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刘备“永安托孤”的难言之隐,诸葛亮到底做了什么?

发布时间:2015-11-19 栏目:专题 投稿:眯眯眼的蜗牛

蜀汉章武三年四月,公元223年。

蜀汉开国皇帝刘备,在永安宫中召见诸葛亮、李严等人

就在一年前,刘备大败于夷陵,颜面无存,身心俱疲。

这位经历了汉末大动乱,足迹遍布神州大地,长江南北的一代枭雄,自知时日无多,遂将后事托付于人。

蜀汉众多官吏中,刘备将身后是重点交给了诸葛亮

大家都知道刘备著名的那句托孤之言: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句话的意思很清楚:诸葛亮你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你如果主政,一定可以安邦定国,保守蜀汉江山社稷。我儿子如果能行,你就辅佐他,如果他真不成器,你就取代他做蜀汉之主!(有人翻译成“用其他儿子取代”,实属无厘头,根本不对)

其实在三国历史上,君主临终托孤并非刘备一家。如著名的孙策曾托孤张昭,曹丕、曹睿后来也托孤司马懿。

但是,所有托孤之君,唯有刘备说出了这句话:“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句话等于亲口赐予了诸葛亮“合法篡位”的无上权力,这是在当时世人难以想像的事情。至于李严等人其实都要靠边站。

后来刘备又命令太子刘禅对待诸葛亮要像对待父亲那样。

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

“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这就等于有为诸葛亮日后“篡位”加了一层保险!

诸葛亮受宠若惊,感激涕零。

(诸葛)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诸葛亮后来苦心操劳,连年动众,对刘禅苦口婆心,又当爹来又当娘,最后活活累死在前线。也算是了兑现了他“继之以死”的誓言。

刘备永安托孤”,历来为人津津乐道,有人说刘备这是“以进为退,逼迫诸葛亮宣誓效忠”,有人说这是“刘备试探诸葛亮的忠心,假如诸葛亮敢有异心,直接除掉”,还有人说“这是刘备让李严等人看的”。

总之,对于“虚伪”的刘备枭雄本色,是大家的固有印象,因此,便开始对永安托孤用种种揣测。

但是,笔者却认为,刘玄德永安托孤,实在是真心实意,没有半分虚假!而他之所以这么做,其实就是四个字:“被逼无奈。”

刘备曹操都是生于公元160年左右,算是汉朝的“50后,60后”,他们这一代人,生于汉朝未乱之时,算是见到了汉朝最后的余辉,而就在他们成年之后,黄巾之乱爆发,天下大乱。

曾经繁华的都市变为废墟,曾经丰美的良田变为荒地,曾经安逸悠闲的生活不复存在。

到处是动乱,到处是杀戮,到处是战火。

刘备为什么一生都喜欢用武勇过人的部下?因为在那个时代,武力是活下去的最佳保证。

见识了董卓屠洛阳,李傕屠关中,曹操屠徐州,以及数不清的屠杀和战火。

人们的生活朝不保夕,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子。

曹操的诗词虽然大气磅礴,雄心万丈,但也时时吐露着苍凉和悲壮。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为什么是这种风格?原因无它,战乱岁月看了太多的死伤别离。

其实就算是曹孟德也不知道自己出征后,能不能看到第二天的太阳,他每次统兵打仗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三国志》记载:太祖(曹操)之征陶谦,敕家曰;“我若不还,往依孟卓(张邈)。”后还,见邈,垂泣相对。

翻译过来是:曹操为父报仇征伐陶谦,临出征前对家人说:“我要是回不来,你们跟去找张邈吧。”曹操活着回来以后,见到张邈就哭了。

经历过汉末大动乱,见识了那个“十个人活不下一个人,人吃人屡见不鲜”的时代,曹操刘备他们对生命的看法,岂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人能够完全体会的呢?(参阅拙作《喜欢三国时代?请进人间地狱!》)

刘备从小不好读书,他没办法像曹操那样慷慨赋诗,抒发自己乱世的那份悲怆感悟。

但是,我们从他一生的事迹,完全可以体会到他垂暮之年的心境。

刘备在公元184年与关羽张飞一起兵,那一年他只有24岁。一路走来,他跟随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孙权、刘璋,足迹遍布河北、徐州、中原、荆州、江东、益州,整个中国,除了关中之外,老刘几乎走遍了,这一点连曹操都自愧不如!

刘备经历了太多的人和事,如果他能写自传,我想一定比曹操的自传更令人感兴趣。

刘备最鼎盛的建安二十四年,称汉中王,挥师北伐。

然而,仅仅半年之后,关羽就败死荆州。

一年后,张飞被杀,又过一年后,他自己也大败亏输,狼狈逃窜。

从他和关羽、张飞一同起事,到他永安托孤,整整40年。

40年白云苍狗,岁月流转。

那些与他同时的乱世豪杰大都已经不在人世,早年跟随他的原从人马关、张二人也都惨死,他一手提拔的蜀汉第二代将领又都被自己断送在夷陵战场上,回顾过往,刘玄德怎能不心痛悲伤? 又怎能不心灰意懒呢?

故人星散、前途渺茫,所有一切都如梦幻一场。刘备在弥留之际,所思所想,或许更多的是他这一生中相敌相友的故人,以及这辈子所经历的爱恨情仇。

而无论是敌人还是朋友,都已成过眼云烟。

我想,假如他不是皇帝,刘玄德这时大可眼含热泪,面对自己无悔的一生,与世界说声再见,无牵无挂。

这样人生状态下的刘备,还会有心思去整人?去试探诸葛亮?他就算要整诸葛亮,也绝对不会用这么“愚蠢”的托孤的方式。

其实,作为一国君主,曾经的乱世枭雄,刘备明白,他在临死前必须安排好后事,他要对活着的人负责。

这就是他永安托孤的真实目的!

当时的蜀汉内忧外患,就在刘备夷陵战败后,蜀汉各地反叛蜂起,曹魏和东吴又虎视眈眈,蜀军连续遭到荆州和夷陵的失败,精锐部队丧失殆尽,名臣宿将大多亡故,可谓“人心涣散、各思前程、朝不保夕”!

“知子莫如父”,自己的儿子是什么德行刘备比谁都清楚,他明白儿子难堪大任。如今蜀汉风雨飘摇,只怕自己一死,就要亡国灭种了。

原从人马已经凋零,仅剩的赵云等人不堪大任,巴蜀豪强新近归附,人心难测。

放眼四周,除了荆州派的代表人物诸葛亮,他刘备还能用谁?除了这位跟随自己十六年,还算忠实可靠的孔明,他还有别的选择吗?

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明确授予诸葛亮“合法篡位”的权力,既是刘备的真情流露,又是他的无奈之举。

同时,这也是这位暮年英雄的大手笔的政治行为!

永安托孤,并无什么阴谋和不可告诉人的秘密。

这是就一场经历了汉末大动乱,面对生死早已看破的人之间的权力交接;是一个政治家为了整个集团利益考虑,而舍弃家族利益的政治智慧;是尔虞我诈的乱世中,难得一见的君臣知遇的典范!

笔者个人认为:永安托孤,使刘备这个人一生的格局得到了升华!

诸葛亮后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行为,则为“永安托孤”成为千古传说,画上了一个完美的休止符。

(本文为“老不看三国”头条原创首发,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疑问和出版合作意向,请联系qq:2059507522)

相关推荐:

清朝稳固统治中国300年时间的根本原因竟然是这个

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竟然是他的外甥女?

宋代女人被称作“河东狮”,有什么典故吗?

养尸地未解之谜:养尸竟能千年不腐烂

历史揭秘:秦始皇私生子身世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