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古代人们都是怎么生火的?难道全靠钻木取火吗?

发布时间:2015-08-23 栏目:专题 投稿:大意的蜡烛

火这个东西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东西,现在生火是非常的方便,但在古代的时候人们都是怎么生火的呢?

木燧取火就是钻木取火,是用一种木质坚硬的削尖的木头去钻另一种木质较为疏松的木头,例如前者用榆,后者用柳。被钻的木头上有钻孔,位于木片边缘而非木片中央, “Ω”形而非“Ο”形。钻火时先在“Ω”形口处放置艾草制成的绒丝等易燃物,以尖木不断插入钻孔,直到摩擦产生的热量将易燃物引燃。

这种生火方式,在文字出现前应该就已经形成,还留下了“燧人氏”的传说故事。它长期是中国古代民间主要的生火方式。尽管在技艺上没有实质进步,但古人根据五行说演绎出了一套繁复的礼仪规范。

火镰,一种比较久远的取火器物,由于打造时把形状做成酷似弯弯的镰刀与火石撞击能产生火星而得名。

陕北农村特别是五、六十年代还比较盛行,现在已很难见到它的踪影。上点年岁的人谈起它也只是津津乐道而已,想从哪个旮旯角落搜出一件也不是容易的事了。只因为它太普通太不起眼,不为人们注意或被遗忘。而映在岁月记忆里那别样的影象会久久挥之不去,它是一个过去的历史证物。

一种有特殊用途的取火方式阳燧取火。它在先秦时就已经发明,因其热量来自太阳而被称为“阳燧”。除了偶尔提到过用冰制成凸透镜聚焦太阳光外,通常情况下指的是凹面镜聚焦,在焦点处放置艾绒等易燃物,等它烧起来。

阳燧为铜制,也称金燧,打磨不易,并非平民人家所能拥有,而且只能在有太阳时使用,受限诸多。但古人认为阳燧生的火是“明火”,在占卜、祭祀中应该用这种方式生火,炼丹道士也讲究用阳燧生火炼丹。除此之外, 阳燧取火还被认为有治疗疾病的作用。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认为施针灸点艾火时,阳燧取火为优,钻槐取火为良,如果着急难以准备这两种器具生火,可以用真麻油灯的火或者用蜡烛火,但疗效会略差,而金石取火是不行的。

在明朝《南村辍耕录》中记载了古人是如何制作点火用的易燃物:“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枇蚧仆磕酒顶分许,名曰发烛,又曰粹儿。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史载周建德六年,齐后妃贫者以发烛为业”,这其实就是最原始的火柴古人松木松木有油脂易燃)削成薄如纸的薄片,“枇蚧”是一种小虫,它的翅膀上含有蜡,很容易燃烧,古人松木和枇蚧的翅膀制成火烛,当要使用的时候用石燧点一下,再吹几口气,就可以把火花转换成火苗,就可以用来点火了。

北周武帝建德六年的时候,北齐被灭,王室被灭之后,那些妃子就四处逃散,这些妃子养尊处优习惯了,根本没有能力在社会上存活,于是她们就依靠制造火烛为生,《南村辍耕录》的作者陶宗仪也是厉害,他一个元末的文人,竟然能够考察到北齐后宫妃子们的事迹,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好奇心很重的文人啊,他虽然留下了很多文献,可却终身没能谋得一官半职,只能说可能他的研究方向不符合主流价值观。

在这段记载里,陶宗仪很详细地记载了这些妃子们的生活,并说“发烛即今之取灯,利亦微矣”,陶宗仪当时认为,北齐妃子所做的发烛就是明代的取灯,利甚微,不过在北周时期,这可不一定,毕竟相隔太久,不过能赚到的钱也肯定不会太多。

发烛”发展到明代就已经很成熟了,在市场上普通百姓都可以买到这种简易火柴,也就是明朝人说的“取灯”,要使用的时候用石燧打出一点火花,生火就快很多了,然而光是这种简易火柴的普及,中国人就花了上千年,可见在古代,我们的文明发展得十分缓慢。

这种火柴还是太麻烦了,毕竟想要把石燧的火花弄到火烛上,也不是一件易事,所以在明朝时就有人发明出了更加便捷的火柴,当时火药和硫磺已经普及,有人就把细小的松木条浸泡在硫磺里,晒干之后做成火寸条来售卖,这和现在的火柴已经非常相似了,只要有一点火花,这种火寸条就能快速点燃,并且冒出明火,但是非常可惜,这种火寸条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很快就消亡在历史当中,后来西方人也是发现了这一秘密,用硫磺制成简易火柴,到了18世纪末,西方人在上面涂抹了黄磷,只要一摩擦就能生火,至此,火柴诞生,人类的生火文明又前进了一步。

此外,有人认为中国古代还有敲石取火生火方式。但考古发掘从未发现这种生火方式所用的工具,其记载也多见于诗歌、志怪笔记中,意味模糊,如唐诗“敲石军中传夜火”、 “邻屋有声敲石火”、“沙头敲石火,烧竹煮新茶” ,在应用类文献中找不到它的身影。

无论如何,敲石取火都不曾广泛流传,南宋人吴曾以博学著称于时,他评价唐人刘言史一句诗“敲石取鲜火,汲泉避腥鳞”说:“石火虽火,而不可然,言史不察也。”表示自己没见过这样的东西。

相关推荐:

皇太极身为八阿哥,为什么被称呼为四贝勒?

历史上最牛的三个钉子户,抗旨不尊且敢和皇帝打官司

为稳坐江山万世,始皇帝造十二铜人,铜人哪去了?

她们嫁给民国最具影响力的三个男人,一个爱国一个爱权一个爱钱

邯郸的朋友么,周四听专家讲“曹操与邯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