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清朝有一位“高晓松”,把无耻演绎到了空前绝后的境界

发布时间:2015-12-05 栏目:专题 投稿:清爽的钢笔

现在脱口秀节目满天飞,要说做得好的,也就一个《晓松奇谈》,也是客栈每周必看的节目之一。

其实,客栈对高晓松的兴趣不是一年两年了,早在20年前就很喜欢他写的歌,没想到在民谣里纯情得一塌糊涂的高晓松,原来阅历如此广博,俨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高晓松

不过要说起来,高晓松不止有两个,至少有三个。第一个就是校园民谣里的高晓松,张口“青春无悔”,闭口“恋恋风尘”,跟“同桌的你”生活在“白衣飘飘的年代”;

第二个是《晓松奇谈》里的高晓松,纵论天下,思接千载,满满的士大夫情怀和自由知识分子气息;

第三个则是现实生活中的高晓松,油嘴滑舌,荤素不忌,十足一个北京市井中的痞子,让那些喜欢他的歌的人目瞪口呆。

对于这个让人目瞪口呆的反差,高晓松本人倒是有一番妙论,大意是:人都有两面,一面放在作品里,一面留给生活,有些人在生活中很文雅,但写的作品却很粗鄙,等你化成灰走了,后人只能看到你作品中的粗鄙,谁还知道你的文雅?而我选择把不堪的一面留在生活里,把情怀都放在作品里,几百年后,高晓松这个人早都没了,但是我的作品还在,所以我在后人的眼里是美好的。

这一番妙论虽然有点鸡贼,但确实很妙,把真实与伪装处理得两边都不得罪,属于活得很明白的一类人。

这一类人在历史上也有不少,比如在清朝就有一位

一位名叫王鸣盛,研究历史的人都知道他,著有《十七史商榷》,跟赵翼的《廿二史札记》、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合称清初三大史学巨著,还划时代地提出了以“求实”为最高宗旨的史学思想,对后世的史学研究影响极大。

另外,王鸣盛在诗歌上的成就也不小,大诗人洪亮吉评价他的诗如“霁日初出,晴云满空”。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以“求实”著称的史学大家,兼“霁日初出,晴云满空”的文学大家,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一个贪得无厌、毫无底线的官场蛀虫,让人跌碎了眼镜。

年轻的时候,王鸣盛曾在一个大户人家当家庭教师,每天早上到了人家家门口,王鸣盛都会站在那里,做个双手环抱的动作,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练太极呢。

时间长了,人们也纳闷儿,小王练太极在哪儿练不好,干吗偏偏在大门口练?而且天天就练那一个动作,不怕练出病来?但人家王鸣盛不管,仍然天天在那儿练环抱天下,直到聘期结束,要走的那天,王鸣盛才跟人道出了实情。

原来,他看这家财源广进,眼馋得慌,就在门口天天做那个动作,意思是把这家的财气都搂过来,将来自己用。

对钱财如此执迷的人,进了官场自然如鱼得水,贪起财来毫无顾忌,四面八方的钱,只要他够得着,必定会搂上一把,不管你是赈灾的钱还是救命的钱,一律扒层皮。

这么毫无底线地贪,连“见多识广”的同事们都看不下去了,提醒他说,老王啊,你学问那么高,大家都把你当史学宗师看,咱总得要点脸吧,你这样让后世的人怎么看你?

结果王鸣盛出了一番妙论:“贪鄙不过一时之嘲,学问乃千古之业,余自信文名可以传世。至百年后口碑已没,而著作常存,吾之道德文章,犹自在也。

王鸣盛的这番妙论,跟高晓松有异曲同工之妙,我怀疑高晓松是不是也知道这个故事。

眼前利与身后名,哪一个更重要?古今中外无数人都在纠结这个问题,但是王鸣盛以极端的无耻与虚伪,成功地破解了这个千古难题。谁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看我王鸣盛,眼前利一点没少赚,更是用我的学问在后世留下了光辉的形象,鲍鱼炖熊掌,美味又营养。

应该说,王鸣盛这个目的基本让他达到了,现在对他的介绍,都是“著名的史学家、经学家、考据学家”,形象高大得不得了。不过好在还有同时代的文人笔记,让这个清朝版的“高晓松”露出了尾巴。

当然,今天的高晓松清朝版的“高晓松”还是不一样的,因为他没有伤害到别人,反而是一种难得的真性情、名士范儿,后人提起来,也是文坛轶事,哈哈一笑而已,而提起清朝版的“高晓松”,就只剩下恶心了。

历史客栈每天辛苦写文,方便的话请关注本人:mashaohua108,有趣味、有思维、有品位的“三味”历史。

相关推荐:

揭秘:狮身人面像为什么没有鼻子?

揭秘:隋炀帝陵:雷击三塘的传说

朱元璋为何杀尽所有功臣 却独留汤和一人

顾雍墓之谜:顾氏三贤相隔数百年为何葬在一起?

中国历史上战功最为辉煌的将军:战神武安君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