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盗墓出现的奇书,可谓是颠覆了历史

发布时间:2015-09-05 栏目:专题 投稿:机智的中心

从古代任何一个王朝对于历史记载都是很重视的,毕竟这关系到后世的流传,最早的史书很多,比如说尚书,这是公认的最早的史书记载。大部分史书记载的都是非常可信的,不过有些史书要仔细阅读才会发现问题所在。

历史很多史书记载是很片面的,比如说秦始皇,在汉朝记载史书中,秦始皇已经被汉高祖刘邦所“黑”。史书记载秦始皇残暴不仁,昏庸无道,可是秦始皇单单从建立秦朝这一件事来说,就已经是千古一帝了,这也是为了美化当朝的皇帝的统治地位。

历朝历代的皇帝几乎都被后世王朝所“黑”,很多历史证据都要靠考古才能够发掘。公元281年,也就是西晋太康二年。在这一年的一天中,一个名叫不准(fǒu biāo)的盗墓贼偷摸钻进了汲县的一座古墓。

让不准想不到的是,本想挖一些金银珠宝去卖钱,可他万万想不到自己所盗的墓会改写历史。不准进入墓后,没有发现金银珠宝,倒是在墙上看到了一些竹简,不过墓中没有珍宝,不准就扬长而去了。没过多久,当地的村民发现古墓被盗。

村民报官之后,打开这座古墓,在场的人们几乎被震惊到了。古墓中没有珍宝,全部都是竹简,这让很多人都非常惊讶。官员们经过整理后看出了竹简内容,它们的记载为先秦三朝的重要历史,特别是东周时期三家分晋后魏国的史实。

后来得知这个古墓是魏襄王。经过整理之后,竹简上的内容逐步显现,人们将竹简内容定名为《竹书纪年》。这本书的出现,改变了很多已知的历史内容

在晋武帝太康二年,汲郡人盗墓,得到墓冢的竹简数十车,皆以古文(比当时通用的文字还要古的战国文字)记载,史称"汲冢书"。其中有记载夏商周年间的史书十三篇,晋人初名之"纪年"(又称"汲冢纪年")。 中书监荀勗、中书令和峤奉命将散乱的竹简排定次序,并用当时通用的文字考订释文,遂有初释本竹书纪年。又称"荀和本"。凡十三篇,按年编次,叙夏、商、周三代,接以晋国、魏国排次。

古人又为何对这本书如此排斥呢,甚至到现在许多人都不知道《竹书纪年》?那是因为其中的内容跟《史记》的记载千差万别,我们来看一看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典故,在该书是如何记载的:

1、舜囚禁尧,最后把尧杀死,夺取帝位;

2、舜大肆消灭尧的死党,将其称为四凶,其中就包括禹的父亲;

3、禹据夏地抗舜,最终击败舜,将其流放到苍梧,舜遂死在苍梧;

4、禹死,启即位,益密谋夺位,结果被启杀掉;

5、伊尹杀商王自立,后被杀;

6、商王文丁杀周文王父季历;

7、共和元年。不是周公、召公联合执政,而是诸侯国共国伯和代周天子执政,而称“共和行政”

8、周文王被纣王拘押,不是因为崇侯虎进了谗言,而是周文王与纣王发生军事冲突,败而受俘;

9、周武王乘纣王主力东征东夷,进而偷袭商都。

这简直和《史记》背道而驰。更是违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如何能被古人接受。民国时期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说:“这部书的依据有三:一是传说。西周以前的事,其实全部是传说,因为没有历史的文字材料。这个部分,价值不太大。二是春秋时代的部分,因为有了《春秋》这部书,所以价值也不算大。三是战国部分,由于是当时的纪年,所以价值之大,如同《春秋》一个样。这部书,仍可以纠正司马迁所著《史记》中关于战国史事的错误。

那么小编就借此反问,既然都说西周以前的事是编写的,无史料记载。那么《史记》的三皇五帝也是瞎掰的,那么凭什么就是真的,而《竹书纪年》就是假的。孟子也曾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至少小编看来,如果就因为《竹书纪年》的内容太过惊世骇俗就认定为伪书,未免太过儿戏,也不能让人信服。

有人认为,上古时代根本不是儒家说的那么淳朴,而是与后世宫廷政治一样的血腥,但是儒家根据自己的见解,为了宣传古世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与今世的"礼崩乐坏"相比较,不惜篡改古史,搞什么"一字褒贬"、"为尊者讳"等等,孔子因此就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可见春秋笔法误人,一至于斯。儒家所谓"为圣者讳","为尊者讳","一字褒贬"等等手法为后世史学家所法,历史的真相也在这些史学家橡皮泥式的笔法中变得面目全非。

人类文明的发展总是从黑暗到光明,从野蛮到优雅,而儒家笔下却总是倒置的,古人如何如何文明,古人如何如何禅让,古人如何如何贤明,实在是让人费解。竹书很好的解释了这一点,不是古人文明,贤明,而是更黑暗,更血腥,刀光剑影之间的残酷斗争,你死我活的以命相博,决然不是儒家的仁义之道。

当然历史上的记载是有真有假的,毕竟史书都是由胜利者进行编辑的,你又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相关推荐:

揭秘:朝鲜如何在美苏姑息下发展核武器

唐刀的始祖是谁?

关羽何以能成为“武圣”

蔡锷背后的历史悬疑:并未被软禁 成国葬第一人

张学良替宋美龄守了一生的秘密:能活因宋美龄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