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二战时期为什么体格健壮的苏联士兵不和日军拼刺刀呢?

发布时间:2015-08-20 栏目:专题 投稿:自觉的云朵

二战中,可以说美国和苏联的实力应该是最强的吧,像日本这样的国家,在中国面前就欺压,人家美国上来就是两颗原子弹打得日本没脾气。那么苏联,虽然当时苏联没有原子弹,但是日本这个国家也是随随便便的,不过今天有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二战的时候苏联不敢和日本刺刀呢?

真相永远只有一个,要知道在拼刺刀方面,日军可是首屈一指的专家,在这方面美苏都自愧不如,根本不存在什么害怕,相反日军反而十分乐衷于拼刺刀

为什么呢?整个二战期间,日军生产了680万把刺刀,光看这刺刀数量就该明白,日本刺刀的热衷在世界上绝对都排得上号。

日本的三八大盖,枪身全长127.6厘米,再加上30式单刃刺刀后就可达166.3厘米,比日军士兵平均高度还要高上一大截。这种长枪管的设计思路,除了谋求子弹射程远,另外就是可以在刺刀战中弥补日军身高缺陷。

自古以来日军就有崇尚武士道精神的习惯,觉得近身搏斗才是士兵英勇的体现,并且宣称,不会拼刺刀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因为武士道精神的支撑,日军近距离拼杀完全视死如归,试想一下,你有一个分分钟敢给你切腹自尽的经过充分拼刺训练的对手端着166厘米的刺刀冲上来,你不害怕?

日本军人心目之中,白刃战是武士道文化的高级表达方式,即使在今天的日本自卫队的日常训练之中,白刃战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在热兵器时代,各国对日本在枪支之上装上刺刀这种行为十分不解,但是不得不承认他们在贴身肉搏时,刺刀的威力也是相当恐怖的。在中国战场之上,中国军民没有少吃日本刺刀的亏,记载之中唯一能够和日本白刃战战术相抵抗的只有西北大刀军。

对自己狠,对敌人更狠就是日军的作战态度。 苏军也不是没和日军小规模尝试过拼过刺刀,他们想着自己人高马大还怕那平均身高不足160的日本兵?

可是拼完后,他们就后悔了,本来与生俱来的身高优势,在日军刺刀面前都不值一提,没办法,谁让人家接受过系统化的训练呢。

在1939年的时候,日苏双方的单车装甲差距并不是特别大,但是苏联有着绝对的数量优势,而苏联的炮火优势更是无法比拟,光是消耗的炮弹就高达31000吨,是斯大林格勒会战中消耗的弹药的一半,日本百分之60到70的伤害都是火炮造成的。而日本优势在于步兵的战术,不得不承认日本的单兵战术实力非常强。而且面对苏联坦克也并没有十分畏惧,反倒是拿起奥特洛夫鸡尾酒对苏联坦克进行反击,而苏联的BT坦克在战斗中损失非常大,而且主要伤害是步兵造成的,多达500辆,而日本连100辆都不到。

而1939年时苏联的步兵更多的仍然是实用莫辛纳甘步枪,基本没有冲锋枪装备,所以造成的结果就是伤亡特别大。而到了1945年的时候,苏军装备的大量的冲锋枪,而且这时T-34坦克以及大量的士兵,都是从苏德战场上浴血奋战过来的,战斗力十分强悍,步坦协同配合得十分娴熟。诺门坎战役中是苏联新兵对付在中国战场上过来的日本老兵,而到了1945年日本关东军已经大量南调到太平洋战争上,剩下的部队战斗力不够,很多都是新兵,而这时苏联的又是从苏德战场上下来的老兵,所以两次结果互换。至于拼刺刀就不用了。

日苏曾在张鼓峰干过一场,战争结束后双方统计了各方伤亡人数。

被枪弹杀伤:苏军869人,日军323人,交换率2.7:1。

被弹片杀伤:苏军1498人,日军572人,交换率2.6:1。

到这儿,你可能会说还好啊,伤亡比率还没拉开,毕竟当时苏联的武器准备还没跟上来,可以表示理解。但是,接下来的数据就会让你吃惊。

被冷兵器杀伤:苏军110人,日军4人,交换率28:1,看看这数字,就知道日军刺刀的厉害,管你人高马大,照样一枪挑翻你。

相关推荐:

在历史中以胖为美的唐朝 杨玉环真实的身高体重究竟是多少?

国宝级别的精美宝剑在古代是如何被铸造出来的?

其实……曹操可以得到沮授归

揭秘:秦曼云 中共历史上不为人知的一个女叛徒

大禹的政治手腕:通过启架空伯益来达到继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