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明末辽东三大帅:一个传首九边,一个被罢官,一个被凌迟处死

发布时间:2015-11-24 栏目:专题 投稿:义气的电话

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他们都是大明王朝后期在辽东的军事统帅,在抗击后金入侵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出杰出贡献,被后人尊称为辽东三杰。但是他们三人的下场却都很凄惨。

熊廷弼(1569年—1625年)江夏人,少时家境贫寒,放牛读书,刻苦志学。万历二十五年,中乡试第一名,次年中进士。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熊廷弼受命巡按辽东。他拒收礼物,核查军情,审查将吏,风尚、纲纪大振,很有声望。后因棒打生员致死一事,与巡按御史荆养智相互弹劾,罢官回乡。

万历四十七年,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惨败。为挽危局,升熊廷弼辽东经略熊廷弼的策略是以守为主,反对浪战,并联合朝鲜牵制后金。到任后,斩逃将,造军器,修城堡,召置流民,安定民心,调兵遣将扼守冲要,守备大固,后金军一年多内不敢轻进。明熹宗初立,熊廷弼被给事中姚宗文、御史冯三元等人所弹劾。姚宗文原任户科给事,因守丧离职,曾写信给廷弼,让他为己请求一官。熊廷弼没有听从,姚宗文心生怨恨,后来他复职于吏科,巡视辽东,回来后就上书诋毁熊廷弼。最终熊廷弼罢官

天启元年,沈阳、辽阳相继失陷,辽河以东全部沦陷。熊廷弼再次被召入朝,他提出著名的三方布置策:在广宁厚集步骑以牵制后金主力;在天津与登、莱(今蓬莱、掖县)各设巡抚,置舟师,乘机入辽南;在东面联合朝鲜从后方打击后金;在山海关设经略,节制三方。明朝再次让他担任辽东经略。当时王化贞为巡抚,此人虽有胆略,但对后金的军事力量估计不足,主张三个月内荡平后金,造成“经抚不合”的局面。当时内阁首辅是叶向高,他是王化贞考进士时的主考官,他支持王化贞而放弃了熊廷弼的策略。王化贞拥重兵守广宁,而熊廷弼则徒有经略虚名,仅有数千军士。王化贞不听节制,擅自出兵,被努尔哈赤打败,损失数万明军,广宁失陷。王化贞熊廷弼面前痛哭流涕,熊廷弼嘲笑他:“你那个四万军队三个月荡平后金的计划,进行得怎么样了?”王化贞建议再设法阻击后金军队,熊廷弼说:“已经晚了,现在只有保护老百姓入关去!”把全部积蓄放火烧掉,带领难民入关,关外大量土地丧失。

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朝廷追究责任,熊廷弼王化贞都判了死刑。后来,熊廷弼让汪文言用四万两金子贿赂内廷请缓期执行,后来却违背了四万金的许诺。魏忠贤大为恼恨,发誓要尽快杀掉熊廷弼天启五年(1625年)八月廷弼被杀,朝廷将他的首级在北方的九处军镇辗转示众。熊廷弼家全部资财被抄,连亲戚、本家都被查抄,长子熊兆珪也自杀身亡。

孙承宗(1563—1638),字稚绳,保定高阳人。万历三十二年( 1604)中进士。沈阳、辽阳失陷后,孙承宗以知兵,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当时明军面临着一个是主守关防,作积极的防御,还是固守关门,作消极防御的问题。对此,明前线将领意见不一。首辅叶向高难以断定,孙承宗提出自己亲往实地考察。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孙承宗权衡利弊得失,支持袁崇焕主守宁远的积极防御意见,并正式提出了“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战略方针。天启二年八月,孙承宗被任命为辽东经略。他实施“欲保关门,必先固辽西;欲复辽东,亦必先固辽西”的战略计划,积极部署宁锦防线。经数年艰辛的努力,宁锦防线成为后金骑兵不可逾越的障碍,在此后的二十余年间,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始终都没能完全打破这道防线,基本上稳定了辽西走廊的战局。

辽东四年,孙承宗重用袁崇焕等一大批忠直的人才,边防日益巩固。“自承宗出镇,关门息警,中朝宴然,不复以边事为虑。”逐渐扭转了原先的那种颓败之势。正当他锐意恢复之际,却遭到了来自魏忠贤的打击。

孙承宗功高权重,誉满朝野。魏忠贤为长久把持朝柄,一心想把孙承宗也拉到自己一边,故进行过多次试探,但均遭到拒绝,由此怀恨在心。天启四年(1624)十一月,孙承宗西巡至蓟、昌,报请以十一月十四日入朝贺万寿节,并面奏机宜。魏忠贤得知,恐其拥兵“清君侧”,大惧,“绕御床哭,上亦为心动”,当即命内阁拟旨,以“无旨擅离信地,非祖宗法”为名,令其返关。孙承宗无奈,只好返回。事后,阉党利用这件事攻击孙承宗“拥兵向阙,叛逆显然”,但熹宗没予理会。

天启五年(1625)八月,山海关总兵马世龙,误信自后金逃归的降虏生员的话,派兵渡柳河,袭取耀州,中伏遭败。阉党借机小题大做,围攻马世龙,并参劾孙承宗孙承宗气极,连上二疏,自请罢官。九月,返乡。

崇祯二年(1629),皇太极率军避开宁锦,假道内蒙,从喜峰口突入塞内,直指北京。崇祯帝囚系并最终杀了袁崇焕,军心涣散,将士东归。在此危难之际,明廷再次起用孙承宗,“诏以原官兼兵部尚书守通州”,统筹全局。孙承宗协调各路军队,联合行动,经数月艰苦作战,取得“遵永大捷”,将后金军驱逐出关。

此后孙承宗再任辽东经略,仍坚持积极防御的方针,继续加强宁锦防线,决心重筑大凌河、右屯二城。崇祯四年(1631)七月,大凌河城还未修完,后金突然兵归城下,并于当天开始围城,明军仓促闭门拒战。宁远巡抚邱禾嘉“屡易师期,(宗)伟与(吴)襄又不相能,遂大败于长山”,大凌河失守,引起了明廷内部的互相倾轧,“延臣追咎筑城非策“。孙承宗连疏引疾,求退。崇祯帝为平息朝议,准其归籍,孙承宗第二次被排挤下台。

崇祯十一年,后金兵深入内地。11月9日围攻高阳。赋闲在家的孙承宗率全城军民与之血战。三天后,城破,孙承宗被俘,因拒不投降,被活活勒死,其五子六孙全部战死。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广西藤县人,祖籍广东。万历四十七年进士,任福建邵武知县。 1622年,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出关考察关外,还京后自请守卫辽东。筑古宁远城今辽宁兴城卫戍。

1626年努尔哈赤攻宁远城,袁崇焕坚守孤城,取得宁远大捷,努尔哈赤遭到用兵44年来最严重的惨败。1627年(天启七年),皇太极亲率数万军队,进攻宁远、锦州,袁崇焕又击败皇太极,取得宁锦大捷。后因遭到魏忠贤党羽弹劾,罢官回乡。

崇祯即位,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七月,皇上召见崇焕。崇焕慷慨陈词,计划五年复辽,皇帝大喜,赐尚方宝剑。

1629年,袁崇焕当众宣布毛文龙十二大罪状,以尚方宝剑斩文龙于皮岛。同年,袁崇焕击退皇太极的渡河进攻,并上疏说:“臣守宁远,寇被臣创,决不敢侵犯臣界。只有遵化一路守戍单弱,宜於彼处设一团练总兵”。但没有得到崇祯皇帝的足够重视。当年十月,皇太极果然率兵绕境蒙古,由喜峰口攻陷遵化,兵临北京城下。袁崇焕闻讯率部急行前往北京,在广渠门外大败后金军。据《明史》袁崇焕传记载,皇太极施用反间计:“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其人奔告于帝,帝信之不疑。十二月朔再召对,遂缚下诏狱。”不过很多学者则倾向于认为崇祯袁崇焕是因为朝廷内阉党余孽的诬陷,皇太极的反间计只是袁崇焕落狱之因。

1630年(崇祯三年),袁崇焕以“通虏谋叛”、“擅主和议”、“专戮大帅”等十大罪状的罪名“磔”死。伏刑之惨,毛骨悚然,当时北京百姓都相信袁通敌,恨之入骨,“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石匮书》)。崇焕死后,佘氏义仆为其收敛骸骨,葬于北京广渠门内广东义园。

相关推荐:

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究竟霸占过多少美女?

为什么要签订中俄蒙协约?中俄蒙协约的签订经过

唐代'天可汗'制度兴衰:诸蕃推举的世界盟主

中国古代重男轻女为何还会有太监这一职位呢?

肖邦最爱的女人是谁 肖邦有多少重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