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官渡之战中曹操获得胜利的背后有哪些偶然因素?

发布时间:2015-08-26 栏目:专题 投稿:舒心的诺言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这场战争曹操能获取胜利除了和他非凡的军事才能有关以外,还有一些偶然事件的发生决定了官渡之战的结局。事实上曹操官渡之战前期一直出于劣势,后来正是这一系列偶然事件的出现才让曹操官渡之战能反败为胜。

孙策之死

曹操袁绍对峙官渡期间,曹操这边却突然传来了一个好消息。《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记载:孙策闻公与绍相持,乃谋袭许,未发,为刺客所杀。原来雄踞江东的孙策曾打算趁曹操官渡袁绍牵制发兵进攻许都,但他的计策还没有实施就被刺客暗杀了。虽然孙策之死改变不了曹操在前线面临的窘境,但却让曹操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倘若孙策没死,那么官渡之战曹操就要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情况。

事实上,早在官渡之前袁绍就已经和荆州牧刘表相互结盟了。《三国志 魏书 刘表传》记载:太祖与袁绍方相持于官渡,绍遣人求助,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刘表不愿意卷入袁绍曹操之间的争斗,因此并没有派一兵一卒援助袁绍。孙策不像刘表那样没有进取之心,他虽然不是袁绍的盟友但是他善于抓住时机。可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孙策却在着手北伐时被刺客暗杀。

许攸投降

许攸投降曹操往往被认为是曹操获得官渡之战胜利的关键,这个看法是有争议的。不过许攸投降倒是曹操出乎意料的事情这个是毋庸置疑的。许攸原本是曹操的谋士,但他为人贪婪自大因此在袁绍这边并不受待见。官渡之战时,许攸的家人因为犯法被拘捕。许攸一怒之下便投奔了曹操,在投奔曹操时他还带来了重要的军事情报。《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记载: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馀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许攸来投曹操时将袁绍部将淳于琼督运粮草的信息汇报给了曹操,然后他极力建立曹操攻打淳于琼烧毁袁绍粮草。荀攸、贾诩也支持许攸的计策,于是曹操便挑选精兵五六千人进攻淳于琼。《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记载: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淳于琼其父曹操兵少竟然出让士兵列阵迎战,一番激战之后淳于琼败退营中并派人向袁绍求援。袁绍派了少许骑兵增援淳于琼导致淳于琼曹操所杀,袁军乌巢粮草也尽数被烧毁。许攸投降袁绍损失了粮草辎重,也让曹操袁绍的长期对峙之中获得了一次大胜。

张郃倒戈

上面我们提到许攸叛逃导致袁绍粮草被烧是决定官渡之战胜负的关键因素,这个看法是有争议的。我的个人看法是乌巢粮草被烧其实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这个事件对于曹操来说是一次大胜。真正让曹操获得官渡之战胜利的关键人物是张郃张郃原本是袁绍帐下的大将。在曹操攻打淳于琼时,袁绍主张派重兵攻打曹操的大营而只派少量的军队救援淳于琼。据《三国志 魏书 张郃传》记载张郃曾向袁绍献策道:"曹公兵精,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而袁绍的谋士郭图却想玩一场围魏救赵的游戏,他队袁绍说道:"郃计非也。不如攻其本营,势必还,此为不救而自解也。"袁绍最终采纳了郭图的意见派张郃、高览率主力攻击曹操的大本营。

张郃、高览率大军进攻曹操的大营果然受到了激烈的反抗,郭图见事态的发展并没如他所料时便向袁绍诋毁张郃。《三国志 魏书 张郃传》记载,太祖果破琼等,绍军溃。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张郃受到郭图的诋毁害怕了起来,于是他和高览一合计干脆临阵倒戈投降曹操

事实上早在乌巢之战前,曹操也烧毁过袁军粮草。《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记载袁绍运谷车数千乘至,公用荀攸计,遣徐晃、史涣邀击,大破之,尽烧其车。袁绍的这次损失和乌巢之战的损失应该相差不大,由此可见袁军粮草供给应该问题不是很大。而且乌巢粮草被烧之后,曹操袁绍也好不到哪里去。曹操袁绍一样都处于缺粮的状态,但是袁军依然保持着在兵力上的优势。但是张郃的突然倒戈加上乌巢粮草被烧造成了袁军全面溃败的假象,这些因素动摇了袁军军心,所以后来袁绍才会败的如此迅速。张郃许攸原本都是袁绍的部下,他们却替曹操赢得了官渡之战胜利,这个倒是曹操始料未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

我国从春秋战国时期诞生的玉玺,最终流落何处?

他是东晋第一才女,父兄皆为王佐之才,她也是才华横溢

万历朝鲜战争的历史意义:换来东亚地区300年和平

甲午战争暴露出的问题:清朝不懂现代外交技巧

揭秘曹植《洛神赋》写的洛神真的是甄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