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李世民东征高句丽,为何能够短短数月就取得重大突破?

发布时间:2015-08-27 栏目:专题 投稿:安详的铃铛

李世民是位马上皇帝,他虽然出身贵族,但却喜欢兵法、善于骑射,十几岁的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出征,曾一箭射死敌将。李渊称帝后,李世民率领军队征战四方,平定各地的割据政权,立下赫赫战功的同时,表现出极高的军事指挥才能。贞观十九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亲率十余万大军,东征高句丽李世民东征高句丽时以少敌多,在短短数个月内就取得了重大突破。李世民为何能够旗开得胜呢?

第一,当时大唐的周边局势非常的好,只有东北一角还不受控制。李世民东征高句丽是贞观十九年,蒙古高原上的东突厥已经在贞观初年被李世民消灭,并扶持了薛延陀管理蒙古高原。当时薛延陀虽然有叛逆倾向,但对大唐远远构不成威胁,当年李世民刚刚继位,李靖一军之力就敢深入漠北活擒颉利可汗,薛延陀羽翼未丰,还不至于大唐动用全国的力量东西夹攻。事实也是如此,几年之后,李绩一人出马就灭了薛延陀,敌人太弱、唐军道路太熟悉,当年打东突厥的兵将尚在,这场仗大唐赢得很是轻松。

吐谷浑已经在贞观十年被李世民派遣李靖攻破,吐谷浑成为为大唐守卫河西走廊、防御吐蕃的重要力量;吐蕃和大唐当时正处在蜜月期,经松州之战双方碰了一次之后,吐蕃意识到靠武力无法从大唐占到便宜,宁可采取和亲的方式维持与大唐的贸易,是最为理智的时刻;更不用说南诏等小国了,南诏那时还是西南蛮,还处在整合内斗当中。

西突厥是西域大国,但当时已经分裂内乱,大唐和西突厥利用高昌等小国碰了几次,西突厥已经无法阻止大唐在西域的扩张,并在表面上归附大唐大唐当时刚刚设立了安西四镇,正在消化胜利果实,不宜在西域继续用兵。这么一数,大唐周边除了高句丽哪里还有敌人了?所以,哪怕为了锻炼队伍、保持军队战斗力,也要找个敌人打一打,要不大唐军人的横刀岂不是太寂寞了?

第二,李世民已经吸取了前隋四次征伐高句丽的经验教训,并未动员举国之力,而是用一部分常备野战军与高句丽作战。李世民东征高句丽一共只动用了10万军队,对于总数在30—50万之间的大唐十六卫常备野战军来说,这些数量远远说不上“大军”二字。军队数量少了,后勤补给就相对容易,这是前隋四次征讨高句丽血的教训,只要智商在平均水平以上的都知道,更不用说李世民这种军事天才了。

高句丽占据主场优势,全国动员,沿辽水(辽河)修了十六年的千里长城,建立数十座城池,就是想永远占领这块土地,战后统计仅被唐军消灭高句丽军队就达到二十万,其中斩首四万。高句丽一共才有多少人口啊,这种损失是承受不起的;从各次战斗场面上来看,唐军都是以少胜多,数次大破高句丽军。其中安市城下,高句丽动用了所有的青壮年凑出了十五万大军,被李世民设伏全歼,从这个角度上看,唐军的战斗力远超高句丽军(而且不存在南军北军的区别,一来唐军也大多是北方人,二来并非越往北战斗力越强)。

第三,李世民原本想在几个月内完全消灭高句丽,但不想付出过大的代价,只好退兵,留下李绩(徐茂公)全面负责对高句丽后续的战事。李世民从四月入辽东,五月过辽水,九月收兵,实打实只在高句丽战斗了五个月,其中最后两个月还一直受阻在安市城(辽宁大石桥)下。在冷兵器时代,已经围城了,也消灭高句丽的十五万援军,并发现了薛仁贵这样的猛将,只要舍得士兵的性命,填几千人进去,小小的安市城是挡不住唐军脚步的。

正因为李世民舍不得这几千条性命,所以放过了安市城,并成为现代某些人吹嘘的资本。过了9月,辽东的天气就开始转冷,单凭帐篷和衣物难以抵挡透骨的寒风。即使在城市里,有城墙遮挡寒风,缺乏木材作为燃料也会造成士兵战斗力下降。而开春之后,积雪融化造成道路泥泞,军队行动和后勤运输都非常困难,只能利用四月到九月夏秋两个季节来作战。

李世民放过了安市城,并没有放过高句丽,有更好的办法为什么要用笨办法?这个好办法就是持续消耗高句丽国力。李绩镇守辽东缓步推进,唐朝水军载着唐军从朝鲜半岛漫长的海岸线自由登陆,在高句丽后方搅个天翻地覆。这种行动持续了近20年,一直到高句丽灭亡为止,有质疑这场战争正义性的人,不如索性劝劝高句丽早点儿投降,这样老百姓还能少受些苦。

唐王朝灭亡高句丽是一场完美的胜利,虽然不像灭东突厥、吐谷浑那样酣畅淋漓,但同样展示了大唐的战争艺术。只是后来李治由于政治上的错误决策才丢掉了朝鲜半岛,算是唐王朝的一大遗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

康熙帝最初为何坚持要册立胤礽为皇太子?

揭秘恐龙庞大身躯之谜:与软骨层有密切关系

如何评价红楼梦贾环?贾环真的很坏吗?

司马迁是怎么死的 《史记》有正本与副本吗

大清朝乾隆皇帝及后妃死后为什么被尸骨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