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康熙为什么能被称为千古一帝?

发布时间:2015-08-16 栏目:专题 投稿:受伤的西装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

康熙皇帝的一生有许多传奇的故事,他年幼的时候得到天花,古时候天花就已经是一种很严重的病了,因为医疗技术并不发达,所以得了这种病的人,往往都难以活下来,而能够活下来的人,都是命硬的人,说巧不巧,偏偏康熙皇帝就是这样一个人,经过了天花后竟然还能活下来,于是众人纷纷认为,他就是天选之子,是一定要继承皇位的。因为康熙一生非常有作为,于是后人称他为千古一帝,为何会有这种说法呢?

康熙皇帝即位之时年龄很小,只有八岁,因为辅政大臣有谋逆之心了,鳌拜皇位心怀觊觎,于是少年康熙便机智处理了鳌拜,智擒鳌拜之后做了处理后,朝堂上的大臣都心有余悸,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情,便不敢再有异心。就这样康熙皇帝在十四岁之时就开始亲政,做了真正的皇帝,不用再受到其他辅政大臣的约束和管辖,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底下的大小事务,他都能自己一个人说了算。

我们都知道,康熙皇帝自幼聪明好学,不论是对于人文历史还是科技知识,他都有极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他曾经还请来过西方的洋人师傅来教他学习西方知识,比如高数、科学等等,是一个真正的博学之才,在历朝历代的皇帝当中,表现得极为突出。

康熙皇帝对于家事的处理,虽然最后的结果并不是让人很满意,但是康熙皇帝的沉重思索却是值得许多人学习的。康熙皇帝晚年之时出现的九子夺嫡事件,是封建历史上皇子对于皇位众多争夺中,情节最惨烈的一次争夺,而这场争夺背后,正是由于康熙对于储君人选的不确定,以及他所运用的方法失误所造成的。起初,康熙皇帝立了二阿哥胤礽为太子,但成年后的胤礽表现十分张扬,没有一个君王该有的本分,也不懂得尊卑礼节,加上后来胤礽犯了错事,于是康熙皇帝便废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并且不再立任何人为皇太子,康熙皇帝心想的是不再有胤礽这样的奢靡之风,让皇子们都能好好读书,将来为国家效力。

而不立太子也有隐患,因为其他的皇子都对皇位有了觊觎之心,为了能够争夺到皇位于是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后人称为“九子夺嫡”。其实出现九子夺嫡这样的事件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康熙皇帝已经是六七十岁的人了,他还要看着自己的孩子们为了皇位而争斗不止,上演一幕幕血腥的场面,原本是手足,竟然为了权势而不惜争得个头破血流,造成彼此间的感情破裂,兄弟不再是兄弟。

他虽然作为皇帝,但是对于这些事情也实在是无可奈何的,毕竟分不出优劣,也不愿意众位皇子受到任何伤害,康熙皇帝十分纠结。在这个过程当中,无论康熙皇帝处罚任何一个皇子,都可能对整个立储事件有影响,也正是在这种纠结当中,他才有了失误的做法,但是说起来,并不能完全归结于他个人,因为作为帝王的他要考虑是事情太多,难免恍惚。

康熙皇帝的一生都献给了清朝,献给了国家,他对于许多事情的思考,太过周密,反而适得其反。总的来看,康熙皇帝不失为清朝最有作为的一个皇帝,虽然即位的年龄小,但是在孝庄太后的扶持下,他潜心学习,认真钻研知识,对朝政大事也非常负责,使得他在六十多年里,创造了许多卓越的功勋成就,只是在对于某一些细小的事件处理得并不合适,于是便有了缺点。

那么康熙究竟做了哪些事?竟然让后人称他为千古一帝?

第一、削三藩

康熙刚刚开始登基的时候,清朝的形势很严峻,不仅要抵御来自外敌沙俄的威胁,还要对付权臣鳌拜和三藩(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此时的康熙尚未成年,想要对付着四个老奸巨猾的奸臣谈何容易。不过康熙的一生注定是不平凡的,少年时期就利用雷霆手段就扳倒了鳌拜,完全夺回了属于自己的皇权。成年后的康熙坚持大规模用兵的原则,亲自坐镇北京,成功的打败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

第二、驱逐沙俄

清军入关后,沙俄远征军曾多次入侵黑龙江流域,烧杀抢劫,四处蚕食。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清廷勒令盘踞在雅克萨等地的沙俄侵略军撤离清领土。可是沙俄对此却不予理睬,于是康熙任命萨布素为大将军,对沙俄发起全面反击,沙俄不敌,不得不退兵,可是没过多久,沙俄再次入侵大清,并占领雅克萨城。对于沙俄的这一行为,康熙十分愤怒,下令全面反击沙俄

雅克萨之战结束后,大清成功的驱逐了沙俄,双方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二十四日缔结了《尼布楚条约》,规定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均为清朝领土。这是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与外国签订的平等条约。

第三、三征噶尔丹

康熙十七年,噶尔丹为割据西北、统治蒙古诸部,在俄国政府的怂恿支持下,兴兵进攻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又借口追击土谢图汗部余众,进军内蒙古乌朱穆沁地区,与清王朝发生直接军事冲突。康熙帝为确保边疆安定,三次亲征漠北。大败噶尔丹,成功的捍卫了中华民族的领土主权。

第四、收复台湾

提到收复台湾,很多人都会想到郑成功,不过实际上康熙收复台湾和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不一样的。都知道在明朝的时候,台湾是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的,是郑成功率领军队成功的从荷兰殖民者的手里夺回了台湾。这是值得中华民族骄傲的是,不过让人想不到的是在郑成功去世后,他的儿子郑经却想另立门户,和大清朝互不统属,所谓“东宁建国,别立乾坤”。对此,康熙任命施琅为水师统领,全面负责收复台湾一事。168年(永历三十七年)6月,施琅奉康熙诏,进攻澎湖。经过澎湖海战后,七月中旬,施琅顺利击溃刘国轩海军,攻占澎湖。随后郑经之子郑克塽向清朝投降,台湾正式归为大清的版图。

康熙的一生可以说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完成了四件在别人一辈子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其中打败鳌拜和三藩,成功的维护了爱新觉罗一族的皇权,为大清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收复台湾,驱逐沙俄,打败噶尔丹则是成功的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

后世对七步成诗的才子曹植有怎样的评价

他是中国最仁爱皇帝:死后连敌国君主都为之落泪

千古疑案:北宋名臣包青天包拯是怎么死的?

为什么说女人裹脚布又臭又长?都不洗脚吗?

落魄的凤凰的酸甜苦辣——嫁给农民的明朝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