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依附与离开——刘备发迹历程的心理传记分析

发布时间:2015-02-14 栏目:专题 投稿:玩命的楼房

【摘要】人是矛盾的结合体,是具有两面性的高级动物,往往做出的行为举止与内心所想相违背,表面看起来漂亮,但是内心出发点却是为了自己,这类行为我们称之为“伪善”,在我国古代小说《三国演义》中,伪善性格在刘备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刘备创业时期的八次依附离开的行为,给后世留下了十足的评判空间,后人对此褒贬不一。而本文以刘备八次依附离开的事实为探究基础,主要通过分析书中当时的大环境、人物性格及正史文献中的细节部分充分挖掘刘备八次依附离开的表面及深层次原因,旨在进一步了解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环境并揭露刘备这一人物的性格。

【关键词】刘备大环境伪善依附离开

1。引言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极力的褒刘贬曹,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立场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大时代的特征。作为乱世之中的平民枭雄,刘备的志存高远、审时度势、知人善任以及坚韧不屈对他帝王之业的发迹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文学小说与历史故事赋予的华丽光环下,刘备性格中的自私、伪善、奸诈巧妙地被打着的“忠”、“信”、“义”等优良人品的旗帜掩饰,其本质上却无非笼络人心,为己所用,追求“名”与“利”。从一介草民到登上帝王之位,刘备的一生经历了八次依附离开,经历了“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刘璋——孙权”,贯穿其整个发迹史。“八易主公”如同垫脚石般为草民刘备的发迹铺垫道路,又如同雪中炭般一次次解救刘备于为难之中,为其化解困境开辟道路,最终帮助其实现了三分天下、雄霸一方的帝王之业。由此看来,三国乱世中兴盛于大汉盛世的“忠义”之道与儒家思想已逐渐被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思潮侵蚀。而梳理刘备的八次依附离开的历史经历,并解析其中的原因,既梳理了刘备乱世创业发迹之路,又为剖析刘备的真实性格以及解读三国乱世的大环境提供了契机与突破口。

2。刘备的八次依附离开

2。1刘备弃官而逃,投靠公孙瓒

刘备从一届“贩履织席”的贫民开始踏上仕途,是借朝廷为击败黄巾军招募义兵之机。在平复黄巾军之后,由于平贼有功刘备先后担任多个县的县丞、县尉、县令等小官小职。而此时刘备年轻气盛、又从小胸怀大志,怎肯甘心做个芝麻小官?刘备挂职安喜尉时因不满都督对自己的态度而鞭鞑之,后挂印弃官而逃,又在高唐尉任上被贼兵攻破。此时刘备不仅丢了官差,而且性命不保,急需保护自己的靠山。火烧眉毛之际刘备投奔了昔日同窗师兄、河北地方诸侯公孙瓒此时公孙瓒羽翼丰满,是具备一定实力的地方军阀割据势力,刘备投靠他之后被提拔为别部司法,后升任青州的平原相。公孙瓒还为刘备麾下增加了一千多兵马,在刘备事业的起步阶段给他很大的帮助。

2。2刘备离开公孙瓒投靠陶谦

公元194年,徐州陶谦曹操征讨,作为公孙瓒的同盟者,陶谦向其求助,青州刺史田楷协同刘备前往徐州支援。借机于徐州支援,刘备与昔日贵人公孙瓒断绝了关系,转投到陶谦旗下。《三国志•;先主传》记载“既到,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背叛公孙瓒刘备得到了陶谦的重用,被任命为豫州刺史,相对于过去的一郡之相,官职更高、权力更大,并且由于抵抗曹操而手握兵权。陶谦年迈体衰,一身重病。而刘备却在徐州倍得人心,不仅受到百姓的认可拥戴而且得到位高权重者的尊崇,如糜竺、陈登、孔融等人。陶谦死后,刘备上位徐州牧,掌管了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战略咽喉——徐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方诸侯。

2。3徐州被夺,落败刘备投降吕布

刘备担任徐州牧,将徐州这块肥肉收入囊中,但他夺江山易,守江山难。徐州户口百万,殷实富裕,北边的曹操、东边的袁术早就对徐州虎视眈眈。据《后汉书吕布传》中记载:“时刘备徐州,居下邳,袁术相拒于淮上,术欲引(吕)布击备,乃与布书曰……布得书大悦,即勒马袭下邳,获备妻子,备败。”刘备

新官上任,一方面面临徐州内部敌对势力矛盾激化的内忧,另一方面又要抵御来自袁术集团的外患。内忧外患之下,刘备率军与袁术激战之时,后院却被吕布点了把火,他趁虚而入蓄众谋逆,最终将徐州占为己有。此时刘备大势已去、走投无路,妻儿老小都在吕布手上,史书有云:“备军在广陵,饥饿困蹴,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欲还小沛。”公元196年,刘备投降吕布,也实属无奈之举。战败投降后的刘备自然不甘心屈居人下,继而在小沛招兵买马数万人,惹怒了吕布出兵攻打,最终被吕布逐出徐州

2。4刘备败逃徐州,投奔曹操

逃出小沛的刘备往西行,决定去邻近的兖州投靠大军阀曹操刘备投靠曹操之前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以及深思熟虑的。虽然曹操已经成长为实力雄厚的大军阀割据势力,但却与刘备为宿敌,早在任命于公孙瓒麾下时刘备便与曹操剑拔弩张,后投靠陶谦援助其抵抗曹操攻打徐州。然而,此时时势不同也。吕布曹操攻打徐州之机,偷袭曹操的兖州,从此成为曹操的死敌。而此时吕布占领徐州刘备曹操面临共同的敌人。刘备投靠曹操后,借曹操之兵杀死了吕布。但是,刘备依靠曹操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的目标没有落成。曹操借汉献帝之名册封刘备为左将军,名声虽好却无实权。“煮酒论英雄”之后,刘备更是拿准曹操怀疑自己。而后刘备请求曹操拦截袁术,借机逃到徐州并杀死了曹操徐州刺史,再次占领了徐州。可见,刘备徐州这块伤心地是痴心不改啊!然而,刘备的力量显然难以与强大的曹操抗衡,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又开始了逃亡之路。

2。5刘备求自保,先后投奔袁绍、刘表

刘备兵败逃亡,关羽被曹操擒住,因畏惧曹操追杀,投靠了实力可以曹操抗衡、并早已与曹操决裂的袁绍集团,助力袁绍打击曹操此时官渡之战已经拉开序幕,曹袁双方对峙。汝南的刘辟来投靠袁绍助其打击曹操刘备借机赴汝南支援,不行被曹仁攻败,逃回袁绍处。而后刘备带着部曲接联结刘表为由复回汝南,并在此地与关羽、张飞二人会和,并联合黄巾余党龚都抗曹。此时刘备基本已经脱离了袁绍,占据了汝南,并与刘表的荆北毗邻。公元201年,曹操亲讨刘备刘备敌不过,遂投奔荆州刘表,帮助刘表守卫荆北门户新野。

2。6曹操南取荆州刘备联吴抗曹

刘表刘备投靠自己,厚待之,以军队和物资来资助他。《三国志先生转》有云:“……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刘表委之以过去张绣守护北疆门户的任务,与曹仁对峙,抵御曹军的入侵。公元208年,刘表病故,刘表次子刘琮继承其位。同年九月,曹操大军进入新野,刘琮投降曹操曹操随即追赶屯兵樊城的刘备,长坂坡之战中曹军大胜,刘备兵伤亡惨重,放弃江陵计划,前往江夏并与军师诸葛亮商量联合孙权共同抵抗曹军的战略。

2。7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

曹操秘密南取荆州,而荆州之地战略位置至关重要,是东吴的门户。曹操占领江陵之后战斗实力大增,南下之势咄咄逼人。孙权害怕曹操取得荆州后的下一步进攻东吴,因此同样意欲与刘备结盟,统一战线共同抵抗强敌,因此孙刘联盟顺利建成。公元208年,曹操亲率大军东下,孙权派遣三万兵马溯江而上与刘备会和,两军逆流而至赤壁,与曹军相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草船借箭、火烧连营,致使曹军死伤过半,最终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2。8刘备巧借荆州

赤壁之战的重创使曹操一统天下的梦想暂时破灭,而刘备却借机壮大起来,迎来其事业发展的高潮期。刘备向荆南地区扩展势力,实力得到极大扩充。之后,又协助东吴周瑜进驻江陵。公元210年,周瑜病故,刘备与孙权协商要求“借取”荆州,孙权为维护孙刘联盟御曹而应允。刘备遂取得荆州,并移治江陵。至此,三足鼎立的格局基本形成。

2。9刘备交好刘璋,夺取益州

刘备占领荆州中,又将目光延伸至益州。而此时曹操已打败马超,将目标瞄向汉中,益州牧刘璋惴惴不安,派法正请求刘备讨伐张鲁。刘璋的请求恰恰中了刘备的下怀,刘备借讨伐张鲁北上笼络蜀地民心。第二年,曹军攻打荆州刘备刘璋讨要军粮,刘璋只给刘备老弱残兵和一般军粮,惹恼了刘备。随后,张松诡计败漏,刘璋杀死张松围困刘备刘备遂夺取兵权攻打刘璋,一年后攻下益州,自封益州牧。至此,三分天下中蜀汉政权的雏形基本建立。

3。刘备“八易其主”背后的原因

3。1无永恒朋友,唯永恒利益

俗话说:“春秋无义战”。那么对于战国刘备来说,是否又有永恒的朋友与敌人呢?显然不是,刘备是个政治家,在其政治生涯的观念中,无永恒的朋友唯永恒的利益。这帮助刘备“多灾多难”的生涯一次次有惊无险,并助力刘备从一“织席小儿”最终成就帝王大业。

首先,从刘备的第一个贵人公孙瓒说起,公孙瓒刘备的昔日同窗师兄,被得刘备尊崇。公孙瓒对刘备创业初期的帮助是巨大的,援助其与危难时刻,并提升其官职,赋予其兵权,为刘备的官宦仕途奠定了基础。尽管如此,在公孙瓒势力逐渐低落,而陶谦却伸出更高的橄榄枝的时候,刘备背叛了公孙瓒,与其断绝关系转投陶谦。刘备投靠陶谦为他后来取得徐州,正式成为一地方诸侯创造了条件。

其次,刘备投靠宿敌曹操。刘备被吕布逐出徐州后,转投靠了昔日宿敌曹操,而曹操也对刘备礼待有加。刘备从追随公孙瓒时期便与曹操为敌,后投靠陶谦更是帮主其抵抗曹操攻打徐州,尽管如此,二人仍在共同的利益面对交好。刘备投靠曹操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吕布夺取徐州后,刘备境况惨破,急需强大的靠山用于对抗吕布,并支撑自己以后的发展;二是地域因素,曹操的兖州与刘备的小沛相聚不远,这缩短了刘备被吕布追击而流亡的时间。刘备是北方人,积累下的名声地位也主要集中在涿郡,投靠曹擦后其早年的积累仍可为己所用;三是朝拜天子,此时的天子汉献帝刘协在许昌,而刘备姓刘,是皇室后代,有了天子这个砝码,那么曹操就不敢乱来。虽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天子必定是天子,是有合法合理性的统帅,只要有天子在,曹操必然礼让三分,那么刘备在天子面前很有可能会受到天子重用。

此外,刘璋与刘备本是同姓,以兄弟亲戚互称,关系甚好。刘璋最初是请求刘备助其讨伐张鲁,迎接刘备北上。然而刘备野心膨胀,为占领益州建立蜀汉政权,攻打刘璋,抢占了刘璋的地盘,将其驱逐到荆州。对刘备这一代战国枭雄来说,同姓亲戚之交怎敌得过益州之地?

3。2形势所迫,以求自保

刘备本是平民出身,与曹操、孙权二雄相比,基础差弟子薄。刘备是在戎马上打下的天下,也因此而拎着脑袋东奔西套、颠沛流离。刘备八易其主,很多情况也是形式所迫,被逼无奈,为求保命而选择。

徐州吕布夺走后,从刘备的角度来说,刘备走投无路,一家老小都在吕布手上,此时“备军在广陵,饥饿困蹴,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欲还小沛。”投降吕布乃无奈之举,并且吕布主动邀请刘备归来,“(吕)布令(刘)备还州,并势击(袁)术,具刺史车马僮仆,发遣备妻子部曲家属于泗水上,祖道相乐。”(《三国志》卷三十二《先主传》注引《英雄记》)从吕布一方来看,吕布夺取徐州不忍对刘备赶尽杀绝,毕竟当初是刘备收留了他,并且吕布敬重刘备。“布见备,甚敬之”(《吕布传》注引《英雄记》)。刘备投降背叛自己的吕布纯属形势所逼。后为躲避吕布投靠曹操,刘备逃离曹操后,又曾多次被曹操部下追杀或攻打。无论是投奔袁绍之后,与曹军交锋,还是投奔刘表之后与曹军对战。而由于实力相差悬殊,刘备与曹操的对战大多数以失败告终,败逃的刘备必然要寻找新的靠山以求自保。

3。3抢夺地盘,建立政权

刘备多年以来投身强大的军阀势力麾下,过着寄人篱下、韬光养晦的日子。公孙瓒占有幽州,曹操占有兖州,袁绍占有冀州,刘表占有荆州刘璋占有益州,孙权占有建业。刘备并非军阀割据势力,在战国版图上并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也因此难以“单干”,只能靠给人“打工”积累能量。然而,刘备自幼有大志,官渡之战袁绍败北后,刘备投靠刘表,虽然不被刘表施与绝对实权,却多年来空心经营,笼络各种人才为己所用。赤壁之战是刘备人生中的最大转机,刘备因此被很多史学家认为是赤壁之战最大的受益者。从投靠刘表到联盟孙权,再到交好刘璋,刘备先后取得荆州、益州等军事重地,并在长江以南地区不断扩充势力,抢夺更大的地盘。刘备后期的多次依附离开,为其建立蜀汉政权,奠定下的三分天下的格局,最终成就一番帝业创造了条件。

4。从“八易其主”解读刘备的真实个性

《三国演义》中曹操背负着盗取天下的“枭雄”称号,而吕布更因三番四次地替换主公而被戏称为“三姓家奴”。而刘备的肩头则沉甸甸地放置着两个字——“仁”与“义”。在刘备的“英雄之义”为后世津津乐道的同时,其八易其主的生涯却揭示了其作为一代政治家的真面目。八次依附与八次离开贯穿刘备一生,从中笔者总结出刘备三大性格特点。

4。1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刘备身份卑微,他本是一个既无文韬又无武略的小县城盲流,却能够在战马蹄飞的乱世中改变命运。这与他情商甚高,善于洞察时机,把握机遇并随机应变密切相关。

少年刘备最初进去官宦之路是在22岁那年,通过应征讨伐黄巾军而被封为县令。年轻的刘备做了几年县令却丝毫没有晋升的机遇。刘备自然不甘心区区一个小县令,长期的不满在一次被上级拒之门外后把法,怒鞭都督后刘备抛官而逃。此时刘备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流亡生涯,面临着锒铛入狱的危险。然而,他却通过投靠公孙瓒迎来了人生转机。公孙瓒是刘备从师卢植时结交的同窗师兄,彼时正是幽州一代羽翼丰满的军阀,刘备通过投靠公孙瓒开拓了眼界,也奠定了事业初期的力量。公孙瓒虽然没有特别重用刘备,但却也给了刘备一郡之相的管制和部分兵马。后来随同田楷赴徐州本是帮助盟友抵抗曹操的,然而刘备却抓住陶谦深陷泥潭的机,投靠于他麾下。笔者认为,刘备背叛公孙瓒一是在公孙瓒旗下已经遇到了发展瓶颈,需要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刘备洞察机遇的眼光很好,他看上了徐州这块殷实富裕之地,并最终上位徐州牧,刘备上位徐州牧使他真正过了一把地方诸侯的。后来刘备多灾多难被人追杀,但却次次有惊无险,如果刘备难以不断适应变化并寻找生路,在尸体遍地的战乱中很难活到建立蜀汉政权,由此可见,刘备八次依附离开与其随机应变的个性是分不开的。

4。2韬光养晦,情商极高

刘备的城府之深、情商之高从多次易主而不败中崭露无疑。刘备最初投靠公孙瓒时,还是无名小将一枚,他能够能够积累下公孙瓒这一优质人脉与其从小“善

结交”的人际交往能力密不可分。《三国志》中即有对刘备情商极高的评价:“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刘备先后投靠曹操、袁绍这等“大腕”级别的军阀势力,从陶谦曹操到袁绍再到刘表,刘备避免了被杀害包全了性命,全靠察言观色、韬光养晦。曹操当初放过刘备并为之后一统天下设置了强敌,对此曹操追悔莫及,遗憾不已。历史上著名的“煮酒论英雄”中,刘备听到曹操说天下英雄就有他和自己时,惊恐万分,料定了曹操怀疑自己,留不得自己。但却马上觉察到自己惊恐神色,恢复平静并借口害怕打雷轻描淡写地掩饰而过,而没有引起曹操的注意。以刘备的城府,他料到了曹操以此试探自己,并以喜怒不形于色掩藏壮志与野心。

刘备能够结交关羽和张飞两大“虎豹雄将”为铁杆挚友,也与他善于识人,与人交好的高情商密不可分,在逃离曹操追杀和攻击的过程中,铁杆兄弟是他的左膀右臂,随着他八易其主颠沛流离,赤胆忠心为后人敬仰。投靠荆州刘表后,刘备又先后笼络了诸葛亮、法正、赵云等优秀人才,对他南征北战、称王争霸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4。3两面三刀,假仁假义

曹操不同,虽然同为争夺帝王的军阀割据势力,刘备的名声却正面的多,这为他维护名誉、稳定民心、笼络人才意义非凡。刘备虽然出身卑微,但却是刘姓宗亲,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其实刘胜的后代多如牛毛,流传到刘备这一辈更是难以考证。但是帝王之胃这一称号却被刘备巧妙加以利用,并在后期大肆宣传,打起“兴复汉室”的口号。早在刘备投靠陶谦之时,刘备便以帝王之胃示人,并得到徐州富豪糜竺、名师孔融等人的信赖支持。而后刘备投靠曹擦,当时曹操正“胁天子以令诸侯”,以汉献帝为傀儡。刘备帝王之胃的身份,为刘备迎来尊贵的名声,受到汉献帝礼待,并自此打响了名号。刘备多年来寄人篱下而被想杀害他的人顾及,也有他的名声太好的原因。

然而,经过八次易主的经历,刘备反复无常、假仁假义的性格昭然若揭。他口口声声说着仁义,以儒家思想自称,实际上却是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和投机主义者。刘备自私自利的性格在他背叛贵人公孙瓒之初即初步显露,并在最终打败同姓宗亲刘璋夺取益州而完全暴露。刘备虽然号称以“兴复汉室”为奋斗目标,但占领蜀汉之地后,自立汉中王,与曹操、孙权二人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从本质上与他们有何不同呢?刘备的两个儿子,一名“封”,一名“禅”,即为“封禅”,刘备渴望做皇帝的欲望完全反映在他儿子的名字上了。如果说背信弃义的吕布绝非君子的话,那么八易其主的刘备难道可以成为“君子”吗?显然,刘备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伪君子。

5。结语

贯穿刘备一生的八次离开依附,是刘备从默默无闻到称霸一方的人生历程的写照。从中我们不仅洞悉了战国时期大环境的残酷与纷争,也看到了人性复杂的多面性。刘备八易其主与当时的客观环境和他本人的个性特征是分不开的,这是时代赋予一代枭雄的真实面目。

相关推荐:

武庚是谁?武庚复国失败是怎么一回事?

房遗爱竟然因为高阳公主的挑唆就要谋反吗

西门庆一生中拥有女人无数,在这些女人中,他最爱的女人是她

对三国局势影响最大的十个人物

超级恶搞《三国》人物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