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他被后世所称颂,可在《三国》里,他却是一大忽悠

发布时间:2015-11-17 栏目:专题 投稿:不安的小鸭子

三国演义里,有很多经典绝句。既有大腕级人物对政治事件的预言和对历史的总结,也有借闪光语言以明心志。从刚开幕的“乱天下者定是何进”,到赤壁大战后的“既生瑜,何生亮”;再到天下归晋前的“脑后有反骨,日后必反”等,既精准,又深刻。而且是琅琅上口,妇孺皆知。

就是,只要是作者不喜欢的,就给套上最卑劣的人性刻划:“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恶劣啊!只要是作者崇拜的,就拼着命地往高抬,“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可真得了俩,曹操还是依旧,天下还是让司马氏一家划拉去了。可这俩能安天下的高人,一个明知前面是“落凤坡”,还硬往前冲,真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行”的献身精神。另一个更惨,六次出不了祁山,鞠躬尽瘁,黄泉路近,还硬说是别人冲了他的生命道场才含恨归天的。一大部历史题材的小说,参杂了太多的个人喜好,就道出了一大堆的忽悠。先说说我认为是三国中最大的忽悠是什么?“降汉不降曹”!

三国的宗旨是崇刘贬曹,为的弘扬中国正统的君臣之道。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清近六百年,三国一直不被禁锢的原因。从所有古典故事中,三国故事是被改编为各类戏剧最多的这个事实中,可见一斑。其中固然有显扬义的成分,但观其宗旨,核心是一个“忠”字,即对正统皇权的敬拜和忠诚。而全部三国人物中,最核心的忠义之人,就是说出“降汉不降曹”的关公,关云长。

关羽兵败土山时,刘备还只是个到处流窜,寄人离下的小军阀;大局面是地方割据,军阀混战,每个军阀都在拼命为扩大自己的地盘而战,历史尚未进入到三国鼎立的统一前的过渡时期。汉是一个虚像,一个用来“以令诸侯”的敲门砖。曹操挟天子,占许都,居丞相,从法理上讲,就是汉王室的正统代言人。曹操自己说,我是汉相,我就是汉;在维护汉皇权的招牌下,征战群雄。“降曹”和“降汉”,没有什么区分。真要“降汉”,除非是到汉献帝身边,用青龙偃月刀把曹操给宰了。可他也没有啊,还是曹操引见,才拜见了皇帝。受了封,对曹操感恩不尽呢。

说“不降曹”,在曹操的麾下,诛颜良,斩文丑。自己后来都说,是为了报答曹操的厚待之恩。袁绍差点没因为这个,把关羽的亲哥哥给杀了,要不是因为刘备善辩,要不是因为袁绍天性优柔寡断。你说,他是降了曹操呢,还是没降呢?可比较的是徐庶,同样是无可奈地归顺了曹操,但确实不为曹操再出谋划策,直到大战前设法逃脱。徐庶可没说“降汉不降曹”,只说了句“纵使曹操想逼,庶终身不设一谋”。至少,他做到了。

无敌对之交,何言“投降”之有?什么叫“降汉”?降是指投降于自己曾经反对过敌人。关羽若说“降汉”,等于承认了自己以往和张角黄巾军一样,是反叛汉王朝的逆贼;或和曹操一样,是凌辱汉室的叛逆。这可是个原则性的大问题啊。依关羽之威,刘备之正,率兵征讨曹贼,是奉献帝衣带血诏,是替天行道,是正义之师。“降汉”两个字,彻底否定了自己事业的正义性。原想用义正词严的“降汉不降曹”为我们的关老爷脸上贴金,不想,不但不能为失节辩护,连忠君这个关键,都被搞了个是非颠倒。

还有一个流传的版本,在曹操关羽封侯时,有这么一句“曹瞒铸‘寿亭侯’印贻公而不受,加以‘汉’字而受。”我们都知道关羽因斩颜良有功,曹操表奏献帝,被封“汉寿亭侯”。汉寿是个地名,亭侯是一个爵号,就是在汉寿那儿的一个亭侯。可到了为宣扬关羽“汉家气节”的好事者手里,非要把汉寿两字分家,还无中生有地加上上边那一句,使关羽做到了非汉不受!追根溯源,忽悠就是这样开始的。

从“降汉不降曹”的故事中,人们又引伸出一个新的典故,叫“身在曹营心在汉”,描述关羽曹操回到许昌后的心境。小时候,朦朦乎乎看三国小人书,没搞清说的是哪个汉,还以为是刘备后来的蜀汉呢。后来才知道,还是汉献帝的那个汉。也是后来才知道,他那时不仅是心在汉,身也在汉,在汉的首都。所以,这句话要改为“身在曹营心在刘”,可能会更贴切些,与汉不汉没关系。不然,又是一个忽悠

相关推荐: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其内核是什么?为什么要切腹?

林冲误入白虎堂起因是为何?白虎堂又是什么机构?

揭秘历史上的文丑其实不是被关羽杀死的?

谁是历史上的第一个皇贵妃?“皇贵妃”一称的来源

揭秘: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三个人的恩怨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