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明末北京大瘟疫,三个月死掉二十万人,崇祯只发一千两治病

发布时间:2015-12-08 栏目:专题 投稿:过时的花生

崇祯十六年(1643年),北京爆发了一场空前的大瘟疫,正是这次鼠疫,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和李自成的失败。

崇祯十六年二月,北京大疫爆发。到了五月,清军北退后不久(崇祯十五年十一月初清兵破关而入,第二年五月返回),瘟疫进一步升级。按照当时锦衣卫指挥王世德的话,就是“一天死掉万人,城门堵的上千棺材都出不去。”后来担任兵部主事的金铉甚至说:“京师大疫每天死的人是不可胜计,有的门和巷甚至全都空了。”

后来在清朝担任知县的宋起凤在回忆起这场瘟疫时仍心有余悸地说:“只要有一个人感染上疙瘩瘟,全家都会被传染,然后病亡,没人敢将他们的尸体放入棺中,亲属也不敢过问。”宋起凤所提到的疙瘩瘟,其实就是鼠疫,它的表现病症主要是头晕目眩,发高烧,身体隆起赘肉,并有血块,然后会出现暴毙的情况。疙瘩瘟有多厉害呢?根据《花村谈往》的记载,从八月到十月,京城内外传染疙瘩病的很多,有棺无棺的在九门加起来就有二十多万,堪称是一场超级大瘟疫

到了这年十一月,北京又开始流行吐血瘟,很多人咳血后病死,一直延续到崇祯十七年春天。这导致很多人不得不预写家书,免得死了连遗嘱都没有来得及留下,即使大内也不例外。可见情况有多严重。《花村谈往》说崇祯十六年的这场京师大疫疫死数百万。当然,数百万这个数字明显是夸张了,当时整个北京的人口也不过80-100万,但死了几十万人还是可信的。

由于在瘟疫流行的时候,明朝正好处于内忧外患中,因此崇祯皇帝在疫情蔓延的时候并没有展开救治,而是到了疫情严重的七月底时才下令拨银两万两收埋死者,并发银一千两给太医院治病。很显然,这点钱完全就是杯水车薪,在这么大的瘟疫面前起不到一点作用。这样一来,疫情就因为得不到一点控制,而造成了人员的大量死亡。本来就存在严重吃空饷的京营也因为瘟疫导致“营兵半空”,缺额数万。结果在李自成包围北京时,明军连征用叫花子守城都很困难。

在李自成的部队兵临城下时,守城军士只做到了每八垛有一个人守,经过多方征调,才做到了一人守一垛。而这些临时征调的人又饿又冷,因此对朝廷是非常怨恨。结果太监曹化淳开门后,守军很快就散去,没多少人去抵抗。于是李自成轻易地拿下了北京城。

不过李自成的部队在占领北京后,也感染了瘟疫,这导致他们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感染了大疫,不经过的地方则没有瘟疫。可以说,这场超级大瘟疫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走向。

作者:明清野史闲谭范

相关推荐:

朱温是被谁杀的 为什么杀他

古代四大美女背后的惊人谜团:王昭君究竟叫什么

探寻明代藩王赵康王墓

从刘备的气质和性格看其管理心理

揭秘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为何私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