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同是开国皇帝,唯独此人是唯一没有杀戮功臣的开国皇帝,他立下两条密令,子孙后代无一敢违背

发布时间:2015-08-10 栏目:专题 投稿:听话的金针菇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王朝,而每个朝代都有位功绩斐然的开国皇帝,可是几乎所有看过皇帝都有杀过功臣,但也有例外此人是唯一没有杀戮功臣开国皇帝,他立下两条密令,子孙后代无一敢违背

首先我们说说最著名的两位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

刘邦朱元璋除了同样是草根出身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杀功臣刘邦诛杀的开国功臣是那些位高权重的异姓王。这些异姓王在汉朝建立的过程中,功勋卓著,所以在国家建立之后他们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不但享有王爵的爵位,还拥有自己的独立封地和武装力量。这些异姓王名义上是汉朝的臣子,实际上都是各自独立王国中的国王。所以,对刘邦而言,这些异姓王就成了自己的心腹大患。

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196年,刘邦通过各种手段相继“解决”了燕王臧荼、楚王韩信、赵王张敖、代相国陈豨、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燕王卢绾(臧荼被消灭后,接替臧荼成为燕王)。最终,除了地处偏远又势力弱小的长沙王吴芮外,其他异姓王悉数被刘邦铲除。

不过,和朱元璋相比,刘邦诛杀异姓王的行动几乎不值一提。可以很肯定的说,在中国历史上,没有比跟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更倒霉的开国功臣了。与其说朱元璋杀了哪些功臣,不如说朱元璋没杀哪些功臣。在朱元璋的那些著名开国功臣中,除了早年战死和病逝的那几位外,真正得到善终的就只有信国公汤和(晚年中风了,所以朱元璋实在没杀他的必要)。其他功臣或是被诛杀,如韩国公李善长、永嘉侯朱亮祖、江夏侯周德兴;或是被赐死,如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德庆侯廖永忠;或是死得蹊跷,如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诚意伯刘伯温。

最终,朱元璋终于完成了一件空前绝后的“壮举”,将当年陪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小伙伴”全部清除干净。

而同样是开国皇帝宋朝赵匡胤算的上最为温情的了,因为他是唯一没有杀戮功臣开国皇帝

五代十国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存在,昙花一现唐朝盛世崩盘后,各地出现了许多的割据势力,藩王武将纷纷自立为王,这个时期的混乱程度却比得上战国春秋和三国时期,战乱也更是频繁,他们大多通过武力手段决定胜败,胜者能够成为一国之主,而失败者则湮没在历史尘埃中。

十国地处于中原南方,五代则占据北方,相对南方来说,北方一直都是政治中心,政权更替也发生得较为频繁,南方人则是喜好安居乐业,能不发生战争,就不会主动挑起战争,但北方野心家们想要占据更多的资源和土地,所以在短短的五十三年中,就更换了五个政权,也就是“五代”的由来。

在短暂的时期中,有一位皇帝十分出色,之前的武将皇帝似乎只有勇而无谋,所以才会被新的统治者取代,但这位皇帝并非如此,有勇有谋,被誉为五代第一君,这位皇帝便是柴荣,也是五代中的最后一位,所以在与前四位的对比中,柴荣显得很是优秀。

二十四岁那年,他被封为将军,而只是在九年后,他便当上了皇帝,三十三岁的柴荣没有想到自己的在位时间会如此之短,短到他来不及施展抱负,他收复失地之后,国家也逐渐变得强大,但柴荣突然身患重病去世,国家一时无主。

朝廷只能依仗大将军赵匡胤了,赵匡胤曾经是柴荣的心腹,在他临死之前,将国家大事委托给赵匡胤暂为管理,尚且年幼的皇子也交给了赵匡胤照顾。皇帝以为自己安排妥当,觉得大将军对自己忠心耿耿,一定会按照遗嘱办事,但没想到仅仅是在第二年,赵匡胤就发起了兵变,夺了小皇帝的皇位,自己坐上了皇位,一手建立了宋朝

通过这样的方式当上皇帝皇帝心中通常也是害怕自己将来会重蹈覆辙,因为拥有兵权便可以伺机造反,所以他们通常会夺了曾经出生入死打江山的将军们的兵权,甚至是处死他们赵匡胤也并不例外,他也害怕失去自己的皇位,“杯酒释兵权”就是很著名的例子了,但众人的结局还是很好的。

武将没有被处死,赵匡胤他们送回了老家,还给了丰厚的赏赐,即使是前朝余孽,他也没有赶尽杀绝。有着重大功劳的武将们虽然是没有了威胁,但朝中还是需要武将的,他们也还是具有一定威胁的,所以他采用了“重文轻武”的方式,提高文臣的地位,抑制武将的发展,不给他们将来造反的机会。

安排各地官员,他也尽量是安排文臣,除非必要,才会安排武将,还会让其他的官员去互相牵制。虽然边关远离政治中心,但赵匡胤还是想出了法子,经常更换将领,让士兵对将领的依赖没有那么重,可这样做的话,长期下去将军们也就失去了威信,军事力量就会变得薄弱。但相比后果,赵匡胤更希望自己的皇位不会受到威胁。

除去“重文轻武”,皇帝在其他方面上,可以说是一位贤明的君主,励精图治,提高农业生产力,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文人们也积极报效朝廷,整个国家显得繁荣富强。可军事上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等到赵光义继位的时候,与契丹、辽国、西夏等国的交战中,也讨不得好,赵光义御驾亲征,结果却是落荒而逃,成了他国的笑柄。

赵匡胤知道自己是篡权夺位,心中有愧,所以面对柴氏后人,他下了禁令,不准以后的皇帝重罚他们,若是滔天大罪,也要让他们可以有尊严的受罚。这条禁令被写进了石碑中,只有历任皇帝能够看见,若是违背的话,那么便会遭到天谴。

石碑上还有另一条禁令,皇帝们不能伤害朝中的士大夫,只要是能够敢于谏言的人,即使忠言逆耳,也不能处罚他们。这两条禁令也确实是被历任皇帝谨记遵守,从来没有违背,也是因为违背的代价便是会损害到赵氏江山的利益。

本来这块石碑是放在庙祠中的,只有在皇帝继位的时候,皇帝才会带着一个不识字的小太监进去,大臣们是不准进去的,所以这位石碑上的内容只有赵氏历任皇帝知道,但等到宋朝灭亡以后,这位石碑的内容也就被敌军昭告天下了。

不可否认的是,赵氏江山的繁荣发展也得益于这两条禁令,善待文人和士大夫,积极谏言,所以宋朝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发展还是不错的,至今军事力量,“弱宋”也并非真的弱,只是相对于过分注重军事力量的秦汉两朝,它的军事要薄弱一些。

实际上,能在强敌环伺的背景下存活下来,怎么看宋朝也不能说是“弱宋”,历史是不是对宋朝有什么误解呢?

对此你怎么看待呢?

相关推荐:

一代名臣林则徐最终命运如何?林则徐的家人都是谁?

此人是忠于清朝的著名实业家,最后一个决定埋葬了这个帝国

历史上被皇帝害死的10大悲惨名臣:白起岳飞上榜!

朱元璋传位16岁皇孙朱允炆内幕:为何不传儿子?

唐代初期著名诗人骆宾王之死为何众说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