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被抹杀的英雄——纵横江淮的袁术

发布时间:2015-02-15 栏目:专题 投稿:仁爱的大神

显赫的家世与自身性格

袁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人,司空袁逢的嫡子,从兄袁绍为庶子。祖上四世三公,太祖父袁安(爷爷的爷爷),汉章帝时历任司空、司徒,曾祖父袁京为蜀郡太守,袁京之弟袁敞,和帝时为司空。祖父袁汤,恒帝初为司空、累迁司徒、太尉,亲生父亲袁逢,灵帝时历任太仆、司空、卒于执金吾,死后由长子袁基(袁术之兄)嗣位,袁基后为太仆,叔父袁隗历任三公,献帝初为太傅。

看见这份祖上的光荣履历你眼晕了没。有人会觉得一谈论二袁就拿“四世三公”说事,烦不烦啊?好,我来给大家说简单点儿,四世三公啥意思?就是祖上四代有三人进过政治局常委,这意味着什么?在现在这么个拼爹的年代某人出来大喊“我爹是李刚”,其实李刚也就是个公安局长。那袁术要是出来喊一句“我爹是袁逢”,那得多大阵仗?曹操当年干洛阳北部尉就相当于公安局长,那时候袁术就已经是长水校尉了(推测),这年头有个好爹好爷爷不比什么管用?

有人也很疑问为什么说袁绍是“从兄”,这哥俩不是亲兄弟么?按照三国志上写的,这俩人的爹都是袁逢,可袁术传里写的“袁术字公路,司空逢子,绍之从弟也。以侠气闻。”这是因为袁逢有个哥哥叫袁成,而袁成是个短命鬼,袁逢看他家可怜就把这个庶子袁绍给过继了过去,这种事在三国里也很常见,比如诸葛瑾将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不知道是担心孔明还是黄月英的身体有问题)。所以袁绍出门要是喊也只能喊“我爹是袁成”,可这个爹死得早,也没袁逢那么显赫(左中郎将),自己也就是个庶出,所以从一出生,袁绍就矮了袁术一截。

相对于袁绍早期为了积累名气的坎坷经历(会在袁绍部分叙述),袁术青年时期那是平步青云,一路高升,举孝廉,除郎中,历职内外,后为折冲校尉,长水校尉,转虎贲中郎将。为人好奢绮,盛车马,以至于洛阳有歌谣“路中悍鬼袁长水。”

这段早期的记载可以看出袁术的正反两面。正面就是为人有侠气,这在那个年代是很容易处到朋友的,加上他家世显赫,不差钱。所以跟“少机警,有权术”的曹操应该还是比较对脾气,孙坚也曾入京担任过议郎,俩人也有可能在此时相识,为以后并肩作战打下了基础。还要注意一点,袁术曾担任“长水校尉”,掌屯于长水与宣曲的乌桓人,胡人等。估计是袁术待下也不错,导致后来匈奴单于于夫罗也愿意供他驱使。

但同时也有反面,“好奢绮”为以后的“横征暴敛”“百姓苦之”埋下伏笔,加上做事过于随性(有侠气的另一面),所以在乱世这个处处勾心斗角的地方较难立足。同样因为随性,所以信奉一条原则“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对臣服自己的人,一切都可以商量;不顺从自己的人,那是杀伐果断,毫无犹豫。

洛阳之乱与出逃南阳

洛阳之乱在之前的“董卓”一文中已交代了很多。董卓先处理了何苗和丁原,掌控了二人的旧部,一跃成为洛阳第一大势力。然后开始对付洛阳城内剩下的几股势力。除了三辅的皇甫嵩离得较远之外,洛阳城内比较大的势力就剩下掌控虎贲军的袁术袁绍曹操淳于琼为首的西园八校尉以及北军中候刘表。这几个都算是何进的旧部。

董卓先朝袁术动手,为什么呢?因为诛杀十常侍时,从袁术和吴匡等人联手杀宦官烧宫门来看,私交应该还算不错。吴匡张璋已经带领一部分旧部投靠了董卓,所以董卓最初是想拉拢袁术(官位最高,他是中郎将,袁绍曹操只是校尉)。提拔袁术三级跳,连过几级当上了后将军。多年后的赵云因为前期一直是杂号将军被后人黑来黑去,殊不知当年袁术如此轻易就坐上了这个位置。

三国志上说袁术“畏卓之祸”,然后出逃。注意袁术并不是怕董卓,他完全可以像荀爽郑泰黄琬等人一样留在洛阳当官就完了。他畏惧的是一旦接受了这个任命,自己就成了董卓一党,所以出逃就是表个态:老子不跟你同流合污;其次就是有私心,这时候凡是有点儿眼光的都看的出来天下将乱,凭自己的声望和号召力出去后一定能做一番大事(从后来郑泰孙坚投奔袁术也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袁术一路跑到南阳郡的鲁阳县,而且出逃时估计也带出来一部分虎贲军。另一边跑路的曹操就没这么幸运,改名换姓也不敢带兵,导致半路还没抓了一次。

之后诸侯讨董,长沙太守孙坚北上,连杀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守张咨。张咨不想给孙坚提供粮草导致被杀其实有两个原因:一就是袁术在南阳这个地盘上,粮草估计也得靠张咨,就像韩馥给袁绍供粮一样。而张咨和韩馥这两人讨董是并不情愿的,从占据冀州和南阳这样的人口大州郡却不出兵就能看的出来。而不情愿的原因是他们的官职是董卓给的,算得上知遇之恩。董卓除了废帝立后,当时还没干出来什么太龌龊的事,所以他俩也不觉得董卓有什么不好。不过这时候如果不喊两声“打倒董卓”估计他俩就得被打倒(有点儿像现在的“收复钓鱼岛”砸车事件)。所以韩馥派了一万弩军屯兵河内,不知道是防袁绍还是防董卓。张咨没那么强的实力,只能在粮草上做点儿文章。听袁术的还能因为袁术名望高,官职高,可你孙坚一个武夫出身算个什么。

第二个原因就是袁术可能有参与,从二人后来快速结盟来看,二人之前可能在洛阳是旧识。而张咨也有防备袁术的成分在,所以依袁术“逆我者亡”的杀伐果断的性格(少府阴循奉命来劝袁术退兵,被袁术杀掉;何颙不给他面子,去给袁绍出谋划策,袁术大骂“何伯求(何颙),凶德也,吾当杀之。”)。那是早就看张咨不顺眼了,于是孙坚顺理成章的剁了张咨,袁术入主南阳这个户口百万的大郡。

于是袁术开始了搞后勤,孙坚开始江东猛虎的扬名之战。特别要注明的是,讨董联军里真心讨董的无外乎就是曹操孙坚鲍信等几人。但是孙坚最初先是被徐荣李傕等人击败,史载只剩几十骑溃围而出,之后能迅速组织反击连打胜仗除了孙坚善于治军的原因之外,袁术也是出了力的,不然几万人的部队被打散,辎重粮秣丢的一干二净,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是不可能快速振作组织反击的。

还有就是之前提到的,袁术这人做事比较随性,没那么多心思。他如果见董卓迁都退军就组织孙坚回军去平定荆州那班宗贼,自己入主荆州,恐怕历史就改写了。而董卓杀了袁术全家,那边的袁绍盟主继续跟各路诸侯置酒高会心里不断惦记着刘虞他妹(立他为帝),这边袁术倒是打得比较坚决,倾尽所能支持孙坚孙坚也是“士为知己者死”,在洛阳城内巷战连败吕布董卓,修缮皇陵,整军与牛辅董越等人对峙。

兄弟反目 远交近攻

孙坚拿下了洛阳,连打胜仗,兵威正盛。董卓迁都,政治带来了负面影响,这个时候袁绍如果号令诸侯进军,那是有可能取代董卓掌控朝政的。可就像董卓进京时他不采取行动攻击兵力不多的董卓时做出的错误举动一样,再次出了昏招。

起因很简单:孙坚追到黾池,准备等粮草运上来之后进攻董越,突然后方传来消息,自己的豫州刺史部阳城被人袭取。史书记载会籍郡的周喁(三国志魏书说是周昂,三国志吴书说是周喁)奉袁绍的命令干的。我们分析下就不难判断是谁干的了,周家共三兄弟,老大周昕是扬州丹阳太守,老二周昂是扬州九江太守(扬州刺史陈温的刺史部在九江郡的历阳),老三周喁只是个武将。从地位来看,周昂的地位最高,他们是怎么千里迢迢来到豫州的呢?

前面说到曹操在荥阳战败之后,率夏侯惇、曹洪奔回故里沛国谯。曹洪集合了家兵千余人,但是这点人马在乱世只够做个山大王,随便一个县令手下人马都不止这么多。好在曹洪和扬州刺史陈温关系不错,于是曹操、曹洪、夏侯惇带着这千把人南下去找陈温求助。陈温倒是豪爽,送给他庐江精锐两千人。他们再向东去丹阳,太守周昕又送给他们两千人马,共得了四千人马。周喁和九江太守周昂应该也是这时率部跟着曹操一起返回了豫州前线,加入了关东诸侯,受袁绍节制。

袁绍和韩馥想立幽州牧大司马刘虞为帝,遭到袁术反对,心中忌恨。南路军孙坚节节胜利攻下洛阳,兵锋直指长安,孙坚要是灭了董卓袁术就会得势。袁术得势,袁绍这个联军盟主的超然地位肯定就会被袁术取代,那样的话,袁绍白忙一场,面子都没地搁。与其那样,袁绍宁愿保持现状。看到九江太守周昂来了,想到一计,以司隶校尉兼联军盟主的身份任命九江太守周昂为豫州刺史(周喁资历尚浅,不足担此职位)。乱世之中能多打下一块地盘,就多了一份争霸天下的机会,周昂与周喁两兄弟刚来,既没有其他诸侯的顾忌,也没见识过孙坚的厉害,反正孙坚也不是皇帝正式任命的刺史,他们也算是奉命行事,于是出兵攻下了阳城,把孙坚的辎重、粮草都据为己有。

孙坚听到后院起火,慨然叹曰:“同举义兵,将救社稷。逆贼垂破而各若此,吾当谁与戮力乎!”,看到曾经一片繁华的洛阳化作焦土,满腔报国热情却被盟友的卑鄙行径所伤,“普天之下,还有谁和我同心”孙坚此刻的心情确实是饱含了悲愤和惆怅,“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用在这里非常合适。

孙坚无奈,回师攻打周氏兄弟,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越率千骑助孙坚,战死阳城下。

周氏兄弟不是孙坚对手,数败,被打回九江郡。

孙坚战死 转攻兖州

诸侯联军瓦解。以二袁为首的诸侯混战开始,前文说了公孙瓒派弟弟来帮袁术,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袁绍先请求公孙瓒去攻打冀州韩馥,公孙家的人都比较实在,打少数民族兄弟实在,听别人话也实在,于是就起兵攻韩馥,韩馥军大败。于是荀谌等人劝韩馥投降,袁绍得以占据冀州,赢得了以后争雄乱世的资本。而公孙瓒又岂是好惹的,这匈奴乌丸见了我都得绕着走,你姓袁的居然敢忽悠我?

公孙瓒整军备战的同时呢,也不忘搞搞外交(估计是从卢植那儿雪来的知识),派一千多白马义从浩浩荡荡的去跟袁术结盟(路上估计也没人敢拦)。袁术一看:喝,这燕赵之地过来的果然不一般,行,你给我纳个投名状显示诚意吧,去给我把周家那三个SB兄弟剁了。

公孙家的人就是实在,公孙越就老老实实的去攻城了。估计是骑兵在马上习惯了,不会爬城墙,导致公孙越被射死了。他死了公孙瓒更怒了,大呼“就是袁绍害死我弟弟的”,起兵讨袁。

袁绍一听,我勒个去,有这么不讲道理的吗?无缘无故你弟弟跑去打我部下,被射死了,居然也成了我的错,弓箭不长眼,怎么知道谁是你弟弟。郁闷归郁闷,他还是不敢得罪公孙瓒,为了平息事端,把自己的渤海太守印让给了公孙瓒另一个堂弟公孙范,派他到南皮,后来公孙范一上任就背叛了袁绍,攻破青州。田楷和刘备之后在青州上任。

从此之后,二袁算是卯上了。其实之前袁术派公孙越去打周昂也是有私心,反正用别人的兵死了不肉疼,他战死了正好,公孙瓒更是跟自己死心塌地。于是二家分别形成联军,此时袁术的主要盟友是公孙瓒,袁绍的主要盟友是曹操

这时候董卓任命刘表去当荆州刺史,顺便夺了北军的兵权。袁术一看,凭什么把荆州让给你?于是封锁道路不给刘表放行。刘表也不含糊,一人一骑跑到襄阳,请出了蒯氏兄弟,结好蔡瑁黄祖等豪族,一个“鸿门宴”宰了几十号宗族头领,成就了“匹马得荆州”。反观袁术袁绍拖住,没来得及回头抢地盘,结果处于被动。

奥运会的乒乓球单打决赛时常看到上场的两名选手都是中国国家队的队员,搞得世界瞩目的奥运会决赛就像中国国家队的队内训练一样。反正谁赢冠军都是中国的,观众看得也不紧张。袁家这两位同父异母的亲兄弟目前的情形也是如此,董卓带着献帝偏安一隅,天下最牛的就是他们兄弟。反正冠军都是他们老袁家的,他们要是联手,或者一方有意放水,关东就姓袁了。可是他们既不联手也不放水,还打得相当投入,因为在队里就是死对头,所以现在更是豁出去要全力扼杀对手。以“对方的盟友就是敌人,对方的敌人就是盟友”来衡量与其他人的关系。刘表不幸成为了袁绍的盟友。

初平三年,袁术因为刘表和袁绍结盟,遣孙坚讨伐刘表,刘表率军迎战,两军在樊城、邓县一线决战。刘表不是身经百战的孙坚对手,被击溃。孙坚军渡汉水,围襄阳。刘表部将黄祖率军从江夏来救,孙坚围城打援,又击破黄祖军,并乘胜追击。猛虎孙追得太猛了,以致单马追入岘山,被黄祖伏兵射死。

孙坚一死,袁术断了一臂,孙坚侄子孙贲率孙坚余部归附袁术,被拜为豫州刺史,驻军豫州颖川郡,孙坚原来打下的司隶河南尹的地盘被袁术派苌奴驻守(故苌奴曾阻曹洪军西进)。

袁术一看向南攻不下刘表,粮食补给又被刘表切断,就往北发展。颖川北面就是陈留,陈留太守张邈也是袁绍的好朋友(他是八厨之一,和何颙、许攸、伍琼、袁绍几个关系特别好)。初平四年春,袁术兵进陈留,屯封丘(在酸枣南一百里,有兴趣的朋友可百度豫州,能看到东汉青、徐、兖、豫四州地图),遣部将刘祥进屯匡亭。

兵败兖州 转战扬州

袁术还真不是存心和曹操过不去,他来的时候兖州还是乱的一团糟。此时西边刘表已经站稳了脚跟,孙坚都死了再去打他没太大胜算。自己之前拼着命的支持孙坚,把南阳搞得户口锐减,生产力减少,困守在这儿早晚也得被刘表董卓给吃掉。

反而兖州和豫州比较乱,其时兖州任城相郑遂和兖州刺史刘岱先后被青州黄巾军击杀(这些黄巾军是被公孙瓒给赶过来的),兖州东有百万黄巾军钞暴,西有袁术、黑山、南匈奴联军入寇,又群龙无首,情况危急。

刚刚杀了董卓执掌朝政的司徒王允派了京兆人金尚为新任兖州刺史于是袁术结好金尚,利用以前当长水校尉的人脉搞定了南匈奴首领于夫罗,再用于夫罗的关系搞定了些黑山军余部(黑山军因为攻陷魏郡的邺城,被袁绍报复,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而于夫罗长期跟着白波黑山那帮人造反)。

兖州东有百万黄巾军钞暴,西有袁术、黑山、南匈奴联军入寇,又群龙无首,情况危急。就在这时曹操部下陈宫挺身而出,说服大家共推东郡太守曹操为新的兖州牧。

曹操一方面有真本事,一方面也是祖上积德(曹腾和别的中常侍相比,三十年都没有什么过失,还推荐了不少有才能的人,譬如张温、张奂、赵谦、赵温的叔叔赵典),先因为东郡太守王肱(桥瑁被杀后,被刘岱任命的)不能抵御黑山军入寇,他率军从河内郡赶过来,在东郡濮阳大破黑山军白绕,被袁绍表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县。

黑山军于毒攻东武阳,曹操采用围魏救赵之计,从东郡顿丘出兵去端于毒的大本营,于毒只好撤军。曹操又击黑山军眭固和跟着捡便宜的于扶罗,皆大破之。合适的时机遇到了合适的菜鸟,这几位就是来给曹操称雄预告片的。

公孙瓒扫荡青州黄巾之后,兵出磐河。遣平原相刘备屯青州平原郡的高唐,兖州刺史单经屯平原县(以上两地紧靠冀州),单经部下陶谦(此为公孙瓒部将,非徐州刺史)攻入兖州东郡的发干县(以上三人官职均为公孙瓒任命),从北、东、南三面包围袁绍

曹操袁绍好就好在私交不错,地盘还紧挨在一起,联合作战远比公孙瓒、袁术、陶谦联盟更默契。于是曹操破公孙瓒部将陶谦于发干,又配合袁谭击破兖州刺史单经和平原相刘备,迫使刘备向东退兵到青州齐国。

袁谭占据平原郡得以任为青州刺史,与公孙瓒所属青州刺史田揩相攻。

陈宫的提议得到济北相鲍信的极力赞成。兖州各郡守看完宣传片,觉得曹操确实很牛,非他不能安兖州于是同意了曹操兖州之主。

曹操先击黄巾军于兖州东平国的寿张,惨胜(战后连鲍信的尸体都找不到,只好拿木头刻了个样子祭拜),后昼夜攻击黄巾,沿路设伏疲劳黄巾,一直追到济北。黄巾军被追得士气崩溃,只好请降。

曹操得降卒三十万,加随军人口共百万(还是没有南阳一个郡多)。三十万降卒包含了所有从十五岁到六十岁的男丁,选拔精锐也就是选拔十八岁到四十五岁身体强壮的男丁,估计得有七、八万人左右。加上兖州原有部队,曹操手下不下十万军队,自此曹操有了逐鹿中原的想法。

一切准备就绪,是时候对付老朋友袁术了(你老也在这儿呆了有段时间了)。曹操率军西归,先击袁术部将刘详,袁术亲自率军来救。两军交战,袁术大败,退保封丘,没等曹操合围封丘,袁术又退往陈留郡东南的襄邑。

这两仗一方面是曹操实在太强,一方面再次验证袁术手下确实没什么冲锋陷阵的人才。他自己搞搞后勤用用政治手腕是一流,可打仗的水平实在是有限。至于那帮黑山军匈奴军的盟友则更是加起来还不如半个孙坚……

兖州不是你想来就能来,想走就能走的,当这是公共厕所吗?”曹操本着“要么忍,要么残忍”的精神紧追不舍。

“我勒个去,得理不饶人”袁术只好再退往太寿,曹操又追过来,掘渠淹城(袁术也没杀曹嵩啊,玩这么热狠干嘛?)。

袁术后悔不该招惹曹操,再退往豫州梁国的宁陵(陈留与梁国交界处),曹操还追过来(要打得你再也不敢踏入兖州一步,袁术至死都没有再踏入兖州),袁术只好向南奔了扬州,荆州刺史刘表乘机收复了南阳郡。

袁术吕布的那些事

吕布率领高顺和张辽前来投奔袁术时,袁术还在南阳。因为感谢吕布帮他报了家仇,开始对他很客气,但是吕布一提请兵勤王的事(长安之战败的太惨),袁术的脸色就不好看。后来有人劝袁术吕布反复不定,又骁勇善战,不宜养虎为患。故袁术就像当初对待孙坚一样,把吕布的粮食补给和其他军需都给断了。

吕布不敢像孙坚那样亲自去责问袁术,但是他也不是什么仁人君子,“不给呀!不给我自己去抢”于是自行钞略军资,袁术当然不乐意了,以此为借口逼吕布走。

关于吕布袁术这段《后汉书》记载“乃将数百骑,以卓头系马鞍,走出武关,奔南阳。袁术待之甚厚。布自恃杀卓,有德袁氏,遂恣兵抄掠。术患之,布不安。”

《三国志》记载“布自以杀卓为术报仇,欲以德之。术恶其反复,拒而不受。”

两边的记载有点出入,不过我们可以分析下。于理,当初关东群雄起兵就是想诛杀董卓,现在吕布替他们完成了心愿,所以无论他去投奔关东诸侯中的哪一位,在表面上都不可能不接纳。于情,袁家五十多口被董卓所杀,有灭门之仇,而且报仇的希望非常渺茫(当时国家的精锐都掌握在董卓手上,就带兵而言,袁绍袁术还是初级水准),吕布就是他们袁家的大恩人,知恩不报,传出去多损形象(换了各位也会厚待吕布)。

吕布为什么一定会请兵勤王呢(史书没提这事)?因为吕布是进过政治局的人(温侯,仪同三司,共秉朝政),做过政治局常委的人叫他在省委书记下面做个地委书记什么的不习惯,所以他会请兵,想重新打回长安,这样他的功劳会更大。臧洪讨伐袁绍的檄文有“吕奉先讨卓来奔,请兵不获,告去何罪?”证明吕布也向袁绍请过兵。故他也会向袁术请兵,而犯了袁术的忌讳(他希望长安越乱越好,最好李榷杀光皇室,此时有了玉玺的他好名正言顺称帝)。

既然是厚待,为什么吕布还要去钞掠,这就可以借鉴当时袁术孙坚的态度。袁术吕布既像孙坚那么善战,又没有孙坚那么忠诚。孙坚是臧獒,对外人凶(这一点孙坚孙策不同),对主人忠诚,吕布是猛虎,对外人凶,也曾两噬其主。即使袁术没想到这点,也会有人劝他(孙坚那么忠诚,都有人劝袁术不要拒狼进虎,也可见袁术这帮幕僚的水准)。

袁术不好意思直接撵走吕布,所以断他的军需(不发你工资,你还不辞职)。

吕布不迂腐,率部钞掠(“不发工资,我就自己从公司拿)。

袁术遣人放点风,说要治吕布的罪(好呀!你盗窃公司财务,劳教三年)。

吕布不安,只好率部北走。估计走的时候像从袁绍那儿逃走时一样露了两手,导致多年后辕门射戟时袁术帐下头号猛将纪灵只有点头哈哈的份儿。

袁术的部下以及前期的总结(其实是败给曹操+袁绍

袁术麾下除了孙坚之外还有大将张勋、桥蕤(《后汉书》载姓桥(乔)的仅一人,当为桥玄、桥瑁的族亲,豫州梁国睢阳人)、纪灵,此外还有刘详、苌奴、刘勋、李豊、梁纲、乐就、雷薄、陈兰,不过孙坚太耀眼,光芒远远盖过了其他三人,而其他三人又因为跟错了人,故在史书上除了败仗,什么也没有留下(《三国志》载自《吴书》,自然会把孙家的丰功伟绩放大,而忽略其他人的功劳)。

袁术依托孙坚领兵,率先攻入洛阳,获得了名声,又占据了南阳、颖川两大郡,和平时期这两郡治下百姓接近四百万人(兖州才四百万人,冀州不过六百万人),势力足以匹敌州牧。

孙坚战死是个意外,却改变了袁术的战略扩展方向,他亲自率军入陈留,屯兵封丘准备联合公孙瓒共击袁绍,以报袁绍派遣周昂偷袭颖川之仇。不过他和公孙瓒隔得太远,配合上没法同步,而袁绍又刚刚收了曹操(虽然《三国志》一直没有明确的说,但其实曹操和臧洪一样属于袁绍的部下,后来势力大了才慢慢脱离袁绍),所以袁曹联军先从容的击破公孙瓒部下的单经、刘备、陶谦三部,再南下攻打袁术,击败袁术之后穷追不舍,而且一直追击到豫州梁国境内的宁陵。

袁绍协助曹操破袁术的佐证有,一则,袁绍说过“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这说明他帮过曹操几次,第一次东征陶谦应该是在驱逐袁术之后跟着进行的(袁绍都能派军队帮曹操去侵略别人,自然会帮他保卫兖州),兖州之乱支援他粮食,甚至有可能击败三十万黄巾军时也出过兵(《三国志。武帝纪》击败三十万黄巾军那一段写得多含糊)。

二则,原兖州刺史刘岱本是袁绍的姻亲,而曹操又是袁绍部下的东郡太守,故曹操兖州除了兖州地方实力派同意之外,袁绍也是大力支持的(这也是兖州地方实力派支持曹操兖州的一个原因),定会出兵帮他稳定兖州的动荡局势。只是没想到曹操势力坐大之后,不再听命于自己,甚至把自己派去支援他的军队擅自留下(朱灵战后归附曹操),所以兖州之乱时才会要求曹操把家搬到邺城,作为人质。

汝南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各数万人亦响应袁术。在进军陈留之前,扬州刺史陈温病卒(《英雄记》、《九州春秋》说病死,《三国志》、《后汉纪》、《后汉书》均记载为攻杀)。

袁绍又遣山阳太守袁遗(袁绍堂兄,参加过讨董)为扬州刺史,率部前来争夺,被袁术击溃,退往豫州沛国,为兵所杀(遇到争地盘的事情,必定会和袁氏兄弟扯上关系)。

恰好尚书郑泰和荀攸、何颙密谋诛董,事泄,郑泰逃出长安,投奔袁术,袁术表为扬州刺史(郑泰出逃不久,董卓被杀,王允掌政)。

郑泰病故于赴任途中,袁术再表下邳人陈瑀为扬州刺史。陈瑀字公玮,故太尉陈球之子,沛相陈珪的堂兄弟,弟弟陈琮字公瑀,为汝南汝阴令。永汉元年(献帝年号,仅用四个月,189年)陈瑀拜议郎,转任扬州刺史

我们分析一下不难得出真相,初平三年袁术讨刘表,孙坚战死,然后引军入陈留。尚书郑泰来投,不久董卓被杀(初平三年四月),王允掌政,表郑泰为扬州刺史

如果按照《后汉书》等的说法,袁术是初平四年三月杀陈温自领,也就是初平三年陈温还没死,那么郑泰又怎么能为扬州刺史,岂非前后矛盾。另外从《三国志》吴书来看,袁术扫荡扬州基本依靠孙贲、吴景、孙策率领的孙坚旧部,但是这三人的传记里都没有提过袁术攻杀陈温的那场战役,这应该不是遗漏。故陈温是初平三年病死。

自此袁术占据寿春,开始统一扬州。

割据四郡 征战淮南

袁术在陈留吃了败仗,准备奔回寿春时,没想到陈瑀居然翻脸不接纳袁术(洛井下石有没有)。袁术大怒,在九江郡北部的阴陵,集结孙贲、吴景等部,准备攻打陈瑀。陈瑀不知道先发制人,竟然坐等袁术大军集结。等袁术的军队集结完毕,陈瑀害怕了,派弟弟陈琮去求和。袁术不理,将陈琮捉起来后继续进军。陈瑀败走下邳,驻军广陵海西县,朝廷表为吴郡太守、安东将军,后被孙策部下吕范所破,单骑归袁绍,被任为故安都尉。

袁术看到刘表、曹操都不好对付,那就先统一扬州。扬州含九江、丹阳、庐江、会稽、吴郡、豫章六郡,涵盖了现在的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及湖南的一部分。

可自己手下没什么冲锋陷阵的人才,怎么办?没事,袁术开始展现自己的智商和政治力,他遣孙坚小舅子吴景攻打和他不相往来的丹阳太守周昕,遣孙贲率军攻打袁绍所属九江太守周昂(刚被孙坚赶出豫州),周昂之弟周喁率兵助周昂,战败之后退回老家会稽郡,被许贡所杀。

丹阳兵精锐,吴景久攻不下,他就开始找对手的弱点,《孙子兵法》载“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周昕就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官,这样的人注定做不了好的将领。吴景宣布敢于跟随周昕抵抗袁军的一律死罪(景乃募百姓敢从周昕者死不赦),百姓一看加入周昕这边就会牵连家人,有人开始当逃兵。周昕又不肯狠下杀手,用铁血手段稳定军心,反而说:“我则不德,百姓何罪?”,竟解散军队返回会稽郡去了。

袁术于是占据了扬州九江郡、丹阳郡、豫州汝南郡及颖川郡。

这时朝廷任命了正在下邳淮浦县避乱的刘繇为扬州刺史(这时候朝廷的命令还是有用的),刘繇接到诏令立刻过江赴任。刺史治所寿春被袁术占了,他只好移扬州刺史治所到吴郡的曲阿。刘繇被称为“宗室之龙”,此人也不像演义里描写的那样无能,除了不任用太史慈之外,前期还是展现了一定的能力。

他巧妙的避开了袁术的封锁线(估计是看过刘表主演的“匹马得荆州”),借助丹阳太守吴景坐稳了曲阿。又结连当地豪族张英樊能等人,掌控了兵权,又结连笮融薛礼(因为陶谦的战败),然后驱逐了吴景。如果非要问原因,只能乱世之中强者为尊,刘繇是铁了心要拿下扬州,所以一州不能容二主。

刘繇在徐州时,和王朗华歆等人共事且是好友,于是扬州会稽郡守王朗、豫章郡守朱皓(朱儁之子,兄长为交州刺史朱符),吴郡太守许贡及故彭城相薛礼俱以刘繇为盟主,对抗袁术。

摆在袁术面前的有两条路,一为集中兵力南下攻打刘繇联军,一为北上徐州争雄。攻打刘繇的话可以解除后顾之忧,进可以鲸吞天下,退亦足以割据一方,攻打刘备则可问鼎中原,成王霸之业。开始袁术选择了南守北攻的策略(再次说明袁术这人的野心和战略眼光并非后人想的那么不堪),以吴景为丹阳太守、孙贲为丹阳都尉(都尉为郡守佐官,掌全郡军事,内地郡国已取消,边郡尚保留),戒备刘繇,自己亲率大军来夺徐州。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袁术准备出兵却发现粮食不够,于是向庐江太守陆康借三万斛粮。这就引发了战争导火索。

讨伐陆康 袁家和孙家的那些事儿

陆康字季宁,吴郡吴人,被臧洪的父亲时任扬州刺史的臧旻举为茂才,任高城县令(臧旻还提拔过孙坚,如果孙坚不早死,不知道会不会去救臧洪)。后历任武陵太守、桂阳太守、乐安相,在任体恤民力,百姓爱戴。

灵帝打算铸铜人,国用不足,向天下募资,每亩田需交十钱。这个和发行国债不同,属于白交,一时民怨沸腾。陆康上书劝谏灵帝,被宦官扣上“援引亡国,以譬圣明,大不敬”的帽子,执行双规。时任待御史的刘岱负责审讯他的案子,知道有冤情,上表帮他解释(刘岱人不错),经组织同意免去乐安相的职务,开除公职。

不久陆康又被朝廷征拜为议郎,时庐**黄穰与江夏蛮族连兵十余万人,攻下四县。陆康遂改任庐江太守,平定黄穰叛乱。献帝即位,天下大乱,陆康遣使奉恭,朝廷诏拜加忠义将军,秩中二千石(东汉大将军及三公每年俸禄为四千二百斛,九卿为中两千石,每年俸禄为二千一百六十斛,郡守、国相为两千石,每年俸禄为一千四百四十斛,虎贲中郎将及各校尉为比二千石,每年俸禄为一千二百斛)。

袁术刚到九江之时与陆康关系还挺不错,有次,陆康带着六岁的儿子陆绩去袁术那做客,袁术用橘子招待他们。陆绩偷偷的藏了三个橘子在怀里,临走前向袁术施礼告辞,怀里的橘子滚落出,袁术问他:“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陆绩跪着恭敬的回答:“我想带回去给母亲尝尝。”(一个郡守的老婆居然连橘子都很少吃,读来令人心酸),袁术很受触动。

陆绩后为东吴郁林太守,精通易经玄学,竟能预测到自己的死日,还能算到晋朝统一之年。

袁术向陆康借粮,陆康不肯。连橘子都舍不得吃的官怎么肯压榨百姓三万斛粮食,并非是《后汉书。陆康传》所载“以其叛逆,闭门不通”,若如此则不会带儿子去袁术那做客。

这就挑战了袁术的心理极限,袁术的哲学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于是大怒,遣孙坚之子孙策率军攻打庐江郡。

孙策字伯符,猛虎孙的长子。孙坚起兵讨伐董卓之时,将家人迁到庐江郡的舒县(孙坚与陆康同为臧旻所举,又是吴郡同乡,当有旧谊)。孙策一家人住在洛阳令周异的家中(周异的叔叔周景及周景之子周忠皆为太尉),孙策与周异之子周瑜同年,两人关系处得非常好。

孙策治军严谨,有乃父之风。曾有部下骑兵犯错之后逃入袁术大营,躲在马厩之中,孙策遣人追入袁术大营斩杀,再向袁术谢罪。袁术回答:“部下反叛,自当严惩,何需谢罪。”

这就显示了袁术的另一面:有任侠之风,自己兄弟的事,一切好说。这事要放在曹操诸葛亮那儿简直不得了。可袁术却对自己的部下表现了豁达的一面——只不过他对不服从自己的人从来没这么豁达。

于是孙策在军中威信更重。袁术大将乔蕤、张勋都很敬重他,倾心相交。袁术亦常感叹:“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其实何止是这几位,我估计记载的那句“豪杰竞相附焉”就包括不少孙策后来的将领,如蒋钦之前可能就是袁术军的部下,只不过后来跟了孙策。(三国志蒋钦传:孙策之袭袁术,钦随从给事。此处袭为投奔之意)

袁术与孙家的关系,常常让我想起曹锟和吴佩孚的关系。吴佩孚为曹锟一手提拔和栽培的,虽然曹锟本人没有什么大的能为,但是一直对吴佩孚信任有加,吴佩孚感其知遇之恩,也常以忠臣良将自诩。不过后来吴佩孚势力壮大,虎踞洛阳,志在扫平天下,而曹锟却一门心思想着贿选总统,两人开始有了分歧。

曹锟贿选总统之后,更是对外促成孙中山、段祺瑞、张作霖的三角联盟,对内形成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的三角联盟。最终造成了吴佩孚兵败山海关。

袁术才能和眼光应该都高过曹锟,但孙策却不是吴佩孚。吴佩孚倒有点儿像孙坚,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味道,不过策哥始终心怀大志,要自己干一番事业,就如当初逃出洛阳的袁术一样。

孙坚在梁东为徐荣所破,几乎全军覆没,仅率几十骑溃围而出。收散卒退保阳人,胡轸、吕布所部五千人不战自溃都不敢追,当不足千人。应该是袁术再发兵马支持他才能破董卓,进占洛阳(这些都被《吴书》选择性遗忘)。袁术有恩于孙坚孙坚才能甘受驱驰,直至战死。

孙坚战死之后,孙坚侄子孙贲、妻弟吴景俱为袁术效力,另有孙坚族侄孙香亦在袁术军中,为汝南太守,后拜征南将军,死于寿春,故孙坚余部朱治和孙策也前去投奔袁术。

袁术善于发现人才,韩浩就被袁术举为骑都尉,后来袁术兵败陈留,才跟了夏侯惇(史书又选择性的忽略了韩浩怎么从袁术部下变成夏侯惇的部下)。

袁术善待士人,《三国志。郑浑传》载“浑将泰小子袤避难淮南,袁术宾礼甚厚。浑知术必败。时华歆为豫章太守,素与泰善,浑乃渡江投歆。”就是郑泰的弟弟郑浑带着郑泰的小儿子郑袤依附袁术,袁术对他们非常客气,可见袁术善养士。

以寿春是南方的政治、军事中心,袁术又喜好名声,善于养士来看,很多江东重臣都为袁术旧部。

江东十二虎臣之中,程普为右北平土垠人,孙坚讨黄巾时的旧部,黄盖为孙坚在长沙所收,韩当为辽西令支人,却没说在什么时候跟的孙坚(有疑点,可能为袁术旧部)。蒋钦为九江寿春人,周泰为九江下蔡人,这二位肯定曾在袁术军中。凌统之父凌操,吴郡余杭人,吕蒙姐夫邓当,汝南富陂人,也应该是袁术旧部,连周瑜和堂叔周尚也是袁术旧部。

劝过袁术称帝的都说是被逼的,例如《三国志。何夔传》载“何夔避乱淮南,后袁术至寿春,辟之,夔不应,然遂为术所留。”脚在何夔身上,谁能逼迫你呆在袁术身边那么久,袁术称帝之后众叛亲离,何夔才离开袁术。广陵人陈矫拒绝袁术的征辟返乡,袁术也没为难他。

不过袁术却不善管理部下,从张勋桥蕤等人看好孙策,以及袁术死后孙策已经和袁术决裂他们还要去投奔孙策可以看得出来。而且如蒋钦周瑜这些人始终不愿从袁术的征辟,也可以看出袁术“好奢绮”的性格较难争取民心,所以不少人对他是敬而远之。

孙策破刘勋后,袁术的女儿入了孙权的后宫,袁术的儿子袁耀拜为郎中,袁耀的女儿又嫁给孙权的儿子孙奋,这也是孙家的一种补偿吧。

孙策东渡

袁术因为陆康不肯借粮,遣孙策率军攻打陆康。这是孙策第一次正式领兵出战,除了吕范、孙河之外还有孙坚旧部程普跟随孙策征庐江,另有庐江人松滋人陈武前来投奔。陆康也是良将,曾击败过庐**黄穰与江夏蛮的联军,在庐江多年,深得人心。孙策大军屯兵城下,庐江兵有休假或者请假外出的,收到消息均赶回,时城已被围,这些士兵趁夜潜到城下,与守军联络之后,爬城而入。

孙策大军围城数重,日夜攻打(这年头,不借东西都有罪)。陆康的侄子曾为豫章郡宜春县长,被贼所围,时任长沙太守孙坚曾经救过他,两家也算有渊源,可后来陆康装清高故意不接见孙策。现在反过来孙策率军攻打陆康,不知道陆康心中作何感想。

陆康困守孤城,又无援军,被破只是时间问题,庐江城上下一心,竟守城一年多(“受敌二年”当指从孙策投袁术的兴平元年到兴平二年)。陆康宗族百余人饿死一半,估计城内军民也差不多饿死一半,城破之后孙策倒是没有为难陆康,月余之后,陆康病死,享年七十(早知道就讨价还价借一些粮食给他了),何必搞得两败俱伤。孙、陆两家的关系还没有就此了结,陆康的堂侄最后竟然成为了东吴的大都督,他就是名震西蜀的陆逊。

《三国志。孙策传》载袁术起兵之初曾经和孙策说:“前错用陈纪,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庐江真卿有也。”意思就是拿下庐江之后郡守就是你了。没有前面那一句,这话倒是有可能说过,前面那一句是说袁术原本答应让孙策做九江郡守,结果后来拜丹阳人陈纪为太守孙策投奔袁术之时,袁术已经拿下九江郡,怎么会把九江郡守许给孙策(无功不受禄)。这也许只是《吴书》给孙策背弃袁术找理由罢了。

袁术任命了部下刘勋为庐江太守孙策心里是老大不痛快的。另一边,刘繇玩起了防守反击,在当利口、横江布置了防线,把辎重放在牛渚大营,用张英等人为将驻守。把政治中心放在秣陵,用笮融薛礼组成第二道防线。孙贲吴景攻打一年多,不下。

秣陵,地近后来的石头城,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城,易受难攻,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后代士人刘禹锡曾作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九百多年后,岳飞已经埋在了黄土下,韩世忠吴玠刘錡等名将也已不在。金国海陵王完颜亮觉得两国议和了太久,这和平日子过的太没劲。于是尽起大军攻打偏安杭州的南宋,两淮前线的宋军久疏战阵,一战即溃。完颜亮率军迅速渡河,如入无人之境。抵达兵家要地——采石矶。

这时候一个书生被宋孝宗派到了前线劳军,不想这位书生见形势危急,毅然把散处沿江无所统辖的军队迅速组织起来,率众反击,身先士卒,挫败金军渡江南侵的计划,赢得了著名的采石大捷,也是南宋唯一一次击败金军渡江的战役。导致毛在《续通鉴纪事本末》批道“伟哉虞公,千古一人”,虞公即虞允文。

而刘繇屯粮的牛渚大营,就是后代的采石矶。加上当利口扼住渡口,横江地处高地,这条三角防线,可谓密不透风。孙策此时请兵以“家有旧恩在东”为名,出兵攻打刘繇。注意袁术并不是因为孙策的玉玺而给他兵,玉玺在孙坚死后已经被袁术拿了(《后汉书。袁术传》载“又闻孙坚得传国玺,遂拘坚妻夺之”)。否则以他的政治手腕和当时的声望,根本不需要以借兵来索要玉玺。

袁术给孙策兵去打刘繇就像打陆康一样,把孙策看成了自己的部下。但同时也怕他做大,所以只资助了少部分兵力(千余人)。不想孙策迅速攻克了当利口的防线,根据周瑜传的记载,周瑜也带兵从攻,所以有可能是周瑜从对岸的丹阳郡带兵来里应外合,从而击溃了这条江岸防线。孙策迅速芦苇渡江(防备张英水军追杀),刘繇估计还没缓过神来,既然防线破了就该让笮融薛礼去巩固牛渚大营。不想孙策闪击战又拿下了牛渚大营,得以补强了辎重粮草。从此开始了神兵东渡,数年据有江东。

广陵之战

袁术底定庐江之后,亲率大军北上来夺徐州。刘备焉能把到手的地盘拱手相让,率军抵御袁术,两军在下邳的盱眙、淮阴一线相持。

刘备就像个做惯小本生意的人发了笔横财却被迫全部拿去投资一样,目的是不折本。他从前最多只是率几千人作战,现在第一次率领数万大军,对手还是名动天下的袁术(如果曹操不迎献帝,名气不如二袁大),故万分小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争取耗到袁术粮尽撤军。一个有心耗,一个无力攻,两军这么耗了一个多月,按照这个形式发展下去,刘备的目的就达到了。

袁术讨伐刘备也是有原因的。之前刘备受陶谦旧部拥戴,领了徐州,又获得了袁绍的认可(给袁绍上书),还收留了吕布。收留吕布既能帮他防备曹操,又获得了仁德的名声,名利双收,看起来一切顺利,完美。

有人心里很不爽“你领徐州怎么不经过我同意?”,谁这么牛呀?左将军袁术。

袁术有过很经典的一句话“术自生年以来,不知天下有刘备”。他骄傲自有他骄傲的资本。皇甫谧逸士传载,袁术丧母,归葬汝南,竟然有三万人参加葬礼,曹操偷偷和汝南王俊说:“天下将乱,为乱魁者必此二人也。欲济天下,为百姓请命,不先诛此二子,乱今作矣。”曹操有没说这话倒不一定,但是袁家的势力有多大,可见一斑。

反观刘备,虽是皇室,但血缘被稀释了不知道多少倍(刘胜有一百多个儿子),又是织席贩履为生,典型的寒门出身。袁术小时候一起玩的都是些太子党,曹操也只是小弟,何况刘备。所以你刘备当上徐州牧给袁绍打招呼不给我打招呼不是看不起我么?

那时候要么投袁绍要么靠袁术,袁术之前和陶谦又是联军(以后会讲),刘备袁绍上书却不甩袁术,难怪袁术要火。何况他此时扬州已无对手,又占据豫州的两个郡,兵锋正盛,于是起兵攻打徐州。

刘备本想拖到袁术粮尽,不想之前想被他养做看门犬的吕布反咬一口,夺了徐州,刘备无心再战,于是广陵就被袁术夺了去。刘备被咬了一口还得装孙子,又投靠了吕布,两家主客地位倒置。

注意英雄记有一段抹黑吕布与袁术的记载,在此更正:布初入徐州,书与袁术。术报书曰:“昔董卓作乱,破坏王室,祸害术门户。术举兵关东,未能屠裂卓。将军诛卓,送其头首,为术扫灭雠耻,使术明目于当世,死生不愧,其功一也。昔将金元休向兖州,甫诣封部,为曹操逆所拒破,流离迸走,几至灭亡。将军破兖州,术复明目于遐迩,其功二也。术生年以来,不闻天下有刘备,备乃举兵与术对战,凭将军威灵,得以破备,其功三也。将军有三大功在术,术虽不敏,奉以生死。将军连年攻战,军粮苦少,今送米二十万斛,迎逢道路。非直此止,当骆驿复致;若兵器战具,佗所乏少,大小唯命。”布得书大喜,遂造下邳。

看看袁术列举的吕布有三功,第一功是帮袁术杀董卓。第二功说吕布兖州,但是吕布其实最后吃了败仗,就像袁术被人打了一顿,然后吕布上去打那人,还是被人打输了,然后袁术握住吕布的手说“谢谢你帮我报仇了”。要是陶谦和刘备这么说还凑合,毕竟吕布牵制了曹操,让徐州避免了沦陷。而且袁术败出兖州并未伤筋动骨,还有实力去争扬州,怎么叫“几至灭亡”。第三条因果关系有点问题,你没听说有刘备,就可以随便去抢别人的地盘,别人还不能反抗。而且那时候刘备还在前线与袁术交战,没被击败。怎么叫“凭将军威灵,得以破备。”袁术自己都缺粮食,还要去找庐江太守陆康借三万斛米,怎么有二十万斛米送给吕布。如果袁术随便都能送二十万粮食给吕布,那还因为三万斛米击杀陆康,包括后来暗杀陈王刘宠也是因为借粮,那不是显得袁术找借口杀人么?

这段描述的记载一是抹黑吕布见利忘义,而是抹黑袁术和吕布狼狈为奸,且袁术其实粮草充足却还要到处找茬去杀人。

一步走错:称帝的背后

袁术在前方出力,被吕布捡了便宜,心里自然非常不爽,总想找机会夺回徐州。明着争徐州把握不大,那就来暗的,最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攻破。袁术派人潜入徐州,打探消息,策反吕布部下。

不久,河内郝萌反,曹性与之激战,道出“受袁术所使”。袁术蜀黍再次展现政治手腕以及自己的论调:谁跟老子过不去,老子就不让谁好过。

建安元年末,袁术基本平定了扬州六郡,下一个目标是扫荡豫州(注意小沛在豫州),于是派遣大将纪灵率军三万攻打屯军沛县的刘备刘备虽然凭着糜竺赠予的两千家兵和资助的金银军资得以恢复元气,但是新败之余,根本架不住袁术的三万精兵,于是遣人向吕布求救,刘备心里恨透了袁术,“老子和你又没仇,看我好欺负,一直追着我打(合理解释为什么刘备后来去截杀袁术曹操都信以为真)”。

于是吕布来了,辕门射戟一箭成名。纪灵只好呵呵,刘备逃过一劫。

纪灵或许是怕吕布,或许是想再征求下袁术的意见,所以退了兵。可袁术可没怕过谁,他此时按兵不动,是有原因的。

原因是那句:代汉者当涂高。

如果称帝,诸侯必然群起而攻之,袁术没有傻到没想到这个。所以他此时不想得罪的还是不去得罪,所以他称帝后首先拉拢的就是吕布,让儿子迎娶吕布的女儿。

1700多年后,另一位姓袁的同志,宣布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此时有广东龙济光、湖北王占元、陕西陆建章、河南赵倜、山西阎锡山、云南唐继尧、浙江朱瑞、湖南汤芗铭、江西李纯、安徽倪嗣冲、山东靳云鹏、四川陈宦、吉林孟恩远、黑龙江朱庆澜。附带列名的是:甘肃巡按使张广建、察哈尔都统何宗莲、绥远都统潘榘楹、贵州护军使刘显世、福建护军使李厚基等十九省将军联名劝进。

只有一人坚决反对,就是陆军总长,后来的民国总统段祺瑞坚决反对,江苏督军冯国璋和驻军徐州的长江巡阅使张勋态度模棱两可(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并称北洋三杰,清帝退位后,王士珍基本归隐)。

后来云南、贵州、广西三省的护国军攻入四川、湖南、广东,与北洋军对峙。形势逆转,参与劝进的江西将军李纯、浙江将军朱瑞、山东将军靳云鹏、湖南将军汤芗铭联合江苏将军冯国璋又通电要求取消帝制。这就是政治,开始站起来反对就是找死,肯定被收拾,后面形势逆转自然需要改变立场。

所以我要说的是,袁术称帝时,或许只有阎象一个人反对,但不可能没有一个人劝进。

袁术先发言:“今刘氏微弱,海内鼎沸。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於诸君意如何?”(老刘家江山已经不稳了,我准备顺应民心登基,诸位意下如何?)。

大家都默不作声(孙策怎么不起来反对),只有主簿阎象小心翼翼地劝谏:“昔周自后稷至于文王,积德累功,三分天下有其二,犹服事殷。明公虽奕世克昌,未若有周之盛,汉室虽微,未若殷纣之暴也。”(周文王占据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仍旧向商朝称臣,您虽然英雄了得,和周文王相比仍有差距,汉室虽然衰败,却没有商朝那么不得人心,所以此事需三思。)

阎象的劝谏固然中肯,但袁术此时刚破庐江郡,已占据扬州三郡,豫州三郡国,徐州的广陵等地,后面孙策还在帮自己开拓领地。此时说他是南方霸主丝毫不为过(远不是游戏里他占了一个城就去称帝,只有2B才会那么做)。所以心气一向很高的袁术终于没把持住,走出了这关键一步,也是最错误的一步。

袁术是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人,而袁世凯是周口市项城县人,两家离得很近,自驾游估计用不了一个小时的车程。估计袁世凯身上还有袁术的基因,所以两个人一样的看不透。

当时不知道劝进的有哪些,也许有孙策的部下,甚至可能会有孙策本人(不是黑策哥,这就是乱世,他称帝自己就有了脱离的借口)。这些都掩盖在历史的浩瀚长河中了。

吕袁交恶 曹操坐收渔人之利

袁术称帝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自己的儿子迎娶吕布的女儿,不拉拢吕布,这皇帝当得不安心。他派遣使者韩胤前往徐州迎接吕布的女儿回寿春,并希望和吕布正式结盟。吕布觉得能结交这么个强势的盟友也不错,便一口应允,同意韩胤接走他的女儿。韩胤刚接走他女儿,沛相陈珪就快马加鞭地驰入下邳来见吕布

陈珪见了吕布直接就问:“将军,听说袁术遣使前来迎娶令爱,可有此事?”

吕布点头:“不错,小女昨日已经上路,这门亲事早有约定,汉瑜觉得有何不妥吗?”

陈珪顿足长叹:“将军,此事万万不可呀!当日许亲之时,袁术还是汉室的左将军、阳翟候。现在袁术在淮南称帝,打算篡夺汉室江山,已经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国贼,他不过是在重蹈王莽的覆辙。将军和他结亲,受天下不义之名,必有累卵之危。”

吕布闻言大惊:“这倒是我失了计较,事已至此,如之奈何。”

陈珪前趋两步,附耳密语:“曹公奉迎天子,辅赞国政,将军宜与协同策谋,请速派人追赶令爱车驾,将韩胤拿下,械送许都,然后与袁术断绝来往,如此则可反祸为福。”

吕布连连点头,立即点起一队骑兵去追韩胤。韩胤莫名其妙的从座上宾变成了阶下囚,还被押送许都。曹操毫不客气,将韩胤枭首示众。

陈珪向吕布请求派遣自己的儿子陈登去许都朝拜天子,吕布不肯。等到韩胤押送许都之后,朝廷遣使者来徐州,诏拜吕布为左将军。吕布大喜,即刻遣陈登奉章去许都谢恩。

袁术开国第一件事就遇到吕布悔婚、使者被杀,这多晦气。袁术就算再不愿和吕布公然为敌也不得不出兵,搞不定吕布,这脸往哪搁,皇帝没法当了。这次袁术几乎把全部的精锐都押上了,遣大将张勋、桥蕤与杨奉、韩暹联合,尽起数万大军,分七路攻打吕布

虽说吕布平常不太在意袁术(不然悔婚没那么果断),真看袁术拼了命,也有点慌了,毕竟“杀人一万,自损三千”。袁术兵力雄厚,自己和他拼下去,手中这点精锐要是打没了,凭什么在乱世安身立命。

陈宫因为上次的谋反事件和袁术有扯不清的关系,已经不受吕布的信任,故吕布问计于陈珪:“今致术军,卿之由也,为之奈何?”。

陈珪笑了笑:“杨奉、韩暹并非袁术部下,跟着袁术出征只是为了争点利益,未必与他同心,可以遣人以利诱之,就能瓦解他们。”

吕布依计行事,遣人投书给杨奉、韩暹。信中说:“二将军拔大驾来东,有元功于国,当书勋竹帛,万世不朽。今袁术造逆,当共诛讨,奈何与贼臣还共伐布?布有杀董卓之功,与二将军俱为功臣,可因今共击破术,建功于天下,此时不可失也。”(看这书写的,人家吕布的主簿真没白当)并许诺只要杨奉、韩暹肯帮自己破袁术,击溃袁术之后,所得军资俱归杨、韩二将。“出来混就是求财”,打谁不是打,况且杨奉、韩暹也不认同袁术称帝的行为,便同意联吕反袁。

于是,再强的大军也无法挡住内部的崩塌。况且张勋不是张辽这一级别的猛人,出了乱子自己还能快速镇压,于是张勋正面被打垮,杨奉韩暹趁乱掩杀。袁术军一溃千里,被斩将十员(猛将纪灵应该就是死于此战)。

吕布与韩杨叛军水陆并进,渡过淮河,直到九江郡的钟离,所过虏略,缴获无数物资。袁军收缩兵力退保寿春,不敢出战。吕布担心徐州有失,也不敢逗留太久,迅速回师,北渡淮河,临行前留了一封书信给袁术。

信中写道:“足下恃军强盛,常言猛将武士,欲相吞灭,每抑止之耳!布虽无勇,虎步淮南,一时之闲,足下鼠窜寿春,无出头者。猛将武士,为悉何在?足下喜为大言以诬天下,天下之人安可尽诬?古者兵交,使在其间,造策者非布先唱也。相去不远,可复相闻。”

袁术大怒,虽然这一仗元气大伤,可是这口气咽不下去,于是率领五千兵马追到淮河南岸。吕布大笑“不老袁公远送!”

这一仗也许很多看官觉得无足轻重,其实这一仗决定了许多人的命运:

袁术兵力大损,粮草辎重丢失无数,进一步加速了领地内与百姓的矛盾,后来又遇天灾,导致“寿春残破”。

孙策见他称帝就想脱离,现在看他政治军事都失势,于是责书绝之,张紘的上书列了九条罪状。

吕布倒是打痛快了,可他领地也有乱子,他又回军对付臧霸。连年征战,老兵打一个少一个,战马死一匹少一匹,粮草不会越打越多。就像A有两个敌人B和C,三人实力差不多,A正不知道如何打他们,忽然B和C开战了,C被打残了,B也实力受损,于是A出手干掉了这两个人。

A就是曹操

众叛亲离 快速陨落

袁术败于吕布之手后,不敢再招惹吕布,改向北发展。袁术占据的地盘有扬州五郡(豫章郡仍在扬州刺史刘繇和太史慈手中),豫州的汝南郡以及沛国的一部分(颖川郡被曹操占据,并将许县改为许都),向北发展就是豫州的陈国和梁国。

陈王刘宠在熹平二年曾被国相师迁(此人姓师名迁)举报他和前国相魏愔共祭天神,大逆不道(看来国相不单会辅佐,还会举报),有司派遣使者前去调查。刚好勃海王刘悝因为牵涉谋反案自杀,汉灵帝不忍心再杀刘宠,传令将魏愔收押,派中常侍王甫与尚书令、侍御史拷问。魏愔咬死是和刘宠一起祭黄老君,求长生福。王甫等人问来问去,都没问出什么,于是揣摩圣意结案。前国相魏愔职在匡正,而所为不端,现国相师迁诬告其王,罔以不道,皆诛死(看来原告也危险)。陈王刘宠被赦免(鬼门关里走了一遭)。

陈国相骆俊是会稽乌伤人,有文武才干,少为郡吏,察孝廉,补尚书郎。他治理陈国时鼓励生育,国中有人家里生了小孩,就发给米和肉。百姓感恩,无论生男生女,都以骆为名。

刘宠善弩射,十发十中,中皆同处。董卓之乱后,他自称辅汉大将军,部下有强弩手数千,精兵不下万人,又有十多万流民归附。陈国保境安民,独立于各势力之外。邻郡百姓前来投奔,骆俊都开仓赈赡,使他们活下来。

不过袁术曾经占据过陈国的武平县,任命手下袁嗣为陈相。建安元年,袁嗣投降了曹操

袁术向陈国借粮,陈国不给。袁术于是派遣刺客张闿阳暗杀了骆俊和刘宠,一郡人哀号如丧父母。

梁王刘弥有记载的只有一句话“子弥嗣。立四十年,魏受禅,以为崇德侯。”从袁术兵败兖州之后从梁国的宁陵撤退以及曹操东征吕布刘备相遇于梁国来看,刘弥要么是控制不了梁国,要么比较圆滑,夹在曹操和袁术之间两不得罪。反正这位当梁王当了四十年,魏国篡汉之后,他被降为崇德侯。汉朝留下来的八位王爷都被降为崇德侯,其实就是给个空名头,剥夺了封地。

在乱世太恃强不变通,也是取祸之道。

鲁国相对比较小,仅有六城,被曹操吕布各据一部分,东平人毕谌和张辽都拜鲁国相。

袁术暗杀了刘宠和骆俊,于建安二年九月起兵攻破陈国,世外桃源又少了一个。

曹操听说袁术攻破陈国,起兵前来讨伐(陈国名义上归顺于汉献帝所在的许都政权)。《三国志。武帝纪》载“术闻公自来,弃军走,留其将桥蕤、李豊、梁纲、乐就”。这不合常理,如果袁术那么怕曹操,听说曹操来就走,不如干脆全军撤退好了,否则大敌当前,主帅畏战,必定扰乱士气,战则必败。

袁术退走的真实原因应该是后方不稳。这次曹操双管齐下,从军事上和政治上同时对袁术进行打击,拉拢袁术的部下叛乱。孙策、朱治应该是这时候宣布脱离袁术自立的,并出兵驱逐丹阳太守袁胤(袁术堂弟,代周瑜堂叔周尚为太守),广陵太守吴景也率部南下夹击袁胤(逐走袁胤后,吴景为丹阳太守),所以袁术打算回军稳定后方。如果孙策、朱治提前宣布脱离袁术的话,以两郡之兵挡不住袁术顷力一击。如果后方不稳,袁术也不敢亲自率部北伐。

曹操率于禁、乐进攻破了陈国的苦县。乐进率部先登,斩杀了桥蕤、李丰、梁纲、乐就四将。曹操攻下苦县后,没有再打袁术,转而东征吕布

袁术先后败于吕布曹操,大将桥蕤阵亡。情况已经很清晰了,于是九江太守孙贲、庐江太守刘勋、雷薄、陈兰、周尚、周瑜宣布脱离袁术,另有沛国相县人刘馥说服袁术部将戚寄、秦翊归降曹操

袁术众叛亲离,身边仅剩大将张勋,困守于汝南、九江之间。自此之后,已经无力回天。

此后曹操东征吕布吕布失败的一大原因就是连年征战,老兵减员,兵粮不继。他先后和袁术、臧霸和刘备等人交战多年,于是战败,退守下邳。此时吕布倒是想起了老朋友袁术,眼看拾危,只好厚着脸皮找袁术求救。

袁术虽然恨吕布恨得牙痒痒(当初跟老子结盟你我会有今天?)。可恨归恨,袁术倒是展现了自己的大局观,这时候不救吕布下一个曹操灭的就是自己,于是他尽管眼下危机重重,可还是派了兵,似乎临到末年,仍保留些年轻时的侠气。

可惜援兵还没到,吕布就败了。吕布陈宫高顺被杀,张辽投降。

袁术此时身边众叛亲离,寿春又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只好做出了艰难的决定:北上投奔当年的仇人,大哥,袁绍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明白了,刘备报了一箭之仇,袁术英雄迟暮,死前仍不失年轻时奢绮之节,饮蜜水而不可求,愤懑而死。

失败原因及人物评价

一直以来,我觉得袁术是一个比较难评价的人物,因为中期称帝,导致许多人跟他撇清了关系,吴书也几乎没记载他什么东西,我们只能从史书的只言片语里去看他这个人。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袁术出身望族,衣食无忧,所以“好奢绮”,心比天高,不服输。又因为做事随心所欲,所以心机不重,比较随性,有侠气。有侠气导致爱憎分明,偶尔会走极端,也为自己的末路留下伏笔。

袁术从小以侠气闻名,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后颇折节,和曹操的“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刘备的“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差不多。长大举孝廉,除郎中,累迁河南尹、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历职内外,可谓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踏实(比袁绍更强)。

何进被杀之后,大将军府的府兵吴匡、张璋率部攻打皇宫,场面很混乱。作为皇宫警卫部队指挥官的袁术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率部与吴匡共同攻打自己曾经保护过的皇宫。天黑,宫门紧闭,袁术也很果断的放火烧南宫九龙门及东西宫,最快速度破门而入。等袁绍将兵增援时,战斗已近尾声,只需要闭北宫门捕杀漏网之鱼。

董卓入京拉拢曹操时表为骁骑校尉,这个职位的出现仅此一次,可能为笔误,应该是北军五营中的越骑校尉。真相就是董卓为了吞并西园禁军余部(一部为袁绍带去冀州),把曹操从典军校尉平调成越骑校尉,可见曹操当时在朝中并无多大的影响力,所谓“平天下者必此人也”的预言,无非是成功之后为了锦上添花而追加的,作用类似于刘邦醉后斩蛇。

袁术面对拉拢,表现和袁绍一样,畏祸出奔。要知道当时郑泰、何颙、荀攸、周毖、伍琼都没有弃官而去,这说明要么是袁术的政治嗅觉更灵敏,要么是他和袁绍名气一样大,到了不得不表态的地步(从官职来看,后者可能性大些)。

相关推荐:

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因出身受诟病被群雄合力缢死

揭秘史上唐太宗李世民真爱并非武媚娘?

孔子被封为文圣和关羽被封为武圣,两者有区别

如何理解曹操的“外易简而内机明”

诸葛亮有信任的人吗?那他最信任的武将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