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大明梃击案真的是郑贵妃指使的吗?

发布时间:2015-12-14 栏目:专题 投稿:野性的芝麻

在普遍意义上,晚明三大疑案是明末纷乱和衰亡的开始。

梃击案,这桩糊涂了结的疑案,发生在大明王朝万历皇帝四十三年五月初四。

案子的主人公是围绕郑贵妃福王展开的。

贵妃万历皇帝贵妃,因为生了皇三子朱常洵,成了皇贵妃。在万历朝,郑贵妃万历皇帝最受宠的妃子。

福王,就是朱常洵,明万历皇帝三子。当年万历皇帝迟迟不立太子,大臣们觉得郑贵妃想立自己的儿子朱常洵

梃击案,便是围绕储位,在万历皇帝、郑贵妃福王身边展开了。

那时候,万历皇帝有长子朱常洛,是太后宫女王氏所生。地位低下,备受冷遇,自然与妃郑贵妃所生皇三子朱常洵相比是一点优势也占不到。据传闻,当时万历皇帝与他的宠妃郑贵妃是“密誓”立常洵为太子

俗话说,万事没有不透风的墙,尽管“密誓”,还是引得朝野议论纷纷,大臣们更是上奏。

当时大臣们的理由无非是封建王朝太子立嫡,无嫡立长的法纲。但万历皇帝不买账啊,就是喜欢自己的皇三子,用了各种借口推脱立长子朱常洛

若不是当时太后施压,恐怕长子朱常洛是很难顺利被立为太子的。在朱常洛为皇太子的那年,是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皇三子也被封为福王,封地在洛阳城。

朱常洛虽然被立为太子,但太子的地位并不稳固。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至四十二年(1614年),因为福王的拒不就藩,斗争了13年,这便是“争国本”斗争。最后以福王离开北京赴洛阳就 国才真正确立了朱常洛太子地位。

但,这却不是解决。宫闱间权力的斗争却仍在继续。

公元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宫外男子张差手持木棒闯入大内东华门,一直打到皇太 子居住的慈庆宫。本是行凶,不曾想被内监捕获。

于是就有了张差梃击太子宫一说。

关于这么一件事,朝野上下自是各有一说。

有说是张差疯癫干出来的傻事

有说是陷害太子的阴谋。

闹得沸沸扬扬,案子经过刑部十三司会审后,张差被查定为白莲教红封教成员。张差不过是一个马前卒,背后的人物却是马三道、李守才。而他们的背后却是郑贵妃宫内的太监庞保、刘成。那么说白了,郑贵妃似乎成了幕后主使。

自然郑贵妃在所难免。当然需要一个人出来调节这个矛盾。而这个人便是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一方面怒责郑贵妃

另一方面迫使皇太子改变态度。让太子承认由“张差所为,必有主使”改变为“此事只在张差身上结局足矣”。

从此间看来,可见万历皇帝当时的偏袒之心,他尽力调节太子与郑贵妃的矛盾。明令除惩治张差等人外,不波及无辜人,为了解脱郑贵妃

那么,案子到最后结局是这样的:

张差磔死

马三道、李守才被发配

太监庞保、刘成在内廷击毙。

自此之后,梃击案掀起的轩然大波算是暂时平息。但如果说宫闱争斗就这样结束,显然是不可能的。要不然,在泰昌、天启年间也就不会有“红丸案”、“移宫案”的发生。

但话说回来,我们很明显知道梃击案与权力之争关系甚大,但其中内情究竟如何。从当时的不了了之,到成为明宫疑案之一,至今是未有定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晚明三大疑案是明末纷乱和衰亡的开始,梃击案只是其一。

相关推荐:

三国司马家族为何能在高平陵之变后走上最高峰

他率军疯狂盗墓七年,做高官数十年,甘当“三姓家奴”,终遭恶报

品读曹魏名将满宠

繻葛之战简介:周天子从此失去了王室的权威

高洋怎么死的?文宣帝高洋是有精神病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