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文姜:春秋第一美女,却喜欢自己的亲哥哥

发布时间:2015-11-26 栏目:专题 投稿:调皮的汽车

文丨巫解

春秋是个神奇的时代。它兵荒马乱,但人性张扬,激荡中透着一股摄人魂魄的迷人气息。

春秋产美女。

文姜就是其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个。这个齐国国君齐僖公的掌上千金,当时就曾迷倒众生。数千年过去了,她的热度依然不减。

当然,这热度的维持并不仅仅来源于她的美,还由于她与亲哥哥的那段不伦之恋。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同理,也没有无缘无故的乱伦。

要想弄清文姜是如何走上乱伦之路的,得先从她的一次婚约说起。

话说,文姜打小就是个活泼可爱的美人胚子,生得倾国倾城、秀色可餐,身上既有大家闺秀的高贵,又不乏小家碧玉的柔媚,简直是天衣无缝、完美无瑕。

齐僖公自然是把这个出众的女儿视作掌上明珠。但女大不中留,眼看着文姜长到了当嫁之年,她老爸就开始给她物色合适的夫婿。

文姜人美,齐国势大,希望缔结良缘者自然是车载斗量。这让齐僖公比较头疼:选谁呢?

这看似是幸福的烦恼,其实真的是比较麻烦。

对于一般的女人来说,嫁人的标准很简单:取其几点而不计其余——因为她们知道自己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所以也就没有资格要求自己的男人无懈可击。于是,她们中的大多数在适当的时候把自己嫁了出去。

而对于不一般的女人来说,嫁人的标准就苛刻多了,因为他们向来追求完美。可常识告诉我们,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完美。甚至,“完美”本身就是个虚伪的假词。于是,她们中的大多数成了高贵的“剩女”。

文姜就是个不一般的女人。

所以,她推掉了父亲建议的许多桩婚事。天真而又信心十足地等待着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

齐僖公无奈。但春秋时,还不兴父母包办。再说,齐僖公向来对文姜比较骄纵,养成了她极其任性的性格。因此,没有宝贝女儿的同意,他也只有干着急。

如此过了数年,白马王子的消息依然虚无缥缈。

眼看着文姜就要步入“剩女”的殿堂,成为对镜自怜的怨妇时,上天垂怜了她——郑国王子姬忽闪亮登场,前来齐国求亲。

姬忽的出现,让挑剔的文姜眼睛一亮。几年的怅然在这一刻一扫而空,她甚至佩服起了自己宁缺毋滥的审美观,并对“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这句名言有了彻骨的感受。后来,这种执着的精神一直根深蒂固于文姜的人生观。

姬忽走后,文姜羞涩而又兴奋地告诉她的老爸齐僖公:就是他了。

齐僖公大喜。父女俩终于英雄所见略同了一回。

接下来,便是婚前的一系列繁琐的礼仪。这些礼仪完毕,他俩就定亲了。之后,就是静待婚期了。

可就在这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节骨眼上,不知哪根筋出了毛病的姬忽却突然单方面解除了婚约,要求“退货”。理由很无厘头:“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概括起来就是那个成语:齐大非偶。意思是说,齐国太强大了,所以它的公主文姜不适合做我的老婆。

我靠,这算什么理由,你丫早干嘛来着?

这个事件对文姜的打击是相当巨大的。试想,一个原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骄傲、自信的公主,突然被人以莫须有的理由“退货”——而且是自己等待已久的心仪之人——这之间的心理落差,都可以赶上三峡水库的水面落差了。

从此,文姜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美女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自暴自弃的小怨妇。

继而,她叛逆了。

叛逆的结果就是,她把感情倾注到了自己的好哥哥姜储儿身上,并顺手把兄妹情深升华成了恋恋风尘——这是个化学反应,变化的是质,而不是量。

这怎么得了?

尽管春秋是个混不吝的时代,但乱伦,搁在任何时候都是违背普世价值观的。文姜与储儿深知这一点。但是,他们拉不住已狂奔而出的缰绳。便只好沦落红尘了。

他们在叛逆中秘密地呵护着自己的不伦之恋。可纸总归是包不住火的,事情最终还是露馅了。

他们的老爸齐僖公获知此事后,惊得目瞪口呆,接着,勃然大怒。再接着,像所有政治家一样,开始冷静下来,苦思如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生米已煮成熟饭。这是个不可逆的过程。所以想要完璧归赵是不可能了,能做的也只有亡羊补牢。

此时,齐僖公想到的最佳对策就是赶紧把文姜嫁出去,并且永远也不想再让她踏上齐国的土地——看来,他对文姜的爱还是大不过他的脸面。

恰在这个时候,倒霉的鲁桓公派人前来求亲。

这亲求得太及时了。齐僖公心里唯有感激,便立即答应,并要求鲁国尽快把文姜弄过去——那迫切的心情,就像股民在崩盘前夕急抛烫手的股票。

姜储儿的心情与齐僖公完全相反。眼看着情妹妹就要远嫁异乡,他心如刀割,却无计可施。而文姜的感受,与之相同。

可在齐僖公的严防死守下,两人想见面是不大可能了。而且那时候也没有qq、没有msn、没有手机,想隔山打牛也是不可能的。

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有什么能阻挡住炽烈的人心呢?

就在文姜将要离去的前一天晚上,姜储儿派心腹侍从给文姜送了一把纸扇。扇子上题着一首诗:“桃树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直,吁嗟复吁嗟!”文姜当然明白他的意思,立即回诗:“桃树有英,烨烨其灵,今兹不折,证无来者?叮咛兮复叮咛!”

吁嗟也好,叮咛也罢,都挡不住载着文姜的花轿,颤颤悠悠地朝着鲁国进发。

从此,文姜就是桓公的女人了。

似乎一切都终结了。但之前那段情意绵绵的对答,却为日后的故事埋下了伏笔:情意既然未绝,自然会择机再续——还是那句话,有什么能阻挡住炽烈的人心呢?

不过,这需要一个过程。

嫁到鲁国之后,文姜既不能回国省亲,又不能把思念当饭吃,只好收起曾经的叛逆,把那颗激烈的乱伦之心暂时隐藏,把心爱的姜储儿埋在心底,安心做她的国君夫人。

事实证明,她做得不错,不仅再未传出什么叛逆之举,而且还为鲁桓公生了两个胖小子。

桓公很满意。文姜也过得很平静。

但平静只是表象,她那颗春心仍然在为姜储儿跳动着。

她在寻觅灵魂出窍的机会。

终于,在苦苦等待18年之后,机会来了——

公元前698年,一直为了文姜和储儿的事而风声鹤唳、严防死守的齐僖公终于死不瞑目地挂了,他的大儿子姜储儿即位,是为齐襄公。

不好意思,下面请允许我跑题说点题外话。

据历史记载,齐僖公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姜储儿、姜纠和姜小白,姜储儿是长子。那么,疑问就来了:姜储儿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为什么继承王位的还偏偏是他呢?

因为他是长子?因为自古立长不立幼?

这显然不是全部的理由。因为上述的条件成立的前提是长子未犯下重大罪过。历史上有许多长子犯错而被剥夺储君资格的案例。比如唐太宗的大儿子,比如康熙帝的大儿子。

或者,因为姜纠和姜小白是白痴,难当大任?

这个可能显然为零。因为日后夺得皇位的姜小白就是大名鼎鼎的齐桓公——彪悍的春秋五霸之一。

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了:姜储儿是个情商很高的人,很会讨人喜欢。所以,尽管齐僖公对他的乱伦一事十分恼火,其实内心还是喜欢他的,不舍得废了他。

情商。是的,也许只有一个情商很高的男人才能让一个女人为他牵肠挂肚18年而终究不能忘怀。

好了,我心中的疑问解答完毕。言归正传——

如前所述,姜储儿当上了齐国的新君。按照常理,文姜有正当的理由回国祝贺。但奇怪的是,她直到四年之后,才在鲁桓公的陪同下,踏上了阔别18年的故土。

我猜测,这阻力肯定来自于鲁桓公。对于文姜姜储儿乱伦的传闻,鲁桓公不可能一点不知道。即使当初不知道,十几年的时间也足以将这则绯闻送到他的耳朵里。

那最终为什么还是让文姜回去了呢?也许是他拗不过文姜的一哭二闹三上吊,也许是他掉以轻心,大意了。

反正,不管怎么说,阔别齐国18年的文姜,马上就要踏上故国的土地了。

姜储儿同学听到情妹妹要回国的消息后,沉默了一袋烟的功夫。在这短暂的沉默中,年轻时两情相悦的画面一幅一幅地重现于脑海。他的荷尔蒙在瞬间激增。

为了最快地看到文姜,他不惜千里迢迢赶到齐、鲁两国的边境线上,列队相迎。

四目相接时,沧海已化作桑田,压抑18年的情欲“嘭”的一声炸裂,夺体而出。他们甚至不愿再多等待一秒钟。

但理智告诉他们,斗争需要技巧。同理,偷情也是。

当天,心怀鬼胎的齐襄公热情地挽着妹夫鲁桓公的手臂把酒言欢,十分尽兴。然后,傻乎乎的鲁桓公就醉了,就不省人事了,就一滩烂泥了。

唯一的障碍解除了。那么,月黑风高,正是龌龊之时。

文姜在老哥的龙床上待了整整三天。

历史已经很老了,关于这三天的事,好多细节已经无迹可寻,但我们可以想象,那应该是如胶似漆、浓情蜜意、炮声隆隆、日月无光的三天吧?

18年的积郁,一扫而光。

那边厢颠鸾倒凤、快意人生,这边厢,酒醒后的鲁桓公就只有孤灯冷床了。他很纳闷,在宽大的总统套房里来回踱步,他有种不详的预感——这与他一直不愿相信的那则传闻有关。

就在他焦躁如发情的雄狮的之时,满面春风的文姜回来了,同时欲盖弥彰地交代道:我是被大嫂们(即齐襄公的妃嫔们)拉去后宫聊家常了。

看着她一反往常的媚态,鲁桓公大怒,反手给她一个嘴巴:妈了个逼的,你们兄妹俩还真把老子当傻逼啊?

脸皮已经撕破了。鲁桓公恨不得立即杀了眼前的这个女人。但理智告诉他这不可行。于是,他决定马上启程回国,并打算回国后再清算文姜的大罪。

文姜大骇,立即让贴身丫鬟给情哥哥送信,要求他想个万全之策。

齐襄公一琢磨,事已至此,那就只有华山一条道了——杀之。

当天晚上,齐襄公大摆宴席,假装要为鲁桓公饯行。鲁桓公心中憋屈,但在人家的地盘上不敢造次,遂忍气吞声,接受了齐襄公的邀请。

酒宴之上,气氛阴郁。大家各怀心事。

齐襄公与一干人等蓄意将鲁桓公灌醉,便不停地劝酒,而鲁桓公心有忧愁,一时难以自抑,便不管不顾地大碗狂饮起来,想借此浇灭胸中的块垒。

可惜鲁桓公的酒量实在不大,于是,他又醉了。

这正中齐襄公的下怀。

酒宴结束后,在送鲁桓公回宾馆的路上,一个叫彭生的小子把他掐死在了马车之中——当然,这一切的策划者都是齐襄公。

把人家的国君给弄死了,得给鲁国人民一个说得过去的交代啊。这,齐襄公事前早就想好了:饮酒过多,路又颠簸,脑溢血致死。

多么无懈可击的一个谎言。

鲁国人民不相信。他们要求派出特别调查小组,要求坚决弄清事实的真相。

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齐襄公当然知道这一点。

他慌了。

我们知道,人一慌,馊主意就会自己往外蹦。聪明的齐襄公没能免俗。在越来越大的国际舆论压力下,他居然一咬牙,把凶手彭生给供了出来。

刚刚还领功受赏的彭生有点发懵:我是替你办事的啊,你怎末把我给卖了?接着,他的思路清晰了起来:哦,丢卒保车、卸磨杀驴啊?我靠!

他出离愤怒了。之前所坚信不疑的人生观在一瞬间坍塌了。

于是,在通往刑场的路上,他破口大骂,将齐襄公与文姜的丑事抖搂了个底朝天。

齐襄公有点脸红,有点不好意思,但他转念一想:都快死的人了,就让他出出气吧。再说,反正这点破事儿也是齐国公开的秘密了。

杀了彭生之后,鲁国人民的怒火终于平息了。这事就算是蒙过去了。

接下来,鲁国大臣推举文姜的儿子姬同继任国君,并将鲁桓公的遗体接了回去——一切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再未出什么乱子。

恋恋不舍的文姜一路随行,在走到齐鲁交界的一个叫做“禚”的地方时,她忽然耍起了无赖,说什么也不走了,并且口中念念有词:此地不齐不鲁,正是我的家呀!

大家没办法,只好撇下她继续前行。后来,孝顺的姬同给她在那里修了个行宫,她就安顿在那里了。

齐襄公一看妹妹住在了边境线上,立即心有灵犀,屁颠屁颠地在离“禚”地不远的地方也修了一个行宫。如此一来,兄妹两人又可以肆无忌惮地关关雎鸠了。

这段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而且十分宁静,没有任何外人打扰。所以,这应该算是姜储儿文姜之间最烂漫的一段美好时光。

但它只持续了五年。

五年之后,齐国突生内乱。齐襄公被内臣刺杀,他的弟弟小白夺得王位,是为齐桓公

襄公死了,文姜的心也灭了。“禚”地已是她的忧伤之地。

何以解忧?唯有离开。文姜流泪挥别,回到了鲁国

回到鲁国后的文姜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与曾经的迷乱彻底绝缘,开始全力辅佐自己的儿子治理鲁国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文姜在政治、军事各方面都身怀绝技。通过她的加盟,鲁国没多久就从一个无人在乎的小国壮大为一个谁也不敢小视的强国——最经典的证明就是,它在长勺之战中以弱胜强,把正不可一世的齐国打得满地找牙。

文姜死后,鲁国人感念她后期的功绩,便网开一面,不计前嫌,为她举行了风光大葬。

相关推荐: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古人为什么那么看重新婚之夜女子的落红?

岳飞千秋冤案“;莫须有”;三字狱 莫须有是什么意思

盘点古代十大神秘墓穴 武则天墓千年谜团7名盗墓人当场毙命

袁世凯称帝典礼花费3000万 可买10艘驱逐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