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雍正,为何被称位清朝最圣明的皇帝?

发布时间:2015-08-22 栏目:专题 投稿:爱笑的鸡翅

中国历史上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我们都知道最后一个皇帝的懦弱,可是并非清朝所有皇帝都如此,如雍正就被称为清朝最最圣明皇帝。那他到底有多圣明呢?

在史料里面,雍正似乎是一个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政事方面的帝王,放在今天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每天大臣们呈上来的奏章他每一本都要亲自批阅,每天都要看到深更半夜才休息。他在批阅奏章上面投入的时间非常多,不仅是因为每天批阅的奏章都有上百本,而且还因为每一本他都认真阅览,绝不敷衍了事,有时候甚至他写在奏章上面的批语都要比奏章本身的字数还要多。

虽然说奏章臣子皇帝秉明一些政事,但是很多时候也避免不了会掺杂一些个人情感,有的大臣会趁机对皇帝歌功颂德拍拍马屁,也有些大臣会报喜不报忧,向皇帝邀功,同时也隐瞒一些不好的事情,但是这些又怎么能蛮的过雍正,毕竟他是经历过那场残酷的夺嫡战并且唯一取得胜利的人。所以对于这些呈上来的奏章他不会轻易地偏听偏信,而且对于那些马屁拍的有点过的还会表示批评,并且在朝堂公开,让所有大臣都引以为戒。

当年他在位期间,在河南曾经发生过一起蝗灾,当时巡抚在奏章里写道那里的蝗灾没被消灭的也就剩下一两成了,雍正看到这里就心存疑虑,因为蝗灾一向很难消除,哪能那么快就消灭的七七八八了?所以他又找来了当地其他的官员过来询问,挨着询问了一遍才摸清了其中的猫腻,这巡抚确实是有所欺瞒。

雍正立刻将那个巡抚找来并且痛骂了一番,并且表示这可是要杀头的欺君之罪,要是以后还敢如此,定要他好看。这巡抚立刻就被吓懵了,连忙下跪求饶,并且表示以后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可是没想到没过多久,又有人重蹈覆辙了。

甘肃当年也经历过一场天灾,连年遭遇了旱灾,并且灾情很严重,当地盼了好久才终于盼来了一场小雨,虽然降雨了,但是雨量小到根本解决不了灾情,但是当时当地的官员却向雍正递了奏章说那里马上就要丰收了,接着就是拍马屁邀功,雍正一看这奏章,就觉得这官员完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啊,而且这种假话他不是一次两次地见了,都看烦了。

一般臣子奏章按照道理应该紧着要紧的事说,那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或者千篇一律的恭维话就少写些奏章,要不然皇帝天天看这种没营养的奏章也觉得累所以当时雍正就说过,有大事可以在短期内多写些奏章,没什么事的话,很长时间不写也没关系。

虽然皇帝已经放了话了,但是还是有些不长眼的臣子,他们总觉得挺长时间不给皇帝递个奏章联络联络感情,皇帝就把他们给忘了,所以就有事没事写些琐事或者歌功颂德的无聊奏章去烦雍正雍正也是熟读史书的人,他知道历史上那些爱听好听话的君王都容易陷入盲目自信里,一个优秀的君王必须要学会去听一些难听的忠言,所以他就曾经很开诚布公地和臣子表示自己只想知道事实,不管是好听的还是难听的他都要听,而且他还表示会嘉奖那些进献忠言的人。

当时就有一位掌管军务的臣子,常常会说一些逆耳的忠言,并且因此还得到了雍正的好几次嘉奖,有一次这位臣子管辖境内发生了叛乱,他没有隐瞒,而是选择了如实将那些叛乱者的名单递给了雍正雍正对此非常高兴,这种臣子才是他想要的臣子

不管皇帝权力再至高无上,也始终是一介凡人,也会有一些不了解的事情,但是历史上也有皇帝为了维持皇帝的威严,明明不懂还非要装作很懂的样子,常常把事情搞得一团糟,这不是一介明君所为。英明的君主从来都不介意承认自己不懂,他们有广阔的胸怀去接受其他能力的帮助,雍正就是这样一位君王。

当年在处理台湾事宜的时候,由于对当地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在臣子请示要如何处理的时候,他就明确地承认了自己对此并不了解,并且将此事安排给能够处理此事的大臣

雍正执政期间,他解决掉了不少康熙时期留下来的隐患,同时也给国家注入了不少新鲜的动力,与康熙帝一样勤于政事。后人收集他在位的13年中朱批过的折子就有360卷。雍正在位期间,“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他死后,乾隆继承了皇位。这位继承者刚上任十余年间还是有所作为的,至少让父辈留下的江山呈现出了盛世的光景,但是到了后期,却慢慢走起了下坡路,使大清出现了衰落的迹象。

后世评价

清史研究专家杨珍说:“雍正在位仅有13年,然而他却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迅速扭转了康熙晚期积弊严重,社会发展受到阻止的局面。在此基础上,康乾盛世方能进入鼎盛时期,使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达到其最高峰。这一为期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雍正帝所具有的承先启后作用,无可或缺。如果从在位时间相对短暂,但建树之多,政绩之大并不亚于其他历史名君这一角度审视,雍正帝当属更为不易。”

著名历史学家郭福祥说:“清代的雍正皇帝在历史上是一位富有传奇性的人物,他那出色的才华、刚强的性格、传奇式的政治生涯以及充满矛盾的思想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对此你有何不同的见解呢?

相关推荐:

为什么至今国人不拍元朝历史剧?

揭秘:重达300吨的九龙壁如何运到故宫?

和珅和大人,原来是个苦出身

她任正部级15年副国级8年,丈夫是两朝上将,女儿却是临时工

凤雏庞统去世对蜀汉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