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浅谈:他是明朝开国第一臣,却因晚年屁股坐的太稳送了老命!

发布时间:2015-12-01 栏目:专题 投稿:壮观的跳跳糖

1370年也就是明朝洪武三年,对于明朝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子。

在这一年,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领兵北伐元顺帝,数次击溃元军阻击,元朝残余势力彻底崩溃,再无力威胁大明帝国边疆,大明帝国奠定中央王朝的军事地位。

政治上颁布王府官制、制定科举,完善了整个大明朝的政治体系。

朱元璋见帝国走上正轨,天下已定,于是开始了大封功臣,其中有一人名叫李善长,被推为了大明朝第一开国之臣。

朱元璋是这样评价道:善长虽无汗马战阵之劳,然事朕日久,供给军粮,安定后方,功劳很大,应该晋封大国,于是援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六个封公的大臣中,李善长应该排第一

可见,此时此刻的李善长可以说的上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了,并且深的皇帝的信任。

但是好景不长,不到二十年,在洪武二十三年的时候,朱元璋就以伙同胡惟庸党为理由,将其连同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年七十六岁。

从位极人臣到不得善终仅在一线之间,究其原因,小袁把其恰当的比喻成:晚年屁股坐的太稳送了老命!

朱元璋是个自负但是也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人,他在起家的时候,很是清楚的知道自己缺什么,于是积极的拉拢人才补充自己的缺陷。

所以对于善长这种百年难遇的人才可以说是将就再三,有求必应。

而李善长作为一个能力超群的人,也有点脾气的,经常不问朱元璋就把很多事情给作主了。

天下未定之前还好,朱元璋为了成为最后的赢家,可以包容,甚至纵容。

但是,当天下安定的时候,李善长擅自作主的事,就被朱元璋认为是对皇权的挑衅,自己最大的威胁,可以说李善长早在朱元璋的心中判了死刑。

而此时的李善长完全没有察觉的到自己的危险,也可能是他太相信他与皇帝之间的战友情了,忽略了“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朱元璋多次对其大加封赏,暗示其可以回家歇息了,但是善长就是不明白。

虽然他早在1371年就辞官了,但是对于朝中事却经常发表自己的言论,朝中还是有很多人听的话,当他的嘴巴。

这让朱元璋非常恼火,对于这位李善长他是真有情的私下多次对其高度的肯定,常常跟身边人唠叨道:朕起自草莽间,提三尺剑,率众数千,在群雄的夹缝中奋斗,此时李善长来谒军门,倾心协谋,一齐渡过大江,定居南京。

一二年间,练兵数十万,东征西伐,善长留守国中,转运粮储,供给器械,从未缺乏。又治理后方,和睦军民,使上下相安。

这是上天将此人授朕。他的功劳,朕独知之, 其他人未必尽知。当年萧何有馈晌之功,千载之下,人人传颂,与善长相比,萧何未必过也。 ”

但是,李善长在朝中的影响力,并没有因为他的退休而消失,离职不放事的态度,让朱元璋感到了莫名的压力,成了其晚年最大的心头大恨。

此时,正好又发生了胡惟庸造反的案子,他想了想何不借助这个机会,把所有有功之臣都给收拾了,免得日后再来一个“胡惟庸”。

就这样明朝开国第一臣李善长被送上了不归路。

朱元璋也尝到了“莫须有”杀功臣的恶果,自己精心挑选的继承人登基无真才实学的人可用,数年就被自己叔叔给“清君侧”了。

试想开国的猛将谋士如李善长一流,有一人在,燕王这个反造不造的起来还不好说。

相关推荐: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定都南京的王朝都比较短命?

朱元璋为何传位给皇孙朱允炆而不是皇子朱棣?

明朝西厂创建的初衷竟然是为了抓捕狐妖?

汪精卫投日是替蒋介石背黑锅?两人早已密谋好

山西吉县竟惊现疑似6200年上古神话女娲遗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