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刘备素来以仁义著称 可为什么攻占成都够骂声一片?

发布时间:2015-09-08 栏目:专题 投稿:轻松的银耳汤

刘备向来以仁义著称,当然也有人说他是假仁假义。

但至少表面上是一副仁义的面孔。

刘备做平原县令之时,外御贼寇,在内则乐善好施,普通百姓都可与他同席而坐,同簋(读鬼)而食,不会有所拣择。深得人心。

后来刘备来到徐州,陶谦死后,麋竺率徐州人民迎接刘备做太守。同样深得民心。

赤壁之战曹操被周瑜给赶跑之后,荆州南边的四个郡纷纷归附刘备。同样是民心所向。

然而,刘备入主成都后却遇到了棘手的难题,当地老百姓对他怨声载道,一篇骂声,甚至想把他赶出成都

那么一路得民心而且深受百姓爱戴的刘备为什么来到成都后却如此大失民心呢?又是谁帮他扭转局面的呢?

我们刘备攻占成都说起。

话说刘备攻占成都之后,大喜过望,毕竟自己戎马一生再也不用寄人篱下了,也不用担心别人来讨地盘了,不像荆州那样被东吴说成是从他们那借的。

益州毕竟是刘备自己连哄带骗也出了点血留了点汗从另一位刘大哥手中抢下了的。

所以刘备以及他手下从荆州来的这帮人非常得意。

可是这帮荆州客一下就让成都陷入了一片骚乱之中。为啥呢?

因为刘备也有犯傻的时候,他在成都有几项政策是错误的。使得老百姓天天骂他。

一.当初承诺部下,成都府库的财物随便拿

当年围攻成都时候刘备跟部下约定“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

意思就是说:兄弟们,如果攻克了成都,官府仓库的一切财物你们随便拿,我不干预。

千里为官就为求财来着,刘备当时可能也是为了鼓励部下,给部下画个饼。不然谁跟着混啊!

于是破城之后,士兵们扔掉兵器,争相奔向府库,去抢劫财物。

蜀地因为战乱少,所以刘焉、刘璋父子两代储积的财物丰富。

这帮荆州来的还真可以,一下就把府库抢劫一空。

这样一来产生了什么问题呢?

以后再给当兵的发军饷的时候,没钱了!

这些个士兵抢来的钱也都不正经存着,都是吃喝嫖赌很快花光了。

然后又嚷嚷着要军饷,军饷没有,那怎么办呢?

时候,原来刘璋的部下给刘备出主意:“咱们现在只有铸造一种价值百钱的大铜币,平抑物价,命官吏设置管事才能解决。”

刘备采纳了这个建议。几个月后,府库的财物才算充足。

但这几个月期间,当兵的没饷,除了抢劫老百姓还能干什么?

二.搞庆祝大会 大耗钱财

刘备五十多岁的人了,得到成都,那个高兴啊,所以想开一个规模空前的大聚会。像模像样的庆祝一番。一定要跟大家乐呵乐呵,老哥几个都得来。

这玩意得花钱啊!布置欢迎仪式,红地毯、饮料、鲜花、矿泉水、礼宾小姐、食宿 , 哪个不得用白花花的银子换?!

大家都来庆祝,你还得赏赐呀!诸葛、关、张、赵,哪个不得万八千地赏?要想赏这帮人,钱还得从老百姓那儿搜刮。

因此刘备失去了益州民心,老百姓都骂:“这帮荆州来的简直就是强盗。”

当时还有人向刘备建议:“我们跟着主公您出生入死,干脆您把成都周围的肥田沃土和住宅分给我们得了。”

刘备说:“对啊,兄弟们在我最惨的时候不离不弃,咱们好不容易混到今天了,这些东西肯定得分给你们。”

赵云立即出面制止:当年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现在的国贼远非匈奴可比,大汉朝三分之二的天下被他占着,咱可不能贪图享乐。等天下都安定之后,将士们重归故里,在自己的田地上耕作,才会各得其所。

赵云还指出:

益州百姓刚刚遭受兵灾战祸,土地田宅应该归还原来的主人,使百姓安居乐业,恢复生产;

然后向他们征发兵役、收取租税,这样才能获得他们的好感。

夺取他们的财物分给自己宠爱的将领,只会彻底失去益州民心。”

刘备听完这话很不乐意,但也觉得赵子龙说得对,这才作罢。

这次要不是赵云,恐怕刘备又犯傻了。

刘备初到成都这段时间,不仅民怨沸腾,而且那些投奔他的各路豪杰也人心不安。

因此刘备决定要先进行政权建设,以安人心。

我们先来看下刘备集团的政权结构:先主复领益州牧,以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及董和 黄权 李严等——《三国志-先主传》

列了一大堆人。

这里面又早年跟随他的关张赵等。

也有荆州开始追随的孔明。

还有是打益州时候投奔他的马超、法正等。

再有就是益州本土士人李严、黄权这帮人。

这些人刘备都能用,但是地位不一样。

刘备早年的旧友和荆襄士人是占据了最重要的岗位。

益州的士人在刘备集团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因为刘备对他们毕竟还不是很信任。

官职任免设定之后,就要开始平复社会秩序。

成都不能老是这么乱啊,万一老百姓起来造反,那刘备岂不是又要跑路了。

为了安定人心,刘备认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全面治理益州

可是诸葛亮一上任就来了一狠招,推出了非常严苛的新政。

一般来说,战乱过后都是采取仁政来争取民心的。诸葛亮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之,推行严刑峻法呢?

诸葛亮辅佐刘备治理蜀地,非常强调严刑峻法。

所以当时很多人对这种做法是有意见的,背地里骂他的人也不少。

因为诸葛亮的这种做法,跟当年刘璋父子的管理理念很不相同。

刘璋父子是宽法省刑,治理比较松散,不像诸葛亮抓得这么严。

所以法正就跟诸葛亮讲:当年汉高祖入函谷关,约法三章,秦地百姓是感恩戴德。如今您借助权势占据益州,刚刚建立起国家,还没有施加恩惠进行安抚,您就这么干,而且您是外来的客,益州百姓是本地的主,客随主便嘛。客人的姿态应该把姿态放低。所以希望你也能够宽省刑法、减少禁令,适应当地人的意愿。

诸葛亮听完之后是大摇其头啊:不然 不然,法正先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暴虐无道政令苛刻,人民对他是万分怨恨,高祖皇帝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宽大政策获得成功。刘璋糊涂软弱,要不然也不至于让咱主公得了手,而且从他老爹刘焉那一代起,刘家对蜀地两代的恩惠全靠典章礼仪维持上下关系。互相奉承,德政不能实行,刑罚也失掉了威严,蜀地的人专权而为所欲为,君臣之道渐渐破坏。他给予高官恩宠官位无法再高的时候,他就会被臣下轻视,他就只能顺从臣下的要求,所以他给臣下施加恩惠再不能施加的时候,臣下就会轻狂怠慢,蜀地所以破败到这种地步,就是因为刑罚太宽引起的。所以我现在要树立法令的威严,法令要被执行,人们才会知道我们的恩德。因此要用爵位来限定官员的地位,加爵的人就会觉得很荣耀,荣耀跟恩惠得相辅相成,上下之间得有一定的规矩,才能体现出治国的主要原则”

法正听完之后也就没法往下说了。

所以诸葛亮采取严刑峻法,是在当时特殊条件下采取的一种快速安定社会秩序的强有力手段。

治乱世当用重典。

但是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包括刘备自己这边的人也有怨言。亮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三国志-诸葛亮传》

严刑峻法是维护刘备政权的基本政策,百姓即使深受其害,也是敢怒不敢言。

不过刘备手下的一位谋臣却巧妙的劝谏了刘备,使得峻法稍有放松。

那么这个谋臣是谁呢?

他就是简雍,就是说服刘璋投降的那个大功臣。

说有一次遇上了大旱,庄稼收成受到影响。

所以刘备政权就下令:禁止酿酒

因为酿酒得用粮食啊,连粮食都没得吃了,你拿粮食酿酒那还成。所以酿酒有罪,不得酿酒

不但酿酒有罪,家里有酿酒器具的也有罪。

一日简雍与刘备一同在街上游览,看见一对男女走过,简雍就对刘备说:“他们就要行淫,为何不将他们缚起?”

刘备觉得奇怪,便问道:“你又怎么知道呢?”

简雍就幽默地回答:“他们都有行淫的器具,与在民家搜得酿酒器具一样。”

刘备听罢大笑,也就放了私藏酿酒器的民家。

所以这简雍跟领导讲话就非常有艺术。

同时从这个故事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法令严酷到不讲理的地步。

但是自古是“刑不上大夫, 礼不下庶人”。

诸葛亮虽然提倡严刑峻法,但是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说他对法正、赵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讲过。详见法不容情!诸葛亮却开恩饶过这三个人。这里就不细说了。

所以诸葛亮的严刑峻法也还是要看人下菜碟的,因人而异。

但甭管怎么说,当时的这种高压措施,确实让益州很快社会稳定。

刘备益州稳定发展了3年后才开始进攻汉中发动定军山之战。

曹操为什么不趁刘备内乱攻击益州呢?

我们知道,刘备攻取益州的同一年,汉中就投降了曹操

曹操为什么不继续南下给刘备以迎头痛击,而给了刘备充足的发展时间,最后反过来让刘备把汉中给夺了。

其实啊刘备刚刚占据成都时候曹操身边就有人建议趁乱从汉中攻击刘备,这个人就是司马懿。当时是曹操的丞相主簿。

当时,司马懿跟随曹操去讨伐张鲁,曹军攻占汉中后,司马懿建议一鼓作气攻打益州

司马懿给出的理由是: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曹操已经取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说刘备以欺诈和武力俘虏了刘璋,蜀人尚未归附就出兵远方去争夺江陵,这个机会不能错过。现在我们如果出兵到益州显威,益州就会惊慌,趁机进兵、兵临城下,益州势必土崩瓦解。由此之势很容易建立功业。圣人不能违逆天时,也不能丧失时机。

曹操叹息道:“人苦不足,既得陇,何必再奢望蜀?”

最终没有听从司马懿的意见。

七天之后,有蜀地的人来投降,跟曹操讲,蜀中一天发生数十次惊扰,守将以斩杀来弹压。仍然安定不要来。

时候曹操又问谋士,要是他们这么乱的话,咱能进攻吗?

谋士说:不行了,现在蜀地已经初步安定了,别再进攻了。

所以曹操就没有进攻蜀地

曹操的一句得陇望蜀让刘备躲过了一次危机。

益州得以稳定发展。

当然最大的功臣还是诸葛亮,治国的本领那是没得说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

收到西沙海战捷报 叶剑英说:打得好!邓小平问:我们该吃饭了吧

为什么说乾隆作诗四万首比不上曹操三句?

唐刀和武士刀横刀三种刀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三国小霸王孙策:三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第一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