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让溥仪依恋了一辈子的神秘女人:幼年畸恋乳母

发布时间:2016-01-02 栏目:专题 投稿:美好的摩托

梁鼎芬给我写的“起居注”中,有一段“宣统五年正月十六日”的纪事:上常笞太监,近以小过前后笞十七名,臣陈宝琛等谏,不从。这就是说,到我十一周岁的时候,责打太监已成家常便饭,我的冷酷无情、惯发威风的性格已经形成,劝也劝不过来了。

我每逢发脾气,不高兴的时候,太监就要遭殃,如果我忽然高兴,想开心取乐的时候,太监也可能要倒霉。我在童年,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嗜好,除了玩骆驼、喂蚂蚁、养蚯蚓、看狗牛打架之外,更大的乐趣是恶作剧。早在我懂得利用敬事房打人之前,太监们已不少吃过我恶作剧的苦头。有一次,大约是八九岁的时候,我对那些百依百顺的太监们忽然异想天开,要试一试他们是否对于我这个“圣天子”真的听话,我挑出一个太监,对他指着地上一块脏东西说:“你给我吃下去!”他真的趴在地上吃下去了。

有一次,我玩救火用的唧筒,喷水取乐,这时走过来了一个年老的太监,我又起了恶作剧的念头,把龙头冲着他喷去,这老太监痛苦地蹲在那里不敢跑开,竟给冷水激死过去,经过一阵抢救才活过来。

在人们的多方逢迎和百般依顺的情形下,是很容易养成一个人的作威作福,从别人受罪上取乐的恶习的。我的环境和教育就是如此。虽然师傅们也谏劝我,给我讲过仁恕之道,但是承认我的这种权威,给我这种权威教育的也正是他们。不管他们用了多少历史上的英主圣君的故事来教育我,说来说去我还是个“与凡人殊”的皇帝。所以,他们的劝导并没有多大效力。

在宫中唯一能阻止我恶作剧行为的,是我的乳母王焦氏。她就是我在西太后面前哭喊着找的那个嬷嬷。她一个字不识,也不懂什么“恕道”和历史上的英主圣君故事,但当她在劝我的时候,我却觉得出她的劝阻是从心里头发出来的。

有一次,有个会玩木偶戏的太监,给我表演了一场木偶戏,我看得很开心,决心赏他一块鸡蛋糕吃。这时我的恶作剧的兴趣又来了,决定捉弄他一下。我把练功夫的铁砂袋撕开,掏出一些铁砂子,藏在蛋糕里。我的乳母看见了,就问我:“老爷子,那里头放沙子可叫人怎么吃呀?”“我要看看他咬蛋糕是什么模样。”“那不崩了牙吗?崩了牙就吃不了饭。人不吃饭可不行呵!”我想,这话也对,可是我不能取乐了,我说:“我要看他崩牙的模样,就看这一回吧!”乳母说:“那就换上绿豆,咬绿豆也挺逗乐的。”于是那位玩木偶的算免了一次灾难。

又有一次,我玩气枪,用铅弹向太监的窗户打,看着窗户纸打出一个个小洞,很好玩。不知是谁,去搬了救兵——乳母来了。

“老爷子,屋里有人哪!怎么玩不行?往屋里打,这要伤了人哪!”

我这才想起了屋里有人,人是会被打伤的。

乳母是宫中唯一告诉过我别人是和我同样的人的人,是唯一曾使我想起了别人也是人的人。不但我有牙,别人也有牙;不但我的牙不能咬铁砂,别人也不能咬;不但我要吃饭,别人也同样不吃饭要饿肚子;别人也有感觉,别人肉皮打了铅弹会一样的痛。这些用不着讲的常识,我并非不懂,但在那样的环境里,我是不容易想到这些的,因为我根本就想不起别人,更不会把自己和别人相提并论,别人在我心里,只不过是奴才、阿哈、庶民。我在宫里从小长到大,只有乳母在的时候,才由于她的朴素的发自心底的言语,使我想到过别人也是人这个简单道理。

我是在乳母的怀里长大的,我吃她的奶一直到九岁,我和她在一起的生活也结束在九岁。九年来我像孩子离不开母亲那样离不开她,但是太妃们在这年背着我,在她毫无过失的情形下从宫里赶出去了。那时我倒宁愿不要宫里的那四个母亲也要我的“二嬷”,但任我怎么哭闹,太妃也没有给我把她找回来。现在看来,乳母走后,在我身边就再没有一个通“人性”的人,如果九岁以前我还能从乳母的教养中懂得点“人性”的话,这点“人性”在九岁以后也逐渐丧失尽了。

结婚之后,曾派人又找到了她,有时接她来住些日子,在伪满后期,我又接她到长春供养她到我离开东北。她从来没有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向我或者别人索要过什么。她性情温和,跟任何人都没发生过争吵,端正的脸上总带些笑容。她说话不多,或者说,她常常是沉默的,如果没有别人主动跟她说话,她就一直沉默地微笑着。小时候,我常常感到这种微笑很奇怪,她的眼睛好像凝视着很远很远的地方,她这副模样常使我怀疑她是不是在窗外天空或者墙上字画里看见了什么有趣的东西。关于她的身世、来历,从我小时候一直到在东北和她分开,她从来没有说过。直到我特赦之后,访问了她的继子,才知道了这个用奶汁喂大了我这“大清皇帝”的人,经受过“大清朝”的什么样的苦难和屈辱。

她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生在直隶河间府任丘县农村一个焦姓的贫农家里。那时她有父亲母亲,一个大她六岁的哥哥,连她一共四口。五十来岁的父亲种着佃来的几亩洼地,不雨受旱,雨大受涝,加上地租和赋税,好年成也不够吃。在她三岁那年(即光绪十六年),直隶北部发生了一场大水灾。这次水灾在李鸿章的奏折里有过这样的描述。讵自二十九日起至六月初六日,大雨狂风,连宵达旦,山水奔腾而上,势若建瓴,各河盛涨,惊涛骇浪,高过堤颠。永定河两岸并南北运河、大清河及任丘千里堤,先后漫溢多口,上下数百里间一片汪洋,有平地水深二丈余者。庐舍民田,尽成泽国,人口牲畜,淹毙颇多,满目秋禾,悉遭漂没,实为数十年来所未有……民间庐舍,本多用土砌筑,雨淋日久,酥裂不堪,一经灌入洪涛,无不墙倾屋圯,小民或倚树营巢,呼船渡救,或挈家登陆,迁避无方,颠沛流离,凄惨万状,几于目不忍睹,耳不忍闻。

在逃难的路上,她的父亲几次想把她扔掉,几次又被放回了父亲挑的破筐担里。这一担挑子的另一头是破烂衣被,是全家仅有的财产,连一粒粮食都没有。她后来对她的继子提起这次几乎被弃的厄运,没有一句埋怨父亲狠心的话,只是反复地说她的父亲已经早饿得挑不动了,因为一路上要不到什么吃的,能碰见的人都和他们差不多。这一家四口,父亲、母亲、一个九岁的儿子和三岁的女儿,好不容易地熬到了北京。他们到北京的目的是投奔在北京当太监的一位本家,可是这个太监连见也不肯见他们他们成了街头的乞丐。北京城里这时也正住着成千成万这样的灾民,露宿街头,啼饥号寒。与此同时,朝廷里正在大兴土木,给西太后建颐和园。从《光绪朝东华录》里可以找到这样的记载:这年祖父去世,西太后派大臣赐奠治丧,我父亲承袭王爵。醇王府花银子如淌水地办丧事,我父亲蒙恩袭爵,而把血汗给他们变银子的灾民们正在奄奄待毙,卖儿鬻女。焦姓这家要卖女儿,但是没有人买。

这时害怕出乱子的顺天府尹办了一个粥厂,他们有了暂时栖身之地,九岁的男孩被一个剃头匠收留下当徒弟,这样好不容易地熬过了冬天。春天来了,流浪的农民们想念着土地,粥厂也要关门,都纷纷回去了。焦姓这一家回到家乡,度过了几个半饥不暖的年头,庚子年八国联军的灾难又降到河间保安两府,女儿这时已是十三岁的姑娘,再次逃难到北京,投奔当了剃头匠的哥哥。哥哥无力赡养她,在她十六岁这年,在半卖半嫁的情形下,给一个姓王的差役做了媳妇。丈夫有肺病,生活又荒唐,她当了三年挨打受气的奴隶,刚生下一个女儿,丈夫死了。她母女俩和公婆,一家四口又陷入了绝境。这时我刚刚出生,醇王府给我找乳母,在二十名应选人中,她以体貌端正和奶汁稠厚而当选。她为了用工钱养活公婆和自己的女儿,接受了最屈辱的条件:不许回家,不许看见自己的孩子,每天吃一碗不许放盐的肘子,等等。二两月银,把一个人变成了一头奶牛。

张学良忆年少荒唐事:曾与溥仪的弟妹偷过情!

她是满人。她父亲当过清朝驻西藏大臣。她几乎成了溥仪的人,可是景妃说这个人不能当妃子,因为她的性情很淫荡,最后就没有选上……第二天到他们家里去时,一下子把我惊呆了。这位溥二奶奶拿出这么厚的一本粘好了的新闻剪报,都是近几年来报纸上有关我的消息的剪贴,这就证明她早就对我有心嘛,就这么着,我就跟她偷了,以后差一点娶了她。

张学良:我年轻时非常荒唐

一次,记者让张学良回忆一下他一生不平凡的爱情时,张学良袒露说,我现在已经老了,才肯说这些话。我有两句诗:“平生无憾事,唯一好女人。”我年轻时是非常荒唐的。我的女朋友好多,行的却没有几个。其实我并没有怎么追过女人,除一两个女人我主动追过以外,大都是女人追我。在这方面,我父亲不管我,但也不完全是放纵我。有一次,我父亲在第五个母亲那儿,冲着我说,你这小子,你当我不知道你,你净出去跟人家混,混女人。我可告诉你,玩女人可以,但你别叫女人把你玩了。我的五母亲在旁边说,得了吧,你的儿子够坏的了,你还教他呢。

但是,我问心无愧。我这个人待朋友,待部下,以诚相见,问心无愧。我除了好点色之外,没有出过旁的错。我从不与部下的老婆、部下女人搞暧昧关系,甚至我家里的人,我都不许与她们来往,连部下们的姑娘我都不许她们到我家里来玩儿。为什么呢?我怕招蜂惹蝶,怕惹事,怕惹出闲话来。这就是我自个儿做人的界限。

我跟溥杰很要好,我跟他太太有关系。是他的前妻,她后来跟溥杰离婚了。她是满人。她父亲当过清朝驻西藏大臣。她几乎成了溥仪的人,可是景妃说这个人不能当妃子,因为她的性情很淫荡,最后就没有选上。她姓唐,有一次,我与朋友们在北京饭店吃饭,在座的我的一个亲戚对我说,那边有俩人在吃饭,想认识一下你,我就过去了,见了面,是溥杰和他太太。然后,他们就说明天请我到他们家里去吃饭,这没有什么好客气的,我就答应了。第二天到他们家里去时,一下子把我惊呆了。这位溥二奶奶拿出这么厚的一本粘好了的新闻剪报,都是近几年来报纸上有关我的消息的剪贴,这就证明她早就对我有心嘛,就这么着,我就跟她偷了,以后差一点娶了她。

不过,后来我发现这个人完全是玩儿假的,我最恨人作假。她有点才气,能写能画,做诗能文,什么都会,我很喜欢她,可是,后来我发现,她画的画是人家改过的,作的诗也是人家替她改的。她现在大概还活着,在香港定居。我还给你讲一个我的秘密,我还和国府王外交部长的妹妹同居了一年多。那还是中俄会议之后,王部长带着他的太太、他的小姐、他的妹妹到奉天来。天地良心话,我喜欢上了王部长的小姐,可是他的妹妹是一个大混蛋,她对我有心,夹在这里面,把我给抢过去了。怎么个事儿呢?我给她们寄照片,我说寄给王小姐就行了,可是她却把信给拿去了,不让王小姐知道,还给我回信,就这样一来二去,好上了。那王小姐也有点傻不拉叽的,不像王部长的妹妹那么聪明。

我再给你说一个人。天津最有名的是梁家,他是天津怡和洋行的买办,他有位四小姐。这梁老头可真有意思,他有很讲究的大楼,但楼上不点电灯,都点油灯。为什么呢?怕电灯走火。这位四小姐,我很喜欢她,我就跟她开玩笑。她说,张先生你别跟我开玩笑,我问你,你喜不喜欢我?我说我喜欢你,那你呢?她说我也喜欢你,但你不要那样跟我乱逗着玩,你喜欢我,你真能娶我吗?后来,她嫁给了叶公超的哥哥。她嫁了以后,我还到她家去过。

叶公超的哥哥也很有钱,因为他有钱,她爸爸梁老头就在她出嫁时仅陪了四千多块钱,那叶公超的哥哥就看不上她。结婚后,她给他生了个儿子。后来,她丈夫得了肺病,病稍微好一点时,在一个宴会上,有一位太太,实际上是交际花一类的,在那儿灌他酒,他太太就在旁边说:“你的病刚好,你少喝一点吧!”这不是好话嘛,可是他过去就给了她一个耳光。这一打,他太太就走了,坐火车去了上海,在火车上自杀了,吃了洋火头自杀的,可怜啊!可见这个女子是很刚烈的一个人。你要是把我的艳史写成书,准能发财!张将军说完,与唐德刚教授一起放声大笑。尽管如此,张将军的红颜知己,终生陪伴他的,则非赵四小姐莫属。

揭秘张学良七个弟弟的不同遭遇和人生结局

张学良一个备受争议的“抗日英雄”。在他的一生中,有过悔恨、有过事迹,但最多的却是后代对于他的争议。

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这个小伙子给了世人太多的“惊喜”。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从抵抗到无视,再到最后的监禁。张学良的一生留给了人们太多的猜疑。

张学良父亲“东北王”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共娶了6位夫人,而这6位夫人共为他生下了8个儿子。张学良的七个弟弟分别是张学铭、张学曾、张学思、张学森、张学浚、张学英、张学铨,在激荡的岁月里,他们有的留在了大陆,有的去了台湾,有的则远赴美国,各自有着不同的遭遇。

2001年,张学良病逝,是他的兄弟中最后一个去世的人。

张学良与七个弟弟的合影

张学良与二弟张学铭(左)、四弟张学思(右)合影

张学铭是张家的二公子,国民党中将,是张学良的同母兄弟,字西卿。东北讲武堂毕业。1919年毕业于日本步兵专门学校,曾任驻日使馆见习武官。1929年回国,任天津市警察局局长,天津市市长,七七事变后旅居欧、美、香港。

张学铭旧照

建国后,历任天津市建设局副局长,天津市市政工程局副局长、顾问,民革第五届中央委员、天津市委副主任委员。“文革”中遭迫害入狱,1973年平反。张学铭任天津市长期间,他最出色的政绩就是有效地处理了“便衣队”事件,平息了日本人挑起的争端,使日本进军华北的步伐放慢。

张学铭担任天津市公安局局长照片

1941年香港沦陷被迫返回内地,1943年曾被迫接受汪精卫政权军事委员会委员。抗战胜利后未被追究,任国民党政府东北长官司令部参议室参议,东北行辕参议室副主任、总参议。

张学铭是第三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政协常委。1983年4月9日在北京病逝。张学铭是公认的美食家,对各大菜系很有研究,所以居所内的餐厅,无论从装修还是实用上,都很考究。1983年4月9日在北京病逝。

张学铭的夫人朱洛筠是北洋总理朱启钤的六女儿,也就是他哥哥绯闻女友朱五小姐的亲妹妹。

张学良三弟张学曾

张学曾是张学良的三弟,张作霖被炸身亡时他也在火车上,但因去了别的车厢而逃过一劫。张学曾少年时候顽皮捣蛋,据说是帅府中唯一敢当面向张作霖提要求的人。张学曾成年后,曾在北戴河交了一个外国女朋友。这事被许夫人知道后,大为光火:“混账东西!一个堂堂中国人娶个外国女人,成何体统?”许夫人命张学曾跪在地上,拿起鞭子就抽,还把他绑起来,交给时任天津市市长的张学铭处理。

张学良三弟张学曾结婚照

张学铭不知如何是好,又交给张学良处理。张学良对这事哭笑不得,只能对老太太好言相劝。西安事变后,张学曾先后赴日本、英国留学,后又定居美国,在联合国工作。他共有二子一女,均在美国。

张学良四弟张学思

张学良四弟张学思1928年入奉天同泽中学读书。1931年初到北平入私立汇文中学学习。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3月参加反帝大同盟,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学思曾被授解放军海军少将

1933年9月经长兄张学良介绍入南京中央军校第十期预备班学习。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思被国民党当局逮捕。不久获释继续学习,1937年初毕业后到东北军第五十三军任见习排长、上尉参谋。受中共组织派遣,曾到上海、南京、武汉等地联络东北军将领,为争取释放张学良进行活动。

1951年,毛泽东接见张学思

1938年10月到延安,后入马列学院学习。1939年9月起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直属二队(亦称东北干部队)队长。1940年率队到达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后任冀中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参加了冀中区1941年春季、秋季反“扫荡”和1942年五一反“扫荡”、威县掌史村突围战。1943年起任冀中军区副参谋长兼作战科科长、晋察冀军区参谋处长。1944年调任晋察冀军区平西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与组织指挥了平西地区1945年春夏季攻势作战。

1951年,周恩来与张学思在大连

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任辽宁省政府主席、辽宁军区司令员,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辽东办事处主任等职。参加了创建巩固南满根据地的斗争和四保临江等战役。曾任东北大学校长,并受命创建海军学校,1958年,张学思从苏联毕业回国后任海军第一副参谋长、参谋长。

1949年,张学思与宋平(右一)合影

“文革”中,林彪一伙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张学思逮捕关押。1970年,张学思病情恶化,当周恩来看到张学思的病情报告时,立刻批示:“要告诉医院,设法进行抢救,如果他们力量不够,可以请301或其他医院一块儿进行抢救。”周恩来的批示尽管以急件下达到医院,尽管医院领导和医生及时进行会诊并提出多种治疗意见,但由于张学思被李作鹏一伙折磨得病情太重,再加上他们的抵制阻挠,还是于1970年6月29日含恨离开了人世。

张学良与五弟张学森一家合影

张学森是张学良的五弟,“九·一八”事变后,张学森离开沈阳寓居天津,后又留学美国学习航空,学成后在台湾工作。张学森是兄弟中与张学良关系最密切的。其女儿张闾蘅被张学森委派,长期在张学良身边,照顾张学良。他曾得到邓小平与杨尚昆的接见,1995年病逝于北京。

张作霖与六弟张学浚(左)以及张学森

张学良六弟张学浚1922年出生,肄业于北京辅仁大学,曾在国民党军统部门工作,新中国成立前夕迁往台湾,1973年在台湾去世。七弟张学英新中国成立前去台湾,后因贫病交加在香港去世。

张学良七弟张学英

七弟张学英在49年去台湾,后因贫病交加在香港去世。

张学良八弟张学铨

张学良八弟张学铨,一直留在天津,“文革”期间,由于周恩来的保护和张学思的死而幸免遇难,晚年因为张学良,受到一定的良好待遇,1992年在天津去世。

相关推荐:

明朝俞大猷同样是抗倭名将,为何不如戚继光有名

揭秘: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吗?

此人被宋江打过,当过和尚,镇关西原来也是他

浅谈三国郭嘉,诸葛亮,贾诩,庞统,荀彧

汉高祖刘邦为什么封雍齿? 高祖封侯雍齿之谜