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这两个文盲皇帝居然写出了惊世骇俗的佳句,连苏东坡都给震住了

发布时间:2015-07-26 栏目:专题 投稿:高挑的奇异果

说起皇帝作诗,那可就是一言难尽了,上有南唐后主李煜的高度,下有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大作,真可谓是参差不齐。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创建者钱镠是个老大粗,幼时喜欢舞刀弄棍,稍大,喜欢和一大帮无赖浪荡子混在一起,打架、酗酒、赌博,样样恶行齐全,并将置严酷的大唐律令于不顾,加入黑道组织,贩卖私盐。

在唐末,贩卖私盐的大头子是黄巢

贩卖私盐虽然可以牟得暴利,但在黄巢眼中,不过是小打小闹。

黄巢渴望的是建功名、干大事,封荫妻子。

然而,黄巢落第了,三次,很受伤,再也按捺不住,扯起嗓子,亮出大板刀,反了!

黄巢反得很猛,一下子把大唐王朝掀了个底朝天,可是他并没能笑到最后,悲壮地死了。

黄巢而言,钱镠只是一个小字辈。

钱镠黄巢聪明。钱镠吸取了黄巢失败的教训,借力打力,打着政府军的名义一点点把自己的事业做大,最终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吴越国。

衣锦还乡的当日,基本接近于文盲的钱镠向自己的偶像汉高祖刘邦学习,沿袭汉高祖《大风歌》的风格作了一首《还乡歌》,歌云

三节还乡兮挂锦衣,碧天朗朗兮爱日晖。

功成道上兮列旌旗,父老远来兮相追随。

家山乡眷兮会时稀,今朝设宴兮觥散飞。

斗牛无孛兮民无欺,吴越一王兮驷马归。

老实说,这首《还乡歌》比汉高祖的《大风歌》差多了。

大风歌》只有三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歌》虽然只有三句,但气势全出来了,风、云、海内、猛士、四方,这些字眼,磅礴得很,而且通俗易懂,一听,全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钱镠一样,刘邦也是个无赖出身,没读过什么书,唐朝诗人章碣就写诗说:“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直言刘邦和项羽都没读过什么书。

可是,刘邦就偏偏写出了这么惊世骇俗的诗句,牛啊!

钱镠一看自己的作品得不到父老的认同,急了,赶紧把刚才唱的歌词推翻,重来,用吴音再唱一曲,这回的歌词是:

你辈见侬底欢喜,别是一般滋味子。

长在我侬心子里,我侬断不忘记你。

因为是乡音土语,父老们听明白了,一时间,“叫笑振席,欢感闾里”,人人举杯狂欢。

事实上,刘邦读书是少,但还是颇有诗才的。

诚如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里所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做诗是讲究天分的,与读过多少书没多大关系;做诗是要别具情趣的,这里面没有多少道理可讲。

刘邦除了《大风歌》之外,史书上还记载了他写的另一首《鸿鹄歌》。

《鸿鹄歌》的写作背景是这样:刘邦当上了皇帝,就冷落了黄脸婆吕雉,与戚夫人打得火热。时间一久,就想改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吕雉当然不肯束手待毙,找来张良,要张良想办法保住自己儿子刘盈(后为汉惠帝)的太子位。张良的确算得上汉初的第一聪明人,什么也没说,为刘盈找来了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这四个世外高人,让这四个世外高人做刘盈的老师。

这四个世外高人是引领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刘邦看见他们已经成了太子的老师,知道没戏了。刘邦悲哀沮丧地对戚夫人说:“我是想让咱们的宝贝儿子做太子,但现在有四个老头儿在帮刘盈,根基已稳,真动不了了。”

夫人一听,急得直流泪。

刘邦看在眼里,一颗心犹如钢铁绕指尖柔,温言相劝,说:“亲,你也别光顾着哭了,来,为我跳一支舞,我,为你创作一首歌,排忧解困,驱走这心头上的忧愁。”

夫人听了,赶紧擦拭眼泪,在泪光中盈盈起舞。

刘邦若有所思,悠悠吟唱道:“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这个歌的大意是:天鹅和大雁展翅高飞,一飞就是几千里。天鹅和大雁的羽毛已经丰满,展翅就可以飘洋过海,展翅就可以飘洋过海。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就算我们有弓又有矢,可也是用不上啊!

刘邦这一唱,戚夫人哭得更厉害了。

当晚,这一对老夫嫩妻不欢而散。

后来,刘邦死了,吕后三下五除二就把戚夫人收拾了,毒死刘如意,砍了戚夫人双手双脚,挖眼熏耳,并扔到茅房里,称为“人彘”。

凭心而论,刘邦这首作于困境之中的《鸿鹄歌》比项羽那首绝命诗——“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强多了。

刘邦这首符合诗歌的赋、比、兴三特点,而且情感表达充分,直抒胸臆,不象项羽那样,怨天尤人、啰嗦重复、绵软无力。

这首作品虽然没有《大风歌》出名,但同样是一首好诗。

说了这么多,显然,钱镠诗才不能和刘邦比,那钱镠是不是没有机会超越刘邦了呢?

不是的。

钱镠写诗不行,但,他写过一个句子,看似漫不经心,却妍尽风流,传颂千古。

苏东坡甚至为钱镠这一佳句所服绝。

且说,钱镠的原配夫人姓戴,是横溪郎碧村的一个农家姑娘。戴妃恋家,年年春天都要回娘家住上一段时间,看望并侍奉双亲。钱镠至情至情,虽然已经大富大贵,却深爱这个糟糠结发之妻。戴氏回家住的日子稍长,钱镠便遏止不了地时时思念,不断写情信,或是思念、或是问候,其中隐含催促之意。

有一年,戴妃又回了娘家。钱镠遥望宫门外的凤凰山脚、西湖堤岸,只见一片桃红柳绿、莺歌燕舞。

念及心上人不在身边,钱镠长吁短叹,又提笔写起情书来。

老大粗写的情书从来都只是三言两语。

可是,这一次,三言两语写出了水平,其中夹了这么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这一句,平凡普通,却情真意切,温馨萦绕,又满满的关怀备至,实在是妙手偶得的天然佳句

戴妃读到了这一句,立刻被征服了,珠泪滚滚,马不停蹄地赶回了杭州。

清代学者王士祯因此称赞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二语艳称千古。”

这一句话,后来被里人编成山歌,就名《陌上花》,在吴越一带广为传唱。

北宋熙宁年间,苏东坡任杭州通判,听到里人吟唱的《陌上花》,如遭雷震,恨句不出于自己。吟咏再三,专门写下了三首《陌上花》诗。

诗的前面,特别注明: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而其词鄙野,为易之云。

三首《陌上花》为: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似昔人非。

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辇来。

若为留得堂堂在,且更从教缓缓归。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还家

后来,苏东坡的学生晁补之又和了三首《陌上花》: 

荆王梦罢已春归,陌上花随暮雨飞。

却唤江船人不识,杜秋红泪满罗衣。

归安城廓半楼台,曾是香尘扑面来。

不见当时翠辇女,今朝陌上又花开。 

云母蛮笺作信来,佳人陌上看花回。

妾行不似东风急,为报花须缓缓开。

相关推荐:

明朝的这个皇帝,竟然为了一个大他十九岁的女人含恨而终

历史上最让人痛恨的五大奸臣,哪个最招人恨?

刘备手下为什么没出现叛将?刘备如何识人

一代歌姬李香兰为何被骂汉奸

秦史解密: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背后真正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