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曹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发布时间:2015-02-16 栏目:专题 投稿:震动的高山

历史就是历史大家现在看到的曹操,皆拜《三国志》所赐,历史已经走远,留下了传说中的人物。那时没有起居注,曹操也没有那么高的待遇,如之那么清清楚楚记下,他的一举一动。就像这两个字,也是疑似,传为其所做,他真地写过吗?要认知这两个字的价值,自有专业人士亲历亲为。我们知道曹操,应该是历史的一种推定的真实吧,各说各的理而已,而理难明,何况过去了1700多年。

曹操非秦非今,他就是一个存在,虽然面目全非,早就不太真实了呢。我们到哪里还能见到一个曹操呢?

影屏中通过艺术,各以自己的形象来塑造,来我绘我心,鲍国安的沉稳大气,张丰毅的孔武有力,我们说太像了,他就是我们心目中的曹操,有人喜欢,有人不喜,一如真实的曹操,也这个样子,说不清人们喜欢还是不喜欢。他之杀孔融,孔子之后,虽然他也诗书子云,但还是毫不留情,且以不孝之名,没人敢为之立传,我们知道,汉以孝治天下,这才叫真正的毁尸灭迹呢,不容诋毁,找这么一个理由,活做得干净,覆巢之下无完卵,不留一个活口,但亦不留血丝。这是让梨的孔融啊,当时多大的名头,杀这么个人,说实话,曹操相当费脑子,让郗虑充任御史大夫了!他向来与孔融不合,甚至连个眼神也不需要,或者露骨点一说,你去搜集一下孔融的资料,没有丝毫暗示,就这样用任用一个人的方式,把孔融给办了,办得死死的,让人钳口不能言。这招阴毒,连个收尸的都没有,脂习正直,无论如何也看不过去,昂昂而去,抚尸一哭,我早就告诉过你的啊,别那么犯傻,你值当的吗?曹操听说后,下令将之逮捕,毛贼好大胆子!曹操之杀孔融,向外放出多大风声,敢与我之做对者,绝无好下场。东汉>朝廷,已同形尸,可是这些士子,如孔融者,绝不违背封建道德,他们才是东汉最后的存在,世道自在人心,是以说杀孔融就是杀掉东汉最后的一点人心,曹操要形式自立朝廷,做魏公就是要开始分庭抗礼了,过去没那么明显而已。他要在人生的最后,为曹家子孙做一点事,曹操心说,我都活了这么多,还怕什么呀,无非是骂,无非说我曹操无礼,有礼要说,我都维护了这多年的道德,也无人夸我呀。既然既然,呵呵,无非痛痛快快到底而已。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实现曹家政治理想,曹操没想好,曹丕的细节也没处理那么好,反正是颠倒乾坤,无非走走形式。然而曹操处理得就好,通过杀孔融的方式,来堵住了天下悠悠之口。

谁还不知道曹操呀,“托名汉相,其实汉贼”,那些骂他骂得欢的人,都在笑话他,把皇袍当做内衣。自四世三公之后袁绍到织席贩履之徒,无一人能真心拥汉。

不能再拥汉了,面对后世曹家儿郎,曹操要有一个政治安排,让曹丕来干这件事,他考虑来思谋去,相当之谨重,因为他知道,这不是什么魏王世子,而是选了一个天子,要有铁的手腕,对老刘家绝对不能再客气,即便现在看,也不是一个小事。汉家名存,赖曹操破茧得出,汉人至今称好汉,有赖刘邦之大汉,所谓犯汉者虽远必诛,汉家已经威风了四百多年,刘秀哆里哆嗦,苦战多年而得以平定汉家之邦,尚以汉的名义,这叫续统,一续而得以正立,非篡。魏家靠什么

靠杀人,绝不手软!以铁的手腕,征战的手,砍弯了刀,终日都有哭声,满朝尽为血腥。基本家家戴孝,朝廷上下,不与曹家一心者,都得小心了。说点他的什么坏话,他也随时能听到,有校事,清楚地知道,哪家喂了几只鸡的,流传千古一句话,说曹操曹操到,我意,绝对不是一句什么可以安慰的话,这是恐怖的象征,典型的曹操特务政治产物。

历史已经走远,今人不用再刻意隐藏些什么,痛痛快快地说,可是历史已经远去,你没有了根据,不能捕风捉影,只能靠推测去认定,曹操本来该是一个什么样子,各说各的认识,深浅也不一,而见之者深者,如吕思勉,研究三国就很有独到之处,称为家,三国的大家。他尤其佩服曹操

其实佩服曹操没有什么

彼何人哉

曹操一个人物,精采地活在历史里,他并不只是会杀人,要不然,他也不再是曹操了。曹操满肚皮的智谋,用其一世的算计,走向成功。天下,时人倒处在传唱,这样的人物,长得啥样,都有唯愿一睹的感觉。

曹操可是一个能人啊,他杀了比他名头还大的袁本初,以少胜多,袁绍硬生生打不过他。曹操懂兵书,知兵法,手下一支奇兵,如之短刃护身,每出必胜,有称虎豹骑者,这是曹操的开创,他以自己的军事思考,来进行制度建设,有效控制了战争进程,是以指挥若定,意思安闲,其实每仗都能创新战术,临机决战决胜,用兵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罗贯中以其神来之笔,记下了曹操的军事家风度。你看,他胜了笑,不胜也笑,倒处都在哈哈大笑。胜了他哭,败了他哭,随时都要面临糟心的事。他哭他笑,他也敢哭敢笑,恣意欢谑,有见之者以证,席间听到可笑者,他毫不掩饰自己的高兴,就是说,他不装,以致于把胡子都沾满了食具里的汤汤水水,是大英雄能真本色,他不假,即便玩假,你也看不出来的。

曹操好色么?这是一个历史传奇,我看到,《曹操与蔡文姬》的演义,曹蔡有情,无非当年青春,其实曹操没有动意,如果真有这么个意思,他花了大价钱,把她从匈奴那儿弄来,也不会便宜了董祀的。这正然就是历史的曲解,也许于民间,似乎只有这样,拿历史当做调侃之资,方有意思。传奇在民间,也不完全是胡说八道,大家以自己的理解,加入了历史。所谓演义也者,不只是罗贯中,罗氏本为整理者,是高手不假,迷于传奇故事,有整理的冲动,第一次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构思。

现在说曹操的女人多,他可能不如孙刘,像他们这类人物,谁还没有几个女人呀,刘备在传奇中无耻着,女人如衣服(名言呀),孙权儿孙也自是不少。曹操的女人,可考者16人,就是有个姓的,没名没姓的自然也有,因无子,都成为烟尘。都说他之好色,那么不如让我们今天来说说曹操夫妻情长吧。

曹操的原配姓刘,刘氏产下一子曹昂后,得了病死了,而有一个姓丁的侍女,与曹操情长,担负起育护之责,其实曹操充之为正房。丁氏跟了曹操很长的时间,曹操42岁与战张绣,因其很欣赏张绣的寡婶,一个楞神转身的功夫,遭遇新降的张绣袭击,直弄得灰头土脸,还痛失长子曹昂,这事传遍了天下,自然丁氏不会不知道,老曹家真丢脸哪!是以决绝,转身收拾一下回到了娘家。别看事后曹操女人一大堆,曹操对原配那还是相当真情的,见丁氏扭脸背之而去,曹操多有不忍,得了空去看她,她理也不理,根本就不以曹操权贵在意,曹操上前去爱抚其正在织布的丁氏后背说,怎么样,是我错了,还不行啊,还是跟我回去吧。她理也不理。走到窗外,曹操犹小心弈弈,跟我回去吧?我就知道曹操动了真的,内心一定在流泪,多好的女人啊,我曹操真是一时糊涂犯困呀。

曹操后来娶了卞氏,卞氏也很聪明,历史留下了一笔,也记载下卞氏与丁氏情谊,二人惺惺相惜,后在邺城,经常接来丁氏,并常东送西,丁氏觉得愧疚说,哪里过意得去,你知道的,我是个被废之人。其实年轻的时候,曹操有令,丁氏可以不一样,虽然做过我曹操的女人,既然现在不给我过了,也是要以再嫁的,然而丁氏终于没有嫁出去。丁氏死时可能也在五十多岁,曹操听说了流泪,在其晚年常说,如果儿子在地下问我,母亲在哪,我将如何作答?是以很后悔当年干得蠢事。人有了权,总是不能控制自己,做为封建道德,条条款款,也从不太苛意去谴责他们。他们可以三妻四妾,拿女人不当什么人,侍妾说白了在特权阶层,就是奴隶,性工具而已。

42岁干下一件一辈子后悔跺脚的事,吸取了教训,并不等于特权没有了,公元199年,也就是这次犯错的两年后,与刘备合围吕布于下邳,关羽战前请求把吕布手下秦宜禄的妻子赏他,曹操不假思索一笑,等及战后一见其女人,甚有颜色,便喜以纳之。这事有鼻子有眼,见之于正史,你关羽先往后挨挨。也许,这,即可证明曹操的好色了吧。以致于后人有诗,什么锁二乔的事。都知道曹操这人没个正形,喜欢女人。

曹操有诗人气质,见了女的挪不到脚步,文人骚客嘛。何况曹操这么大的权,能没有个风流逸事吗?以为正常的。

自有评说

曹操还是蛮真实的,后人读及其分香卖履一折,未尝不怆然下泪。当然还有其它。后人佩服他的英雄气象,也万千,就像一枚多棱镜,无论从哪个方向看,他都是那么五光十色,折射出迷幻般的光彩。于历史这样的人物有几?不是很多。

一个民族需要英雄,他是杰出代表之一员,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喜欢更多一点曹操我们说,他来自于那个时代,得多一点理解,不能以现代人的眼光来评判曹操,这不是唯物论,否则他就不真实。历史地看,才能不失公正,我们也可建立这样的理解,他在那个时代是最精彩之一。他有才,有理想,有抱负,有吞吐天下之志,都承认,明此也就足够。

去伪存真以后,你会发现,自己做为一个现代人,多有不如的地方,这才是学习历史的态度,要不然,我们学习历史什么不是模着照做,而是知道他的聪明,知道他的愚笨,少犯一点常识性错误。我观之讲史者,无一不是这样,在嘻嘻哈哈讲故事的同时,留下无限寓意,你懂得的,人家讲了半天,在说点什么。错误人人能犯,而曹操就有一个。你成不了曹操,就像你期待的曹操,也绝不会如你一样改变,时光不能倒流,而眼下活着一个真真切切的自己。读史让人明智,学历史,是真正可以益智的地方,正是那些教训,有血的代价,有人用一生来验证自己的屡教不改,除此,还能说点什么呢。

有人总喜欢一句,我们历史上走来,什么意思?中国以一而贯之,从昨天走来,包括昨天的一切,栽过在跟头,有过大智慧的昨天,不好亦不坏,中华文明的车轮就这样轰然碾过,有人不愿学习,总在眼下胡说八道,却说自己如何聪明,聪明可为吗?曹操当年也聪明,跌了不少跟头,是说学历史,至少得有点谦虚的态度,在你小心求证真实以后,你会在求证中发现,多少历史真实,已是过眼云烟,但尚能穿过时空而立,这是多有意思的一件事,不是吗?

谁人知曹操曹操独笑尔,无非在哈哈大笑,是我是我,我在哪站着,你是何方神圣,与古人对话,也要平等,不能因为作古,你就可以随便随圆就方。想捏个圆的就是圆的,弄个扁的就是扁的,那么你不用心的话,再画一万年,曹操曹操,你是你,你与曹操什么关系。曹操于世活得精采,至今传唱,你不过历史一尘埃,一蹬腿也就呜呼哀哉了吧。做人需要一个态度,学习也要态度,不用心,等于瞎子点灯,有什么用呢。

古今之论曹操,多有佩服者,不乏哲人伟人,亦有说得不堪的,少。这样我们可以来到一个高度上,来观察一个人,采取最简便的办法,如今之概率的科学,来统筹一下,多少骂曹者,骂得什么,是各取所需,还是公正客观。皇帝们夸了一通,大凡是要骂的,不骂就不正常了,有谁喜欢乱臣贼子呢。能臣是能臣,皇帝是皇帝,不服管,杀你到手酸,也绝不会手软。这君君臣臣之事,没有一个会不在乎。说到底,曹操是臣,是汉家三心二意的大臣,做为汉臣,他做得再好,也是不合格的,毕竟汉魏不同天,可是孙吴刘蜀并立,也没见汉天子行诛,最可恼者,只有曹操。也许这就是曹操真正的尴尬之一。从内心说,愿意再做几天汉臣,不能改朝换代,可于子孙,就有矛盾,他曹操的威风大着呢。曹操绝不伪饰,这是他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他会在乎后世如何评论他吗?可能不暇细想,人生已经到终老,在这个舞台上,处于中心的位置,他饱经历史风雨,已经很累,为了曹家能够活得更好,他已琢磨了很久,也许为了保命,你可见之其“让县自明本志令”,可谓其一世总结。予爱之如珍宝,每读之,也是流泪唏嘘不已,曹操啊,一世不易。特录于此,与铁血诸君共享之: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低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已。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位已极,意望已过矣。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馀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吾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

然欲使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孤闻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奉国威灵,仗钺征伐,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我的翻译大意,意思可能不确:

我年轻那阵,特立独行,认真做官,以扬名立万,可是经过认真思索后认为,恐怕这个楞劲真要给家族给来不测之祸了,是以在触了一些霉头后,辞官归乡,当其志,无非想做一个好郡守罢了。

我想等一等,天下总有能人出,会有清平之世的,想到时再出去做官好了,是以在老家不远盖了一个相当不错的房子,断绝一切交往,认真地想读些书,下下功夫啊。

可是不能够,又被征召到军队为官,那时间只是想做一个威风八面的将军罢了。首倡义兵伐董卓,也只召了几千人,为什么呢?自己的志向实在也有限呀。

略述自己的历史,还是相当清楚的,讨袁术,伐袁绍,讨刘表,多年马上征战不息,志在讨平天下而已,心系汉室,人臣至极,夫复何求,可是有人就造谣说本人会谋取帝位,这简直对我的亵渎和恶毒攻击呀。大家也不想想,不是我老曹在,天下不是就会有更多的人要称帝吗?每读史书想及自己,总是老泪如流,那乐毅和蒙恬故事,良药一剂,想我曹操,到我儿曹丕他们,受汉恩已超过了三代,总是感恩戴德,耿耿此心。

畏谗忘讥,自己常对妻妾说,我死了,你们都去嫁人,也好宣传一下我曹操,叫天下的人好好看看,我曹操什么人。虽然,有人叫我交权,是万万不能的,为何呀,我恐怕今日交权明日即有性命之忧。过去朝廷屡封儿子为侯,我没有答应,现在为何要答应了呢,两个意思,以享有汉德为荣,二为外援,以防不测之忧。

古之介之推之逃文公爵,申包胥也是这样干的,是以常来对照这些古圣先贤们,我曹操赖朝廷之威,而有了今天,既然让位不能那么就减一些封地吧,也许这样,内心里会好受一些。

相关推荐:

浓妆艳抹的曹丕为何会打败素颜的曹植?

司马炎为何拒绝给灭蜀功臣邓艾平反

解密:慈禧被称为'老佛爷'是因为经常拜佛吗?

顺治六大功绩和六大弊政:顺治在位有哪些功绩?

色字头上一把刀曹操就因“好色”而无缘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