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邓艾和钟会的反叛为什么会失败得那么快?

发布时间:2015-08-18 栏目:专题 投稿:欣慰的自行车

钟会邓艾都是中国历史上三国后期魏国的名将,钟会是一个文官,邓艾是一个将领。他们一起消灭了蜀国,可以称得上是魏国的大功臣。两人才智都是旷世奇才,他们的功绩和名声都是实打实干出来的。但是他们谋反全无章法。邓艾钟会的反叛,为什么都失败得那么快?

邓艾是后三国时候主要军事将领,不仅武艺高超也非常有文化会打仗,作战勇敢,并且在朝堂之上也和其他的很多将领不一样他很懂得皇上最讨厌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邓艾很得司马昭的喜爱,一直在魏国的边疆和蜀国僵持。在有一天,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要通过功劳让自己变得有名望的时候。

他决定攻打蜀国,但是这个决策遭到了邓艾的反对,于是很多跟随邓艾的人一起反对,其他的人一看这么多人也觉得攻打蜀国不妥当。这时候的司马昭就像你是我提拔起来的,居然在关键时刻不支持我就算了还反对我。就这一件事让司马昭记住了邓艾最后司马昭安排钟会当主帅,并且安排自己的人来监督他们。

在这一次战役的最后姜维领兵挡住了钟会的大军,使他们进退两难的时候,邓艾看地图想到了一个办法,带领小股部队偷袭蜀国的重要领地,最后打到了成都,没有办法刘禅投降。就这样蜀国灭亡了,可以说这一仗邓艾功劳最大。但是他因为觉得功劳大就有点飘飘然了,直接任命自己的手下做蜀国的官员。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你只是一个将领皇帝还没有赏赐,你自己做主做了赏赐,这有谋反的举动。

邓艾在灭了蜀国后看到士气高涨,于是就给司马昭说要灭了东吴。司马昭没有同意,我让灭蜀国的时候你反对现在了你就想灭了东吴,国家还轮不到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还有邓艾觉得自己在灭蜀国中立了大功,就开始眼里容不下别人,把自己骄傲的本性漏了出来,对手下的人也不是很友好。最后钟会司马昭的心腹以谋反的理由捉拿杀害。

我们再来说钟会邓艾出身平民百姓家中我们都知道。他和邓艾不一样,钟会的父亲是魏国的大臣,官位非常高。而且从小就读了很多书,非常有文化。并且在父亲的教育下对于朝堂之事非常清楚。但是在灭了蜀国后,钟会先用邓艾谋反的证据陷害邓艾,然后他掌握了兵权,最后加上蜀国姜维投降过来的兵一共有几十万的人可以使用,心想自己相当皇帝,最后姜维一劝说,觉得自己可以当皇帝,于是假借命令讨伐司马昭,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下面的将领没人有和他是一条心,其实这些人对司马家很忠心,并且这些人的家人还都在魏国的都城里如果造反,可能会害了自己的亲人。就这样导致了钟会谋反失败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死了。

邓艾钟会的反叛,为什么都失败得那么快?

司马昭分而治之,安排贴身监视

司马懿高平陵兵变之后,淮南连续发生三次叛乱,分别是王凌叛乱,毌丘俭、文钦叛乱,诸葛诞叛乱。所以到司马昭掌权之时,对于任何拥有重兵的大臣本质上都是不信任的。司马昭发动灭蜀战争,分三路进兵,邓艾钟会、诸葛绪各领一路。非常诡异的是,这次攻蜀战争,并没有明确总指挥。官衔是邓艾最高(征西将军,西线战区司令),但主力是钟会(镇西将军,西线战区副司令),诸葛绪(雍州刺史)既不听邓艾的,也不听钟会的,最后钟会诽谤失去兵权。《三国志》记载,“诏诸军征蜀,大将军司马文王皆指授节度”,从字面看,是司马昭亲自担任总指挥,三路兵马都分别听命于他。

由于邓艾在战前曾屡次反对攻蜀,司马昭还派了自己的近臣师纂(大将军司马,即大将军府的军事主管,和管行政的长史平级)到邓艾军中,担任司马,实际上是监视邓艾。后来当邓艾有不臣之举时,师纂也确实向司马昭进行了举报。因为没有一家独大,每支力量在做事时都要考虑左右的掣肘,当然反叛的难度就增加了。

将士妻儿都在北方,无人跟从

对于是否担心钟会拥兵自重,割据叛乱司马昭曾经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说法,大意如下:倘若西蜀被攻破,亡国之民惊慌恐怖,就不足以与他们图谋起事了;中原的将士各自都想着要回家乡,就不肯与他(钟会)同心协力了。倘若谋反作乱,只会自取灭族之祸罢了。

曹魏的军事制度,将领士兵的妻儿在后方是基本属于被监视居住的,如果士兵在前线叛逃或者畏战,妻儿都会被牵扯处罚。特别是高级将领的妻儿,更是严格监管。因此大规模地跟从邓艾钟会的基础就没有了。王凌起兵叛乱前,就曾安排人把自己儿子王广从洛阳接出来。

从史实看,邓艾的部将在钟会派卫瓘抓捕邓艾过程中,并没有站在邓艾这一边,邓艾连抵抗的机会都没有,就束手就擒了。钟会发起叛乱后,高级军官也没有跟从钟会,以至于钟会只能把所有的高级军官都软禁起来,最后这些军官和外面的士兵里应外合发起暴动,乱军中杀死了钟会、姜维。

邓艾钟会自视过高,缺乏私家势力

钟会在军中基本没有根基,攻蜀之前他一直在京任文职,做过司隶校尉等职务,临攻蜀才被任命为镇西将军。他的父亲钟繇虽然位居三公,但从未管过军事,在军中也无根系。因此钟会在军中基本没有私家势力。而且,钟会在出兵汉中的路上,居然因为道路没有铺好,就杀了先锋官许仪(许褚的儿子)。虽然有杀将立威的效果,但在军官群体中肯定也有反作用,认为钟会不近人情。钟会的主要助手胡烈(车骑将军胡遵之子)显然和他关系不佳,最后带头反抗。

邓艾也有类似情况。雍州刺史诸葛绪,在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时,就和邓艾合作过(诸葛绪时任泰山郡太守)。但在攻蜀之战中,邓艾曾经希望中路军诸葛绪,和自己并肩行动,遭到了诸葛绪的拒绝。

凡是要作乱犯上,首先要有一帮铁哥们,否则只靠主将自己,即使他再算无遗策、计谋超群,也无法笼络、安定好一支军队。这是一种带头大哥的文化,就是有一帮人死跟着老大。显然,邓艾钟会没有这样的人格魅力,这点上还真比不过刘玄德,这么多次跑路,他的基本班底始终紧跟他。

邓艾钟会之败,只能说他们的道行比司马懿还差的多。造反不是人人都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

何进作为大将军,为何要召董卓进京平乱?

乾隆通宝是很有收藏价值的藏品你知道吗?

孙权投降曹魏后为什么还能大败蜀兵

没有代善 福临不会成为顺治帝 多尔衮可能上位

人比黄花瘦:一代才女李清照一生不孕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