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贞观之治唐朝初期的太平盛世,为何说它是骗局?

发布时间:2015-09-01 栏目:专题 投稿:精明的蜡烛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那又为何说它是一个巨大的骗局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

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为何说贞观之治一个骗局?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隋文帝都是一个十分崇尚着勤俭的人,朝堂上下任何铺张浪费的地方他都一一修正了过来,不但免去了许多不必要的苛捐杂税,并且还在全国各地都建立了粮仓来储存粮食。

在分裂了这么久以后,杨坚的到来简直是为龟裂的大地带来了甘露一般的存在。说起隋朝所建立的粮仓,其中就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遗产,一个回洛仓还有一个是含嘉仓。

回洛仓坐落于洛阳的一个小村镇中,这个隋炀帝时期建立的。当时隋朝建都洛阳,这个仓的目的也在于此,为了洛阳都城以及平民百姓的粮食供给而修筑。这个仓在二零一二年的时候被发掘出来,但令人感觉非常惊讶的是,这个仓的面积已经彻底超出了正常仓的范畴,回洛仓的大小足足和五十个足球场一样。

隋末时期,朝野混乱,战火连连,这个仓也成功担负起了战略要地的重要位置,因此回洛仓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各方势力眼中的肥肉。李密领导瓦岗军以后,也注意到了回洛仓,作为国家级粮仓,想要迅速壮大势力,这个仓是势在必得的。而且当时的隋炀帝正在四处游玩,根本没有任何心思放在粮仓上,于是在李密的谋略下,不少隋将都被诱降。

公元六百一十七年的时候,李密率兵攻回洛仓,在得手以后,他毫不犹豫,立刻就建魏国,称魏公。

公元六百二十年,李世民注意到了回洛仓的重要性。他觉得,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中,粮草的补给问题必须是放在第一位的。想要拿下洛阳,必先拿下回洛仓。

唐朝初年的时候,监察御史曾对李世民说过这么一段话,大致意思如下:“隋朝时候洛阳的存粮仓李密用了,西京府库中的东西国家也一直在用,但是到现在都还没有用掉。”当时隋朝已经灭亡二十年时间,杨坚去世也已经过了三十三年,但是存着的食物等东西却还没有用完。

最后,在唐太宗军队的包围下,王世充没有办法只好请来窦建德,希望他能祝自己一臂之力。窦建德的确带兵来到了虎牢关,想救王世充于水火,不过他却过分自大,他自以为自己手持重兵,于是压根儿没把李世民放在眼里,毫无任何防备的就会师急进,这反而中了唐太宗的埋伏。于是王世充请来的救兵不但没能给自己一丝一毫的援助,反而还全军覆没了。

得知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以后,王世充只好开门将回洛仓送给唐太宗

根据一些史料的记载,当时回洛仓中所储存的食物数量非常可观,以至于一直隋朝吃到唐朝甚至还有着富余。根据它的面积进行统计得知,仓中如果装满,总共能够存放粮食多达五十万斤这样一个恐怖的数字。

不过从监察御史的话中可以得知,哪怕是隋朝灭国了二十年,这个仓中所存放的粮食竟然还没能全部吃完。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的隋朝资源有多么的雄厚。

隋朝建立之初不过四百万户人口左右,但是到隋炀帝时期的时候,人口已经发展到了将近九百万户,总人口数也已经达到了五千万人之多。这已经是一个令人非常震惊的数字了,因为在唐朝的时候,一直发展到唐玄宗时期,才达到这么多的人口数。

尽管唐朝一直以繁荣富强著称,不过其实真的与隋朝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的。所以,唐朝之所以能够形成赫赫有名的“贞观之治”,和隋朝打下的基础是脱不开关系的。

在唐高宗登基后,找来户部尚书询问国家人口变化。尚书答道:“国家总体户数在三百八十万户左右。在最近的一年里,大唐人口增加数与往年基本相同,增加了十五万户。”

之后,唐高宗便计算了一下从贞观之后一直到现在,发现在贞观之治时期,全国每年人口户数增加也就只有大约二十多万户而已。但当他得知了隋朝人口情况的时候,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时他突然就意识到了,在隋唐之争期间,竟然对百姓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创伤。于是他就又进一步了解了一下关于隋朝开国时期的粮食储备情况。

得知了如下情况:隋开国时期粮食可以使得八百七十万户的人家五十年的时间不愁吃穿。听完以后,高宗就更为震惊了,他这时才幡然醒悟,原来一直被歌颂着的“贞观之治”只不过是让大唐的子民去使用隋朝积攒这么久的食物,这才有了这样欣欣向荣的景象。

所以有人认为——所谓的“贞观之治”是盛世隐藏下的骗局,唐太宗真正的本钱都是隋朝留下的,没有隋炀帝的“贡献”和巨大的粮仓,刚起步的唐朝不可能一下子走向王朝的盛世,所谓“盛世”可能也是沽名钓誉罢了。

当然这些故事也并非是胡乱诹出来了,关于这个故事在史料中是有迹可循的,尤其是在《资治通鉴》中,详细记录了高宗与户部尚书两人之间的对话。不过,也许数据统计不会那么的精确,但是应该也是八九不离十的。其实从百姓的人口数目变化上就可以看出,这场隋唐之争给无辜的平民百姓带了多大的伤害了。

而且一直被传颂着的大唐的繁荣景象,也不过是吃着隋朝留下来的老本而已。李世民统治时期,由于战火的摧残而使得人口数目并不多,但是隋朝留下来的粮食又是数量庞大得惊人,如此看来,用这么多存粮养活比较少的百姓,还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

历史评价

唐·吴兢:“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以来,未之有也。”

北宋·欧阳修:“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北宋·司马光:“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北宋·苏辙:“唐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而已。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见其比也。”

北宋·范祖禹:“治道在人主所力行耳,孰不可为太宗乎?及其成功,复归于下,此前世帝王之所不及也。”

曾巩:“法度之行,礼乐之盛,田畴之制,详序之教,拟之先王未备也;躬亲行阵之间,战必胜,攻必取,天下莫不以为武,而非先王之所尚也;四夷万古所不及以政者,莫不服从,天下莫不以为盛,而非先王之所务也。”(近人曾有学案争议,最后多方核实,此段是说太宗超越前王,而非不及)

明太祖:“惟唐太宗皇帝英姿盖世,武定四方,贞观之治,式昭文德。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张绪通:“整个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朝代,即汉代与唐代奉行道的哲学。这两个帝国是当时全部地球文明中最健康、最幸运、最先进的国度。监狱是空的,遗落在街道上的贵重东西没有人捡,所有国民充满自信。这是因为这两个朝代的政府达到了礼制与正义政府的水准。历史学家把这两个朝代称为中国的黄金时代。”

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 由于唐太宗的丰功伟绩,一个不可预知的中国一个英雄史诗的中国,并改写了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的文明史。”

柏杨《中国人史纲》:“李世民大帝是中国最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他用他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国,不久就为中国开创了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对于贞观之治你有何看法?

相关推荐:

同样是丞相,陆逊为什么不如诸葛亮有名?

为戒色曾国藩想了一个“妙计”,一般人做不到

宋美龄晚年在台湾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新疆天山现'十三连墩' '尊七'历史超两千年

元成宗铁穆儿是个好皇帝吗?他的事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