

社旗山陕会馆的琉璃照壁用四个字高度概括和褒奖了关公的精神特质:“义冠古今”。

那么,关公的义渊源于哪里?

一是家传,二是自我熏修。立于清康熙年间的《关帝祖墓碑记》说:“帝祖名磐公,讳审,字问之,……中穆好道,以《易》、《春秋》训其子,……子讳毅,字道远,性至孝,父殁庐墓三年,即免丧。于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帝。”从这里可以看出,至少从祖辈开始,关家已开始对家人进行儒家经典《易》《春秋》的教育,使家人明晓春秋大义,做具有正义品格的人,到关公父亲,关家已是礼义典范了。关公自幼受到良好家风的熏染,义的理念不由自主就深入血脉了。到了成年,关公更是对《春秋》爱不释手,古书说:“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关公是武将,可我们今天看到的塑像大多是他手把经卷的造型,正是为了体现关公崇尚义礼正气凛然的精神。

中国是个多神崇拜的国家,关公是个史书有载的真实人物。可人们愿意把他当作神祇来敬奉,而且敬奉他的庙宇各地都有。上自名都大市,下及村镇乡野,到处都有关庙,这恐怕不是单纯用当政者倡导所能解释的吧。

在桥头镇,历史上就有三处关帝庙。一处在镇区老街中心路东。一处在街北,此处的就是早社旗山陕会馆七年建造的桥头镇山陕会馆。另一处在王坊村委庙前庄村,名叫关帝圣君庙。此庙不知何时修建,康熙年间进行了重修。桥头山陕庙和关帝神君庙文革中破毁,现遗存有精美石碑数通。

这两处关庙的碑文刻功精湛,文笔遒劲古朴,读来酣畅淋漓,让人不由得对关公肃然起敬。

现录部分碑文如下,

创建桥头镇关帝庙碑记

予闻德盛者则人争颂其德,功竣者则人争述其功,亘古然也。虽然,修德于身,苟非精成布于其间,则德有辨,或称之一域要不能□于六合。立功于国,苟非忠义贯于其中,则功有辨,或传之一时要不能及于久远。

如我

汉关夫子者,始也,订交桃园,安乐与共,患难相随,直历之终身而不变。此一念精诚之蕴结。试问之一母同胞,吾恐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是仁至义尽而信出之,以此为德,德孰盛焉。继也,坐镇荆襄,上扶炎汉,下拒曹权,直阅之生死而不易。此满腔忠义之维持。试问之奸臣贼子,吾恐觌面寒心,闻风胆丧。是丰功伟烈而忠全之,以此为功,功孰竣焉。处兄弟兄弟之纲常,千古不坠,处君臣君臣之大伦,万载常新。立乎百世之土,精诚感格,忠义浃洽。凡在百世之下,颂之者在在有然,述之者比比皆是。历代以来,上自天子,追以武安王,追以优魔帝,追以协天帝。建其庙,巍巍然。尊其像,峨峨然。陈其牲,凛凛然。盖自京都而遍闾里也。下及士庶祀之,高曾祀之,祖父祀之,当躬或在于巘,或在于原,或在流泉。盖自曩昔,而至今兹也。吾以形之,吾何以形之,所谓生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凡血气者,莫下尊亲。

重修关帝圣君庙

神之为灵,昭昭也。智者明其异,愚者不以为信焉。是何故也耶?余以为非其人不信也,良以神之为神,前无所考,后无所稽,未知生于何代,产于何地,卒于何时也。而且上无补于国家,下无益于黎庶,行不足以参天地,赞化育,振纲常,扶名教。如是而谓之曰神,欲其人之信服也,不甚难哉!

若夫

关帝圣君者,岂其然耶。生于汉末,产于解梁,非无所考也。桃园结义,终始如一,不谓之信乎。赤心辅汉,不避艰险,忠何如也。而且秉烛达旦,别嫌明微。仁礼如斯,何奸不除,何邪不辟者也。其余过关斩将,赴会除奸,勇冠三军,威震乾坤,一时之奸雄闻风胆寒者,殆不可胜数也。

帝君者,三纲五常有一者不备于其身者乎?岂无补于国家无益于黎庶者之可比耶。一旦而升天,列位于丙丁,敕授伏魔大帝,□谓非情理之必然也耶。故在在有其庙貌,处处有其行宫。上自天子,下及庶人,无不钦而敬之,瞻仰而跪拜者也。

读这些碑文,我们再次领略了关公义气和功德,明白了历朝历代人们景仰关公的原委。对我们的精神,是一次洗礼。

数十年前的文革,毁弃了许多关庙,许多与关公相关的文化活动也荡然无存。而今,研究关公文化之风悄然兴起,礼拜关公的人日趋增多。看来,真正美好的东西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关公冠绝古今的那腔义气所映现的,其实不是别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勃然跃动的魂魄。相信它浴火重生后,会命脉永续,光耀千秋万世。

相关推荐:

揭秘金庸小说中丐帮的绝世武功编年史

奇闻!唐太宗爱徐贤妃真的胜过武媚娘吗?

曹操与袁绍都敬重的人物赵岐?他有何过人之处

匈奴人到底是如何灭亡的?由东西方文明联手击灭

祝贺九渊《一诺成谎》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