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清朝时期皇宫里的七个秘密,令人惊讶不已

发布时间:2015-08-31 栏目:专题 投稿:朴实的龙猫

历史上紫禁城皇宫都是一个充满了秘密的地方,毕竟皇宫皇帝居住的地方,可谓是国之重地,可是清朝时期皇宫里的七个秘密,令人惊讶不已,那是那些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1、太监衣服分四季

太监衣服需要自己买,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分成五色,即:灰、蓝、绛、茶和驼色。也就是说,到什么季节,需要穿什么色的衣服,一旦穿错了,小命不保!

太监穿的衣服,便可分辨出太监的品级,只有太监总管和首领才可以穿马褂,穿长筒靴,其他太监只能穿坎肩,穿角靴,最奇的是,不管夏天多热,太监都必须穿着厚厚的衣服太监也怕身上的汗味,熏到了自己的主子,故此,北京城有句老话说:太监的身上的汗——捂着。

2、太监的品级与黑户太监

清朝宫廷管理太监的机构被称为“敬事房”,而清朝太监的等级极其严格,最大的太监是:督领侍,接下来就是大总管、副总管、带班首领、御前太监、殿上太监一般太监等等。

而比一般太监还差的就是徒弟,就是“黑户”太监,黑户太监就是在紫禁城中没有户口,孙耀庭一开始来到紫禁城,身份就是黑户,他老老实实地伺候师父,终于借着慈禧太后“升平署”戏班招学徒的机会,将自己的身份“转正”,并成为皇宫中正式的太监

3.太监制酱让洋人“遭罪”

皇宫中主子们历来有吃点心的习惯,白面和猪油发酵而成的点心太多,总是吃不完,剩下来的点心都被太监们制成了面酱,以备日后食用,由于这些面需要在缸里发酵,因此其味道不太好闻。洋人使者在面见皇帝前,一般都会安排在南书房等候,而南书房的外面就摆着专门发酵的酱缸,因而,洋人公使最怕的就是觐见皇帝,只要皇帝一刻不出来,他们就要在这里多闻臭味一刻,简直是生不如死。

4.皇宫菜品不好吃皇上用膳时一般都需要108道菜,现做肯定是来不及的,因而御膳房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会把已经做好的菜装在碗中,并在上下各覆盖一层铁板,上面炙着,下面烤着,因而菜品都是滚沸的,一旦皇帝传膳,马上装盘就端走,只是在这种做法下,菜品的味道可就差了些许。

5.生财有道内务府清宫中最肥的部门就是内务府,内务府几乎承揽了清廷内部所有生活中的大小事务,因而在里面捞出的油水自然也多了起来。光绪皇帝大婚的时候,正值太和门被火烧毁,可是面子工程必须要做,内务府找来了高手匠人,硬是用竹子扎成一座太和门,几乎可以做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不过据事后统计,一座纸扎的太和门耗费了70万两白银,这些钱财足够修几个真正的太和门了,由此可见内务府的油水到底有多肥。

6.皇帝剩饭有去处皇帝每餐都是108道菜,皇太后也是这个数字,菜数从皇后到嫔妃贵人依次递减,况且他们还是各吃各的菜,由此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这些剩饭剩菜都流向哪里呢?一小部分被分给了宫女和太监,可毕竟菜品数量庞大,宫女太监们是吃不过来的。不少太监们都会拿去卖掉,城外有专门收剩饭剩菜的小贩,他们拿回去再加工卖给平民百姓,不但经济实惠而且还不造成浪费,又能给太监们增加额外的收入,可谓是一箭三雕。

7.御膳厨艺也一般几乎每个人都认为,皇宫中的御厨都是顶级的手艺,可事实恰恰并非如此。皇宫中的御厨都是宫廷传承的手艺,其做菜原则讲究好看,而不是好吃,故而皇宫中的菜品个个繁复漂亮,可味道却不合口味。此外,御膳房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南方的厨师不会做北方菜,北方的厨师又不会南方菜,偶尔做出几道可口的菜品,也算是皇帝的口福了。小编说了这么多,您肯定也对紫禁城“刮目相看”了,其实这并不奇怪,皇宫中的规矩远比现代人想象的多得多,甚至有些让人难以理解。但清朝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我们要做的则是客观看待,尊重古人,尊重历史。

那么对于这七个秘密你有何看法呢?

相关推荐:

古代开疆拓土的帝王有哪些?古代帝王为何不热衷开疆拓土?

武则天死后,无字碑一字不铭,到底用意何在?

清朝末年,有钱人家女性的三寸金莲

甲午战败为何慈禧不抗敌,反而怪罪于光绪老婆?

张作霖大哥爱新觉罗熙洽为何九一八后甘当汉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