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周瑜丹杨省亲——一次成功的策反行动

发布时间:2015-02-14 栏目:专题 投稿:如意的滑板

“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在《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的这段记载中,陈寿不惜笔墨,记下了周瑜省亲一事,初读颇富生活情趣。然结合其他史料来看,绝非如此简单。周瑜前往丹杨,实则背负着相当严峻的政治、军事使命。

一、周尚何许人

周尚在《三国志》中出现的次数相当有限。除了上面那一段,还有《周瑜传》下文:“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叙述孙策占领曲阿,周瑜“还镇丹杨”后,周尚被袁胤取代,回寿春复命。显然,此时周尚是隶属于袁术的。

那么,能否据此判断周尚丹杨太守也是袁氏任命的呢?这就需要考察一下周尚担任太守的时间。根据前引《周瑜传》,在孙策东渡时,周尚已然是丹杨太守了,而此时的丹杨恰恰属于刘繇的势力范围。《三国志·吴书·孙策传》载:“刘繇为扬州刺史,州旧治寿春。寿春,术已据之,繇乃渡江治曲阿。时吴景尚在丹杨,策从兄贲又为丹杨都尉,繇至,皆迫逐之。景、贲退舍历阳。繇遣樊能、于麋(陈)〔东〕(横屯江津)〔屯横江津〕,张英屯当利口,以距术。术自用故吏琅邪惠衢为扬州刺史,更以景为督军中郎将,与贲共将兵击英等,连年不克。策乃说术,乞助景等平定江东。”这里,我们需要熟悉一下这段文字涉及的地名。曲阿,位于江南(东),在现在的江苏省丹阳县。丹杨郡,辖境相当于现在安徽省长江以南地区、江苏省茅山和浙江省天目山脉以西,以及浙扛省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北地区,东接吴郡,西与九江郡、庐江郡隔江相对。历阳,汉属九江郡,位于江北(西),在现在的安徽省和县。横江渡在和县东南,是古代的渡江要津。当利口,在和县东。也就是说,刘繇占据曲阿后,将袁术的势力驱逐出丹杨郡,并与袁术隔江对峙;直到孙策渡江袁术都没能击败刘繇夺回丹杨孙策渡江便是去攻打刘繇控制的江东。因此,在这期间担任太守周尚只能由刘繇委派。

还有人提出另外一种推测:周尚只是袁术一方遥领性质的丹杨太守。这是绝对站不住脚的。其一,从前引《周瑜传》的上下文来看,这种推论不符合逻辑——“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如果周尚仅仅是一个遥领的太守,这里提丹杨作甚?这句话的意思分明是,周瑜前往丹杨看望叔父。其二,建安三年,周瑜还吴,孙策说:“如前在丹杨,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周瑜传》注引《江表传》)明确记载周瑜是从丹杨发兵的。其三,进入曲阿后,孙策周瑜说:“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周瑜传》)若此前周瑜未到丹杨,何来“还镇”?毫无疑问,周尚是名副其实的实领丹杨太守

总结一下,周尚先是由刘繇委任,后又归顺袁术

二、周瑜省亲的真实目的

丹杨省亲途中,周瑜接到孙策书信便即刻率兵押运船粮器杖等赶赴历阳(张勃《吴录》:长沙桓王在历阳,遣书呼周瑜。瑜将兵五百人,船粮器杖,星夜驰赴),不免会使人产生这样的疑问:这兵马船粮从何而来呢?若是随身携带,省亲有必要这么累赘吗?结合丹杨“精兵之地”的名望以及汉末以来统治者频往丹杨募兵的记录,很自然的就可以得出结论——周瑜所领部众系从丹杨招募而来。而依前述,孙策渡江前,袁术并没能攻克丹杨周瑜又何以在丹杨袁术的部将孙策募兵呢?只有一种解释,即丹杨太守周尚此时已为袁术所用。而考察当时的形势,周尚归顺袁术的时间不可能更早,或者说,周尚就是通过援助孙策的行为表明其态度的。由此可见,周瑜省亲的真实目的是策反周尚,进而借助其在丹杨的影响力,为孙策东渡募集人众物资。

得出这种推论,还需要排除几种可能性。第一,周瑜有没有可能在周尚不知情的情况下募兵。如果周瑜可以做到这一点,是不是说任何人都可以到这个刘繇的控制区内募兵呢?如此一来,这些割据势力争夺丹杨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且史料表明,丹杨“地势险阻”,“山谷万重”;山民“好武习战,高尚气力”,他们依附山中豪族,“时观间隙,出为寇盗,每致兵征伐,寻其窟藏”,“战则蜂至,败则鸟窜”(《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顽劣不羁。《三国志·吴书·孙策传》注引《江表传》言:“策遂诣丹杨依舅,得数百人,而为泾县大帅祖郎所袭,几至危殆。”足见在丹杨募兵不易。在这种情况下,周瑜周尚隐瞒实情、独自募兵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可以肯定,周瑜不仅不会相背,相反必须利用周尚太守的便利条件。第二,周尚有没有可能做着两手准备,在刘繇败退后才确定为袁术卖命。上面已提及,周瑜募兵必须借助周尚(当然周尚应该只是起了辅助作用,不然孙策也不会“无一言及尚”了)。尽管最终募得兵士数量有限(该数量与很多因素相关,包括募兵时间长短、遭遇阻力情况以及周尚出力程度等等),但毕竟是丹杨精兵(控制丹杨对当时割据者的最大吸引力就在于源源不断的优质兵源),自丹杨输送的船粮又解决了孙策的燃眉之急(据《三国志·吴书·徐夫人传》,徐琨“随孙策讨樊能、于麋等於横江,击张英於当利口,而船少,欲驻军更求”。此时孙策已得周瑜船粮资助,但仍嫌船少,此前物资匮乏的严重程度可见一斑)。孙策以此攻刘繇,即便不胜,想这周尚还如何向刘繇交代!因此,周尚必然在周瑜募兵之时决定自己的归属——投靠袁术

综上所述,周瑜丹杨之行,是正在形成中的孙氏集团谋划的一次策反行动,目的在于重新据有丹杨这个“精兵之地”,作为其平定江东、创建霸业的根据地(丹杨对于孙氏政权建立的重要意义此不赘述,详见方诗铭《三国人物散论》)。周瑜出色完成任务,功勋卓著,以至后来孙策论功行赏,认为即使对周瑜“赠赐莫与为比”也不足以报答其丹杨之功(见《周瑜传》注引《江表传》)。

相关推荐:

印度国产直升机研制20年终被弃 印军购美制S70

多尔衮真的娶了孝庄皇太后吗?其实是对满人不满的汉人的造谣

大清帝国的选秀活动:选秀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一个使武则天顺利当上皇后的口蜜腹剑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